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vs北马其顿(2022世界杯欧洲区附加赛时间)

2023-08-09 68阅读

意大利vs北马其顿,2022世界杯欧洲区附加赛时间?

世界杯预选赛欧洲区附加赛比赛时间为2022年3月24日-3月29日,12支球队将在这一阶段争夺最后三张进入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资格,这也是欧洲区进入世界杯的最后机会。

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第一阶段:赛程表 积分榜

意大利vs北马其顿(2022世界杯欧洲区附加赛时间)

2022卡塔尔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附加赛赛程表

第1轮

日期 时间 主队 比分 客队 报道

2022-03-25 01:00 俄罗斯 vs 波兰

03:45 葡萄牙 vs 土耳其

03:45 意大利 vs 北马其顿

03:45 瑞典 vs 捷克

03:45 威尔士 vs 奥地利

03:45 苏格兰 vs 乌克兰

第2轮

日期 时间 主队 比分 客队 报道

2022-03-30 02:45 待定 vs 待定

02:45 待定 vs 待定

02:45 待定 vs 待定

塞尔维亚与哪国开战?

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开战

当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于1914年6月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之后,奥匈帝国就决心以此“契机”来和宿敌塞尔维亚算一算总账。尽管新兴的民族主义持续困扰着奥匈,但斐迪南大公遇刺一事在这个二元君主制帝国中引发了广泛的愤怒和亲帝国情绪,来自各阶层的呼声都要求立即对塞尔维亚进行军事严惩。两个月后,奥匈军队终于入侵塞尔维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被点燃。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此战的胜利者却并不是实力强大得多的奥匈帝国。

B计划还是R计划

在呼吁开战的所有声音中,最响亮的来自奥匈帝国军队的总参谋长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元帅。康拉德的总参谋部此前已经备有两套总动员预案,分别称为B计划和R计划。B指巴尔干,内容是在俄国保持中立的情况下单独对塞尔维亚作战;R指俄国,内容是在两条战线上同时对塞尔维亚和俄国作战。

奥匈军队前敌总指挥波蒂奥雷克将军

在B计划中,奥匈军队全部6个集团军中的3个将以压倒性优势分别从西面和北面进攻塞尔维亚,而其余3个集团军在加利西亚组成“观察兵团”,以防止俄军可能实施的干预。若是R计划,则6个集团军中的4个将集中在加利西亚对付强大的俄国,只剩2个集团军从西面攻打塞尔维亚。两个计划的变量在于驻扎在布达佩斯的奥匈第2集团军,它在B计划中的任务是从北面攻击塞尔维亚,在R计划中则将全力投入加利西亚。

奥匈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举棋不定,结果奥匈帝国可以在不受外国干涉的情况下单独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最佳时机也就流逝了。到了7月25日,奥匈帝国的领导层终于就进攻塞尔维亚达成了一致,选择了B计划。然而仅仅6天之后,在奥匈第2集团军已经开始向南移动之际,俄国宣布实施总动员。很显然,奥匈帝国即将同时面对两个方向上的战争,现在别无选择的康拉德只能牺牲B计划来支持R计划。

要求第2集团军中途转向的命令引发了不小的混乱,这个集团军好不容易在南进途中停顿下来并调整秩序,重新登上了向北行驶的军列。这样一来,只剩2个集团军可以用来对付塞尔维亚,而康拉德自我安慰式的念头是:第2集团军在塞尔维亚北部边界“影子”式的存在,可能或多或少会牵制住一些塞军的兵力。

“秋季漫步”

集结在塞尔维亚西部边境的奥匈第5和第6集团军加起来共有19万兵力,鉴于塞尔维亚全军动员后的规模为20万人,入侵者的兵力并不占上风,但是奥匈对塞作战的总指挥、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总督奥斯卡·波蒂奥雷克将军却充满信心。

塞军总参谋长

1999年科索沃战争停战后?

