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多纳将被葬于首都郊外,历史上谁能被称为战神
马拉多纳将被葬于首都郊外,历史上谁能被称为战神?
战神是指自身军事能力越强,而且在军事上的建树颇多,个人能力既能勇冠三军,作战结果又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
中国历史上能够被称为战神的,唯有西楚霸王项羽和冠军侯霍去病。
1、西楚霸王项羽
因为一个人,一场战争,而灭亡一个历经数十代人,凝聚无数贤明君主心血所建立的强大的国家,这个人就是项羽,这个国家就是秦朝。
毫不夸张的说,秦朝就是项羽一个人灭亡的,项羽在前期的反秦战争中是跟随他的叔父项梁参战的,在项梁的庇护下,项羽似乎没有很大的表现,但是项梁战死后,项羽立即被推到了前台,而正是这一机会,成就了项羽千古一将的威名。
危难之间方显英雄本色,项羽独自领军打的第一仗就是名闻天下的巨鹿之战,项羽头一次作为主帅领导一支完全独立的军队对抗一个强大王朝,一个灭亡东方六国的四十万虎狼之师。
项羽以5万农民和吴中子弟组成的杂牌军,对抗秦国的四十万正规主力军,这40万秦军中,一半是守卫长城的20万强悍长城军团,一半是平定整个黄河以南反秦义军的囚徒军团,项羽以破釜成舟的决心、视死如归的信念、勇往直前的士气、灵活多变的策略,击败了40万秦军,一战灭亡秦国主力。
军队是国家机器的免征,因为一场战争被消灭了军队主力,这个强大的秦朝也不过是等着被灭的命运,古往今来,因为一场战争灭亡一个朝代,唯项羽也,这就是战神,这就是“羽之神通,千古无二”。
但项羽的神话远不止这些,彭城之战就是项羽军事生涯的第二高峰,仅次于巨鹿之战,彭城之城创造了多项第一,中国历史上中原民族第一次使用骑兵战役,第一次进行大规模骑兵长途跋涉,第一次进行骑兵大规模迂回作战,第一次以大规模骑兵屠杀步兵。
项羽用了3万楚军精锐骑兵,以出其不意的战法、迂回硬扛的战术、兵贵神速的战机取得了辉煌巨大的战绩,击溃并几乎歼灭了刘邦的56万大军,算过没有,3万对阵56万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不是战神又是什么呢?
项羽一生七十余仗,没有输过一次,唯有最后垓下一战,还是刘邦集全天下诸侯王之力,汇七十万大军战略包围项羽,以四面楚歌的心理战才最终灭亡了战神项羽。
项羽力大无比,能够扛起鼎,在战场上,项羽一个人就能杀上百人,而且是来回不停的杀,这种战力,谁人能敌?而且项羽的大多数战役中,都穿插了诸多谋略,项羽又不是一介武夫,而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项羽是同时代,乃至冷兵器时代的中国历史上最强武将,号称战神绝对不为过。
2、冠军侯霍去病
因为一个人,一个非常年轻的将军,中原民族将数百年为患中原的强大游牧民族外族,打得满地找牙,狼狈逃窜,就边祭祀用的金人都被抢了,这个年轻将军就是霍去病,这个外族就是匈奴族。
霍去病是中国历史上有史记载的最年轻的将军,也是中国历史上成名最早、年龄最小、战功最多的将军,一生之中仅仅出战4次,但就是4次,将匈奴打得四处逃窜。
霍去病天生就是因为打击匈奴出生的,第一次出战匈奴时,霍去病年仅17岁,古代并非没有17岁的士兵,但是没有17岁就能领兵作为主将,就敢深入草原,长途奔袭打击匈奴,仅仅带了800人,就斩获匈奴人2028人,其中包括匈奴相国、当户级别的官员,同时斩杀了匈奴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
17岁还是个未成年人,可人家霍去病已纵横沙场,斩敌、俘虏,样样精通,这不是战神又是什么呢?
