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宋,影响你的10本书是什么?
亚历山大宋,影响你的10本书是什么?
《圣经》
这是基督教最重要的文本,也是全球最畅销的书之一。它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包括道德观、法律、文学和艺术。
《伊利亚特》古希腊的史诗之一,描述了特洛伊战争和奥德赛斯的归来。它对西方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对英雄主义和战争的理解。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它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坛经》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包含了佛陀的教导和教义。它对东亚文化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道德、哲学和文学。
《安徒生童话》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著作,包括《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这些故事对全球儿童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诗经》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合之一,包括民间诗歌和乐府诗。它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音乐、文化和哲学。
《源氏物语》日本作家紫式部的小说,描述了平安时代的贵族生活。它对日本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爱情和女性角色的描绘。
《战争与和平》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著作,描述了拿破仑战争和俄罗斯社会的历史。它对俄罗斯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全球文学和历史产生了影响。
《论语》孔子和他的弟子记录的言行录,是中国文化和哲学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对中国思想、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美国的民主》美国政治学家亚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的著作,这本书探讨了美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它对美国政治和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成为了全球民主政治的重要参考和学术研究的基础。
有哪些在军迷圈广为流传的关于军事的谣言?
“三棱军刺因为残忍被联合国禁止、三棱军刺制造的时候故意加了毒、三棱军刺刺中之后伤口没法缝合”,这三个谣言都是集中在三棱军刺上的。三棱军刺退出现役仅仅是因为无法适应现现代化作战需求而已,压根就没有什么联合国明令禁止,更没有什么无法缝合,更更不会制造时故意“淬毒”,都是一些经过添油加醋的网络段子而已。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反过来想想,说到”残忍“这个词,冷兵器怕是在热兵器面前还没有什么资格说残忍?就比如子弹,在人体内部失稳翻转导致脏器被打烂、骨折。再比如凝固汽油弹,一旦沾染到人体之后能烧到让你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而大口径的重机枪可以直接拆掉人的胳膊或者腿,所以说三棱军刺还残忍吗?为什么联合国不禁止枪械,不禁止炮弹,不禁止地雷呢?这些谣言同时侮辱了现代医学和现代热兵器的发展。
三棱军刺三个棱的外观让人浮想联翩,甚至有人说三个棱中间是血槽,刺进去之后会把人血快速放干。其实,所谓血槽放血都是某些人自己脑补出来的,一个刺杀动作一般持续时间不会超过5秒,在这5秒中的时间内能放多少血呢?就算里面有个水泵也不可能5秒让人出现失血性休克。而且刺杀这个动作靠的是那一瞬间的力量让刺刀刺入体内,如果力量大连长螺丝刀都能把人捅死(前段时间青科大就出现了螺丝刀导致一死多伤的事件),没必要专门设计成三棱。
再就是伤口缝合问题,如果说三棱刺的伤口缝合时需要多花点时间这还说的过去,但你要是说没法缝合那就是侮辱现代医学。这事更该去问问医院和医学院,要是连一个三边伤口都缝合不了我觉得这医生怕是买的文凭。在现实中各种伤害往往比三棱刺伤口更为复杂,常见的就是车祸、工伤等等,他们的救治难度远比三棱军刺伤要大得多。要说感染那是因为环境恶劣,这种情况就算不是三棱军刺的伤口也容易感染。
还有就是”淬毒“,这个词我不知道是从哪来的,但是在机械行业中有个词叫”淬火“,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方式,他的作用就是提高表面硬度增加耐磨性。但是,所谓”淬火“不是什么”淬毒“,毒药在高温情况下很容易就出现失效。而且你把刺刀里淬上毒万一哪个战士划一下手那不直接中毒了。而里面所谓的加了砒霜实际也是制造时的残留物,也不是有意的,实际上在材料表面处理中往往会用到砷和氰化物,这两种东西在热处理中加入后会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但是加入后就不容易去掉,所以会在军刺中留下微量有毒物质。但是这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加工中的工艺残留物而已。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真相,所谓三棱军刺实际上是一种迁就材料的设计。一方面是那段时间钢材质量普遍不高,二是那段时间钢材产量不高。所以三棱这种有点类似于加强筋的结构迁就了钢材质量也省下了不少钢材,仅此而已。大家可能看《中南海保镖》对里面的三棱军刺印象很深,实际上那是莫辛那干刺刀,并不是我们的56三棱军刺。
三棱军刺淘汰的原因很简单:功能单一。随着我国的工业水平增长,刺刀已经不必迁就钢材质量和产量。而且现代战争中单兵之间的拼刺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在远距离上使用自动武器。但是反而在作战和行军中更需要一把多功能工具,比如切割、砍、削等功能,所以只能刺杀的三棱刺功能过于单一,淘汰是必然的。
岳飞和杨家将有什么不同?
