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其顿(罗马军团方阵跟马其顿方阵哪一个更厉害)
中国马其顿,罗马军团方阵跟马其顿方阵哪一个更厉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是罗马军团方阵了。
公元前168年的彼得那战役,宣告罗马军团的作战能力,远强于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至始至终,都是平原地区方阵的霸主。
他们的核心武器是长达数米的长矛(萨里沙长矛可以长达6米),这是其他国家军队无法抵抗的可怕武器。
而这种长矛在方阵中往往有好几列之多,具有极强的攻击力。
同时,长矛手装备单手的轻质盾牌和全身的护甲,可以有效对抗敌人的远程武器攻击。
另外,马其顿方阵还有远程步兵,主要用来压制敌人的远程火力。
轻步兵携带普通长矛和更大的盾牌,主要掩护方阵的侧翼,防止敌人从侧面杀入方阵。
另外还有重骑兵,则是追击和迂回的力量,以远强于步兵的机动性弥补方阵的缺点。
马其顿方阵在平原是无敌的,本身基本没有缺点,具有极强的攻击力和防御力。
但是,罗马方阵就更棋高一筹。
其实,早期罗马方阵同马其顿方阵很像是,也是这种传统的作战模式。
依靠这种打法,罗马人一度也在平原接连战胜强敌,少有败绩。
然而,在对付山区的蛮族时,罗马方阵则被高卢人杀得落花流水。
高卢人采用灵活的战术,避开罗马方阵的锋芒。
而这种方阵由于必须密集前进和撤退,机动性是很差的,往往行走几十步就要停下重整,然后再前进。
在方阵推进时,高卢人高速撤退或者迂回,不和你正面硬拼。
等到罗马人追击或者以疲惫开始撤退时,高卢人利用方阵散乱的机会,发动突袭,果断冲入方阵内部近距离肉搏。
这种打法下,罗马方阵的杀手锏超级长矛,毫无作用;远程步兵,也失去攻击力。
只有轻步兵依靠长矛和盾牌,才能和高卢人对抗。但近距离一对一,或者多对多的混战,长矛往往舞动不了。
而高卢人的巨盾和长剑更适合贴身肉搏,经常杀得罗马人死伤无数。
在无数次悲惨的失败以后,罗马人调整了战术,学习了高卢人的优点。
此时,罗马方阵已经变味灵活的3个兵种组合。
包括少年兵,主要依靠远程武器杀伤;
青壮年步兵除了携带远程武器重型标枪外(这种武器可以破甲),还放弃了长矛,装备高卢人那种灵活的长剑和盾牌;
成年兵仍然保持三四米的长矛和小盾牌,对付敌人的方阵。
这3个兵种不再拘泥于死板的方阵,而是可以灵活组合,持续作战。
遇到敌人强大方阵时,少年兵和青壮年步兵往往使用远程武器,持续不断打击敌人,同时寻找敌人方阵的漏洞。
而成年兵用自己的方阵对抗敌人的方阵。
在双方方阵对抗期间,其他兵种只要找到敌人方阵破绽,就像高卢人一样果断杀入近战,内外夹击,将敌人彻底击溃。
彼得那战役,马其顿的4万多大军组成的方阵,在平原地带打败了罗马3万多人。
罗马人见正面不是对手,立即灵活的撤往山地。
马其顿人轻敌追击,方阵到山地就出现了散乱。
罗马人趁机杀入马其顿方正的破绽处,在方阵内部四处砍杀近战。
于是,马其顿人的长矛失效了,又缺乏强悍的近战武器和近战格斗能力。
最终,马其顿人被罗马人用短剑杀得血流成河,方阵彻底崩溃。
此战,4万马其顿人有2万被杀,被俘1万人,几乎全军覆没。
从此,马其顿方阵的时代结束了。
其实,此次战役发生在公元前168年。
而我国在秦代也就是公元前206年以前,早已废除了这种落后的方阵。
在中国广阔的领土上,即便是魏国重步兵这种强悍的步兵方阵,也只有被人虐的份。
马其顿为何屈服于希腊更名换姓?
正如《金枝欲孽》中淳贵人所说:我不需要只手遮天,只要遮住你的头顶,让你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就够了。马其顿的南方邻居希腊,就像淳贵人一样。
马其顿之所以同意更改国名,还是因为希腊使绊子。多年来马其顿一直想加入欧盟与北约,但是都因为希腊的反对而被迫作罢。如今马其顿更改国名讨好希腊,就是想加入欧盟而已。
虽然是发达国家中的落后国家,富有国家中的贫困者,西方文明之源的希腊仍旧有自己的优势。
加入欧盟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第一,成为候选成员国;
第二,与欧盟进行漫长谈判;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欧盟所有国家一致同意。
其他两个都还好,最后一点就忧伤了,这么多年,马其顿眼看着就要进欧盟,终究因为希腊的反对而失败。
马其顿是东南欧巴尔干半岛的内陆小国,面积仅仅2.5万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曾经是前南斯拉夫的加盟国。南斯拉夫解体以后继续使用“马其顿”的国号,宣称是古马其顿王国的正统继承者。
然而,南方的希腊就不干了。首先,古马其顿领土广阔,不仅仅是如今马其顿那么一点点,当年马其顿的其他大部分领土都位于如今的希腊北部,希腊认为自己才是马其顿王国的继承者,马其顿文化的正统。
更何况,马其顿这个名字与希腊北部的中马其顿、西马其顿、东马其顿—色雷斯等地区重复,希腊担心马其顿对自己的领地有非分之想,所以一直反对马其顿使用这个国名。
马其顿是东南欧小国,国土狭小国力脆弱,在普遍富饶的欧洲显得格外异类。多年来,马其顿一直想加入欧盟与北约分一杯羹(原本很多穷国加入欧盟后,虽然仍旧穷,但是生活好了很多,比如希腊)但是因为希腊的阻挠而失败。
如今,马其顿终究还是在现实的面前屈从,同意改名“北马其顿共和国”,也算是一个折中方案,希望希腊不要再给自己找麻烦。
是否能战胜同一时期的华夏文明?
