奥运会回放,如何评价电影夺冠
奥运会回放,如何评价电影夺冠?
最难拍的,就是这样的电影了吧:《夺冠》。
什么都被彻底剧透了。
八十年代的往事,我们都经历过;女排的历程,我们都是旁观者;郎平的生平故事,无法篡改——她才刚刚六十岁,还在给中国队当主教练,第32届东京奥运会结束,她才有可能退役。
当事人都还在世,甚至还在赛场上,体育管理机构在盯着,几代体育观众也都虎视眈眈。
具体到故事里的三场重要比赛:
1981年11月16日,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3:2险胜日本女排,获得世界杯冠军,为中国夺得三大球首个世界冠军;2008年8月15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女排比赛,中国女排以2:3憾负美国女排,小组赛失利;2016年8月17日,第31届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中国女排以3:2险胜巴西女排,晋级半决赛,中国女排在时隔8年后再度打入奥运会半决赛,并且最终夺冠。
都有影像资料,谁当的教练,谁做的决定,谁进的球,谁做的解说,每场比赛穿的啥队服,全都有据可查。甚至,不用钻进故纸堆和影像资料馆——和这些比赛有关的讨论热度都还没彻底散去。
我还记得,1984年,中国女排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我们全家人,准备了足量的零食,围坐在电视机前,看了好久的比赛,她们夺冠的那一瞬间,整个大院里都是一片欢呼。还有接下来的1985、1986年,她们又是两次夺冠。在那个迪斯科的年代,文学的年代,遍地夜校的年代,她们带给中国的振奋,言语无法尽述。
整个八十年代,到处都是她们的名字和形象,甚至连《大众电影》,都在1982年3月,用了周晓兰和电影演员龚雪的合影做封面,那是《大众电影》创刊32年,第一次用非电影人物作封面。
还有2008年,郎平带着她当教练的美国队,打败中国队,网上骂声一片。还有2016年,中国队和巴西队的那场比赛,多少人都是在比赛结束后,才回过头去回看这一场绝地胜利。
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编剧和导演要做的,首先是还原。还原事实,这个不用多说;还原当时的细节,街头的《庐山恋》海报,八十年代人们那种淳朴的性感,连电影里训练场的地板,都是漳州训练基地的旧地板;还原现场,三场比赛的细节,几乎是1:1复刻;还原人物,巩俐以方法派表演,还原郎平的神采姿态。
留给电影的余地在哪里?
好在,这个故事留给了让我们放心的人。导演陈可辛,编剧张冀,主演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郎平的女儿白浪扮演母亲的青年时代,女排运动员朱婷、惠若琪、丁霞、张常宁、徐云丽、林莉,演她们自己。就连唱片尾曲的,都是那英和王菲。
在被彻底“剧透”的前提下,《夺冠》给出了强大的观看理由。
梳理女排这四十年的征程。
写故事,拍电影,都一样,是一种整理能力。我们熟悉的女排故事,始于1978年,至今42年,42年时间,加上她们所在的位置,一个国家,一个重要体育项目的代表性队伍,可以用来写进故事的情节,山呼海量。如果拍成电视剧,大概可以凭借长度申请世界纪录。
但《夺冠》做了这样几件事。首先,它确立了一种表达方式,清淡、克制,但却结实的表达方式,而不是戏剧化的、煽情的、浓墨重漂亮的表达方式。
它是反戏剧、反高潮的。