“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杨家将是抗辽。而岳飞是南宋将领,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是抗金。
戏说中,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怎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杨家名将遭到严重迫害。辽国皇帝约请太宗,赴金沙滩 “双龙会”,暗藏杀机,兵困行宫。
声声怒吼,阵阵击鸣,战车交错,刀光血影。大郎、二郎和三郎战死、四郎和五郎失踪,七郎被潘仁美万箭射死。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起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应招在相州参加赵构为大元帅的部队。金军南下江南,岳飞独树一帜,坚持抗金,收复建康。绍兴三年(1133年),被任命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次年春,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扩展资料
《杨家将》主要讲述杨继业子孙五代,对辽和西夏英勇作战的故事,其中大部分的人和事都是虚构的,比如:杨宗保、穆桂英,杨延郎、琼娥公主等。
但,正是这些介于历史、虚构之间的人和故事,大大增添了作品的色泽与情趣,加重了英雄人物的层次感和传奇性,使得杨家将的故事数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深深地扎根在老百姓的心里。
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
岳家军是世界历史上军纪最好的军队吗?
岳飞本人的领导能力也非常出色,如果说后来的军队当中还有谁能和岳飞相比,只有明朝的时候戚继光带领的戚家军和辽东铁骑了。秦朝和汉朝的军队虽然战斗力和烟枪,但是却缺少了一个像岳飞这样的灵魂人物。正是因为岳家军把这些所有的优点集合在一起,才创造出了百战百胜的岳家军。
说到岳飞,就不能不说岳家军。其实,大宋朝从来都没有过“岳家军”这样的番号,这是老百姓对岳飞和他的部队的一个通俗叫法。岳家军的官方正式名称,叫“行营后护军”,基本上跟现在的大军区是一个概念。
一提到岳家军,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俩字:能打。在很多人的眼中,岳家军从来就没打过败仗,可以说“旌旗所指,所向披靡”。而与这种印象联系最密切的,是他们的死对头金兀术所说的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在民间传说里,岳家军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1140年,岳家军所属骑兵一举击败黑水靺鞨——女真的骑兵,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组织。
初时岳家军——鱼龙混杂
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奉命独立成军。此时,军营中仅有不到10000的正兵。随后,又经过一些征战与收编,到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收复襄汉六郡时,岳家军兵力已增至35000多人。
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部平定了“杨么之乱”后,不断地合并地方军队,同时还将一些农民起义军纳入军队编制中。可以说,“从群众中动员力量”是岳家军后期兵力大增的最重要原因。特别是绍兴五年(1135年),原湖湘地区起义军中有多达五六万的壮丁都被纳入了岳家军。
后来,岳家军一边打仗,一边扩充,以“滚雪球”的方式发展。这样以来,岳家军人员的成分就更加复杂了。岳家军里边有收编的地方武装力量;有招降的钟相、杨么的几万农民 起义军;有打伪齐的时候,俘虏、投降的军队;还有国家分配的、脸上刺着“赤心报国,誓杀金贼”的一部分“八字军”的队伍。
岳飞非常清楚,这支由“混杂人员”组成的军队在女真部队面前肯定不堪一击。虽然他们是“正义之师”,担负着收复失地的责任,但真实的战争从来不是靠想当然就可以取胜的。这就如同大型群殴,不一定是有理的那边赢。最后,还得比谁的胳膊粗力气大,手里拿的什么家伙、用的什么招式、哪一方的后边撑腰的更强等等。说到底,战争其实是一场拼人、拼装备、拼战术、拼后勤、拼治军手腕的群战,是综合实力的较量。这一点,在宋朝也不例外。