先说结论,如果当年亚历山大能够跨过西域,穿越沙漠,击败挡路的匈奴人进入华夏文明圈,那么等待他们肯定有来无回的彻底失败。
亚历山大是欧洲人的第一个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者,他被西方人尊为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崛起与马其顿,横扫希腊,攻灭波斯,建立包括东南欧、北非埃及以及西亚、中亚一直到阿富汗地区的大帝国。
而在亚历山大大帝风头正劲的时代,从他的帝国东部领土跨越西域之后就是我们华夏文明,当时华夏文明正处在战国中期。与亚历山大大帝同时战国人物有:
1.秦国的秦惠文王,他是《芈月传》中芈月的老公,他是秦国商鞅变法后第二代君主,他虽然亲自处死了商鞅,却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他也是第一代秦王。他在位期间秦国将商鞅变法的成果转化为战斗力,他攻占巴蜀之地,夺取楚国的汉中地区,真正奠定了秦国成为最强国家的基础。
秦惠文王嬴驷
2.赵国的赵武灵王,他是赵国的第一代王,是胡服骑射的倡导者,他建立了战国时期第一支成建制的骑兵部队,他攻灭了中山国,将赵国国力推向高峰。
3.魏国是魏惠王在位期间,此时的魏国国力也处在顶峰,是有名的战国小霸王,此时的魏国曾屡破强秦,破邯郸,几乎统一三晋。
4.齐国是齐威王在位期间,齐威王在位期间,齐国国力强大,齐国军队以田忌为将领,孙膑为军师,在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先后两次彻底击败强大的魏国,终结了魏国的强国地位。
齐魏之间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
试想此时的华夏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是他们共主的周天子还在,一旦遭遇到强大希腊人亚历山大帝国的野蛮入侵,那么他们一定会团结起来对抗外敌,而有着如此强悍人物的战国时代,势必让亚历山大有来无回。
中国的步兵采用什么样的阵法?
作为古典时代的三大军事帝国之一,中国的古代步兵方阵也同样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而且经过了数代人的磨砺和改进,其实战性之高,比希腊和罗马有之过而无不及。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到宋代之前,华夏文明都未曾中断过,所以我国的方阵战术一直在发展和延续,并在宋代达到了最辉煌的时刻。
我国的古代战阵,根据兵书上的说法,分为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火阵几大类。其中水火战阵是战术,不是方阵,而在剩下的几个战阵中,又要数方形阵最为常见。
应该说方形阵是中国出现的最早的战术,战国、秦汉时期的方阵规模宏大,分为左前、左后、右前、右后、中央五个板块。人数分布为四方多,中央少,这种阵法非常适合进攻,可以做到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配合支援。当然,分为五个板块还和中国古典时期的五兵一说有关,及矛、戟、戈、殳、楯(那个戟、戈、殳、酋矛、夷矛属于春秋之前的五兵),前排者为长矛手,矛手之间为持戈兵,橹楯在矛前作防御,戟兵和铍兵作为近战辅助或者捡漏。在井陉之战中,韩信采用的就是方形阵,配上三面环水,阻止了士兵的溃逃与敌军的包抄,用三万老弱,击溃的赵国二十万大军。大家所熟知的魏武卒,便是采用这种办法来组阵作战,以长戈击溃敌人,利用方型阵进行个人自我保护。除了魏军,大秦帝国的军队也是采用这种阵法作战,只不过更多比例的增加了弓弩的数量,在电影《英雄》中便可以知道秦军加以强弩的方阵威力有多大了。
即使在南北朝隋唐时期,骑兵战术兴起之后,步兵方形阵战术也没有被淘汰。在中唐时期,被称为骑兵克星的陌刀还被运用到方阵战术中,当弩兵三轮箭矢射完之后,全军换上陌刀,退在长枪手后面,带敌军骑兵靠近时,突击劈砍马腿,完成兵种之间的完美搭佩。
在宋代,因为骑兵的缺失,步兵方形阵的运用受到了高度重视。宋军以拒马为外围,大方阵分为九个板块,四象为摆成锥形阵的骑兵,四方为至少四排组成的小方阵,中央是正方大阵。方阵前排是长枪兵,第二排是大斧兵或者长柄刀,第三排是弓兵,第四排弩兵,第五排神臂弩兵。运用时远程先发,长枪格挡,大斧攻击,四象骑兵掩护,士兵披重甲,理论上坚不可摧,因而也有了夏、辽对大宋方阵的评价:结阵则不战。