比如,故事带着回忆基调,比如,演员表演很收敛,比如,节奏经常受到干预,每到现场情绪即将步入沸点的时候,每到故事马上要步入倾诉衷肠的时候,每当阶段性的情节结果就要出现的时候,就戛然而止,或者用闪回来打破这种即将到来的尴尬。情绪停在已经走出趋势,但却并没真正明朗的时刻。这和陈可辛与张冀合作的《亲爱的》非常相近。
在这种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它选取了几个情节要点:中国女排在这四十年间,重要的三场比赛,郎平的职业生涯,郎平和另外两位中国女排主教练的友情。以女排故事的重点信息,带出女排四十年。
这种平实的表达方式为基础,重要的情节点为情绪爆点。就足够了。做减法比做加法难。
呈现了中国体育心态的变化。
一个彻底被“剧透”的故事,如果有了观念的线索,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夺冠》是呈现了一个观念的,这个观念,就是中国体育心态的变化,确切一点说,是中国女排体育心态的变化。这种变化,其实还可以延伸一下,延伸到中国人的心态变化上。
《夺冠》故事开始的19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中国人憋着一股子劲,想要追回失去的时间。因此,从体育到电影,从文化到科技,都带着一股子狠劲,每件事都意味无穷,被捆绑了重重的集体荣誉、家国情怀。
就像故事开始时说的,“中国队和美国队的比赛,永远不是一场球赛那么简单。”
吴刚扮演的主教练,是这种观念的执行者。每逢关键时刻,动员球员,他都和家国精神捆绑在一起,“(运动员)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在中日女排那场比赛前,他对姑娘们说“中国人太需要这个冠军了。”时也,势也。
到了彭昱畅和黄渤(两人一个扮演教练的青年时代一个扮演中年时代)扮演的主教练登场,情况有了一点变化,但变化并不激烈。他缩小了集体的概念,已经很少提家国精神了,而更多地提集体荣誉,让姑娘们和老女排队员比,和老女排的苦干精神比,和老女排所获得的荣誉比。
他常常提起老女排队员,“现在的女排和80年代的老女排没法比”。在新一代女排步入低谷时,黄渤带着女排队员们重返漳州训练场,给她们看老女排队员在墙上留下的训练印迹,鼓舞士气。
到了郎平担任主教练,情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身为职业运动员,她知道运动员最需要什么,身为女性,她知道女性运动员最需要什么,在美国执教的经历,又让她接受了更先进的体育理念,从训练到管理,从现场策略到心理激励。她要带着女排改变。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女排,管理和训练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了,连连在重要的比赛中失利,管理部门,因此不得不接受了她提出的改革方案,例如她对女排选人用人的绝对话语权、搭建复合型教练团队、打造大国家队模式,乃至改变国内职业联赛规则。
所以她说:“如果我的出现只是给他们带来暂时的希望,他们错了。”她是要从根子上改变中国体育的僵化体制。
而她用来激励队员的,已经不是家国,也不是集体,甚至不是“我”了,而是“你”。
“你”!对于运动员来说,尤其对于女性运动员来说,这个字真是石破天惊。
她告诉朱婷,打球不是为了爹妈,也不是为了出人头地,更不是为了成为郎平,而是为了自己,而且要喊出来。“为了自己!”
她也告诉女排队员:
“我希望我的队友不只是优秀的运动员,也是一个优秀的人”,“以前打球总是背着个大包袱,拿冠军拿冠军,我现在就是要轻轻松松地去打比赛”,“以前外国人说,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看重一场比赛的输赢,因为我们内心不够强大。我有责任帮助你们好好地去享受体育,开心地去打球。”