东拼西凑起来的岳家军虽然后来不断有正规部队加入,最终使编制一直维持在10万人左右,但因为农民起义军原本是打游击战的,基本上没多少战斗力。装备差不说,人员也参差不齐。
岳家军里带兵的将领,除了张宪、王贵几个有限的老部下以外,绝大部分都是后来才加入岳飞的队伍的。大将牛皋,他是被朝廷调拨到岳家军里边的;杨再兴原本是曹成的部下,兵败被俘,才成了岳家军的大将。
按理说,这么一群鱼龙混杂的人,长短不齐、想法各异,应该打败仗才对,但他们组成岳家军以后,怎么就百战百胜了呢?这完全得益于岳飞的领导有方与岳家军的严格训练。
岳飞的孙子岳珂曾经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有一次,伯父岳云训练的时候马受惊了,栽了个跟头。还没等岳云爬起来,他就被岳飞命人架出去打了一百军棍,罪名是训练不力。在当时,一百军棍属于非常重的刑法了——十棍下去,臀部便会皮开肉绽,一百军棍有多重,可想而知。
知情者会说岳云这打挨得冤——这纯属马不给力,怎么能怪岳云?但这就是岳家军的规矩,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美国西点军校也有类似规定。“西点”有四句著名的名言:“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我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理由。”这就是西点为何闻名于世界的原因——在军营中,不管长官让你做什么、不管你做起来难度如何,你只需要绝对服从——绝对的服从意味着绝对不找借口,你只能把心思全放在如何去完成任务上。
简单的四句话,其实是在锻炼军人的抗压能力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更是在贯彻军人“服从命令”的天职。道理是明摆着的:在战争当中,只讲结果不讲过程, 失败了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优秀的士兵不找借口,优秀的将领不听借口。看上去这种方式非常极端,一点儿人文精神也没有,但真正残酷的战争一旦到来,也只有这种军队才能打胜仗。
在战争年代,这种训练方法练出来的士兵能最大程度上挖掘出他们自身的潜力。岳家军的箭队,每一个弓箭手都能够拉开200斤的硬弓,把箭射到两百米开外——当时,保护皇帝的禁军中,但凡能做到这一点的,就能成为军官,这就是岳家军的战斗力。
后来,这种理念被一些现代企业拿了过去,包装了一下,成了企业内训教材,有的干脆发展成了企业文化。但在和平时代,尤其在企业里边,此类文化是不人性的:军队用此类文化来强化战斗力,前提是为士兵的性命着想,而企业经营者则是为了赢利。虽然这种赢利也会导致员工获利,但员工的获利与其付出是不成正比的:只管服从,不问原因;只讲奉献,不求回报,这样的企业在一个早已形成人文氛围的社会中是极难生存下来的。
严明军纪,铸成威武之师
岳家军开始在南宋军界崭露头角,尚不是因其战斗力,而是因岳飞能将一个“大锅烩”式的军队变成一个军纪严明的正规军。
独立成军以后,岳飞给部队提出的要求有两条:“纪律严明,秋毫不犯”;“兵不犯令,民不厌兵”。岳飞自己出身于普通农家,在那个战乱时代,底层百姓往往是最受苦的,不管是己方军队,还是异族军队,只要是军队过去,这百姓家中就会被抢劫一空。也恰恰是因为岳飞非常了解这种情况,所以,他不惜用铁的手段来维护岳家军的军纪与声誉。
岳珂如实地记录了祖父在治军方面的严厉——凡涉及军纪之事,一律从严,“取人一钱者,必斩”。有个士兵擅自从百姓家拿了一缕麻来束东西,岳飞得知以后,立即将其斩首——在当时,这种刑法已是相当严酷。
为了维护军纪,岳飞会尽量减少军队与百姓的接触,甚至不接触;每到一地,他都会亲率十几名近卫骑兵围绕军营巡视,生怕有军士做出违反军纪的事情。
有一次,有民居失火,岳家军二号领袖王贵手下有一士兵乖机盗取了民家的芦筏,岳飞偶然得知以后,立即斩了该士兵,并以“管束不力、未及时发现”为由,责打将领王贵一百军棍。
有一次行军时,岳飞发现一间新盖的店家屋顶上缺了一片茅草,立即传问屋主。屋主说,并非军士打扰,而是屋顶原本就少了一片茅草。岳飞却不信——哪有盖屋子少盖一片茅草的?况且屋主并非贫瘠人家。他自知屋主有所隐瞒,下令彻查,最终查到了一个马军军士。该军士承认自己当时正在店中吃饭,听说岳飞将至,急于上马间,不慎扯下一束茅草。眼看这军士被五花大绑,店主全家一起跪下哭泣求情,说这位军士的确未骚扰自家,这位军士才免于处斩,却未能幸免一百军棍。

犯错便打、便杀的威力随后产生了惊人的效用。有一兵士在一名项氏男子那里购买薪柴,项某尊重岳家军,自愿少收两文钱,那士兵却坚决不肯:“吾岂可以二钱易吾首领耶?”意思是,我怎么能为了两文钱去冒掉脑袋的危险?
