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 埃蒙斯(美国的爱蒙斯怎么回事)

2023-07-05 67阅读

马修 埃蒙斯,美国的爱蒙斯怎么回事?

女爱蒙斯:捷克人(嫁给男爱蒙斯之前,跟美国没有任何关系)

男爱蒙斯:美国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跟捷克也没有任何关系)

马修 埃蒙斯(美国的爱蒙斯怎么回事)

让卡特琳娜改姓的,却是因为一段跨国姻缘。而她的丈夫,正是昔日的美国射击“神童”马修·埃蒙斯(Matthew Emmons)。这位80后的美国选手少年成名,曾创造了50米三姿项目的少年世界纪录,并在2002年和2004年世界杯决赛中夺冠。

然而,让大多数中国人记住这个名字的,恐怕还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他在该项目决赛最后一枪的脱靶。正是凭借他的这个“匪夷所思”失误,使得近在咫尺的奥运金牌转而砸在了贾占波头上。

四年之后的今天,在女子10米气步枪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当年的那个“冤大头”埃蒙斯,就紧挨着坐在记者的身旁。他就是那样静静地坐在那里,目光深情地望着台上的妻子——卡特琳娜·埃蒙斯。略加观察,他当年的少年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突显沧桑和阳刚的胡茬,以及历经风雨之后的沉稳持重。

在发布会之后,稍显内向的马修,终于向记者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异国情缘。1981出生的马修今年27岁,美国国籍;妻子卡特琳娜,生于1983年,今年25岁,捷克国籍。两人在雅典奥运会上相遇相知,并从此相爱,最终于去年夏天完成爱情长跑,喜结良缘。

谈起他们的这段情感,就不得不提起雅典奥运会。回首当时那遗憾的一幕,马修似乎有些无奈,又有些习以为常:“说实话,这个问题我至少回答了有一百次了。因为所有关注我的人都会问我同样的问题——马修你当时到底怎么了?”

马修说,在雅典奥运会最后一枪脱靶之后,他极其郁闷,心情坏到了极点。晚上在和教练以及队友参加酒会时,也是郁郁寡欢。“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别人也不知道上前说什么,我只想着赶紧回家,好好睡上一觉。”

“这时候,她走了过来,和我喝了一杯。还说我的那一次失误也让她感觉到非常难受。我非常感激她,并相互有了好感。不久以后,我们就开始约会。你知道,那种恋爱的感觉真的非常奇妙。”说到这儿,马修用了“We enjoy each other.”来形容两人相见恨晚、惺惺相惜的感觉。

古语有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而马修恰是靶场失意,情场得意。“爱情女神在那次比赛之后登场了。我失去了一枚金牌,但是我收获了最甜美的爱情!”说到这里,手捧着妻子漂亮的冠军花束,马修俊朗的面容上也写满了幸福。是啊,在一个巨大的遗憾之后,生长出了一朵无比美妙的爱情之花。这个故事简直浪漫的不能再浪漫了,但这确是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

谈起这段奇特的异国情缘,以及丈夫马修,刚刚夺金的卡特琳娜自然是一脸的幸福。“在雅典相识之后,我们从2005年开始恋爱。两年之后,终于在2007年的6月30日结婚了。现在,我们就像是一个团队,彼此鼓励,互相帮助,他给我了非常大的动力。神奇的是,无论训练还是比赛,只要有他在场,我的精神就会更加集中。或许这也是我打出好成绩的原因之一吧。”说到这里,卡特琳娜下意识地望了望不远处的丈夫,再次笑魇如花。

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

从您的问题中我看到了你的上进和焦虑。出现瓶颈的方面很多,比如学习动力、学习成绩、心理素质、思想观念、身体成长、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等等,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不过您提的瓶颈可能更多指的是学习方面。在成绩提升上出现了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突破到自己一个想要的高度。我觉得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和调整。

1.首先弄清楚自己在成绩提升方面的瓶颈在哪里。是整体每个学科的知识“平衡”,还是在某些少数学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偏科。是积累不够,还是习惯养成?如果是整体那你就要在你的整个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去找问题。如果是少数学科,那你就要做好“哪里缺少补哪里”的周密详细准备。