事实上,她并不是凭空说出这些话的。在她担任国家队主教练之后,有几位年轻的女排队员,表示不想当运动员了,想去考大学,退出了国家队。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年轻队员的退出,引起了巨大轰动和争议。但她接受了她们的选择,没有阻止,没有劝说。
这一代的运动员也已经变了。
事实上,中国人的确也不像以前那样,内心不够强大了,比如,2016年后的女排,又接连获得了重大的胜利,但是,国民关注度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也许,这种关注度,才是回归正常,是正常的关注度。
还有,吴刚那一代的教练,不了解电脑,也无法接入科学的方法训练队员,只能土法上马,把球网提高15厘米,用苦干来抵消科技带来的进步。但,三十年后,中国队的训练和比赛,已经有了科技力量的佑护,赛场上和赛场外,已经同时进行着两场比赛,赛场上,运动员在比赛,赛场外,科技工作者搭建的竞赛数据库、运动员数据库,也在发挥作用。
四十年时间,中国人的体育心态,甚至国民心态,都在发生变化。不论是激烈还是缓慢,变化已经发生了。
当然,《夺冠》最强大的观看理由,是它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电影表达。我尤其喜欢的,是表演和节奏。
巩俐演了郎平,一个演员,扮演一个同时代的运动员。这非常难。
但巩俐的表演,几乎是这几年看到的,最具说服力的表演。
以现在的电影技术,完全可以用特效化妆,让她在外形上接近郎平。但事实上,特效用得极少,除了郎平回国,在媒体面前亮相那场,应该是对她的身姿加了特效,以便更接近郎平的身高和身长比例。
大多数时候,她只是近乎素颜,披着郎平的经典发型,戴着郎平的眼镜。在微弱的外形调整帮助下,她却还原了郎平的标志性动作,和一系列微表情,以及郎平的气场。当她出现的时候,我没法不觉得,她非常恰当,毫不违和。
我还喜欢这部电影的节奏,块、点、面、线结合得非常好,新闻素材和当事人的前因讲述,各种穿插、闪回,干净、克制,点到为止。
我还喜欢它在叙事方面的高效。时代的变化,命运的浮沉,都用很松松的方式完成。对赛场上的兵法、规则的解说,直接在现场完成,对队员的调配,场上布局,都是在它说出来的同时,我们就理解了。
因为它做到了这些,我看这部电影的原因,也变了,不是为某种情怀,不是为了集体荣誉,而是为了,我。
为了十岁少年坐在电视机前,看女排比赛的时光。为了被她们激励的片刻,为了从郎平身上领会到的,那种做事情的人所特有的魅力。
以及,在一个电影里,领会电影的魅力,那种干净、克制的魅力。
那种,“你们以为我会煽情但我偏不”的魅力。
津苏女排全运会角逐鹿死谁手?
全运会决赛如果是天津、江苏的话,那冠军肯定是天津女排。下面,我们也从各个位置上来分析一下。进攻环节,张常宁+龚翔宇+吴晗三个攻击力抵不上一个李盈莹,这可怎么打?
除朱婷之外,李盈莹在国内联赛的得分能力简直就是“巨无霸”。即使天津女排与各支球队撕到决胜局,李盈莹一个拿下8、9分的例子比比皆是。按道理,李盈莹在国内联赛已经不算是新人了,每个球队对她的扣球线路、手法应该是多有了解了。但天津女排“一点攻”战术在国内就是百试百灵,打遍天下无敌手。张常宁本身攻击力有限,不适合打大主攻,没有为球队一锤定音的能力。
龚翔宇几乎算是半个“保姆”自由人,承担大量的一传再加上薄弱的进攻力量,在国内联赛也基本上就是“进攻送防返”的代名词。吴晗限于身高的劣势,想通过天津队的拦网,力量、高度都严重不足。可以说,江苏“三叉戟”加起来的攻击力还不如一个李盈莹,没有进攻得分这个比赛可怎么打?怎么赢?
