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 荷兰(06年世界杯荷兰对阵葡萄牙比分)
葡萄牙 荷兰,06年世界杯荷兰对阵葡萄牙比分?
一比零。
两个队都快打起来了,裁判水平不行。
2006年世界杯荷兰对阵葡萄牙的比赛一直都是被誉为是足球世界杯历史上最为疯狂的比赛,也是红牌最多的世界杯赛,这场比赛裁判出示了16张黄牌4张红牌,而这场比赛也从足球比赛变成了打架斗殴的赛事,十分疯狂。
意大利等欧洲国没跟清朝单独签约不平等条约?
一、英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最大的获利国
鸦片战争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场中英两国为了通商贸易打响的一场战争,是一场英国对中国的一场彻头彻尾的侵略战,所以鸦片战争最大的得利者是英国。
当然每一个侵略都是需要借口的,1839年,想必大家都清楚这段历史,林则徐虎门销烟,此事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西方列强借口伤害了他们的利益,悍然出兵。1840年,英国的舰队抵达广东珠江口外,打响了鸦片战争罪恶的第一枪。
80万清兵怎么也抵抗不过来自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终于以失败告终。中英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英国的大炮敲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也把中国推向了近代的战争漩涡。
在清政府歌舞升平的时候,英国成为了世界资本主义最大的强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对于东方这一块肥肉垂涎欲滴,所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是最大的获利国家,至于荷兰、葡萄牙、丹麦等等欧洲小国,是没有那个实力远征中国的,比起英国的实力来说,相对弱小,也发动不了那么大的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的一场掠夺狂欢
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响于1856年,一直到1860年间,英、法两个强国,联合美、俄一起发动了瓜分战争。其目的就是打开中国市场,分得更大的利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实际上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186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火烧圆明园,沙俄在里面扮演了“和平使者”,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之后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
所以纵观鸦片战争,虽然是一场列强瓜分盛宴,但是总的来说,都是以西方强国的利益为首要,是强国之间的掠夺,荷兰这些欧洲小国是没有实力在狮子老虎嘴里夺得食物的,就算是有利益,也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蝇头小利。
三、西方列强的发展,以战争作为手段,敲开清政府的大门
在发生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就像一架久未加油的老式汽车,内部各种腐败,而西方列强正在蓬勃发展。
英、法、美、俄等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特别英国的工业革命之后,科技技术日新月异,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把贸易集中在国内,更多的是想开启更加远大的地方。但是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显示满足不了西方国家的胃口,所以他们用枪炮敲开了国门。
当资本主义遇到封建思想,就相当于青春期碰到更年期,必然有一场战役打响。而荷兰、葡萄牙、丹麦这些小国家虽然也在鸦片战争中得到了一些实惠,但是要单独和中国谈条件,他们还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狮子再不济,也是狮子嘛,所以这些小国并不具有单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实力,他们的上头还有英、法等实力强国。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英国都是老牌的殖民帝国?
谢邀。
《大国崛起》纪录片,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这几个在大航海时代叱咤风云的国家都进行过解读,分析了他们崛起的原因,也总结了他们最终归于失败,回归本来面目的教训。
葡萄牙是摩尔人攻击伊比利亚半岛时,残存的基督教军队誓死守卫的在半岛北方最后的据点为基础,经过长时间(300多年)的休养生息后,开始发动反攻。在1270年,由国王阿方索三世确定下来现在的国土范围。比起西班牙1492年在攻克格拉纳达才从摩尔人的控制中完全获得独立,葡萄牙早早的开展了航海发现的征程,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亚洲、非洲还有美洲,葡萄牙人用极其少量的军队(从来没有超过1000人)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获得了巨量的财富,使得15世纪、16世纪成为葡萄牙帝国的的黄金时期。葡萄牙军队在当时非常先进和精悍,武器装备和战法先进,在中国的明朝,最后还从葡萄牙那里购买他们铸造的火炮用于守城,甚至在明军部队中,还有一支葡萄牙的雇佣军,作为火炮操作师傅教习。
葡萄牙的衰落,充满了一个小国的无奈。不管军事力量多么强大,遇到一个大的挫折,整个国家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葡萄牙辉煌大国的转折点,是1580年的摩洛哥战役。
