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战役爆发地(东周时间的西方发生了什么)
马拉松战役爆发地,东周时间的西方发生了什么?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而古罗马先后经历罗马王政时代(前753~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前509~前 27年)、罗马帝国(前27~476年/1453年)三个阶段。
所以在周朝的这个时间段里,是欧洲的罗马王政时代及罗马共和国时代。那时候的欧洲,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告一段落,意大利半岛基本统一。随着贵族与平民之间对立的加深,贵族承认了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
前 451 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这也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前 326 年,取消了债务奴隶制。
七大古战场之一?
1、比利时的滑铁卢
一提起“滑铁卢”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现在比利时的滑铁卢镇宁静而古朴,但它因一场大战而闻名于世。1815年,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在滑铁卢展开了激战,因为“兵败滑铁卢”,也让拿破仑结束了他这传奇的一生,被流放到了死于圣赫勒拿岛上,并最后死于该岛上。
2、希腊马拉松平原
公元前491年,当时强盛的波斯帝国率十万大军入侵希腊,而希腊总攻就一万一千军队。但希腊不畏强敌,以少胜多,打败了波斯大军,并派士兵把喜讯告诉雅典的人们。由于一路狂奔,当把胜利的消息传到雅典后,他也因为力竭而亡,也就有了现在的“马拉松运动”
3、美国的葛底斯堡
这个地名大多数人都不熟悉,它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南部的一个自治村镇。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联邦政府北军与南军在此地展开了北美大陆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斗,是美国内战的转折点。
4、中国的赤壁战场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赤壁战争,以曹操的失败而结束,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5、镇海口海防遗址
镇海口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海天雄镇”、“两浙咽喉”之称。据记载,自东晋以来大小战役近50次,明朝中后以来就一直不断的的抗倭、抗英法及抗日等战争。这些海防遗址,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抗御外侮,自强不息的历史见证。
6、中国官渡战场
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大军在官渡展开了激战,最后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也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垓下古战场
垓下位于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是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和项羽决战之地。最终刘邦以40万大军压倒式的优势大败项羽的10万楚军,虞姬在兵败之际自刎,凄美的“霸王别姬”就由此而来。最后项羽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在吴江自刎。
为什么马拉松长跑的距离规定为42195米?
马拉松比赛最初的距离,只有40公里左右。
因为它源自一个传说。公元前490年,古希腊军队在马拉松村以少胜多,大败登陆入侵的波斯大军。
传令兵菲迪皮德斯(Phidippides)随即马不停蹄地飞奔回雅典,向议会报告喜讯,话刚说完就倒地身亡。
说它只是个传说,是因为当时的历史大师希罗多德对此事只字未提,虽然曾对菲迪皮德斯其人有过着墨。
这是个“神行太保”戴宗式的跑步信使;波斯大军在马拉松登陆后,他在两天内来回奔跑240公里——远赴斯巴达求援,遭拒后又跑回雅典。
但希罗多德没写过马拉松战役后此人飞报喜讯一事,只是说雅典军主力在打胜仗之后旋即班师,以防波斯在陆军被打败之后,又派舰队来袭。
“马拉松报捷”典故的第一个叙述者,是大战过后近500年才出生的普鲁塔克,他还是从一本现已失传的书上看来的。
就算真有此事,那位传令兵奔跑的距离也存在两种可能。因为马拉松和雅典之间矗立着海拔1100米高的Pentelicus山,他只能绕过去。
如果沿着海边跑南线(现在的高速公路也是这样走的),距离就是40公里。而如果沿内陆的北线跑,距离就只有35公里,不过要爬5公里长的陡坡。
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举办时,采用的距离就是40公里——从马拉松村走南线到雅典奥运体育场,首届冠军、希腊运水工斯皮里东·路易斯用时2小时58分50秒。
此后两届奥运会的马拉松距离也是40公里左右。但1908伦敦奥运会的组织者却将它延长到42195米——从温莎堡起点到伦敦白城体育场,在绕场一圈后抵达王室包厢的距离。
1921年5月,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将42.195公里定为马拉松的标准距离,奥运会也从1924年开始执行。
以下就是前八届奥运会的马拉松公里和英里距离。
历史上有哪些以速度决定成败的战役?