像项氏一般敬爱岳家军的百姓在当时非常多,看到岳家军路过时,他们多会开门接纳,但士兵们从来不会进门打扰。为了方便岳家军晚上休息,村民多堆放草苇供他们铺床,但次日军士离开,草苇却丝毫不乱。
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奉命率军南下征讨叛乱,岳家军路过庐陵,借宿廛民家。天刚亮,将士们便开始给房屋主人扫洒门庭、洗涤碗盆,一切整理干净以后,才整军出发。当时,庐陵太守于郊外设帐,准备为岳飞饯行,可眼看军队都走光了,依然看不到岳飞本人。太守便问后面的士兵:“大将军何在?”士兵回答:“将军和偏裨将校混在一起早走了!”
在和平年代,达到这样的严明或许并不难,但时处南宋初年,国家财政拮据,军队断炊、缺衣之事时有发生。为了让士兵们吃饱穿暖,很多领军者都是默许士兵抢劫的——无他,非此不足以保士兵之安。在这种大局势中,岳家军异军突起,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口号建立起了强大的军队凝聚力,赢得了民心。当时,岳飞已成民族英雄,岳家军已成真正的“正义之师”。
没有严明的纪律,军队的正规化就无从谈起。也正是依靠严格的军纪,岳家军才得以从“四方亡命、乐纵、嗜杀之徒”,最终发展成“奉令承教,无敢违戾”的真正军队。靠着刀斧棍棒之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威武之师得以创立。
历史上有哪些典型的蝴蝶效应或混沌事件?
历史上,经典的蝴蝶效应事件不少,但明朝晚期,因为一位普通官员娶了一房小妾,最终导致王朝坍塌,连皇帝都被逼上吊。这恐怕算得上是,历史上最夸张的蝴蝶效应之一了。
一个小人物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绝望的崇祯帝将脖颈伸入白绫,不甘而又无奈地吊死在了煤山之上。
在其生命最后时刻,崇祯泣血抱怨,满朝文武皆负于朕。但其实他最应该怨恨的那个人,是一位名叫毛羽健的小官。
对于大明王朝的灭亡原因,众说纷纭,有些人将之归结于阉党擅权,也有些人将之归结为鼠疫祸患,还有人将之归咎为女真的崛起。
但清末时期的梁启超先生却认为,有个小人物在明朝灭亡方面,送出了一波不容忽视的助攻:
“明朝亡于御史毛羽健。”
一个小小的御史,他到底干了什么事儿,最终竟能颠覆了一个王朝的气运?
崇祯初年,毛羽健娶了一房小妾,在当时旁人看来,这真不算是个什么大事儿。
但谁都没有想到,当他拥美入怀的那一刻,大明王朝的厄运,自此便再也无法挽回。
一场家暴之后的痛定思痛关于毛羽健床头的那点儿破事,明代黄云眉的《明史考证》当中,曾援引了《秋灯录》里这么一段记载:
羽健嬖其妾,以妻乘传至,不及豫防,乃迁怒于驿递,倡为裁驿夫之说。
这个毛羽健是湖北人,天启年间因为弹劾阉党阮大铖、杨维垣,结果被对方一个反杀,免官罢职,赶回了乡下老家。
本想着这辈子也就吃土种地的命了,谁知崇祯帝一登基,气象立即大变。先前被阉党打击的官员纷纷得到重启重用,毛羽健作为被阉党迫害过的成员,也被一纸诏令,调回了京城。
临行前,毛羽健拉着老婆的手,对着这个陪伴自己受苦多年的雌性,款款深情地说道:
“夫人,我这边先去,等京师那边安顿妥了,就来接你。”
男人的嘴,骗人的鬼。到了京城之后的毛大人,在没有了家庭的约束之后,便开始放飞自我。
跟着一众同僚整日吃喝玩乐,好不快活,在周边官员的影响、介绍之下,毛羽健便瞒着家里纳了一房小妾,也想玩家里红旗不倒,墙外漂亮旗飘飘的这一套。
这可就坑了盼着夫君早日接自己进京的毛夫人,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夫君的准信,不是加班忙,就是不合适。种种推诿,让毛夫人感到,这事儿好像有些不对劲呀!
为了一探究竟,毛夫人决定——去京城。按说古代之时,一个雌性想要孤身入京,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在明代,这也是对普通雌性来讲的难题,对于像毛夫人这种官宦家属,不算是个事儿!
