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什么被禁止参加东京奥运会,俄罗斯有没有芯片受制问题
俄罗斯为什么被禁止参加东京奥运会,俄罗斯有没有芯片受制问题?
俄罗斯怕芯片被制裁吗?对他们的影响到底大不大,搞明白这些问题,才能明白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俄罗斯对于芯片的需求不要以为芯片技术不发达的国家,都像我们中国,都像华为一样需要高等级的芯片技术,也不要以为被美国制裁了,就都像我们一样难受!
这其中的问题看的极端一些,如果朝鲜被制裁芯片了,朝鲜会难受吗?当然不会了,芯片对于朝鲜来说,能有多大的意义吗?
对于俄罗斯来说,主要的经济能力在于军工和能源出口,而俄罗斯军工的芯片需求,俄罗斯完全可以满足,从苏联时代过来的俄罗斯,虽然蹉跎了一些时间,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早年间就能生产90nm的军用芯片,所以在军工方面,没有芯片限制之忧。
至于,当今时代,对芯片需求最大,要求最高的行业,一定是电子产品,什么手机,数控,高铁之流的,需要更高要求的运算处理。因为更小型的芯片,意味着更低的功耗,更快的处理速度,这意味着更好更广阔的市场未来!
这就是华为面临制裁时的原因,因为美国人能通过芯片技术控制,压缩华为的市场份额,阻止华为的疯狂扩张。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到俄罗斯,俄罗斯在电子产品行业没有高的市场和需求,也没有必要去占领市场,那么对于芯片是否全球领先,也就不那么在意了!
俄罗斯和中国的不同基于以上分析,俄罗斯没有特别强烈的芯片需求,因为不会影响他们的经济利益。所以,俄罗斯对于芯片制裁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不予理会,禁就禁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对与中国来说,我们就很着急了!
作为很多行业,尤其是华为这样全球领先的移动终端厂商,高端芯片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和更超前的竞争力,如果芯片被禁,而我们的产能又跟不上,这就意味着,占领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大幅缩水!
所以,国产芯片征途漫漫,需要行业人员艰苦奋斗了。当我们有朝一日不用靠别人时,制裁让他见鬼去吧!
日本陆军和海军为什么会不和?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日本陆军和日本海军的不合?这在二战里头可不是啥秘闻。
双方对骂那是常有的事,文明一点,一个变成了对方嘴里的渔夫,另一个变成了对方嘴里的农夫,痛快一点双方都成了马鹿,不同的是一个是海军马鹿,另一个是陆军马鹿,当然在痛快一点还是有的,但咱作为文明人就不一一介绍了。
他们的争斗有多惨烈呢?日本陆军一家伙捅破了新加坡,缴获了英国最为先进的雷达系统,你都不知道这日本陆军贼兮兮的自己密西密西去了,压根就不往外泄露任何的消息。
您要知道日本人那会是很需要一款牛叉一点的雷达,日本陆军和海军各自都有自己研究雷达的实验室,但相互却不通任何的消息。
就这先进雷达的事,战后日本海军才了解。
这还是不算过分,过分的是,陆军瞅着海军造了航母,心痒痒的也要造自己的陆军航母,您还别说他们还真就干了。
海军一瞅,这过分了啊,胳膊太长了,为了表达他们的不满,日本海军开始造属于自己的坦克。
然后日本陆军就搞了自己的潜艇。
有时候,俺在想,这日本要是再出个空军作为一个独立军种,这是不是会更加的热闹,他们自己就能演一台戏了。
好在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把空军给拆了,双方各占了一部分。
这里头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日本陆军为了给他们的小飞机弄一个好一点的发动机,就整了一个新型发动机,引进之后他们就开始进行仿制。
这玩意堵不住消息,日本海军知道消息了,他们也想要,但拉不下脸来去找日本陆军,于是日本海军回头找到供货商德国人:“照着先前的方子,再整一份!”