2.聚焦过失性丢分。引用一个调查数据分析,造成过失性丢分的原因依次是:审题不仔细、计算错误、思维不严谨、知识遗忘、未按题目要求做答、书写不规范、考试紧张、身体原因。而前四个原因都在50%以上,特别是审题不仔细(71.07%)成了学生考试过失性丢分的最大问题,这为学生和老师的平时教学敲了警钟。而计算错误(54.63%)的问题也正好印证了为什么数学学科的过失性丢分最为严重。思维不严谨(52.50%)也说明了为什么数学、物理、化学等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过失性丢分严重。从文理科对比来看,理科在审题、计算两个方面比文科过失性丢分严重,而文科在思维、知识遗忘、考试心理、书写四个方面都比理科严重,这也比较符合文理科的特点。所以克服过失性丢分是成绩提升的关键。你要考虑学习习惯,正所谓“习惯是人的第二生命!”。这些包括你听课的习惯、反思的习惯、学习整理的习惯、审题的习惯、思考问题的习惯、阅读的习惯、思维习惯等等。当前,我觉得你可以考虑从整理习惯开始,把错题好题进行归类,从审题习惯开始学会对题目进行关键字、词、数据的圈点勾画,阅读习惯上要增加阅读量,学会积累素材、语句并创新。

3.研究中考,把握方向。把近五年的各科中考题放在跟前进行系统研究或者请教老师,因为很多老师和学校、机构都有阅卷分析、出题分析或者是考试大纲。把自己的知识问题和这些中考方向进行对比,看是不是有知识性问题。如果没有,那就是针对这些题进行同类练习。所以说所谓的“量变到质变”的大量练题实际并不赞同。“量变到质变”是要明确方向的前提下并且主要针对理科较好,文科不是很适用,低质量的重复练习更没有效果,很多学生都是在低质量题的大量练习中禁锢了思维、浪费了时间、得到的瓶颈。文科重在体验、阅读、理解、分析、答辩等方面下功夫。

4.研究考纲,把握趋势。国家新高考和中考改革的方向的素质综合化,知识跨学科,问题实时化,读死书,做死题,重复训练低水平题型已经不适应考试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要多读有益的书,走进社会,洞察实事,体验生活,凡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科“背多分”已经成为过去,理科死练题已经不能重来,现在连物理都有科普文章的阅读理解题。也许,你所说的瓶颈根源还在这里。

5.练题综合化,注重思维锻炼。我们很多学生做题一节课的知识懂了,但是一遇检测就拿题束手无策,主要就是平时知识碎片化,知识的整合和系统性出了问题。这也是瓶颈产生的重要原因。要针对性选择综合性强,能起到思维锻炼的题目。这些题目涉及知识体系、跨章节、跨年级、跨学科,它们的训练有助于检验你知识掌握是否成体系,提升你知识的整合能力以及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系统性。同时,这些题目可以帮助你提升思维的广度、深度,是串联起你碎片知识的一条“线”。

不管怎样,学习的提升,瓶颈的突破,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多因素,并结合实际找到最近点,最佳弥补措施。

我觉得什么这个提问很有代表性!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令你满意,欢迎大家都积极讨论、建言,分享教育心得!谢谢!

读书需要天赋吗?

1.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蹭饭,刚坐在沙发上没说两句话,就看到朋友数落自己的孩子。

他说,自己的小孩一点也不争气,光想着玩。他给买了钢琴,架子鼓,还买了一大堆益智玩具和书,可小家伙都不正眼瞧一下。

他的妻子也说,对啊,看来孩子没这个天分。

我走到墙角,拿起了一盒拼图,倒在茶几子上开始玩,过了一会,小家伙凑过来,先是看我玩,接着就开始捣乱,然后就是撸起袖子帮我找,我们在那里一直玩了一个多小时。

朋友看到这个情景直呼太稀奇,他的孩子从来没有这样过。

我说,对啊,要想让孩子玩,父母要起带头作用。

父母对于孩子永远都是望子成龙的,他们在教育方面很舍得下血本。可是更多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只是局限于单纯的砸钱。如果孩子的表现并不如自己预想的那样,则会直接给出诸如“他没有这个天赋,他不是这块料”判断。