拦网环节,王辰玥下滑严重,天津女排王媛媛、李盈莹等可以完全胜出。“天女”撕开江苏的网口容易,但江苏想突破天津的拦网并非易事。受伤后的王辰玥能力严重下滑,如果不是为了全运会她可能早就选择退役了。江苏女排的短板一直在副攻,攻拦两个方面都不能算最佳。而天津队的王媛媛正值当打之年,在郎平手集训的这段时间肯定又会有提高。老将王宁的回归,给副攻的牵涉能力又有增强。副攻的跑动也让李盈莹更多的会面对空网下球得分。
防守环节,天津、江苏半斤八两,天津队反击的实力比江苏更强。江苏队拥有张常宁、龚翔宇、倪非凡等地面防守高手,而天津队也有孟子璇、刘立雯、杨艺等优秀保障球员。从整体防守实力看,江苏是强于天津的,但防守起来之后的反击,那天津队不论是从主攻还是副攻都是比江苏强太多了。现代排球打得是攻势排球,只防没攻不下球,你防起来多少次,也是给对方送防返机会。归根结底,江苏队能下分的人太少了。
二传环节,姚迪刁琳宇几乎不分伯仲,姚迪最终还是以经验胜出。姚迪、刁琳宇实际上都是国家队的替补二传。就资历、经验来说,姚迪还是要比刁琳宇强些。刁琳宇的特点是古灵精怪、传球大胆,如果发挥得好那她可盘活全队,如果状态不好那也可拖累全队。姚迪的发挥也会时常掉链子,但好在一点,她只要把球撩起来,李盈莹靠自身的调整能力还是能下球得分的。这一点与国家队如出一辙,只要把球垫高,朱婷自然会强攻命中。
教练环节,王宝泉经验老道远胜蔡斌,“小诸葛”带队越来越饱受诟病。作为天津女排的功勋教练,王宝泉就是天津女排国内联赛王的缔造者。为了2021年的全运会,一向治队严谨、作风严厉的王宝泉那肯定会奔着夺冠而来。目前,王宝泉已经带队开始集训,接应位置也以进攻更强的于鋆炜为主。反观拥有张常宁、龚翔宇两大国手的蔡斌,带队成绩也是越来越得不到球迷的满意,甚至有愤慨的球迷还向蔡斌扔起了矿泉水瓶。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江苏没有一个能下球的,你让蔡斌又能怎么办?要不借来李盈莹或朱婷?
综合以上各个环节分析,天津女排的优势非常大,江苏不要杀入决赛面对天津,即使八一、山东、上海这样的队伍能不能打得过还都要两说。大家觉得津苏对决谁有胜面大呢?欢迎各位留言、评论,感谢关注!我是骑马寺的少年。樊振东在近日央视风云会里是怎么回答关于奥运单打人选问题的?
我们先来look回看一下《风云会》,看看樊振东有没有说这段话。
我从头至尾看了一遍,也没有看到就奥运单打这个话题的讨论,主要是就军运会樊振东夺四冠以及对奥运会的一些展望。
樊振东军运会拿到了四冠,这对樊振东来说自然是一件大好事儿,也是一针强心剂,对樊振东走出低迷极有帮助。不过整个军运会的整个走向与过程,并不顺利,尤其是团体赛。樊振东能够在极难与被动的情况下完成任务,一是实力然然,二是关键时刻抗压能力是值得肯定与赞扬的。
最后单打面对赛前叫嚣夺冠、韩国公开赛曾胜过樊振东的郑荣植,樊振东以最好的4-0的比分横扫,完美实现“复仇“。这一战意义重大,可以说樊振东将之前的低迷和晦气一扫而光。
镜头前的樊振东,阳光、青春、帅气,一身凛然正气。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期待看到的那个熟悉的小胖樊振东。小胖这孩子成名太早,拥有着海量级的粉丝与支持者,也牵动着很多教练员的心。关于这方面的信息,近期最具轰动的新闻就是小胖的前主管教练、恩师吴敬平了。吴指导退休后被新加坡冯天薇聘为私人教练,近期国际赛事有惊人表现,不仅在德国公开赛上爆冷战胜了陈梦,并且在世界杯上淘汰了石川佳纯,半决赛也给主场作战的朱雨玲造成很大麻烦,这一切变化都是和吴敬平的指导有着很大关系。
如此一来,国内不少球迷不淡定了,有球迷竟然跑到吴指导的微博下指责吴指导这种行为,是胳膊肘往外拐,损害了国家利益。“可怜的”吴指导回复了这么一段话,相信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吴指导说:“我能够参加所有的比赛,能经常看到小胖,给他精神上的鼓励,不就是对小胖好吗?”
说实话,当我看到吴指导这句话时,瞬间泪目了!我们还能再指责吴指导什么呢?吴指导并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能够在赛场上经常看到小胖,能够给他精神上的鼓励!