把德国人瞅的下巴都掉了:“这俩玩意是敌人吗?”不过也好一份东西卖了两份的价钱。
他们有时候还真是敌人,双方就在这飞机上也较劲,发誓搞出来的飞机一定要超过对方。
结果就是同一条生产线下来的玩意,虽然用途是一个样的,但不能互通。
您比方说20机炮,这陆航和海航的就是不一样,不服都不行。
网上一直流传,哪怕一个螺丝钉,海军要顺着拧,那么陆军一定会逆着拧,哎,就是要和对方不一样,不服啊!
就这咱看着都热闹,您别说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这俩当事人了。
这要是在战略上,也会发生较劲。您比方说所罗门海战,一个叫图拉吉岛的地,被日本海军给占了,当他们爬上这个岛,发现对面还有一个叫瓜达尔卡纳尔岛。
听着是不是很熟悉?这就是瓜岛战役的发生地。
日本海军瞅了瞅日本陆军,发现这货没啥反应,于是日本海军悄么兮的搁上头修了一个机场,就在这机场快要完工的时候,美国人也发现了这个岛,而且还发现了上边的机场。
这好,美国人感觉是想啥来啥,于是派了一堆人轻轻松松的接管了这地,毕竟日本海军就是一鸵鸟,感觉自己把脑壳藏起来,别人就发现不了,所以上边没啥士兵,大部分都是修路的。
等消息传回去之后,日本海军瞅着掩盖不了了,陆战他就不是个。结果日本陆军听了懵圈了,还有着岛?他咋没听过呢?这上面居然还有个机场?天啊!你要是修飞机场之前通个消息不好吗?
结果一通撕扯,日本陆军决定帮着海军把岛夺回来,毕竟那个机场是很要命的。
于是一场美军的小型登陆战就演变成了双方的一场大决战,一打就是半年多。
那么他们双方为嘛会敌对到这个地步呢?这事,得从明治维新说起,日本不是发生了倒幕运动吗?在这个过程中,他有两个主力藩一个叫萨摩藩,一个叫长州藩。
他俩在倒幕运动中,就已经有梁子接那里了。
结果后来日本不是要组建新军吗?这萨摩藩就变成了现在的日本海军,那长州藩就变成了现在的日本陆军。
得咧,这仇恨从俩藩,变成俩军种的事。
你这当中要是有一个能够调和的他也成,问题是日本打欧洲哪里学来的体制,他学了个四不像。
最一开始的时候什么议会呀,宪法呀压根就没有,壳是那么个壳,但实质上还是过去那种藩阀决定事情的体制。
这后来就算是有了,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尬的局面,这内阁是内阁,军部是军部,这都是相互独立的。
要说事他们还属于平级,最上头就一个日本天皇,很多事就搅和不明白。
所以这俩藩建立的陆军和海军就有一定的话语权,他们也是各行其是,回头向他们的天皇打个招呼就成。
这不后来这萨摩藩建立的海军瞅着英国人不错,就一心一意的把英国人做了老师,而长州藩也就是日本陆军这有点三心二意的,最开始学的是法国,后来普法战争德国胜出,他们又转头去学习德国。
你看这学习的路数都不一样。
就说军部这块他们还分俩,一个是陆军军部,另一个是海军军部,这俩还是平级的,打个嘴仗了这都是常有的事。
当然您说要在他们俩上头弄一个统一调度的,这俩货又不听,日本军队向来就有以下克上的传统。所以只能呵呵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从普鲁士到德意志第二帝国?