因为此时官场里面有一个Bug——驿站。
明代驿递制度设置于洪武年间,最初驿站的使用,被严格限制在军政要事之上,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平日里上面官员让帮忙送个信、照顾接待下家眷,举手之劳,一个低品驿站长官,巴结还来不及,自然更不好拒绝。
于是到了后来,驿站逐渐成为了官僚、家属们出行的特权之地,官员们上京、回乡探亲、丁忧等一系列私事,也都成为驿站之内大开方便之门的潜规则。
“勋戚文武大臣近侍官员姻党族属家人名目,虚张声势扰害经过军卫有司驿递衙门,占宿公馆,索取人夫马匹车辆财物等项……”
对于毛夫人来说,想去京城倒也不是件什么难事儿。到了明代后期,驿站制度松弛到了不用拿勘凭,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官宦家属,就能乘坐免费车的地步。
因此,作为京官家属,地方上自然不敢怠慢,一路好吃好喝地将毛夫人送到了京城。
等到了自己家,毛夫人一推门,差点儿被眼前的景象气炸,自己老公竟然背着自己养了一个野雌性。
毛羽健的老婆脾气不太好,而且这事儿毛羽健确实做的也不地道,理亏。因此被老婆一顿家暴之后,毛羽健感到很窝火,他觉得,今天这事儿按理说应该可以避免的,但因为驿站不按常理出牌,才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驿站太过分了,真的应该好好整顿整顿了。
裁撤驿站第二天,愤怒的毛羽健便上书直指驿站的弊端,说得那是大义凌然,一副救民水火的样子:
“兵部勘合有发出,无缴入,士绅递相假,一纸洗补数四,差役之威如虎,小民之命如丝。”
官道驿站多数沦为私用,公家利用率反而很低,这种官道驿站,不要也罢。
对于这种观点,忙于应付内乱、外患的崇祯,哪有时间去寻思怎么改革驿站这个积弊,因此就成了日后再说的议题。
可毛羽健不依不饶,跟这个驿站算是死磕上了,他又拉上了一个叫刘懋的伙计,这个刘懋决定换一种说法来讲。
从钱上下手,崇祯帝最上火的地方是哪儿,没钱呀,打仗、平叛都需要钱,只要告诉他,砍了驿站,就能省下大笔银子,还愁皇帝不答应?
给事中刘懋上疏请裁驿递,可省金钱数十余万,上喜,著为令,有滥予者,罪不赦。
裁了驿站,就能省下大笔银子,这事儿好呀,崇祯自然立即批复,准。
他当时觉得,总算又找到了一个节流点,谁能想到,自己竟亲手埋下了一颗大雷,而这颗雷最终炸翻了整个明朝。
蝴蝶效应——天下乱朝廷裁撤驿站的诏令传了下去,这下可坑苦了不少人,首当即冲的便是那些公务员。
以前的裁员,没有失业保险,没有赔偿金,没有劳动者保护法,朝廷说不要,就是不要了,明天就得卷铺盖走人。
都是家里顶梁柱,虽说平时工资不高,但毕竟也还能过不是,朝廷如今突然来了个釜底抽薪,便一下子断了很多人家的活路。
大批有文化、有理想的底层公务员,就这样流入了社会,没啥别的门路,哪儿也不招人,唯一对他们敞开门的地方,却是叛军那边。
去还是不去,饿两天,就不纠结了,就这样,许多驿站人员,进入了叛军之内,这里面就有一个普通公务员,叫做李自成,后来他去了趟北京,让崇祯临死前终于明白了,当年确实是自己错了。
其次,是那些跟驿站有关的编外人员,马夫、小商小贩,一般接待官员、家属来往,需要马匹、抬轿人员,人来人往,自然也需要捎带些当地特产之类的,因此,小小驿站,其实牵扯的面儿很大,猛地砍掉驿站,这些人,也立即陷入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尴尬局面。
没文化、没本事,在社会上混得更难,唯一能去的,也只能是门槛无底限的叛军那里了,于是大批失业人员涌入叛军队伍,让当时已经有些绝望的叛军,顿时满血复活。
崇祯三年,王左桂、王子顺、苗美等战屡败,乞降。以给事中刘懋议,裁驿站,山、陕游民仰驿糈者无所得食,俱从贼,贼转盛。
当时三边总督杨鹤也被坑了,打了这么长时间仗,本来乱军已经基本被平定,局面可控,这一下子,叛乱又开始全面复兴,辛苦这么长时间,一下子全白费了。
就这样,驿站一裁,导致流民千万,最终这些流民成为了叛军的生力军,将本已按住了的局面,炸飞了天。从裁员中振奋起来的闯王李自成,更是成为了再就业的模范代表,不仅站稳了脚跟,还领着一帮失业大军,将老东家的产业打得千疮百孔,最终逼得崇祯帝走上了绝路。
南美洲的蝴蝶扇扇翅膀,就能掀起德克萨斯州的龙卷风,当年毛羽健的纳妾,最终却使得大明王朝走向崩溃,这确实是谁都没有想象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