葡萄牙作为伊比利亚半岛的小国,比起邻国西班牙,国土面积小,在西班牙旁边,长期作为陪衬,但是葡萄牙帝国曾经取得的辉煌,让葡萄牙国王们产生了野望。他们想占据地中海对岸的摩洛哥,控制地中海出口,从而获得与西班牙一样的话语权,同时,出于对摩尔人的进攻,能够在天主教内部获得政治声誉,从而提升葡萄牙的政治权威。
对葡萄牙当时的国力而言,这并不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因此新上任的国王动员了葡萄牙所有的力量,组织了一支25000人大军,可谓倾巢而出,作战目标是将已经成为奥斯曼土耳其附庸国的摩洛哥收归囊中。
战役的结果,出人意料的,葡萄牙人惨败,联想到1504年,葡萄牙在印度科钦取得的以140人的葡萄牙守军(不足1000人的科钦盟军)对阵80000余人的印度军队,取得了0阵亡,击毙敌军5000人,瘟疫死亡13000人的辉煌战果,此次25000人的远征军,葡萄牙人阵亡8000人精锐部队,其余士兵和将官也都成为了摩洛哥人的俘虏。葡萄牙国家精英,经此一战,全部凋零,国王塞巴斯蒂安也自杀成仁。
(红色为葡萄牙军队,绿色为摩洛哥军队)
消息传至国内,葡萄牙举国含悲,此时葡萄牙全国也不过100万人口,议会紧急商议后,为挽救危机,一方面向摩洛哥支付赎金,一方面向西班牙请求帮助。西班牙的要求,是西班牙的国王成为葡萄牙的国王,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葡两国,最终统一了。葡萄牙主体身份的丧失,导致葡萄牙霸权事业的中衰。虽然1640年的尼德兰战争,让西班牙饱受创伤,葡萄牙趁机再次获得独立,但也已经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从此成为二流国家。
西班牙从摩尔人的控制中独立出来时,得益于联姻的关系(同属于哈布斯堡王室),西班牙的国土面积很大,国家势力一度很强,海军实力尤其强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海军经常在地中海与西班牙发生冲突,奥斯曼土耳其为此损兵折将,国力大损,但最后仍然凭借雄厚的实力与西班牙平分地中海霸权,还夺取了塞浦路斯岛。西班牙在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损耗了大量的实力,背后又有来自法国的袭击,甚至法国为此还与奥斯曼帝国达成了短时间的同盟关系。在与法国争夺欧陆霸主的地位时,西班牙帝国国无宁日。海外的生意也不省心,英国人的海盗让西班牙损失惨重,组团去讨要说法,结果“无敌舰队”大量损失。其实,损失的“无敌舰队”早已今非昔比,西班牙在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已经受了内伤,精锐军队大量损失。西班牙的海陆军完败于后起之秀的英法,霸权事业也开始中衰。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荷兰人的事业开始于1648年,在尼德兰战争中,荷兰从西班牙的控制下独立。荷兰肯定没有那么的能力能够打败霸主,但是在法国和奥地利的支持下,荷兰胜利了,但是胜利并不彻底,西班牙已然保有尼德兰地区的南部地区,就是现在的比利时。北部的荷兰独立后,立刻就遇到了最大的财政问题。在经过多次的试探后,荷兰发展了海洋物流业,并且随着荷兰人的航海技术的发展,荷兰人的海军驰骋于大西洋、太平洋,从老牌霸主葡萄牙手里取得不少殖民地。但是荷兰土地小,战略纵深小,在与法国的几次作战中,荷兰人左支右绌,疲于应付。此外,荷兰人因为土地的问题,只能发展物流服务业,完成不了工业化的积累,最后荷兰人取得的财富,衍生出了金融工具——股票,并且在蒲公英球茎的全民炒股中,一波金融危机,席卷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荷兰人,从始至终没有建立起工业体系。如果有,那么只有他们赖以发家的鱼肉罐头。后来在拿破仑战争中,荷兰整体亡国,已经失去了作为霸主的资格。
(荷兰殖民帝国)
法国的全部力量都用来争夺欧陆霸权,不管是路易十四,还是拿破仑,法国人倾尽心血与热情,最终收获了普鲁士、奥地利、俄国、西班牙等众多的敌人,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之路很不顺利,为此拿破仑还把美洲的殖民地——路易斯安娜卖给了美国,集中精力进行欧洲争霸战争。法国的国家目标非常明确——通过控制欧洲,进而控制世界。然而欧洲破碎的地缘政治,让法国的争霸梦碎,拿破仑客死海岛,法国霸业最终沦为英国的跟班,在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瓦解后,匆匆建立起来了第二殖民帝国,但是含金量已然降低不少。
(法兰西第一、第二殖民帝国)
终于说到了英国。
英国之所以能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与英国最早悟到了一条真理有关。这条真理是,在欧洲这样混乱的地缘政治下,争霸欧洲的策略是行不通的。在与法国百年战争之后,英国就已经放弃了经营大陆的想法,转而将视野转向海外,并且大力发展海盗和商业——从本质上说,海盗与商业是同样的逻辑。英国通过商业(来自尼德兰地区的羊毛纺织),积累了最初的资产阶级。在17世纪,英国产生了一个科学牛人——牛顿,虽然同时期其他各国也都有各种各样的牛人出现,但是牛顿是第一个发现了物理学四大定律,第一次让英国人认识到,世界是按照既定的规律来运转的,科学发明和创造从以往的经验主义到科学主义,大大缩短了研发时间。来自殖民地的庞大的市场需求,让英国的生产旺盛起来,不得不求助于机器。在机器取代了人力之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火,终于在英国燃烧起来了。
(英殖民帝国)
英国,正是因为没有陷入欧洲大陆的争霸战争,才得以在全世界建立广大的殖民地,并通过殖民地的市场需求,来反哺国内经济,最终形成了良性循环。这种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最终取得了成功,不仅实现了英国的全球霸权,并且将人类的发展高度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早期殖民者为何落后于荷兰英法等后起之秀?