这些教练都是中国最珍贵最优秀的人材啊,王涛对小胖的喜爱也是发自内心的,我们从片子里、从赛场风外可以强烈感觉到的。
关于奥运会单打,眼下的樊振东还没有到“必上”的状态,但相信樊振东会越来越好。与许昕的竞争,也是一种良性竞争,不存在任何见不得台面的事儿的。樊振东只需要将自己做到最好就可以了。
所以尽管片子里并没有关于奥运单打的对话,而或是媒体人的一些推断,或者说是从一些其他相似的言论中得出的结论,基本上还是靠谱的,他俱备了这样的思想境界。也只有这样,每一个人将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极致,国乒就能永远是一个伟大的、富于战斗力的团队。
北京冬奥会2022开幕式?
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开幕式时间是2月4日晚19:30
北京2022年冬季残疾人奥运会是第13届
针对这次浙江卫视高以翔事件?
高以翔的遗体回到故乡,意味着他正式和内地所有喜欢他的影迷朋友们永别,在他去世的这几天里,内地许多歌迷都陆续赶到他的出事地宁波为他悼念,送他最后一程。
回顾高以翔事件,大家最关注的莫过于两点,一个是强度工作的危害,一个是竞技节目的安全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导致高以翔死亡的直接原因。第一个是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第二个是大家关注也是争议的焦点。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让浙江卫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中。
1、众粉丝后怕回顾浙江卫视竞技的节目,这不是第一次出现安全事故了,李晨录制《奔跑吧兄弟》眼角受伤、陈伟霆表演舞台出现大坑、邓超录制跑男的时候手臂骨折、张杰录制《王牌对王牌》出现短时间昏厥。
还有之前录制《追我吧》这个节目的嘉宾们,两位奥运冠军累到不成人样、钟楚曦录完节目连吃三天救心丸等等。
每个在出事边缘徘徊过的明星都是心有余悸,而对于那些喜欢他们的粉丝们,更是想想都感到后怕,所有参加那个节目的嘉宾粉丝,都在劝偶像退出那个节目。
2、被砸晕的张杰最让我后怕的还是张杰那个事情,当时他和一个拿过吉利斯世界纪录的人比通过玻璃管吹乒乓球,当时他因为缺氧晕倒了,倒下后人身子往后仰,并且脸砸到了椅子上导致面部淤青,倒下后有近一分钟的意识不清。当时所有人都吓惨了,还好张杰当时及时醒了过来。
其实在做这个节目之前,节目组就测试过该游戏会引发缺氧,之后张杰也对节目组说过这个很危险,但是节目组为求节目效果还是安排了这个项目。
有时候意外真的就是在那一瞬之间,还好张杰当时醒了过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据当时参加录制节目的歌迷爆料,当时张杰晕倒事情发生之后,歌迷质疑节目组游戏危险,而得到的却是敷衍了事的道歉,甚至还有讽刺。
3、大张伟制止节目录制张杰当时受伤之后,节目并没有立刻停止录制,而且据现在歌迷透露,当时导演组并没有认识到节目的严重性,大张伟站出来指责他们的时候,还是一脸嬉皮笑脸的态度。
幸亏当时大张伟站出来和节目组沟通了,不然按照该台的风格和张杰的敬业性格,肯定会继续熬夜带伤录制节目,那么后果真的就是不敢想象。
4、节目组的道歉现在再去回看事发当时张杰歌迷的微博内容,再结合节目组的道歉,你会发现该台栏目组根本就没有一点安全意识,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从上面的道歉信中可以看出,节目组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节目环节设置的问题,也没有考虑到节目的安全性,而更在意的是艺人的状态。而这一次节目组迟迟没有道歉,不知道是不是还是认为是艺人自己状态的原因呢?
同样的半夜长时间录节目、同样的晕厥,可惜这一次高以翔却没有能够醒来,好希望他也只是短暂的昏迷了一下,只是和我们开了个玩笑。如果当年张杰事件节目组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如果在前几期节目中艺人们能够为自己的身体站出来抗议,那么会不会就是不一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