飞夺泸定桥,一夜上百公里的强行军,终于取得了战役胜利;
红军渡过金沙江之后,蒋介石贼心不死,还想要消灭红军。于是他来到昆明,打算亲自指挥。蒋介石一到昆明,龙云就向他献计,建议像清军在大渡河边达开一样,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此计正中蒋介石下怀。蒋介石飞临昆明正是为了亲自调兵遣将,鼓舞士气,部署大渡河会战,妄图在大渡河畔聚歼中央红军。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条支流,河边是一个叫安顺场的地方,是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全军覆没的地方。毛泽东熟悉石达开的历史,于是做出部署。派出一个先遣团。5月20日,中央红军先团红1团在杨得志团长、黎林政委率领下,到达了泸沽。稍后,先队司令员刘伯承、政委聂荣臻也到达泸沽。先队由红1团、一个工兵连和萧华率领的一个工作队组成,并携带了无线电台。
先遣队的任务是:进行战略侦察,为红军北上开路。具体地说,就是逢敌开路,遇河搭桥,特别是前面将要通过彝族聚居区,先遣队要做好彝民工作,保证中央红军主力安全顺利通过。
经过艰难行军,先遣队胜利完成了所有任务,不仅仅彝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还获得了安顺场一个渡口的渡船,有一个连成功渡过大渡河,来到了对岸,是的红军能够取得先机。
此时中央红军的形势也异常严峻,从泸沽到大渡河边,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经越西到汉源的大树堡(原属越西),这是当时通往雅安、成都的大道;另一条是经冕宁,过区到安顺场,这是一条难走的小道,而需要不少时间才到叶坪。在这里,又遇敌24军肖绍成的一个连在搜抢粮食,正押着老百姓要把粮运过河北去。
红军一个冲锋,打得敌人没命地向后跑,背粮的老百姓吓得丢下粮食也跑散了。红军追到一条小河边,桥已被敌人破坏,河虽不宽,但却很深,去路受阻。红军战土只好伐木搭桥,桥搭成,敌人已经跑远。下年时分,红4团来到了菩萨岗。菩萨岗是一座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是从大渡河西岸由安顺场到泸定桥的必经之地,在今石棉县田湾的东北面。山顶常年浓雾弥漫,寒气袭人。相传很久以前,从这里翻山的来往行人,怕遭不幸,为求神保佑,在山顶上修了座小,供了一尊小萨,因此得名。
山的右边紧靠田湾河,无路可绕,左边连接着另座高山,正面只有一条陡得像上天梯的小道通往隘口,好似一堵石壁横挡在通往泸定桥的路上,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红4团到来之前,敌24军派了一个营在此防守,在隘口上修筑了几个碉堡和一些散兵壕。红军逼近山脚时,遭到先前击败的逃敌和菩萨岗守军的阻击,形成相持局面。红军找来附近的村民,了解菩萨岗四周的地形情况后,决定以村民为向导分两路进攻:一路从正面到半山腰的麦地坡桑树下,隐蔽在岩窝里,时而放几枪,诱敌人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正面方向;另一路从左边攀藤附葛,越过荆棘丛生的高山,悄悄迂回到敌人阵地的后面。当敌人正在用机枪向正面猛烈射击时,红军从敌后发起突然袭击。一时间山顶的枪声喊杀声大起,正面的红军也乘势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在前后两面夹击下,敌人顿时乱成一团,四散奔逃。