这让我想起了培养出三个国际象棋大师的拉斯洛·波尔加。

拉斯洛·波尔加是一名心理学讲师,他认为“孩子们都拥有非凡的潜力,而潜力的发掘就要靠社会了”。他开始了自己的波尔加实验,用自己的孩子做实验,目的是将他们培养成天才。他成功了,他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均培养成鼎鼎大名的国际象棋大师。

这时,人们往往会说,那是因为父母有这个能力,所以孩子才有这个基因。

事实上是,波尔加本身的象棋水平很业余,而她的妻子连业余爱好者都算不上。

当然,肯定有人还会说,这是因为“老天爷赏饭吃”,他的孩子天生就是这块料。

这个“天赋决定高度”的观点,受众相当广泛,很多人都认为,成功人士之所以很优秀,是因为他们有天赋,这决定了他们会成功。没有天赋的人,再怎么奋斗,也没有用。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呢?

一是因为人们看到的是成功人士已经成功后的样子,而不是他们之前为了成功所奋斗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冰山错觉”。人们容易通过所看到的进行“粗暴”推理。

当看到成功人士光鲜亮丽,功成名就的时候,人们就本能的认为,他是聪明的,有天赋的,所以可以轻而易举的成功。

当看到正在努力奋斗的人们,他们也许正值人生低谷,很是落魄,人们就很容易觉得他不可能成功。很多人并不是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

二是因为“天赋决定高度”这个观点能够让人们满足“推卸责任”的心理。你看,不是我不成功,是因为我在这方面没有天赋,或是因为我命运不佳。这其实只是一个为自己不愿意付出的借口。这样做可以让人们减轻压力和负罪感。

拉斯洛·波尔加显然是反对这种观点的。他认为,之所以有的人可以成就斐然,原因并不在天赋、他认为是练习成就卓越。他称只要肯给学生机会,把重点放在努力练习而不是寻找天资上,教育系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更多的人都在他女儿成功后赞言她们天资过人,但是又有谁看到她们平时的刻苦训练呢?要知道,拉斯洛·波尔加为了培养孩子,他阅读了大量的国际象棋教学的书籍,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教孩子下棋,他寓教于乐,让象棋的学习中充满了乐趣,孩子不到五岁,投入练习的时间已经达到了上百小时。

著有《天才假象》一书的作者马修·萨伊德同样是“练习成就卓越”的推崇者。他就强烈反对“天赋理论”。

作者马修·萨伊德曾是英国乒乓球名将,雄踞英国乒坛榜首近十年,并两次代表英国参加奥运会。他在退役后凭借自学考入牛津大学攻读政治学、哲学与经济学,更以一等成绩毕业。

如今的他是《泰晤士报》知名专栏作家,英国广播公司时事节目《新闻之夜》(Newsnight)撰稿人和赛事解说员,也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常客,拿奖更是拿到手软,获得过英国新闻界重要的“年度体育记者”称号和英国体育记者协会的“年度体育特写”等奖项。

作者马修·萨伊德出身平凡,在他看来,他取得如此多的成绩,正是因为后天的刻意练习和稳定的发挥。

2.

《天才假象》这本书讲解了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刻意练习,一个是稳定的发挥。

作者认为这正是让一部分能够成功,成为其他人眼中的“天才”的秘诀,同样,普通的人之所以没有成功,也正是因为在这两方面做的不好所导致的。

《天才假象》一书中讲解了这样一个案例。

1991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一项调查,旨在发现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卓越的表现。

他们的研究对象是来自于大名鼎鼎的德国柏林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手,他们将其分成三组,分别为“水平很高,有望能成为国际小提琴独奏家的学生”,“水平次之,但也相当优秀的学生”,“相较之下,水平最低的学生”。

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三组学生求学经历都很相似,更多的差异体现在认真练习的时长上。

最优秀的一组学生,他们在20岁前练习的平均时长已经达到了1万个小时,比第二组的学生多了2000个小时,比第三组的多了6000个小时。

安德斯·埃里克森还发现,这一结论没有例外:所有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下了苦工的,凡是用尽全力的学生没有不成功的。

而这个案例恰恰说明了将天才”和普通人两级分化的第一个关键点:在刻意练习上的投入多少。

我们都知道,量变的积累会导致质变。

人们学习的起点都大致相同,但正是因为长久以来刻意练习时间的长短造成了不同的量的积累,而这也最终导致了不同的质变。

安德斯·埃里克森和他的团队在调查报告当中写道:“我们认为专家和普通人在演奏水平方面的差异反映出,前者为了提升演奏水平,终生都在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努力着。”

说到这里,有些人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刻意练习的时长决定了水平的高低,可是,很多人练习的时间也很长,但为什么水平依旧比不上专业选手?