霍去病第二次和第三次出征是在19岁时,当时的霍去病已经被任命为骠骑将军,19岁的骠骑将军,你翻遍中国历史也不会找到,唯有霍去病一个而已,骠骑将军是什么概念啊?是朝中仅次于大将军的武官,放到今天就是军长级别的高官,可人家霍去病才19岁,而且不靠关系,不靠金钱,就靠战功得来的。
第二次和第三次出战,霍去病取得的战功同样是空前的,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
而霍去病最后一次出征匈奴,同是到达了人生的顶峰,同时也是汉民族军事武官的顶峰,一直打到了今天的贝尔加湖,横穿过整个蒙古高原,将大汉军威带到最遥远的北方,同时是中原民族所能达到的顶战。
此战霍去病获得了巨大的战功,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这个战功甚至超过了卫青一生斩杀匈奴兵的数量,还超过了除卫青外,所有汉朝大将斩杀匈奴兵数量的总和,而这对霍去病来说,仅仅只是一场战争而已。
不仅如此,霍去病还做了让汉民族非常自豪的事,封狼居胥,在匈奴的圣地举行祭祀天地的典礼,而这一年霍去病只有22岁。
当年龄与战功形成如此巨大的反比时,你才能看出霍去病的伟大。如此年轻的少年军事天才,战力一流的年轻将军霍去病,如果这都不是战神,又有谁能被称为战神呢?
怎么会被一发两百多公斤的飞鱼导弹击沉?
主要是这枚导弹打在了英国军队厨房了。恰好在这个地方有很多的油,把油点燃了以后,厨房烧起来了,最后就把整个英国的大的军舰给烧毁了。其实这枚导弹还没有爆炸,实际上属于质量不够过关的导弹,但是打到了军舰以后引燃了他们的油料,从而最后是通过火烧把这艘军舰烧毁的,然后英国军军人们基本上弃船逃生了。
而且英国的这个军舰为了现代化,钢板也是照的不是很厚,抗打击能力不是很强。以后他们的军舰的建造技术就有所调整了。
英国人在造这艘谢菲尔德驱逐舰的时候,当时主要只是想着进攻的时候如何有效现代化的武器怎么样布置,而没有想到被攻击的时候如何能够抗打击。
经营方面也出现了,在作战的时候有存在玩忽职守的问题。当时英国军舰上负责雷达管理的士兵刚刚进行交接班,并没有注意到阿根廷的导弹发射过来,等到距离很近的时候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从英国的军舰被阿根廷的空军导弹击沉。就可以知道他们其实也是纸老虎。#2021生机大会##新媒体##自媒体##微头条日签##我要上头条##策划##经济##正能量##千粉互娱#
历史上有哪些运气极差的人?
大明才子唐伯虎的一生,可以说相当倒霉。他没有点秋香的风流韵事,后半生也极其穷困潦倒,充满坎坷艰辛。
一,少年成名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南直隶苏州府吴县酒肆商人唐广德家,妻子丘氏正当临盆。
随着一声啼哭,一名男婴降生。唐广德高兴不已,由于这一年是庚寅虎年,故取名唐寅,表字伯虎,(后改子畏)。
唐广德虽无十分富贵,但也家道殷实。
而唐寅脑子灵活,聪颖异常,几岁时便能写会算,这让人们十分惊讶。大画家沈周见此子聪慧异常,便亲自指导其画画。
唐德广十分欢喜。他为儿子创造了优越的读书条件,期待他长大后考取科举,光宗耀祖!