敌营长骑马逃跑,被两个红军战士打伤马腿后活捉。敌军一个连长妄图顽抗,用枪威胁士兵不准后退,反被士兵打死;另ー个连长被活捉。黄昏,红军占了隘口,继续追击敌人,当晚在菩萨岗北面5公里处的什月坪宿营,这一天红军先头部队行程40公里。萨岗一仗,红军消灭军三个连,俘虏100多人,活捉敌营、连长各一,缴步枪百余支,轻机枪十多挺,其他军用品甚多。敌军死亡38人,红军仅牺牲一人,受伤两人。
5月28日,红4团早上5点钟就踏上了征途。
在的方位,计算着到泸定桥的里程。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从地图上标的里程,此处到产定桥还有120公里。军团首长要求明天夺取泸定桥,就意味着一天必须走完两天的路程120公里。在有敌人重重堵击、道路崎岖难行的情下,靠两条腿一天走出120公里,这确实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但红军是英雄好汉,一般人不到的事他们却能做到。
已经没有时间开干部会了,黄开湘、杨成武决定边行军边传达,并与团部和营连干部研究完成任务的方法。他们下定決心:坚決执行命令,一昼夜一定要走完120公里,明天6点以前赶到泸定桥。各级干部深入连队动员,党团员互相鼓舞,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指战员个个斗志品扬,像长了翅膀,飞速前进,一路小跑,迅速地接近了猛虎岗。猛虎岗,是一座上下各一二十公里的高山,半山腰以上素裹,白雪皑皑,中间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以通过。这是从安顺场到泸定桥的咽喉,因而山的隘口上有一个营的敌人扼守。当红4团来到这里时,正是大迷雾,五步以外什么也看不见。敌人看不清红军在哪里,只是在工事里盲目地向红军的乱放枪。在大雾掩护下,红4团组织先头营偷偷摸上山,不要放枪,而是用刺刀手榴弹解决敌人。
不多时,一阵手榴弹爆炸声的声音传来,早就吓破了胆的敌人全跑了。先头营继续追击,一直追到摩西面村。恰巧在这里又有敌敌人ー个营和一个团部。红军战士干脆一撸串到底,一阵勇猛冲杀,彻底占领了摩西面村。由于敌人已将村东河上的大桥破坏了,部队不得不耽误两小时架桥。
架好桥之后,部队继续跑了ニニ十公里,オ赶到大渡河岸一个约有十多户人家的村子,已是傍晚7点了,从这里到泸定桥还有55公里。此时,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倾盆大雨。由于连续行军和打仗,红军指战员们基本没有吃饭,饥饿难耐。由于下雨导致道路泥泞,根本就走不快,后续物资根本就跟不上。之前在下猛虎岗的时候,就已发现对岸有敌人与红军并列前进。困难越是严重,越需要加强政治工作。红4团首长向指战员们说了现在面临的困难,也着重说明了争取要在明天6时前必须要赶到泸定桥。同时号召每人准备一个拐杖,走不动的扶着拐杖走;来不及做饭了,大家就嚼生米、喝凉水充饥。及时的政治鼓动,像一把火点燃起部队炽烈的战斗情绪。看样子,哪怕前面尽是刀山,他们也要闯过去。
扼守泸定桥的敌人于是开始拆除桥板,同时增援的敌人也在飞速疾驰,在黑夜中打着火把前进。这股打着火把走路的敌人,此时正好与红4隔河而行。敌人的火把给了杨成武启示。“我们也点火把走”,他脑子里立刻闪出这样的想法但又一转念:“敌我仅一河之隔,敌人如果向着这边联络,我方不就暴露了吗?”