因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欧洲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一部相爱相杀的历史。长期以来,沙俄虽然不被欧洲列强接纳,但毕竟身处欧洲的地盘上,而且体量太过庞大,欧洲列强的混战不叫上它,终归是没有灵魂的群殴。
1871年,随着普法战争法国的一败涂地,普鲁士终于完成了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德意志第二帝国作为欧洲列强的新秀一跃登上欧洲历史舞台,成为叱咤风云的耀眼角色。
乘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东风,完成统一的德国迅速爆发了极强的实力,短短数10年便甩开英法等传统殖民帝国一跃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而德国的实力与窘迫的国土面积及稀少的殖民地严重不成正比,而德国的工业发展又需要广阔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所以德国与日不落帝国英国的矛盾空前尖锐,这种势不两立的趋势最终演变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随着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欧洲列强开始了异常惨烈的混战。早在一战前,英法俄就结成协约国阵营,而德奥意则结成同盟国阵营。一战开始后,见风使舵的意大利迅速加入协约国阵营,而德奥则与奥斯曼帝国联手组成新的同盟国联盟,开始和英法俄等协约国阵营展开你死我活的厮杀。
值得玩味的是,从普鲁士王国开始,德国与沙俄的关系虽然谈不上亲密无间,毕竟因瓜分波兰两国接壤,剪不断理还乱的领土纷争必然令双方累觉不爱。但毕竟有英国这个共同敌人,德国与沙俄本应互帮互助才是,比如历史上三次瓜分波兰的革命友谊;1812年沙俄击败拿破仑帝国随后完成反杀,帮助普鲁士复国的再造之恩;甲午战争后德俄两国成都联合法国逼迫日本还辽;1905年沙俄在日俄战争惨败后德国殖民地为沙俄提供舰船修理等后勤支持等。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德俄两国在一战前反目成仇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首先德国的强大不符合沙俄利益
俄德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在于德国发展太快了,就像昔日一起啃馒头咸菜的铁哥们,其中一个突然有一天踩了狗屎运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那么哥俩好必然会变味儿。
这就是德国和沙俄关系疏远甚至破裂的最真实写照。
在普鲁士统一德国前,分裂是德国的封印,一旦德国统一,封印解除,体内蕴藏的力量瞬间爆发,德国必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上云霄。而沙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从一而终的国家,农奴制的根深蒂固,让沙俄社会长期处于一潭死水的状态,如果说同一天的德国体内蕴藏的是能量,那么长期统一的沙俄体内蕴藏的就是足以吞噬一切的隐患和危机。
而这样落后的国家,是最害怕欧洲出现强权帝国的,尤其是近在咫尺的德国。所以随着德国的崛起,俄国首先与法国结成了军事同盟,对德国形成东西夹击的态势。因为英国和日本沆瀣一气,特别是在日俄战争中支持日本将沙俄打的满地找牙,所以英俄关系剑拔弩张。
但由于英法在对德问题上的一致态度,促使沙俄最终和英国化敌为友。
2、其次巴尔干问题是最后一根稻草
英俄关系的水火不容由来已久,除了英日结盟的外线作战,在欧洲内部,巴尔干火药桶也是英俄反目的重要原因,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就是英俄关于巴尔干半岛的激烈争夺。
但其后的欧洲各势力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随着1866年普鲁士打垮奥地利完成统一的第二个步骤,失败的奥地利从1867年开始与匈牙利组成二元制帝国,即奥匈帝国。
由于地处巴尔干半岛,大而不强的奥匈帝国成为欧洲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昔日的巴尔干半岛主人奥斯曼帝国虽有东山再起的野心,但已然沦为世人耻笑的西亚病夫。
由于奥匈帝国的崛起,巴尔干半岛开始成为奥匈帝国与俄罗斯角逐的平台。而因为奥地利本来就具有德意志血统,在血缘上德国更加亲近。