其父广德,贾业而士行,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归教子畏,子畏不得违父旨。
——《怀星堂集卷十七·唐寅墓志铭》
随着年龄的增大,唐寅性格的缺陷显露出来,他将自己沉迷于诗书画中,对人情世故丝毫不感兴趣。且性情孤傲轻佻,对世间俗务不屑一顾,常常干些离经叛道的事情。
唐寅越古怪,才气就越大,越能吸引人们关注。
成化十九年,一个右手生有六指,面容丑陋,比唐寅大九岁的书生前来拜访,这人就是祝允明,人们更熟悉他的另一个名字——祝枝山。
子畏不或友一人,余访之再,亦不答。一旦,以二章投余,杰特之志铮然。
余亦报以诗, 劝其少加弘舒, 言万物转高转细, 未闻华峰可建都聚。 惟天极峻且无外, 原稿为万物宗。 子畏始肯可, 久乃大契, 然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屋。
祝枝山比唐寅大许多岁,像大哥一般劝他好好钻研科举之道,达成父亲的期望。在好友规劝下,唐寅才开始认真对待科举。
此后,唐寅又结识了与自己同岁的文征明,受到其父南京太仆寺丞文林的赏识和赞赏。
到了十六岁时,唐寅以苏州府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秀才功名。
从此,江南无人不知唐伯虎大名。
按理说,他该在苏州府学内刻苦攻读。但唐寅只在府学里报了个到就跑了,整日与同乡秀才张灵纵酒狂歌,眠花宿柳。
性颖利,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
《明史——唐寅列传》
唐寅喜欢的是作诗,绘画,美酒,佳人。而要得到功名利禄,在他看来犹如探囊取物,故此十分不屑。
少年成名的唐寅没有接着去考乡试,而是与朋友们谈诗纵酒,过着放浪不羁的生活。
知道儿子如此荒诞,唐广德忧心忡忡地对别人说:“此子必成名,殆难成家乎?”意思就是说:“这孩子成名是肯定的,但是指望他能通过科举光宗耀祖恐怕就不一定咯。”
二,盛极则衰唐寅欢乐地度过了两年无拘无束,率性而为的生活。
弘治元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唐寅迎娶了同乡徐氏为妻。
成婚后的唐寅仍是爱玩,唐广德夫妻也无可奈何。
徐氏贤惠持家,唐寅则不改风流本性。过了一年,她为唐寅生下一个儿子(名字没有流传下来)。
此时唐寅是快活的,父母为他创造了富裕的生活,妻子又为他生下了孩子,朋友圈里的人都与自己惺惺相惜,趣味相投。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才子吟诗作画,眠花宿柳是个中老手。但论操持家业,那基本啥也不会。
所谓盛极必衰,到了弘治七年,唐寅的幸福生活算是过到了头。
这一年,唐广德病死,丘氏伤心过度,不久也撒手人寰。
作为长子的唐寅无力支撑家业,而贤惠的徐氏也早已积劳成疾,面对这样一个丈夫,徐氏或许已经太累了,所以继婆婆之后也踏上了黄泉。
唐寅平时就喜欢挥霍胡来,如今父母和妻子死了,只剩下他带着几岁的儿子。还有一个妹妹和弟弟唐申。
家庭的开支很快就出现困难,唐寅为了钱,便做主将妹妹嫁给吴县一个风流浪荡子。
噩运没有结束,唐寅稀里糊涂地带着儿子和弟弟生活。结果孩子生病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就此夭折。
唐申目睹哥哥的无能,从此哥俩的关系就变得很僵。
又过了半年,唐寅收到妹妹自杀的消息。想到一年内连丧五位亲人,他伤心欲绝,
吾生无他伯叔,惟一妹一弟;先君丑寅之昏,且弟尤稚,以妹幼慧而溺焉。迨于移床,怀为不置,此寅没齿之疚也!
尔来多故,迎丧办棺,备历艰难,扶携窘厄;既而戎疾稍舒,遂归所天。未几而内艰作,吊赴继来,无所归咎。吾于其死,少且不倜,支臂之痛,何时释也?——《祭妹文》
唐寅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其实是自己的亲人!
生活的打击,让唐寅更喜欢喝酒,行事风格也越来越剑走偏锋,离经叛道。
家业已凋零,但唐寅不知道如何振奋。他靠朋友的帮助,写文作画换些银子,之后就去喝酒,去逛青楼。
而未来该怎么办,他自己也不知道,二十六岁的唐寅,已经长出了白发。
而祝枝山的规劝,让他走上了自己之前不感兴趣的科举道路。同时,更大的倒霉也在后面等着他。
余谓之曰:“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若必从已愿,便可褫襕襆,烧科策。今徒籍名泮庐,目不接其册子,则取舍柰何?”