于是,杨成武与其他团领导研究后,决定利用前两天被消灭敌人的番号来糊弄敌人。于是也打起火把,同时向对岸的敌人打迷糊信号。此时,对岸增援敌人是四川人,红4团也选出四川籍的同志和一些的俘虏,准备来回答敌人的问话。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把所有的物资留后,派一部分人掩护,其余人举着火把全速前进。于是,黑夜之中出现了两条火龙隔河而动的奇观,把大渡河映得通红。透过大渡河的波涛声,从对岸传来了清脆的军号声和微弱的喊声。
“啥子部队啊!”敌人在向红4团联络了。这时红4团的司号员按故人的联络信号,吹起了暸亮的军号;四川籍的同志也大声回答。敌人万万想不到,大摇大摆地跟他们并排走的,就是他们日思夜想想要消灭的红军,于是双方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并列前行。
后来,雨越下越大,深夜12时,对岸的火龙不见了,应该是怕苦怕累不走了。于是,大家更是来了精神:抓紧机会快走。全团一个跟着一个拼命地向前赶路。暴雨冲打着战士,山洪从峰顶直泻大渡河,本来已经难走的羊肠小道,此刻被雨水冲洗得像浇上了油,滑得厉害。拐杖也不灵了,一不小心就摔跤。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不断有人打瞌睡。
有的人走着走着就站住了,直到后面的人推了下他:“走呀,前面的都已经走远了!”这才惊醒,马上跟上。后来,大家直接解下绑腿,连接起来,前后拉着走,这样才不会导致掉队。经过一整夜的急行军,红4团在次日早晨6点多钟,终于按照上级首长的要求,终于胜利地赶到了泸定桥。这一天除了打仗、架桥外整整赶了120公里路,堪称奇迹。5月29日早上,红4团赶到泸定桥后,立即占领了桥西的几座建筑物和两座天主教堂。然后便忙着进行架桥的准备。这时,团领导和营、连干部一起,出去察看地形,果真泸定桥一带果真是地形险要。这里古称“泸水”,诸葛亮《前出师表》中“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就是指这一带。
大渡河水在两山夹、陡峭狭窄的缝隙中奔腾,从高处俯瞰,只见恶浪滔滔,冲击着河底参差耸立的礁石,溅起数米多高的水柱,发出雷鸣般的巨响,令人耳聋目眩。显然,在这样的河里,徒涉、船渡都是不可能的。这样凌厉的水势,早把两岸削成两壁高墙,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飞架于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建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它没有桥墩,由13根铁索组成,两边各有两根,作为桥栏。底下9根,铺设木板,作为桥面。铁索由碗口粗的铁环扣成。全桥长10167米,宽2.67米。从铁索向河面上看,有30多米高,流水湍急,铁索晃荡,令人生畏。
铁索桥的木板已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13根光溜溜的铁索。泸定桥的另一边就是泸定城。过桥过河,必须通过城门,别无他路。城里驻着敌人的两个团,旁边的山坡上修筑了严密的工事。敌人的机枪集中在桥头附近。敌人凭着这样的天险,嚣张至极,根本没把红军放在眼里。他们疯狂地向西岸大声喊叫“你们飞过来吧!我们缴枪啦!”战士则大声回答:“不要你们的枪,只要你们的桥。”
看完地形以后,红4团立即组织了一个营的火力,封锁河东岸敌人增援的道路。紧接着,于是各团纷纷进行战斗动员。各个部队掀起了争取当夺桥突击队员的热潮。都送上了突击队的名单,都要去完成突击队的任务。中午,红4团在天主教堂召开了全团干部会议,研究关于突击队的事情。会议刚开始,敌人打一波迫击炮弹,教堂的屋顶被炸开了一个大洞。
大家却一动不动。杨成武乘机进行鼓动:“敌人来给我们动员了,我们必须立即打过桥去。现在大家说说该让哪个连担任突击。”杨成武刚说完,平时不爱说话的2连长廖大珠就刷地站起来,,吃力地说:“之前1连过乌江立了功,成为渡乌江模范连,我们要向1连学习,争取当夺取泸定桥的英雄连。”“夺桥任务非给我们3连不可,”3连长王有才没等廖大珠说完,也站了起来,抢着说道:“我们3连哪一次战斗都没落后过,这次保证把桥拿下来。”最后,他又说:“不叫我们当突击队,我这个连长没法向战士们交代。”