西班牙 葡萄牙 荷兰,这三个老牌殖民国家曾经名声大噪,可现在确一落千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的现状,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是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上国土面积并不大的国家,实际上包括荷兰在内,这三个率先称雄于世家的霸主国土都很小,看来家底儿弱的人,国家都普遍有一种开拓新世界的渴望,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崛起几乎相似,稳定的君主封建制 对香料的渴求,国内资源的贫乏,宗教的狂热,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对科学知识的尊重等,“海上马车夫”荷兰成功的秘密,在于始终恪守自己,作为中间商 批发商的身份。
好汉不提当年勇,今天我们的重点是研究他们怎么衰落的,先来看看西班牙,地处欧洲与非洲的交界处,西邻葡萄牙,北濒比斯开湾,东北部与法国及安道尔接壤,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及非洲的休达和梅利利亚,大家是不是从西班牙的这两块领土,看出了一些端倪,这可能是他曾经,作为一个强大的殖民帝国的证据吧,在西班牙帝国的全盛时期,南北美洲的大部分都是他的殖民地,但好景不长,17世纪初他就迅速走向衰落,尽管它的崩溃要到19世纪初,但也是苟延残喘而已,西班牙的衰落也如同它的兴起一样,有许多令人迷惑不解之处,巴个总结了两点原因。
第一,就是西班牙对黄金的狂热追求,黄金漏斗西班牙相信各位都是了解的,黄金是15世纪以来,欧洲居民的普遍追求对象,西班牙过度的追求造成大量人口外流,甚至连塞维尔这样的中心城市,16世纪二三十年代,人口不仅不增加,反而减少,因大批居民都涌到美洲去丁,许多熟练的或专业技术人才离开了,手工业生产相对说来受到了轻视。
与此同时第二点,西班牙的统治者,还必须与所有觊觎其海外商业利益,和西属殖民地的欧洲其他国家斗争,1500-1659年间,他们与法国打了50年,与荷兰打了80年,其中只有短暂的间歇,他们与土耳其的战争似乎无休无止,与英国人达成和平协议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长期的战争使西班牙在经济上,加强对欧洲其他国家的依赖,战争基本上都在远离西班牙本土的地方进行,限于当时的运输条件,军需品一般是就地购买,主要是通过掌握国际商业网的,意大利 德国 尼德兰的大商人,或银行家筹措,皇帝还不断向这些银行家借债,把各种税收,甚至把尚未到达西班牙的美洲金银作抵押,这样西班牙承受着沉重的战费,庞大 频繁的军事采购,加速了西班牙的没落。
再来看看葡萄牙,葡萄牙帝国的殖民地曾长达地球一圈的四分之三,从欧洲本土到非洲西海岸,再到印度果阿,从南美的巴西到东亚的马六甲和澳门,整个海洋上几乎都被葡萄牙帝国,布置了各种商业(军事)据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葡萄牙帝国才被视作“第一个全球性帝国”,可是,他并没有相应的人口,来承受如此多的“领地”,葡萄牙人是“肚饱眼饥”,什么都想“吃”,可是又“消化”不了,葡萄牙对动东方“过度”的侵略,尤为体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这一特点,葡萄牙船队带着侵占中国的野心来到中国广东,以船队需要晾晒货物为理由,贿赂官员占领了广东沿海的一小片土地,这片土地就是如今的澳门,可谁想到,这群打着借地晾晒货物幌子的欧洲人,日后会成为列强入侵中国的“领头羊”,在葡萄牙的工业生产能力没有提高的情况下,葡萄牙的东方贸易,却带动了欧洲其他国家如英国,荷兰工业品的生产,一旦他们意识到葡萄牙人,只是转手贩卖他们制造的东西,他们就用自己的舰队,一步步剥夺了葡萄牙人在远东的据点,自己取而代之。
最后就是荷兰了,荷兰经济繁荣的基础是商业,尤其是船运业,也就是对外转口贸易,本身无资源的荷兰过多的依赖于对外贸易,说明了其经济基础相当的脆弱,银行的放贷对象多为各国君主,在战乱频生,各国经常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贷款常常收不回来,大量贷款成为坏账,由于经济的极度繁荣,18世纪的荷兰成了全世界的大借贷国,有个形象的比喻说,荷兰就是一个由舰队守卫的帐房,还有一点就是熟知的“荷兰病”,安于现状的国民精神,靠利息就能过上不错的生活的荷兰人,丧失了前辈们的进取精神,贪图享乐,安于现状,这样的精神状态,哪里是生机勃勃的英国人 法国人的对手。
总结一下,其实荷兰衰落的根本,就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上,荷兰的商业资本,并没有转化为工业资本,由于缺乏工业基础为后盾,荷兰的地位被英国所取代,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衰落,世界贸易形势的变化,和欧洲国家间的竞争,使荷兰在对外贸易上不再占优势,常年的争霸战争,和殖民地战争消耗了过多的国力,从上述的三个帝国的兴衰中可以发现,没有永远的第一大国,要根据国内的真实情况实行改革,才有可能确立大国地位,实际上包括今天的超级大国 美国也是一样,他的地位或许和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这样的殖民国家一样,可是若想与他们有不同的结局,美国还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制定相应的合乎实际的发展规划才行。
明末中国可以打败日本葡萄牙荷兰英国?