北约的成员国各怀鬼胎,谁都不想为了科索沃与俄罗斯撕破脸,这代价太大。

1999年3月24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没有联合国的授权下,对南联盟进行空袭,科索沃战争爆发。由于南联盟和俄罗斯是盟友,于是南联盟就请求俄罗斯出兵干预。叶利钦一口答应,还在俄罗斯电视台公开讲话时称俄罗斯将出动航母和巡洋舰支持南联盟的兄弟。当晚美国就忽悠他,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准备给俄罗斯18亿美元的援助贷款,如果俄罗斯出兵这个钱就不给了。

第二天叶利钦就以喝高了的缘故称俄罗斯出兵是酒醉后说的酒话,这事就不了了之了。直到科索沃战争于1999年6月11日结束,北约和俄罗斯的联合维和部队都将在科索沃部署。

早在1999年3月初,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就部署在马其顿共和国斯科普里。其目的是为北约的几个国家特遣队实现统一的指挥,其中包括在马其顿呆了几年的美国军队,以及新近抵达的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军队。这支部队被称为科索沃部队(驻科部队)。

驻科部队指挥官是英国中将迈克·杰克逊。他的上级军官是驻扎在那不勒斯的北约南欧司令美国海军上将詹姆斯·O·埃利斯。埃利斯需向美国欧洲盟军最高指挥官韦斯利·克拉克汇报,但实际上,克拉克经常绕过埃利斯直接与杰克逊沟通。

(韦斯利·克拉克)

俄罗斯原本希望得到一个独立于北约的维和部门,但遭到拒绝。北约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担心,俄罗斯的维和部队单独行动,可能会导致科索沃在塞族控制的北部和阿尔巴尼亚南部之间分治。俄罗斯之前被忽悠,新仇旧恨一齐袭上心头。为了不让自己彻底被挤出巴尔干半岛,俄罗斯于1999年6月11日,将一列约30辆俄罗斯装甲车开进塞尔维亚,其中载有250名俄罗斯士兵,他们是驻波斯尼亚国际维持和平部队的一部分。上午10点30分,北约最高司令部和CNN的报导图片证实了这一点。据推测,该部队在北约部队抵达之前正前往普里什蒂纳和普里什蒂纳国际机场。

克拉克在听到消息后致电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要求对此采取行动,但被告知他已经被移交了该地区的权力。克拉克随后临时命令一支英法伞兵分队乘直升机飞抵机场,以武力夺取机场。北约成员国担心塞族部队可能向直升机开火,并忧虑在商定时间之前进入科索沃,可能导致塞族人退出协议。如果空降部队陷入困境,通过陆路很难到达目的地,那里的桥梁和隧道都是准备拆除的。

由于这次行动不符合北约部队第二天进入科索沃的新签署的协议,法国就率先打了退堂鼓。6月12日上午5时,英国第5空降旅开始从斯科普里飞抵科索沃,以保卫长达10英里的卡恰尼克峡谷,供第4装甲旅通过普里什蒂纳。此后前往普里什蒂纳的侦察部队由英国上尉詹姆斯·布朗特指挥。

1999年6月12日第一批进入普里什蒂纳的北约部队,是挪威的福斯瓦雷茨·斯佩西亚尔科曼多部队和来自英国的22个特种航空兵。但是此时他们已经发现俄罗斯军队首先抵达机场。挪威士兵首先在机场与俄罗斯军队碰面,并向杰克逊汇报事态发展。此前俄罗斯已经安排了几个空军基地待命,并准备了一个营的伞兵乘伊尔-76军用运输机前往普里什蒂纳。由于担心俄罗斯飞机正在飞往机场增援,克拉克计划让直升机封锁机场跑道,并请求埃利斯提供空中支援。然而,当时恶劣的天气条件使得这一点不可能实现。

6月13日早上,克拉克来到了杰克逊在斯科普里的总部。有人向克拉克提出,俄罗斯的支持是达成科索沃和平协议的重要关键,与他们对抗只会适得其反。但克拉克拒绝接受这一点,继续下令封锁跑道,并谎称得到北约秘书长的支持。杰克逊拒绝执行克拉克的命令,他对克拉克说:“我不会为你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当克拉克再次下令封锁跑道时,杰克逊认为这几乎肯定会被英国政府否决。