刚刚过去的两天中,他们在枪林弹雨的难行小路上,靠两条瘦腿走过了150多公里,体力还根本没有恢复,可求战情绪仍是一个比一个高!看样子谁也不愿把夺桥任务让给别人只能由领导指定了。在这种情况下,杨成武和黄开湘在经过研究之后,由黄开湘向干部们下达了夺桥的任务同时指定2连担任突击队。接着杨成武站起来补充说:“要打仗有的是,咱们轮着干,上次渡乌江是1连打头,这次轮到2连,由2连的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突击队,廖大珠同志任突击队长,我看很好,看大家有没有意见?”会场上响起了一片掌声,廖大珠高兴地跳起来。
这时候,只有王有才垂着头,嘴里还在叨咕着什么。“3连的任务也不轻,”这时候杨成武指着王有才说:“你连担任2梯队,跟着突击队冲,还要担任铺桥面的任务,让后续部队迅速冲进城去,看你还有什么意见?”眼看自己也有任务,王有才这时候才露出笑容。同时,首长又下达通知,让部队吃饱饭再打仗。总攻定在29日下午4点开始。攻打之中由黄开湘和杨成武在桥头指挥战斗。他们将全团的司号员集中起来吹起锋号;又命战士们讲所有武器一齐向对岸敌人开火,掩护突击队员。同时,22位突击英雄手持冲锋枪或短枪,背挂大刀,腰缠手榴弹,在廖大珠连长的率领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慢慢向对岸靠去,跟在后面的就是王有才率领的3连。他们每人扛一块木板,掩护的同时铺桥。
面对攀着铁索过来的红军突击队员,之前好嚣张的要死的敌人ー下子都傻了眼。眼看红军战士们就要冲过桥来,守桥的敌指挥官狗急跳墙,惊慌失措大叫道:“给我放火烧!”于是,敌人用煤油泼在稻草上,放火把东桥头的亭子烧了。瞬间,桥头浓烟滚滚,火光冲天,阻止了去路。“冲呀!”2连连长廖大珠高喊着,已经踏上岸的22名勇士神速地朝火阵冲去。冲在前面的廖大珠的帽子烧着了,眉毛也烧没了,他把帽子一用:“豁出去了!”光着头继续往前冲。
夺桥到了关键的时刻,此时王有才率领的3连,已经铺设好木板,也顶着火势、冒着枪林弹雨,迅速增援2连。一鼓作气冲入泸定城,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此时,杨成武带领部队迅速过桥,激战两个多小时,敌人死的死逃的逃。当天黄昏,红4团全部占领了泸定城,牢牢地控制了泸定桥。一清点人数,突击队只伤亡3个人。“我们终于胜利了”
终于,红军战士登上巍峨的城楼并鸣枪欢庆胜利。接下来的任务是防止敌人的反扑,确保泸定桥的安全。于是,杨成武立即派出配属该团指挥的军团教导营向打箭炉(康定)方向进行警戒,因为那里尚有敌人的几个团。同时,为了对付之前对岸向泸定桥增援的敌人,又派出两个营沿河向南发展。
到了晚上10时,战斗打响了。敌人的援兵赶到,准备再打一场苦战。该营一部分部队占领了阵地,组织组织冲锋。这时,遇到了个伤兵,一问原来是红1师3团的同志,敢情先前渡江的1师也已经赶到。原来之前增援的两个旅被红1师追上,在城南30公里竹林坪地区打了一仗,后来敌人怕红军两面夹攻,慌张地向化林坪方向跑了。
杨成武立即派人迎接随红1师前进的刘伯承总参谋长和聂荣臻政委进入泸定城,大家见了面,十分欢喜。一场激战后的夜晚,显得格外沉寂。一弯新月挂在二郎山顶上,繁星点点,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已经是下半夜两点钟了,刘伯承和聂荣臻仍兴致勃勃地要杨成武带他们一起去看桥。杨成武提着马灯,陪着刘伯承、聂荣臻沿泸定桥从东向西走去。铁索桥寒,桥板晃动,可刘伯承、聂荣臻不扶桥栏,慢慢地走着。
刘伯承对每根铁索甚至铁环都看得十分仔细,好像要把整个泸定桥印在自己的脑海里。杨成武边走边向两位首长汇报今天夺桥那惊心动魄的战斗情景。