我有个朋友,他的弟弟痴迷玩电子游戏,扬言自己要当职业的电竞手,年入千万!朋友对此很苦恼,因为弟弟爱打游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的学习和健康,甚至变得不爱说话,不喜欢跟人交流。在他的世界里面只有游戏,每天起床就是打游戏,一直打到晚上。

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朋友妥协了。他托人找到了一个职业的电子竞技选手,将弟弟带了过去。这个职业选手和他弟弟连一盘都没打完,就直言这种水平根本不行。

如果从时长来说,他弟弟并不逊于专业选手。但他的是“玩游戏”,而不是刻意的练习。职业的电竞手说,他会将打游戏的每个能力分开,每天都会单独进行该能力的刻意练习,比如,他会每天拿出一部分时间专门练习瞄准,会用鼠标定位软件来进行练习,整个过程是非常枯燥的。

由此可以看出,刻意练习是有策略,有目的性的练习,要将练习科目细化,进行针对练习,并且不断升级难度。

3.

除了刻意练习以外,成功者往往还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这能让他们更稳定的发挥。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美国选手马修埃蒙斯在男子步枪三姿决赛中前九枪的总环数要领先中国选手贾占波3环之多。可以这样说,即便他只打一个很普通的成绩,这块金牌依旧会挂在他的脖子上。马修埃蒙斯最后一枪打出了10.6环的好成绩,只不过,这一枪却打在了隔壁的靶子上,将金牌拱手让给了中国选手贾占波。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50米步枪3x40决赛,马修埃蒙斯再次出战,他在倒数第二轮领先第二名将近4环,金牌可以说是唾手可得,当时我也在电视旁收看这场比赛,我记得第二名是韩国选手,第三名是我们中国选手邱健,就连当时的赛事转播员也说,希望邱健可以为我们拿到一块铜牌。

没想到,第一名的马修埃蒙斯最后一枪只打了4.4环,第二名也失误了,最后第三名的邱健发挥出色,夺得金牌。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马修埃蒙斯再次“折在了”最后一枪,最后一枪只打出7.6环,将本应该拿到了银牌让给了别人。

单纯的论能力,马修埃蒙斯绝对是一顶一的高手,可是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在最后一枪失误呢?就是因为他的心理素质不够强大,缺乏稳定的发挥。

通过刻意的,不断的练习,可以让技能从有意识的行为上升为无意识。比如,系鞋带,熟练后这个行为就成无意识的了,即便我们走神,状态不佳,我们也可以快速的完成。

但是,人在竞争的状态中,会紧张,会有各种想法干扰自己,这就会影响到无意识行为的发挥,导致动作变形,发挥失常,失误不断。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我们在念书的时候就总有平时成绩很好的同学一到考试就考砸,而这样说明了,要想获得成功,仅仅只是在技术和专业上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还不够,还需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让自己能够更稳定的发挥,这样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不知道大家留意这样一种现象没有?不管是在哪个领域有杰出成就的人,他们往往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迷信”。但事实并非如此。

信仰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作者诺曼·文森特·皮尔就说过:“重要的是信仰,而不是信仰的具体对象。”

信仰的力量超出我们的想象,在健康领域,缓解焦虑情绪,提升归属感,增强自信,缓解忧虑以及抗压等方面很有帮助。

成功的人往往很擅长借助信仰的力量让自己抗压,增强自信,消除负面思想,已达到稳定甚至超长发挥的效果。

他们采用的方法有不断的重复正能量语句,通过观想来想象自己成功后的样子,甚至有做出某种特定行为来给自己的正面暗示等等。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跳高比赛,俄罗斯名将伊莲娜·伊辛巴耶娃在前几跳都失败了,在最后一跳时,她做在场地中,用大毛巾盖住自己,在这个“小帐篷”中重复了几遍自己的“咒语”后,她进行了最后一跳,表现的相当完美,成功破了纪录。

而这正是利用了信仰的力量。

4.