方型阵也不是只有这一种样式,它还有很多其他的演化阵,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鱼鳞阵。所谓鱼鳞阵,就是中央大阵人数居多,四周分散着多个人数较少的小阵,方阵之间间隔一定,互相密切配合,这就与罗马共和国末期的龟甲方阵非常相似(不过罗马的龟甲阵全都是小集团方阵)。集团小方阵除了可以由步兵组成,还可以以骑兵列阵。另外令我们非常自豪的一点是是,我们国家采用这种阵型作战的历史要比罗马早了600多年,据《左传》记载,“鲁桓公五年(西元前707年)原繁、高梁弥以中军奉(郑庄)公,为鱼丽之阵,先偏後伍,伍承弥缝”。
除了方形阵战术,在战场上还有其他好多种以防守和进攻为目的的战阵,比如圆形阵,这是一种防守阵,通常用在被敌军包围时,橹楯在前,长矛在后,长戈长戟左右伺机,弓箭手在圈里放箭,以求最小程度的减少伤亡。专门进攻用的锥形阵和雁形阵,其中锥形阵用于撕开敌军的方阵,不过这个风险也是很大的;雁形阵是一个轻重步骑配合阵,他讲究以重装步兵立一个方型阵在中心,两翼以轻步兵或者骑兵这样的机动性高的军队组成,当战斗打响时,中央步兵抗兵线,两翼的“翅膀”快速冲向敌人两翼,就好像一个V字,又如同一只大雁扇翅。
当然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就要属玄襄阵了,这是一种结合了中国五行八卦之说的方阵战术,对于运用之人要求极高的军事水平和文化素养。在诸多玄襄阵中,以八卦阵最为出名,也称八石阵,最先为孙膑所用,在桂陵大败庞涓。后来蜀汉丞相诸葛亮又对阵法稍以改造,使其可以方便的在山地作战。八阵有八个小阵分布在中央的中阵四周的八个方向上,每个方向的阵编组为六小阵,中阵编组为十六小阵,整个大方阵共有六十四小阵,八阵的中央是大将,金鼓旗帜,以及直属的兵马,编组为十六小阵,。每个小阵都有天、地、风、云、龙、虎、鸟、蛇等代号。大方阵之后可能还有游骑构成的二十四小阵,一共是八十八小阵。其中电影《赤壁》的该战法的刻画还是非常传神到位的。
在进入近代以后,一些方阵被淘汰了,还有一些得到了改进被传承下来,不过说到底,这些都是中国人的军事文化瑰宝。
国足能踢过北马其顿么?
看了北马其顿和乌克兰的比赛,说句实话,以国足目前的实力,别说赢球,踢平都是奢望。北马其顿的实力在欧洲充其量只能算是三流球队,但其战术素养和快速通过传递能力非常强。相比之下,我们队员的传球速率太慢了,进攻的时候根本传不进去,防守的时候又跟不上对方的节奏,如此看来就只能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了。
不过国足在2014年与北马其顿交手过,分别是2:1和0:0。但是北马其顿近几年实力增强,最近甚至2:1赢下了全主力德国男足。一场正式比赛击败客场击败了2014年世界冠军,如果你觉得国足也可以做到自然可以和北马其顿拼一拼。
武磊在西乙打了一年替补,回到国足就是第一大杀器。而北马其顿有7名效力于五大联赛的球员。
你猜会怎么样?有人拿2014年那支北马其顿说事,可是那支北马其顿连本国联赛的人都没召集齐,更别说潘德夫这样的大腿了。
看过这几场欧洲杯比赛的话,不难发现欧洲球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打法都成体系,很明显是多年来按照计划发展,逐步累积的结果。从这个层面上讲,中国队很难跟欧洲二流甚至三流球队相比。多了不用说,踢个五局三胜,或者三局两胜,立马就能发现两队的差距在哪儿,这样真的踢不过。
国家队在主教练李铁的带领下,已经不负众望顺利从40强赛中突围,进军12强赛。如果可以再度归化一名外援的话,谁可以最大限度增强国足实力呢?
有人推荐卡尔德克,毋庸讳言,卡尔德克身高马大,在前场支点作用突出,在中场赛场也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有人推荐高拉特,但是高拉特的归化遇到了麻烦,出场并不符合国际足联的条件;也有人推荐了伊沃,还有人在责怪足协去年没有搞定特谢拉,但世间哪有卖后悔药的。
12强赛面临的对手至少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伊朗四支队伍中的两支,实事求是地说,从实力上讲我们谁也打不过,但球场上以弱胜强的案例也不少,关键是要准备充分,甚至是超水平发挥。届时,球队肯定是以防守为主,抓机会打反击。高拉特虽好,但却不能归化,高拉特要的2023年才能出场,到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