刘伯承听得特别认真,也问得非常仔细。原来,他当年曾率川军从此桥上走过,今天又来到桥上,真是感慨万千!他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动情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对,我们胜利了!”聂荣臻也激动地说。“应该在这里竖一块碑,记下我们战士的不朽功勋!”刘伯承又说5月30日,五军团和林彪率领的一军团主力赶到了泸定桥。接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中央机关的同志也到了,红4团在桥头列队欢迎。毛泽东对红4团等给予了热情的赞扬,他说:“我们英勇的红4团和红1师的同志们,已经完成了ー项光荣伟大的任务,夺下了泸定桥,为红军渡过大渡河开辟了道路。”又说:“我们的红军真是无坚不摧,所向披靡,有这样的红军战士,我们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桥西大树下稍作休息后,便和在场的同志们一起兴致勃勃地走向泸定桥。这时,一个红军战士说道:“这样的桥,有我们一个班守着,谁也别想过来。毛泽东听后笑道:“敌人嘛,总是人,他们和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不能相比的。”红军飞夺泸定桥战斗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解放以后,在泸定铁索桥的上游新建了一座雄伟的大钢桥。朱德为桥头题了一副寓意深刻的对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成,严防帝国侵。”
1950年,刘伯承为泸定桥题名:“大渡河桥。”1979年10月,聂荣臻为大渡河纪念馆题诗:“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两军夹江上,泸定決分晓。”9年杨成武为泸定县纪念馆赋诗:“无边风雨夜,天大渡横,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泸定桥和泸定桥战斗也名震世界。解放以后,专程到泸定桥的外国人络绎不绝。
如何评价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这段历史?
导语:
亚历山大三世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他是马其顿王国的国王,同时他在位期间也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大帝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是世界古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同时他也被誉为“欧洲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四位大军事家”之首。
他曾经是古希腊的一位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具有卓越的才能,凭借其雄才大略,先后统一了希腊地区,后来又横扫了中东地区,紧接着他便占领了埃及全境,并且是通过和平手段没有损失一兵一卒。
在占领埃及后,又入侵击败波斯帝国,将军队率领至印度河流域攻城掠地。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6年至公元前323年担任马其顿国王,他在位期间马其顿王国也被称之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大帝四处征伐,使帝国版图空前扩大,亚历山大帝国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在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国家版图跨越亚欧非三洲了的帝国。
亚历山大大帝在位十三年,这段时间里他不仅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同时也继承创新了许多制度,那么应该如何评价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这段历史呢?