马修·萨伊德所著的《天才假象》既适合为人父母看,也适合学生和年轻人看。

当父母在培养教育孩子的时候,当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都应该明白,“天赋决定高度”只是一个假象而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拥有别人没有的成功,就必须要在“刻意练习”和“稳定发挥”这两个环节上下苦功。

将专业技能分成一个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大量的,持续的刻意练习能够让技能上升为无意识行为,变成一种本能。

学会利用信仰的力量,通过正能量重复,成功场景的观想来提升心理素质,让自己在竞争激烈的状态中依然能够稳定发挥。

愿意在这两个环节中持续付出的人,必将越来越成功。

所以,别再找了,成功秘诀就这两个,就看我们是否愿意为之努力了!

欢迎关注头条号“每日提升时间”,这里只专注分享两件事:一是自我提升,二是正能量的轻松赚钱。

每天瞅我五分钟,自我提升尽在不言中。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关注,点赞,评论和分享,你的想法对我很重要!

本文均为作者time原创,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那个倒霉的丢金牌的美国射击运动员叫啥?

马修·埃蒙斯 (Matthew Emmons )美国步枪名将马修-埃蒙斯战绩赫赫,但他被中国人所熟知是因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最后一枪脱靶,将到手的金牌拱手送给了中国的贾占波。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令世人再次大跌眼镜的是,埃蒙斯又一次在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在最后一枪仅打出4.4环,将金牌送给了另外一位中国选手邱健。

历史上有哪些比较著名的乐极生悲的案例?

历史上乐极生悲的事情,我要说的是“本能寺之变”,在这场事件之前,织田信长经过多年的经营终于成为了天下第一大势力,眼看着天下就要统一,自己也将成为“天下人”,在这个时候却被一场政变断送了性命,还断送了织田家族的事业,是一个典型的乐极生悲的事件。

由于日本人最为喜爱的两段历史,一个是中国的三国时代,另一个是日本的战国时代,因此人们也经常拿织田信长对比三国时代的人物,织田信长如果与三国时代的人物做对比的话,则对比的是曹操。

织田信长的崛起也和曹操比较类似,都是从一个小势力开始逐步做成了大势力。1551年织田信长接任了当时还是小诸侯的尾张国的家督,实际上刚开始的时候他并不被人看好,因为行为乖张 ,性格古怪,被时人称为“尾张国大傻瓜”。也正因为不被看好,引起了本族的内乱,一些尾张国家臣拥立他的弟弟织田信行为家督,这场叛乱很快就被织田信长平息了下来。

▲桶狭间会战,织田信长一举击杀对方主将,可以看做是一次大型的暗杀活动

真正让织田信长名扬天下的是“桶狭间会战”,发生在公元1560年。当时关东的大诸侯,被誉为“东海第一弓取”的今川义元举兵4万“上洛“(进军京城),要路过尾张国。当时织田信长手上只有4000兵马,正面对抗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乘着今川义元的大意,得知今川义元到达桶狭间后,连夜带着1500人赶到了今川义元本阵所在地发动了突袭,一举击杀了主将今川义元,获得了桶狭间会战的胜利。从此以后整个日本也不再小看织田信长了。此战之后一直处于今川家从属地位的松平元康,也就是日后的德川家康家族脱离了今川家的控制独立了出来,织田信长与之结成了同盟,从此织田和德川的同盟成为了日后最为坚固的同盟,帮助织田信长成为了日本最大的势力。

▲1561年日本势力分布图,当时的织田还只是一个不大的势力

在桶狭间会战之后,织田信长就开始了美浓国攻略。美浓国是织田信长所在尾张国北部的一个地区,其家督斋藤道三的位置为其儿子斋藤义龙所夺取,由此娶了斋藤道三女儿的织田信长便有了讨伐美浓国的口实。织田信长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浅井长政用以牵制斋藤,随后对美浓国开展了挖角战术,先后挖走了斋藤义龙手下众多大将,包括最著名的武士“美浓三人众“和“天下第一军师“竹中半兵卫等人。在他的不断调略下,美浓国也逐步为织田信长所蚕食,最终在1567年获得了整个美浓国。