杰克逊宁愿辞职也不愿听从克拉克的命令。英国国防部授权英国部队指挥官理查德·丹纳特动用4个装甲旅隔离机场,但不封锁跑道。有报道援引詹姆斯·布朗特的话说,他宁愿面对军事法庭,也不愿对俄国人动武。克拉克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美国只能对邻国施加政治压力,不允许俄罗斯利用其领空运送增援部队。在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拒绝俄罗斯使用其领空的请求后,俄罗斯被迫停止增援。

(迈克·杰克逊)

谈判在整个对峙期间进行,俄罗斯坚持其军队只对俄罗斯指挥官负责,并为自己的维和人员保留一个专属区。双方最终同意,俄罗斯维和部队将在科索沃全境部署,但独立于北约。碰了一鼻子灰的克拉克被建议提前离开北约,黯淡收场。

那么北约在对峙中,为何不敢开枪?

北约各国国家利益不同

北约起初是为了对抗苏联主导的华约而成立了,主要是抑制华约的军事威胁。而当苏联解体后,在没有强大敌人面前时,北约就成为了口号上的团结,实质上是一盘散沙,都是各有各的算盘。

而北约尽管是美国主导,但是美国在欧洲的国家利益诉求,已经威胁到了在欧洲的北约国家。在美国主张对南联盟空袭后,欧元就开始暴跌。而且美军的空袭意兴阑珊,一共持续了78天,欧元汇率由最初的1.1:1一直跌到了0.9:1。但是美国却从中获益,据统计截止2000年3月份,出于战争扩大的忧虑,共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欧洲资产涌向了美国。这看似铁板一块的北约,其实也是暗潮汹涌。

北约的欧元国看出美国的“公器私用”后,为了不让其自身国家利益继续损失,当然不会让美国在欧洲的“绥靖”政策继续发酵。而一向以欧盟主导国自居的法国,最先退出军事行动,其实就是对美国说不。法国一向奉行戴高乐主义,认为欧洲大陆国家对美国要若即若离,因为其代表的不是欧洲的国家利益,这也是为何法国在很多重大问题上与美国唱反调的原因。而法国作为欧元区的国家之一,欧元的贬值和资本外流对其经济已经受到影响,它只是代表那些敢怒不敢言的欧元国发声,而且获得欧元国的广泛支持。

英国不想扩大战争

英国与美国同文同种,是北约里最亲美,但是当时是在欧洲里最亲俄的。苏联解体之后,英国的资本就趁着俄罗斯的国有资产在进行私有化时,抄底了俄罗斯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这两个能源公司后来成为世界的能源巨头,英国没少赚俄罗斯的钱。

土耳其的国父凯末尔曾说过,当你不会站队时,就跟着英国。此言不虚,英国军官在与俄罗斯军队对峙中,展现了极高的政治嗅觉,没有被美国人带节奏,也没一股脑地进行愚忠,可见英国人有着极高的政治素养和国际视角,就连平时被认为“大老粗”的军人也有粗中有细的一面。

英国当时在欧盟中也是若即若离,只参加了旨在打造欧洲无国界的《申根协议》,但是却对加入欧元区表示不约。说白了就是好处都要有份,义务却不承担。这是有先见之明的,使得英镑在科索沃战争中可以独善其身。但是如果在对峙中英国听了美国的指挥,那么它必定会卷入战争旋涡,被当枪使。而对于英国来说,科索沃对其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这只是北约用来制约俄罗斯势力的马前卒。英国这枪要是开了只赔不赚,这笔买卖做不得。

南联盟和俄罗斯都不好惹

北约之所以只敢对南联盟实施空袭,有极大原因是不想刺激俄罗斯的参战。而且南联盟还在北约的空袭中,打下了美国的隐身战斗轰炸机F-117,此后不久F-117就退役了。一旦转到地面作战,北约部队未必沾到便宜,再加个俄罗斯,那更加无所适从。这也是为何米洛舍维奇没有上断头台的原因。