謝謝邀請。
真正讓明朝看上去不懼西方挑戰的因素,是他們的對手。由於處在近代國際體系建立的初期,明朝根本不會遇到強大的英國和東印度公司。清朝也在其統治的前期,享受了這種國際變局未到的安逸。所以他們同樣可以目空一切的地將各歐美強國都算入自己的朝貢國體系。但數位君主和自己的重要幕僚,還能了解一些國際形勢的發展。至於明朝的君主們,則基本上對同時代的世界新聞沒有半點耳聞。這種差距讓誰更容易吃虧?其實不言而喻。
第二,戰爭概念已經完全不同。不單是傳統武器,士兵素質等簡單因素。比如,鴉片戰爭第一階段作戰中,清英主要海戰地點在廣州虎門、福建廈門、浙江定海、乍浦、崇明等地,柯林森等水文人員主要的活動範圍也集中於此一區域。在柯林森等人的積極調查下,英軍船艦探得良好的下錨泊定處,使其主力艦得以發揮優勢火力,也尋得合適的登陸地點,使英軍在最小損失下,順利登岸攻擊。例如,在攻打廣州的過程中,英軍透過偵查,發現新的入港航道,以成功避開清軍的佈防,從而迂迴抵達廣州城外。
至於第二階段的作戰,雖有不少地區與第一階段相同,但最為特殊之處,則在攻陷吳淞、鎮江之後,兵臨南京城外。此時作戰水域從海上轉為內河,航行長江對之前英艦而言是未曾有過的經驗,尤其對吃水較重的大型主力戰艦,航行風險更是大為提高。對此,英軍除投入科林森、凱里特兩人的測量船艦以外,也增加由杜魯利 (Byron Drury) 指揮的風琴號,協助參與調查。透過在長江江面設立浮標等方式,引導船隻溯江而上。這些考量是當時中國軍隊聞所未聞的。
第三個認識誤區是明朝軍隊戰力強於八旗。理由是八旗已經腐敗不堪了。但實際情況是由於清朝統治者是來自滿洲的外族,所以將很多八旗部隊分配在各地進行鎮守。這些八旗在鴉片戰爭爆發時,雖然已經戰鬥力大不如前。但他們卻是最不可能輕易停止抵抗的軍隊。英軍在沿海各地的最大傷亡,也是由已經弱不禁風的八旗軍造成的。這層因素要一直到蒙古王爺僧格林沁被打死,才最終宣告破產。
明朝則在本質上不存在一個類似八旗的階層結構。大量的皇親國戚是寄生在全國各地的純事利群體,連八旗軍所需承擔的基本職責都沒有。負責王朝體系運轉的官僚士大夫,大部分也不可能願意為失勢的舊權力陪葬,與後來清朝官場的糜爛之風不會有本質差別。
很多人因為對歷史常識的不熟悉,想當然的認為明朝在同時代的科技水平更高。而清朝則在明朝的基礎上,不進反退。以至於出現了明軍用槍炮而清軍用冷兵器的搞笑高論。實際上,僅從武器技術水平來說,明朝與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一樣是非常巨大。
1840年,清軍的武器相比英國對手來說無疑是非常落後的,但基本上還能勉強跟上時代的尾巴。林則徐除了擁有根據17世紀水準鑄造的新大炮,同時也從澳門方面購買了許多18-19世紀初水準的火炮。
1640年,明軍的武器相比當時的歐洲和奧斯曼等國來說,一樣非常落後。屈指可數的紅衣大炮,基本上處於16世紀前期水準。真正成規模裝備軍隊的佛朗機炮,則是15世紀水準的武器。至於更多莫名其妙的土質火器,則永遠的徘徊在14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