在获得了美浓国后,织田信长也开始了“上洛“的行动,他拥立第15代将军足利义昭,一路上击败了盘踞在京城附近的六角义贤、六角义治父子,灭亡了六角家势力,又打败了三好长庆、北畠具教等大名,从而成功“上洛“,成为了当时天下最大的势力。

▲1570年左右的日本战国势力分布

此后,畏忌织田信长的势力开始组织了三次“信长包围网“,第一次包围网对织田信长威胁较大的是浅井与朝仓家的联盟。织田信长打算进攻朝仓家,浅井长政所在的浅井家族与朝仓为世交,于是两家联合起来反对织田信长,经过几场大战,织田信长最终消灭了浅井和朝仓的联合势力。

而第二次信长包围网对织田信长威胁最大的就是武田信玄了。当时的整个日本来说,作战能力最强的是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这两家互掐了十多年,最终谁也没有打败谁,这个时候也没有打了,因为织田信长做大了。当时织田信长的主力在对付朝仓、浅井以及以佛教势力为主的寺院势力,武田信玄从甲斐起兵,一路在三方原击败了德川家康的主力部队,眼看就要进入到织田信长的领地的时候,武田信玄病死。

▲长篠之战,织田信长以火枪兵大败武田家骑兵

之后织田信长于公元1575年与武田家大战于长篠,一战消灭了自武田信玄时代攒下来的武田军精锐,从此武田家一蹶不振,并于1582年为织田信长所灭。

第三次信长包围网中,织田信长的主要对手有上杉谦信、毛利辉元、石山本愿寺、波多野秀治、纪州杂贺众等。为对付毛利家,他派出了羽柴秀吉(也就是日后的丰臣秀吉)驻军姬路与之对抗。他派出自己手下第一战将柴田胜家驻军越前,对战上杉谦信。同时自己带领主力人马不断地对战除此之外的其他反对势力。在这次包围网的作战中,上杉谦信是其最大的威胁,他是当时日本作战能力最强的武将。在1576年,上杉谦信在越前大败织田军,并打算于1578年再次举兵进攻织田信长,不幸的是这个时候上杉谦信也病死了。

当时最能打的两位武将,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在与织田信长的对战中先后病死,都没有直接和织田信长有过真正的交手,这也是织田信长的运气了。

后来在1582年消灭了武田家势力之后,当时的整个日本已经没有能够和织田信长抗衡的势力了。

▲1582年织田信长鼎盛时期势力图,已经初步统一了日本

可以说,在1582年的时候织田信长已经初步统一了日本,当时剩下的大名当中,已经没有了他的对手,即便是西部最大的毛利家族,其最为能干的家督毛利元就也在1575年去世(毛利元就是战国第一谋略家),天下最能打的两个人和最懂谋略的人都走在了他的前面,而剩下的基本都不是他的对手,可以说天下已经唾手可得了。

也就是在这一年,因为一场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命丧黄泉,从几乎得到天下的天堂,一下子堕入了地狱的无底深渊。

关于这件事情的起因众说纷纭,经过就是当时与毛利交战的羽柴秀吉有些吃紧,于是织田信长就给了部下明智光秀13000兵马令其去援助羽柴秀吉。当他带领少数随从入住在本能寺的时候,明智光秀突然反叛,带领着织田信长给他的13000多人包围了织田信长所在地,本能寺。当时织田信长身边只有侍卫100多人,在一番奋战之后,织田信长眼见逃生无望,便自焚而死。

▲一代霸主织田信长命丧本能寺

关于事情的起因有很多种说法,说法之一是明智光秀内心孤傲,不肯成为羽柴秀吉的部下;说法之二是明智光秀受到过织田信长的侮辱而怀恨在心从而发动叛乱;说法之三是明智光秀本身就野心很大,这次抓住了机会;说法之四是明智光秀和京城的贵族来往密切,而织田信长是那些贵族最为嫉恨的人,明智光秀受他们的鼓动发动了叛乱。等等,到现在为止日本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至于为什么叛乱也就是千古之谜了。

天下霸主一夜之间灰飞烟灭,也算是乐极生悲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