在巴尔干半岛,就连二战时的德军都没搞得定铁托的游击队,北约如果在普里什蒂纳机场直接和俄罗斯动武,就彻底撕破之前双方达成的和平协议,因为南联盟是不会同意北约全面接管维和任务,当时其只信得过俄罗斯。

叶利钦原本以为苏联解体后,没有意识形态冲突后,美俄就是一家人了,不过还是被美国摆了一道。俄军一旦被袭击,那么其势必会参战。当年铁托在苏军的策应下,最终战胜了纳粹北约在投入地面作战后,剧本其实已经写好了,和二战的结局一样。克拉克想把事情搞大,也就成了一厢情愿。

科索沃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普京出任总理。这被外界认为是其主导俄军在普里什蒂纳机场的军事行动。普京的强硬也让后来的北约有所忌惮,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或许就如普京所说,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内。

2021年欧洲杯哪些国家没进?

2021欧洲杯有包括英格兰、德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等24支球队参加。其中德国、法国、葡萄牙以及匈牙利同陷死亡之组,将在小组赛阶段提前上演精漂亮的重磅对决。

2021欧洲杯有哪些国家参加

2021欧洲杯决赛圈总共有24支球队参赛。所有球队将分为6组,每组各4支球队,具体分组情况如下:

A组

土耳其、意大利、威尔士、瑞士

B组

丹麦、芬兰、比利时、俄罗斯

C组

荷兰、乌克兰、奥地利、北马其顿

D组

英格兰、克罗地亚、苏格兰、捷克

E组

西班牙、瑞典、波兰、斯洛伐克

F组

匈牙利、葡萄牙、法国、德国

其中F组汇集了2014年世界杯冠军德国,2016年欧洲杯冠军葡萄牙和2018年世界杯冠军法国,堪称历届欧洲杯里综合实力最强的小组,同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死亡之组。

此外,D组的英格兰和克罗地亚,则同为上一届世界杯的4强。在当时的半决赛中,英格兰不敌克罗地亚,无缘决赛。本次,双方将在小组赛提前展开对决。

而在A组中,作为足坛三大错觉之一,“看似很弱”的意大利,将与贝尔所在的威尔士争夺小组出线权;B组世界排名第一的比利时,将面对丹麦、芬兰、俄罗斯三支作风彪悍球队的围剿;C组,迎来了德容、范德贝克等希望之星的荷兰,将与舍甫琴科执教的乌克兰相遇;E组,在此前欧国联6-0横扫德国的西班牙,与“世一锋”莱万所在的波兰狭路相逢。

美国军援租借法案会给俄乌冲突带来什么变化?

截止4月底,据不完全统计,向乌克兰提供或明确承诺提供军援的国家计有35个(阿尔巴尼亚、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克罗地亚、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黑山、荷兰、新西兰、北马其顿、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韩国、西班牙、瑞典、土耳其、英国和美国)。

这其中最大宗、也最关键的,是美英两国的军援。

美国早在奥巴马(Barack Obama)时代就开始军援乌克兰,即便美俄关系相对较好的特朗普(Donald Trump)时代也未曾中断,最初限于资金、非致命装备和训练,2017年12月13日美国政府批准向乌克兰出售致命性轻武器,2018年3月1日披露出售首批价值4700万美元致命武器(清单未公布,仅知包括210枚“标枪”反坦克导弹),2019年9月12日宣布完成总价值2.5亿美元“安全援助”,其中5000万美元用于致命武器,2020年6月11日提供价值2.5亿美元致命武器(明细未披露),同年6月17日提供16艘VI型巡逻艇,价值6亿美元。

拜登(Joe Biden)上台后加大对乌克兰军援力度,2021年1月、3月、6月和9月分四笔提供总价值3.35亿美元军援(明细未公布,但“全部为致命性武器”)。

乌克兰战争爆发翌日,美国就向乌克兰提供了3.5亿美元致命性武器,3月12日提供第二笔2亿美元,3月15日批准将总价值8亿美元的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纳入总额136亿美元的对乌克兰援助大清单中,4月13日再单独追加8亿美元军援,4月21日宣布从“大清单”中再拨付8亿美元军援费用,4月28日,拜登要求国会批准将“大清单”总额大幅提升至330亿美元,其中近2/3将用于军援。