一、亚历山大帝国的政治制度十分特殊,具有非凡的独特性(1)亚历山大帝国的政治制度基本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制度。
亚历山大大帝占据波斯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他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大部分制度,同时也对波斯帝国原有的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亚历山大大帝基本上继承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但是他主张削弱地方权力,实行军事、财政与民政三权分离,以遏制官员权力过大。各个地区的总督辖区大部分维持波斯帝国原有的规模。
由于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种族众多,为了稳固社会的安定,因此各地的总督中既有马其顿人也有希腊人,同时不少当地人也担任了总督。
亚历山大主要依靠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帝国进行统治,因此虽然本地人可以担任总督等官职,但是往往得不到重用。由当地人担任的总督一般来说只需要管理民政即可,军队和财政大权则由马其顿人或者希腊人掌控。行省内部,这三种权力平行,同时发挥作用,相互制约,防止专权。同时取消出巴比伦外各行省拥有的铸币权。
(2)亚历山大帝国的政治制度表现出东西方政治制度融合交汇的特点。
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在征伐中,帝国版图不断扩大,而面对日益扩大的帝国版图,他忙于征战,因此来不及对每个地区的统治机构进行变革,大多基本上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马其顿王国的制度。所以亚历山大帝国版图内的统治呈现出东方与西方因素的混合现象。
亚历山大大帝把马其顿的政治制度与东方的政治制度相结合,推行特殊的专制君主政体。当他进入亚洲,他的身份是马其顿国王,但是每当他占领一次地区,他就自认为是当地原来统治者的继承人,理所应当统治该地区。
威严赫赫、礼仪森严的东方宫廷礼节受到了他的崇拜,因此他身穿波斯国王的衣服,要人们向他行大礼,对他要像神明一样敬奉。然而,东方化的礼仪不过是一种形式,扩大统治基础、笼络民心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为了使被征服的地区消除逆反心理,亚历山大大帝采取宗教宽容政策,他信仰包容每一个地区的宗教,以此获得他们的拥护。同时他还促进民族融合,为了扩大统治基础,他采取鼓励各民族之间联姻、招募其他民族的士兵组建军队等方法企图打破民族界限,笼络各地区的贵族,是他们拥护自己的统治,并且广泛收录各民族士兵也可以解决兵力来源不足的问题。
而对于帝国境内的一些希腊城邦,名义上恢复它们的独立,给予它们自由,实际上却往往不停地干预其内政,以防止他们之间彼此争斗,损害实力。
对于某些边远地区,比如小亚细亚和印度、中亚的一些地区,他只要求该地区的统治者承认他的统治权和征税权即可,不作过多要求。
二、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的影响(1)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的消极影响:
亚历山大大帝以向波斯复仇为名发动了战争,建立了帝国,同时他自己也成为了欧洲历史一个赫赫有名却饱受争议的人物。
一方面他是一个军事天才,另一方面他也一个是暴君、偏执狂,亚历山大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和探究世界的尽头而发起征服,虽然他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但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也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使他们饱受战争的摧残。
(2)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的积极影响:
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使东西方文化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交流与大融合,并且帝国的建立也为之后的丝绸之路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于是一种由西方和东方因素混合而成的新文明诞生了。亚历山大帝国仅仅存在了十三年,十分短暂,但是其在历史上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历山大帝国地域辽阔,版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开拓了东西方之间的通道,帝国为了进行商业贸易建立了许多新城,因此大批的希腊人和工商业者便可以到东方进行贸易。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统一帝国的建立,同时还加强了东西方不同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深刻交流,扩大了帝国内部知识范围,开阔了人们的思想境界,因此使东西方文化得以互相补充,促进了帝国内部地区一段时期内科学和艺术文化的繁荣。东西方文化在亚历山大帝国境内得到了融合,同时也使希腊文化与当地社会特色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希腊化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三、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公元前4世纪中后期,希腊地区被新崛起的马其顿王国征服。亚历山大大帝进行了东征,东西方经济文化在战争的催化下交流融合,古希腊文明也因此进入了"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在东方各国文明的深刻影响下,得到了新的发展。亚历山大东征主要在这几方面对希腊产生了深刻影响。
(1)东征的政治影响:
在政治制度方面,东方特有的君主专制政治与希腊的城邦体制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亚历山大帝国继承创新了东方君主专制,同时,希腊的民主传统也被引入到了东方。
(2)东征的经济影响:
在经济发展方面,通过东征建立的帝国内部形成了欧亚非三洲一体的一个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帝国内部各地区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东征的文化影响:
在文化艺术方面,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使东西方文化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碰撞与融合,对帝国内部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总而言之,亚历山大东征虽然是一次不义战争,是一场以掠夺为目的的远征,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是许多人民在战争中流离失所,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这一事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