子畏曰:“诺。明年当大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弗集,一掷之耳。”
——祝允明《唐寅墓志铭》
唐寅想到了父亲的心愿,也渴望靠功名来做一个彻底的改变,于是闭门不出,专心用功。
三,山雨欲来弘治十一年,二十九岁的唐寅前往南京参加乡试,这一年的主考官是太子洗马梁储。
当梁储读到唐寅的试卷时,惊叹道:
士故若是奇者耶?解元在是矣!——《吴郡二科志》
果然,唐寅以应天乡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那年的解元。所以,人们常称他为“唐解元”。
梁储回京后则在同僚面前大加赞赏唐寅:“唐生,天下才也!”
乡试一举夺魁,唐寅更加自负了。他四处与友人诗酒唱和,出入青楼楚馆,加上自己能诗善画,使无数文人墨客,风尘女子为之倾倒。
江阴大富豪徐经也趁机与唐寅结交。徐经家资巨万,慷慨豪爽,唐寅文采风流,诗画双绝,二人成为了当时江南文人界最耀眼的存在。
不久之后,唐寅与徐经扬帆北上,准备参加弘治十二年的会试。
唐伯虎犹如天皇巨星一般,他的到来在京城引起了不少的震动,他与徐经下榻的旅馆前每天都门庭若市,前来求诗求画的人络绎不绝。
至京,六如文誉籍甚,公卿造请者阗咽街巷。
《尧山堂外纪卷九十一》
弘治十一年底,北京云集了三千五百名考生。当大家都在忧虑自己是否能考上的时候,只有唐寅常常在各路仰慕者的簇拥下招摇过市,大有榜首舍我其谁之势。
由于尚未到考期,徐经与唐寅就趁机拜会在京的官员和文坛前辈,好扩展自己的人脉。其中就有后来被任命为副主考的陈敏政。
陈敏政早从梁储那里听说过唐寅的大名,他接受了徐经和唐寅送的礼物和一锭黄金后,热情地接待了这两名来自江南的考生。
在与唐寅的交谈中,陈敏政大赞其才华。唐寅与徐经便向他请教今年考试可能会出哪些题目。
由于陈敏政此时并未被任命为副考官,所以也不避嫌,三人一起猜起了出题方向。
唐寅和徐经按陈敏政的猜测方向做起了研究,写了不少练笔文字。最要命的是,唐寅还把这些文字拿给其他考生看。
唐徐二人本来就遭到很多考生嫉妒,而他们拜访官员的事也都被大家看在眼里。这一切,都成为了日后的定时炸弹。
弘治十二年春,明孝宗下旨,由礼部尚书李东阳,礼部侍郎陈敏政担任正副考官,共同拟定考题举行会试。
陈敏政已同唐寅猜过出题方向,这次居然被任命为副主考,便顺水推舟,按之前的思路拟定了考题。
三场考试刚结束,京城的举子们就炸锅了。因为考试的题目与唐寅和徐经的练笔是如此接近。
四,功名路断没几天,陈敏政接受唐寅和徐经贿赂而出卖考题的说法就传得沸沸扬扬。有的考生大骂考试不公,此次会员定是唐寅。
给事中华昶听说后,便向孝宗弹劾陈敏政受贿泄题。孝宗震怒,令陈敏政与华昶在午门对质。陈敏政坚称自己并未受贿卖题。
此时录取名单尚未公布,华昶请皇帝命正考官李东阳复查陈敏政审阅的试卷。李东阳查验后,发现唐寅与徐经都未被录取。
给事中华昶奏学士程敏政会试漏题事,既午门前置对。
敏政不服且以昶所指二人皆不在中列,而覆校所黜可疑十三卷,亦不尽经校阅。
——《孝宗实录卷一百五十一》
事情到了这一步,仍然无法证明陈敏政与唐寅直接是否有买卖考题的行为。因为科场舞弊中,卖考题与是否录取是两码事。如果陈敏政是无辜的话,那华昶的奏报就有故意中伤的可能。
为了查个水落石出,孝宗下旨将华昶,唐寅,徐经一起抓入诏狱,由诸官会审。
就在此时,同考官林廷玉向孝宗上奏:华昶上奏弹劾时,陈敏政慌乱紧张,并说自己拟定的题目曾被随从拿出去卖给考生。
孝宗得奏后下令逮捕陈敏政。
陈敏政很气愤,坚称自己从未说过这样的话,并请求面见天子。
孝宗并不见他,而是命令严审唐寅和徐经。
唐寅和徐经在诏狱中被打得半死不活,招认了自己入京不久曾拜访陈敏政及送金锭的事。
至于天子震怒,召捕诏狱,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洟泗横集。
——《唐伯虎集·与文征明书》
案情已经大白,正如《明史》总结的那样:
来京之时慕敏政学问,以币求从学问。讲及三场题可出者,经因与唐寅拟作文字,致扬于外。会敏政主试所出题有尝所言及者,故人疑其买题,而昶遂指之,实未尝赂敏政。
——《明史·唐寅传》
孝宗下旨:陈敏政不知避嫌,接受考生金钱,有辱士风,致起物议论,命退休致仕;