根据4月21日和22日美国国防部后勤局提供的两份情况说明书,自2月25日至3月16日,美国提供给乌克兰的军事装备包括2600枚“标枪”反坦克导弹,600枚“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3艘巡逻艇,5架二手俄制米17运输直升机,4套炮位侦察雷达,4套反迫击炮侦察雷达,200具榴弹发射器,200支霰弹枪,200挺机枪,近4000万发轻武器弹药,100万发炮弹、迫击炮弹和手榴弹、70辆越野车、通讯器材、电子战设备、防弹衣、头盔、军用医疗设备、爆炸物处理及排雷设备、人员培训和卫星图像/卫星情报分析。

3月16日8亿美元援助清单中包括2000枚“标枪”、6000具AT-4“古斯塔夫”反坦克火箭筒、1000具其它旧型号反坦克火箭筒、800枚“毒刺”、100架“弹簧刀”无人机、100具榴弹发射器、5000支步枪、1000支手枪、400挺机枪、2000万发各型弹药、25000套防弹衣、25000顶头盔,以及数量不详的激光制导火箭。

4月13日8亿美元援助清单中包括18门M777型155毫米轻型牵引式榴弹炮及40000发炮弹,11架二手米-17运输直升机,200辆装甲运兵车,以及数目不详的反炮位雷达。

4月21日8亿美元援助清单中包括72门M777外加14.4万发炮弹,72辆配属M777的火炮牵引车,121架“凤凰幽灵”战术无人机。

英国同样早在战前就开始对乌军事援助,2015年至2021年通过“轨道行动”(Operation Orbital .),帮助乌克兰培训多达2.2万军人,重点是操纵西方制式的防空、反装甲便携式武器,反炮位雷达和电子通信设备。在2022年3月16日以前,英国总计向乌克兰提供4000枚以上“标枪”及NLAW反坦克导弹,两艘“桑当”级港湾扫雷艇。3月24日开战当天,英国宣布援助乌克兰6000枚各型“防御导弹”,包括反坦克导弹和“星空”便携式防空导弹。3月31日,英国宣布援助“一批”装甲车和远射程火炮“(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提供这类装备的),4月8日追加1亿英镑军援,4月9日,提供120辆各型装甲车及数目不详的岸对舰导弹,4月23日宣布将再“大幅”增加军援,提供更多“防御性军事援助”,英国还通过RC-135W电子侦察机帮助乌克兰搜集电子情报(在乌克兰境外飞行)。此外,英国也是非致命性装备的援助大户,品种包括头盔、夜视器材、防弹衣和军用医疗设备等,仅英国陆军就一次性提供给乌克兰60000顶头盔。

其它参与对乌军援的国家情况差异很大,大抵可包括以下几类。

东欧及前苏联国家。

这些国家大多和乌克兰“同病相怜”,军援较为积极,大有“倾囊而赠”之慨,但它们国力参差不齐,因此援助力度也大小不一,其中波兰(开战当天就提供军援,包括便携式防空导弹、无人机、反坦克导弹/火箭筒、迫击炮等,由于是前华约国家且已改用北约制式,波兰库存有大量苏联制式武器装备,向乌克兰提供了其所急需的各型弹药,包括轻武器、火炮,甚至战斗机用的R73空对空导弹,在试图提供二手苏制战斗机被美国叫停后,波兰成为北约国家中首个给乌克兰提供二手前苏联主战坦克的国家,已提供了200辆T72系列)、斯洛伐克(486具便携式防空导弹,100具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器、数目不详的反坦克导弹,总价值450万欧元,提供了一套苏制S-300远程地空导弹系统,是第一个向乌克兰提供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的国家)、拉脱维亚(截止4月6日总金额逾2亿欧元,包括90架无人机和若干“毒刺”)、立陶宛(截止4月26日总金额1亿欧元,包括各型便携式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火箭筒)、爱沙尼亚(截止4月8日总金额2.22亿欧元,包括“标枪”、反坦克地雷,以及9门库存的原苏联D-30型12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捷克(30150支手枪,5000支自动步枪,2085支轻型冲锋枪,3200挺机枪,31支狙击步枪,160枚便携式防空导弹,40辆T72主战坦克,56辆BMP-1型苏式步战车,以及数目不详的苏式火炮)等最为积极。

