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及口号各是什么)

2023-07-08 65阅读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及口号各是什么?

洋务运动:主张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 口号:前期 自强,后期 求富 戊戌变法:主张是进行政治改革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口号:变法图强 辛亥革命:主张是通过革命推翻清朝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民主义:民族(驱除鞑虏),民权(恢复中华),民生(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新文化运动:主张是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学,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学,学习西方MZ科学思想。

宣传马克思主义。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是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及口号各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5月4日,北京地区的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新文化运动

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前期主要内容:提倡民主科学;提倡新文学;提倡新道德

3.后期内容: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4.胡适发表了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

5.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蔡元培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命。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所谓的四提倡、四反对就是指: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其实新文化运动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的主题则是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同样还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化革命论》,一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新文化运动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并为中国中产当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新文化运动(the New Culture Movement)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

新文化运动是怎么来的?

新文化运动,顾名思义,就是要用新的文化体系代替旧的文化体系,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而它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兴起,是因为在此之前就已经奠定了基础,而开启者正是康梁为代表的戊戌维新派,即他们说的“开启民智”,后来的清末新政应当看做是戊戌维新的延续,这一时期关于现代文明、文化的概念其实已经产生并有相当程度的理解。而且,清末十年的思想启蒙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分子范围,像小说革命,出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等,更是一种下层启蒙运动,当时叫“下流社会”、“下等社会”。比如:

白话报纸大量出现。报纸获得大发展是在戊戌时期,但主要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自义和团运动以后,报纸开始走向民间,大量的白话文报纸出现。清末十年,大概出现100多种白话报。安徽有一份《安徽俗话报》,主编是陈独秀。还有一份《竞业旬报》,主要编辑人是谁呢?就是那个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白话文的胡适。他自己说,“给了我一年多做白话文的训练”,“白话文从此成了我的一种工具”。那时,他只有15岁。当时有很多人投稿,学生、小商贩、私塾老师、手工业者、士兵甚至是妓女。这些白话报在内容上大致都是破除迷信、劝戒缠足、劝戒鸦片等,劝善惩恶,攻击传统习俗、制度,也介绍一些新知识。

还有不少倡导妇女解放的,比如《顺天时报》就刊登了传奇女子惠兴的事迹,说她兴办女学受到阻挠,在开学那天:“登坛演说,痛陈教育的关系,非兴学不能自强。忽然间,拔出刀来,在膀子上割落一块肉下来,鲜血直流,滴个不住。众人大骇,女杰却面不改色,向众宣言道:这块臂肉,作为开学的纪念。这贞文女学校倘从此日推日广,我臂肉还能重生;倘若这女学半途停废,我必定要把这身子,来殉这学校的。”后来,真的吞鸦片而死,只有35岁。后来这个故事被广泛传播,还被改编成剧本。当时很多地方还设立了免费的阅报社。

宣讲、讲报和演说。场所有戏院、茶馆以及很随意的地方当众宣讲、演说。内容上,有劝戒缠足,还准备很多女靴、女鞋,只要肯入不缠足会,就免费发鞋子;有时候大办宴席,在宴席上开讲。有很多都是地方官搞的。还有劝戒鸦片,戒烟社,还有人画漫画。1905年,美国排华,禁止华工入美,对入美的华工迫害,引发国内的抵制美货运动。很多地方都搞集会、演说,这种方式进入民国后越来越普遍。当然,也有很多高大上的内容,鼓励实业、爱国、议会、民主等都有演说者。宣讲的对象也包括军人和警察,革命派也利用这种形式宣传革命。

改良戏曲。陈独秀就在《安徽俗话报》说:“我看列位到戏园里去看戏,比到学堂里去读书心里喜欢多了,脚下也走得快多了,所以没有一个人看戏不大大的被戏感动的。……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大教师。”(现在也是一样,能看戏,谁愿意看书呢)怎么改呢?他认为:一,多排有益风化的戏。如英雄人物。二,可以杂糅进演说。要革除弊病:一、不唱神仙鬼怪的戏。二、不可唱淫戏。他极力主张改良戏曲这个方式:“做小说、开报馆,容易开人智慧,但是认不得字的人,还是得不著益处。我看惟有戏曲改良,多唱些暗对时事、开通风气的新戏,无论高下三等人,看看都可以感动。便是聋子也看得见,瞎子也听得见,这不是开通风气第一方便的法门吗?”从内容上说,还是劝戒旧俗;提倡新思想、新知识;还有鼓吹革命。当时发生灾情后,很多艺人组织起来,一起去灾区义演。演戏赈灾,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欣赏一首《叹五更——悯缠足也》:

一呀一更里,月影儿上栏干。谁家姑娘裹起了小金莲?可怜呀!皮破肉又烂,寸步难移怕走到阶前。

二呀二更里,月影儿上纱窗。缠足的姑娘好不心伤,惹人呀!笑骂不把脚来放,野蛮不过二爹娘。

三呀三更里,月影儿照花台。扭扭捏捏出房来,闻得呀!外国兵来到,想要逃命跑不开。

四呀四更里,月影儿向西斜。三寸红鞋困住了小奴家,不如呀!将脚来放大,帮助男儿保护国家。

五呀五更里,月落到天明。奉劝同胞姊姊妹妹们呀,闻说呀!立下天足会,我把,这纺棉花的钱捐入在会中。

为什么《警世钟》、《猛回头》那么流行,就因为他们大白话,而且可以弹唱。

《警世钟》:

来了!来了!什么来了!洋人来了!不好了!不好了!大家都不好了!……从今以后,都是那洋人畜圈里的牛羊,锅子里的鱼肉,由他要杀就杀,要煮就煮,不能走动半分。

《猛回头》:

拿鼔板,坐长街,高声大唱。尊一声,众同胞,细听端详:

我中华,原是个,有名大国;不比那,弹丸地,僻处偏方。

论方里,四千万,五洲无比;论人口,四万万,世界谁当?

论物产,本是个,取之不尽;论才智,也不让,东西两洋。

看起来,那一件,比人不上;照常理,就应该,独称霸王。

为什么,到今日,奄奄将绝;割了地,赔了款,就要灭亡?

这原因,真真是,一言难尽;待咱们,细细数,共做商量。

在此之前的新学传播,主要是局限在士大夫阶层的,走的是从上到下的路线,因为这批士大夫掌控着文化生产,普通人的知识都来自于他们,而戊戌尤其是清末时期,新学传播的对象开始转向,转向普通人,这一转向非同小可,直接带来中国社会的大变化,可以说是直击要害。因为,专制社会靠的就是“愚民”政策,你说什么老百姓就信什么,也接触不到别的文化,到这个时候一切都变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基础,新文化运动才能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反礼教的浪潮。后来,国民党往上走,一味走知识分子路线,共产党往下走,走社会革命路线,改造大众的头脑,意识形态。结局大家都知道。

所以,历史是一环紧扣一环的,不往前看,是不可能真正搞明白新文化运动的。而梁启超所谓器物、制度、文化三个层次并不是绝对的,不是说器物阶段就只讲器物,完全不讲制度和文化,换句话说,不是线性递进,而是交叠演化。如,魏源《海国图志》已经对美式民主制表示赞赏了。

民初的“革新”与“复古”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当时给人以希望,尤其是颁布的诸多措施都刮起一股新风,比如剪辫子、废跪拜礼等。其中,对传统文化冲击最大的,莫过于蔡元培主持下的教育体制改革。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孑民,汉族,浙江绍兴人。天才,17岁中秀才,18岁设馆教学,22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甲午战后开始接触西学,支持维新。他22岁就娶了老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前没见过面,生了孩子后才算是慢慢有感觉,跟现在反着。(古代是经常这样,直到掀起盖头的那一刻才知道娶的究竟是男人还是雌性)参与百日维新的蔡元培还嗔怪她:“你以后可不要再叫什么‘老爷’,也不要再称什么‘奴家’了,听了多别扭呀?”而王昭总是温顺地说:“唉,奴家都叫惯了,总是改不过来呢。”1900年,他写了份《夫妻公约》,详细地说明男女关系分目交、体交与心交,特重心交。1901年,做上海代理澄衷学堂校长,后来又创办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爱国女学等。1903年,组织光复会。他相信暗杀救国,1904年组织秘密暗杀团,开始自制化学毒药,吸收爱国女校的教员入团,用喵星人做实验,后来觉得液体不方便,就改用粉末,再后来自己研制炸药,体积小,威力大。他自己说:“我是从手枪炸弹中历练出来的”。1907年,赴德留学。1911年回国,1912年就任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虽然只有三个月,却在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中撕开了一个口子。最关键就四个字:“废止读经”。

当时有人建议:“前清之奏定学堂章程,合乎帝制,不适于共和。今值变革,各省学校,无所适从。惟有先颁通令,对旧制之抵触国体者去之,不抵触者暂仍之。”根据这一原则,民初教育制度不再尊孔、祭孔,课程里面也删除经学,读经一科,一律废止。蔡元培接着颁布施行新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这已经非常现代了。他后来回忆说:“我素来不赞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孔氏的主张。清代教育宗旨有‘尊孔’一款,已于民元在教育部宣布教育方针时说他不合用了。”他的思想有安那其主义(无政府主义。英语中的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源于希腊语单词“αναρχία”,意思是没有统治者。)色漂亮,崇尚的是个人自由、思想自由、学术自由,换句话说,孔子是孔子,宗教是宗教,国家是国家,不能混为一谈。想尊孔的只管尊,但也要允许尊墨子、尊老子、尊耶稣、尊玉皇大帝、尊如来佛、尊苏格拉底、尊赫胥黎等等,没有哪一家可以独尊,没有谁可以主宰全体国民的精神。这才是共和国体,所以,他才把清朝在学校里强制尊孔、祭孔那一套给废除了。也就是他说的“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从汉代以后就统治中国思想界的孔学、儒学的至尊地位,自此开始亮红灯了,被拉下了神坛。