华昶所奏不实,捕风捉影,贬谪南京;
唐寅与徐经褫夺举人身份,从此没有资格参加科举,只能当差役小吏等贱职。
至此,才子唐伯虎功名路断。那年代小吏是很低贱耻辱的差事,唐寅自然不愿意干。
寅耻不就,归家益放浪。(同上)
五,六如居士科场案后,唐寅精神痛苦。他的续弦何氏见丈夫一事无成,便离开了唐家。
唐寅贫困潦倒,靠卖画为生。但也造就了他纵情山水,饮酒绘画,游戏人生的态度。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唐寅《言志》
没过几年,唐寅就受到宁王朱宸濠的聘请。得到藩王的聘请,这自然是十分快活的事。
他来到南昌的宁王府做起了幕僚,宁王十分热情。但时间一久,唐寅就察觉出宁王有谋反之心,便装疯卖傻逃离了南昌。
宁王宸濠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秽。
宸濠不能堪,放还。筑室桃花坞,与客日欢饮其中。——《明史·唐寅传》
回到家乡的唐寅,再也不想功名二字。他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桃花坞”,每日沉醉在艺术和美酒中。
在唐寅的后半生,陪伴他的是沈九娘。沈九娘原是官妓,因仰慕与彼此的惺惺相惜,便嫁给了唐寅。
九娘除了操持家务外,也同丈夫在桃花坞内谈诗论画,让贫困的生活多了一丝温馨。
九娘为唐寅生下了一个女儿,唐寅为其取名桃笙,以纪念与九娘在桃花坞内患难与共却相敬如宾的生活。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唐寅《桃花庵诗》
正德七年,由于贫穷折磨与过度操劳,沈九娘病死。唐寅伤心欲绝,虽然他有过三个妻子,但真正懂他的唯九娘一人,传说他笔下的女性大多是以九娘为原型创作的。
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
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
云笼楚馆虚金屋,凤入巫山奏玉箫。
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
——唐寅《扬州道上思沈九娘》
九娘死后,唐寅看破红尘,再未续弦,并自号“六如居士”。
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五十四岁的唐寅病逝于桃花坞。
临死前,他想起了那次倒霉的科场案,仍为自己的一生感到伤心。
二十年余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鸡虫得失心尤悸,笔砚飘零业已荒。自分已无三品料,若为空惹一番忙。钟声敲破邯郸景,仍旧残灯照半床。
——唐寅《梦》
唐寅伤心一番,似乎又什么都想通了,于是留下了最后一首诗句: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唐寅《临终诗》
总结:唐寅的一生,从某些角度来说是彻头彻尾失败的一生,也是倒霉的一生。然而每一次倒霉,他自己都有很大的责任。
然而,世俗的失败却使他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家。
他的诗歌,绘画,正是在生活的磨练下才成为了后世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对于后人来说,这些都是唐寅最大的成功与幸运。
或许,这就是“因其不幸,故能成其大幸”吧。
为什么他的儿子却一事无成?
爱迪生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1%灵感,”意思是成为天才,99%是汗水。我国在闽南语有歌曲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无论那种说法,个人努力是占大部份。
世上多数著名父亲胜过儿子,少有儿子超越著名的父亲,苏东坡就超越他父亲,青出于蓝胜于蓝。
至于孔子那么厉害,他的儿子却一事无成?