部分欧洲(尤其西北欧)国家和加拿大。

这些国家普遍对军援乌克兰较为热心,如加拿大(2000具“古斯塔夫”、4500具美式M72反坦克单兵火箭筒、4门M777,加拿大的特色是提供了一些独有的高价值装备,如其卫星分析系统是迄今各国对乌同类援助中分辨率最高的,又如“神剑”155毫米制导炮弹是号称“金弹”、连美国陆军都艳羡不已的高价值弹药)、比利时(2000支自动步枪、3000挺机枪、200具反坦克导弹,并承诺支援“多余库存”的火炮)、丹麦(2700具M72、25架无人机,300套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装置)、芬兰(2500支自动步枪,1500具反坦克火箭筒)、意大利(“毒刺”、迫击炮、“米兰”和“古斯塔夫”反坦克导弹/火箭筒、在西欧国家中,意大利是4月中旬第一个承诺向乌克兰提供重型装甲战斗车辆的,包括数目不详的M109和Panzerhaubitze2000履带式自行火炮、M113A1装甲车、25毫米自行高射炮、“依维柯”VM90轮式装甲车、VCC-1装甲运兵车,以及用于运载“毒刺”发射组的“菲亚特”皮卡等)、荷兰(7套反炮位雷达、200枚“毒刺”、400枚各型反坦克火箭筒、并在4月20日承诺向乌克兰提供Panzerhaubitze2000履带式自行火炮)、挪威(4000具M72,、100枚法制“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瑞典(10000具“古斯塔夫”)等援助较多。

法国和德国。

法国在2014-2020年期间曾是乌克兰最大军援国(16亿欧元),但此后顾忌法俄关系一度不愿援助“高级武器”。战争爆发后,法国直到2月26日才宣布援助1.2亿欧元军援,且多为非致命性装备,加上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和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频繁接触,引发国内外强大压力,此后援助逐步加强,4月22日更宣布将提供法制“凯撒”车载155毫米榴弹炮及弹药;德国战前一直拒绝向乌克兰提供军援,并与俄保持密切关系,开战后引发乌克兰方面强烈不满和国内外巨大压力,被迫“逐步加码”军援,其首批武器(1000具“铁拳3”反坦克火箭筒、500枚“毒刺”)是2月26日才宣布的,此后陆续提供了14辆装甲车,90辆全地形轮式车辆,4套无人机防御系统,100挺MG3机枪,5100具德国/新加坡/以色列联合开发的“斗牛士”反坦克火箭筒、2000枚“铁拳3”,和2700枚原属东德人民军的苏制9K32便携式防空导弹。总体上法德两国政府对军援态度犹豫,但迫于国内外压力不得不“一拨一动”,但这两个国家都是大国、富国,不出手则已,出手则分量不轻。

其它西方国家。

或力不从心(如卢森堡、新西兰等)、或热情不高(如爱尔兰)、或有自己小算盘(如土耳其),这些国家的对乌军援,基本上属于锦上添花的性质,其中一些能发挥不小作用但无法倚靠(如土耳其的军用无人机),另一些则仅具备宣传、打气之类辅助作用。

乌克兰原有的、苏联遗留下的军工体系本就老旧不堪,战争第一阶段俄军兵分六路全面进攻,乌克兰大部分国土或成为战场、或面临战火威胁,军工生产捉襟见肘,迅速到位的外国军援起到及时“补血输血”功能,帮助乌克兰方面克服开战之初的恐慌和不适应,很快稳住阵脚。战事胶着后,乌克兰方面军工生产、仓储遭受不断袭击,也正是依靠源源外援,才不至于让自己手中的枪炮和反坦克、防空武器成为中看不中用的“烧火棍”。