但是,1913年袁世凯上台以后,开始进行权力的收缩,与此相适应,文化上也就必然往回走,重新祭出尊孔大旗。蔡元培的教育改革阻挠重重,意兴阑珊,于是又跑到德国莱比锡大学了。他向袁世凯辞职时,袁世凯极力挽留,说:“我代表四万万人留君。”蔡元培回到说:“元培亦对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接替他的新教育总长,叫汪大燮(是中国第一个主张废弃中医的人),不过他在教育和文化上还是尊孔,刚上任就叫教育部部员去国子监祭拜孔子。当时鲁迅也在里面,他当年是投奔蔡元培来的,对于祭孔很反感,但为了money还是忍气吞声去了。“昨汪总长令部员往国子监,且须跪拜,众已哗然。晨七时往视之,则至者仅三四十人,或跪或立,或旁立而笑,钱念敂(kou四声)又从旁大声而骂,顷刻间便草率了事,真一笑话。”

这个现象很有意思,新派人士认为,正是儒学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自由,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正是几千年思想僵化、故步自封的结果;而旧派人士则认为,中国现在天下大乱的祸源,恰恰是儒学式微、礼教废弃。其实,也不仅是旧派人士,很多革命派也都觉得应该加强道德,比如黄兴就说:“年少轻躁之士,误认共和真理,以放恣为自由,以蔑伦为幸福,纲纪堕丧,流弊无穷,请讲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提倡天下,挽回薄俗等情。”汪精卫等还发起成立了进德会。袁世凯就下了《通令国民尊崇伦常令》,尝试重建道德和价值权威:

本大总统深惟中华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盖共和国体,惟不以国家为一姓之私产,而公诸全体之国民。至于人伦道德之原,初无歧异。……自顷以来,人心浮动,于东西各国科学之精微,未能通晓,而醉心于物质文明,以破个人道德。缘饰哲学,比附名词,厚诬彼贤,私遂己过。抑知立国各有本末,岂能举吾国数千年之嘉言懿行,一扫而空。前述八德,百姓与能,乃妄者以为不便于己……造作莠言,误人子弟,几欲化全国人民,为不孝、不弟、不忠、不信、无礼、无义、无廉、无耻而后快。……此八德者,乃人群秩序之常,非帝王专制之规也。……惟愿全国人民,恪循礼法,共济时艰。

结果,读经又被恢复了,蔡元培的改革被轻易抛弃了。(思考:为什么袁世凯要这样做?)其实,袁世凯弄出儒家八德来作为立国之本,很正常,一个国家总要有价值体系来与制度配套而行,而袁世凯对于制度上的共和根本不理解,更不用说与共和相配套的新价值、新伦理体系了,他口袋里空空如也,只有这么个旧东西,所以,孔子就成了袁世凯搬来的救兵。同时,祭天、祭孔这些传统典礼,也都陆续恢复了。其实,单从道德层面看,这些都没有问题,今天还不是照样都恢复了吗,祭孔大典不是都有省级甚至副国级的官员到场了吗?只不过古代的伦理是直接与君主等级制联系在一起的,压制人的个性和自由,与当时激进的时代潮流完全悖逆,所以,很快就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后来鲁迅就讽刺说:“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命运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从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民初的确有一股尊孔复古的潮流,像康有为等人还成立了孔教会,分支机构遍布全国,达两百个,会众数以万计,要把孔学弄成宗教,还出版了很多杂志做宣传。当时有人嘲讽他:“把无处宣泄的参政欲,暂时转向了建立孔教组织,推广中国式宗教”。于是,民初就形成了尊孔与共和相比肩的奇特景象。(孔学不是宗教,关心世俗生活,而非彼岸世界)

袁世凯最初尊孔并没有什么称帝阴谋,就是想收拾人心,只不过后来他称帝了,最初的尊孔行为就很自然的被认为是为称帝做准备。尊孔未必会导致称帝,但称帝一定会尊孔,因为汉代以后的孔学那套伦理体系后来就是围绕帝王设计的。经过袁世凯这么一搞,像陈独秀这一批年轻知识分子,很快就发现,原来真正的鬼隐藏在这里,很快就把矛头指向了孔学。而且,他们虽然受过儒学教育,但经历过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正是一个价值崩溃的年代,儒学并没有深入骨髓,科举制废除后,儒学也不再是安身立命的必需品,所以,很轻易地就能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并不需要克服多少心理障碍,这与之前的士大夫完全两种心态。这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当然,知识分子之所以把目光转向文化层面,也与上层政治制度的建设走进死胡同有关系,看似民主,其实一片混乱,连梁启超这样的制度主义爱好者和政治党魁都开始产生厌恶政治的情绪,遑论其他。1914年,他退出政坛,说:“自今以往,除学问上或与二三朋辈结合讨论外,一切政治团体之关系,皆当中止。乃至生平最敬仰之师长,最亲习之友生,亦惟以道义相切摩,学艺相商榷。至其政治上之言论行动,吾决不愿有所与闻,更不能负丝毫之连带责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