孔鲤(公元前532—-483)年,孔子二十岁和他妻子亓官氏所得的唯一的儿子。据传,他天性不是很聪明,但他尊礼守法、胸襟豁达。他不是很喜欢学问反而爱喝酒。
人的先天条件人的天分或者三分天注定,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遗传基因和家庭条件。
从遗传基因上,孔鲤接受了孔子和亓官氏的基因,优上加更优。家庭条件上,孔子小有成名才得孔鲤。他先天条件得了满满的三分,用现代来说,是官二代或富二代,即二世子。
人的后天努力一个人成为天才,第一条件是喜爱,喜欢这个行业。喜欢在99%的汗水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喜欢还不行,要立志。
我们如果只是有天分,不喜爱这一行业,最好的天分也没用。只有喜爱的人才会用心去研究这个行业,才会把身心都投入这个行业。我们又立了志,在困难面前、苦难面前,才会努力夸过,奋勇越过,最苦最累,心中觉得是甜蜜,需有泪痕,那是喜悦的泪。
而孔鲤为何一事无成?我们从孔子的家庭生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一、据传孔鲤出世后,体质比较虚弱。
一个人的身质虚弱,各方面有所影响。这也就是影响幼年的孔鲤智力开发。而古人用药多是方剂,一吃药就是几天半个月的,小孩子体弱时常会有这痛那病的,他得吃多少药?。换句话说就是不同于一般人一样,正常开发大脑。
二、孔子夫妇的言论。
古人传言,孔子一生只取一个老婆。而孔子说过:“唯雌性和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实也难为亓官氏的。当时的孔子周游列国,时常外出,留下一个妇女带一个体弱的小孩,还有孔子的父母,压力重重,她从一个少女变成一个叨叨唠唠的妇女,这应该是开始生活没有那么好的体现。
孔子十七岁被人羞辱,十九岁娶亓官氏才进士途,二十岁的孔子小有名气,不难得出生活仍然困难,因为当时的他等于我们现代的白手起家。
孔子三十岁时,已有些名气,所以他称三十岁后有所成就。这就不难得出,十岁前的孔鲤过着比一般人好些而已,孔子把心思放在学著上,家务事情全部是他妻子主持,压力这么大,能不发一些牢骚吗?
三、孔鲤失去后天的努力。
一个人要成为天才,除了喜欢和立志外,还要安静的环境让他静心努力学习,即安静的场所。孔子周游列国,时常外出,亓官氏时常叨叨唠唠,影响体弱的孔鲤的心静,从而产生厌恶学习。虽然历史没有传亓官氏有这种性格,但从孔鲤的性格可以猜出几分。
孔鲤不爱学习,肯定有人影响,而最亲近的人是他母亲,孔子时常外出。
单讨论一个人是不对的,孔子外出也有影响。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时常多人来拜访。而孔鲤慢慢长大,经常帮助孔子出入各个场所去应函,失去安静的心学习,各个宴会上不喝酒,那是没意思的事情,有失礼,只能喝。久而久之,就形成喝酒的习惯,成为爱喝酒不爱学问的人,因体弱加爱喝酒更影响学业,到头来一事无成。
孔鲤的遗传是好,一事无成、父母双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结:孔鲤是先天体弱影响智力和父母的因素构成爱喝酒不爱学习。
所以,一个人的成功,他的背后有谁含辛茹苦,通常我们不得而知。就拿孔鲤说吧!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他接下孔子的应酬,从而沾上了喝酒,还默默扶持孔子。他留在家中,照顾上头的母亲及祖父母、下里的妻子和儿女。减去孔子周游列国的对家庭担忧,成就 一代圣人。人们常说:“牡丹花虽好,也要绿叶来扶持,”孔鲤就是绿叶,无怨无悔地当绿叶,让牡丹花开得更美丽。
孔鲤是一事无成,默默无闻, 但他有高贵的价值。他为人尊礼守法、胸襟豁达、历史上留下“孔鲤过庭”的故事,被后人对他的美称。他默默扶持两个圣人,他的儿子孔伋(字子思)是儒家的中坚力量,发扬光大孔子的学著,从而有今天的儒家。孔伋的学生是子墨。
一个人成为天才,先天条件加后天努力。后天努力先是爱好,有爱好要立志。客观条件一样重要。很多官二代、富二代客观条件好,没成功,败尽家业,爱好不良的行为,是向坏学。爱好就要立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