由于地利之便,最先到位的军援大多来自东欧、前苏联邻国,交付的则多是冷战时大量库存的苏式武器弹药,这些武器弹药和乌克兰现有主要装备属于同一体系,可以“即插即用”,虽然并不先进却足以救急;最早到位的西方军援,则是杀伤效果良好、体系依赖型不强的单兵/班组用便携式防空、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由于乌克兰士兵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且又有不少战前培训的“种子”,这类武器也不难快速形成战斗力。

俄罗斯军队继承了前苏联“大陆军”传统,重视在战斗中大量使用坦克装甲车辆进行突击,并用战斗机、战斗轰炸机、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实施对地支援,且牢牢掌握制空权,如果乌克兰方面无法反制,很可能“脆败”。关键时刻外来军事援助的“针对性”堪称雪中送炭,从前章数据可知,迄今军援中最大宗武器是反坦克导弹/火箭筒,其次则是便携式防空导弹,正是这些仿佛“打也打不完”且性能懂事的轻型反坦克、防空外援武器,帮助乌克兰顶住了俄军引以为傲的“装甲洪流”,令其遭受了战前所无法想象的惨痛损失。

由于种种原因,电子、通讯、图文分析、战场情报等成为俄式军事机器的短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这些领域给予乌克兰的支持看似“不致命”,实际上却提供了更大的“战力倍增”,正是凭借外援提供的卫星战场图像分析和截获的战场通讯信息,乌克兰方面才能屡屡对俄战场火力支援阵地、重要指挥体系和战场节点实施“斩首”和有针对性的精确打击,令俄的军事行动屡屡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一些本应高度保密的信息不仅被对方捕获并趁虚而入,有时竟被对手公诸于众。

但军援的局限性也很多。

开战前和开战之初,包括美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军援国都惟恐自己或北约被直接“拉下水”,从而卷入一场核大战,因此一度试图“控制节奏”,如开战之初美国惟恐“事态升级”,不仅始终拒绝提供“进攻性武器”,还出面强行阻拦了波兰转交本国24架二手米格29战斗机给乌克兰的计划,当时美国欧洲司令部暨北约欧洲盟军最高指挥官沃尔特斯(Tod D. Wolters)曾明确表示,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如今情况虽然有变,但实际提供的军援仍然主要是库存、二线或积压装备,如德国提供的2700具前东德库存9K32,竟然有700具是废品,美国始终不肯提供乌克兰一再恳求提供的战斗机、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自行榴弹炮等一线主力重型装备,最新承诺提供的M777轻型牵引榴弹炮虽然是新式装备,但实际上是专为阿富汗高原战场量身定制、因阿富汗战争结束而积压的“库存品”,并不太适合平原为主、需要高机动性的乌克兰战场,“凤凰幽灵”无人机则是“弹簧刀”太贵、自己舍不得给太多而提供的“低值易耗品”。这种“逐步升级”和“只给二流货”的做法,极大制约了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尤其主动反击和进攻的能力,由于缺乏可靠的防空(包括不给战斗机、不给区域性防空武器)和装甲突击力量,乌克兰即便在战场形势有利或危急情况下也不敢放手发动大规模会战,令其不得不处于长期被消耗、被围攻的处境中。

随着前华约体系中各国库存的原苏联体系武器弹药消耗增多,对乌军援将面临两难选择:如果继续以原苏联体系武器弹药为主,则需要在援助国间进行复杂的协调(有这类武器弹药生产能力的主要是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但其自身装备体系已经北约化,且国力有限,如果需要恢复华约体系武器弹药大规模生产,需要富有盟国“埋单”);如果让乌克兰在战争期间强行变换装备体系,则势必冒“水土不服”导致出现致命性“战斗力空窗”的危险。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