所以在俾斯麦卸任德国首相后,激进的威廉二世草率地在奥匈帝国与沙俄帝国之间作出了2选1,那就是和实力较弱的奥匈帝国组成联盟,共同对抗沙俄。而因为奥斯曼帝国日薄西山,也不得不和实力较弱的奥匈帝国共同对抗沙俄,所以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以及小国保加利亚共同构成了一战时期的同盟国阵营,德俄两国也彻底反目成仇。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沙俄为何贱卖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油气蕴藏量丰富,又是著名的富饶渔场之一,拥有一些世界级的渔港,林木业和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阿拉斯加这么大一个宝贝,当年俄罗斯为什么区区720万美元就卖给了美国,做了这么一笔血亏的买卖呢?今天不如来了解一下阿拉斯加的发展史,当年的情况可不是现在这样的。
阿拉斯加在世界地图上非常显眼——面积900多万平方公里的美国,阿拉斯加独占了其中的170多万。这么大的一块美国领土,偏偏还是一块飞地。和加里宁格勒州、维米岭这样的飞地领土比起来,阿拉斯加的个头大得吓人。
尽管是飞地,阿拉斯加对美国的重要性却很高。作为北冰洋与太平洋的连接点、美洲最靠近欧亚大陆的陆地,这里是美国监视欧亚动向的前哨阵地。这里还盛产优质的鳕鱼和三文鱼,各种资源充足,是美国的“资源库”。
今天的文章我们将走进这个地处北极的“不毛之地”——阿拉斯加。
最后的边疆
阿拉斯加的历史就是人类发现并适应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的历史。从人类踏上这块土地开始,它就一直对生活在此的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阿拉斯加尽逍遥
约在15000年前的冰川期,地球表面大多被冰雪覆盖。今天沉没在洋底的大片陆地当时是屹立于海平面以上的,其中一块就连接着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地区。人类学家相信多数阿拉斯加原住民是从西伯利亚东进北美的游牧猎人。
虽然白令路桥并不是
古代进入北美的唯一通道
但却是最早的一个
由于气候寒冷、交通不便,阿拉斯加的猎人们和外界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外界的文明成果很难对这里造成什么影响。连阿拉斯加的发现,也是非常晚近的事情。
阿拉斯加原住民
图为因纽皮雅特人,1906年
1741年6月,丹麦探险家维塔斯·白令率领一批俄国水手,从西伯利亚出发向东探险,希望能找到亚洲与美洲的连接点。阿拉斯加这才被发现,在人类的地理拼图上补上了一大块。
可爱的探险家白令
该减肥了
由于阿拉斯加是最后一块被发现的非南极地区,所以这里也被美国人称为是The Last Frontier(最后的边疆)。
当西欧人在美洲开疆拓土之时
东欧的俄国人则从另一个方向
向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扩张
为了纪念这个第一次到达此地区的人,人们把这片当时未命名的海域命名为“白令海”。
发现阿拉斯加以后
可爱的白令在探险途中与世长辞
图为 描绘白令及其考察队
1741年在阿留申群岛遭遇风浪的画作
仅仅四年后,俄国猎人就在阿留申群岛建立了稳固的狩猎基地,俄国的阿拉斯加殖民史就此发端。紧随其后的是英国、西班牙和美国的探险家,他们都设法在此挖掘新的资源。但阿拉斯加实在太冷,其他国家的殖民者往往水土不服。真正留下来对阿拉斯加有重大影响的还是俄国人。
相比严寒的北部
阿拉斯加不那么寒冷的南部
如阿拉斯加半岛和阿留申
更适合作为殖民点
1784年,俄国人在科迪亚克岛(Kodiak)建立了第一个永久定居点。到1799年为止,他们的触角一直向东延伸,直到东南海岸的锡特卡(Sitka)。为了进一步扩大殖民地利益,俄国于1799年开设美洲公司,对当地居民实行殖民统治。
一路向东
不过俄国政府从未采取过任何措施要把阿拉斯加变为国家领土,阿拉斯加一直是俄罗斯臣民的领地。这种领土所有权形式在十八、十九世纪是常见的现象,如东印度公司、哈德逊湾公司等等,其中一些公司富可敌国。
第一个永久定居点
尽管在名义上不算是沙俄的领土,但在事实上,加上美洲公司的沙俄帝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美三洲的超级大帝国。这样庞大的国土规模,在当时的殖民列强中,也算是能排得上号了。
环北冰洋的两大帝国
一笔巨亏的买卖
俄国人天生是寒带的民族,对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大举开发,正是他们术业专攻的方向。但是创业容易守业难,俄国人很快就在此遇到了守业的困难。
俄罗斯美洲公司一开始主要经营的是毛皮贸易,这些俄国后裔在阿拉斯加的土地上不断生息繁衍壮大。
19世纪20年代欧洲战争爆发后,俄国疲于应战,无暇旁顾,对阿拉斯加的控制力度大减。其他国家的捕鲸人和皮毛商见机纷纷迁至这块俄属地域,抢夺俄国人的利益。
19世纪的皮毛商人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沙俄被英法联军击败,损失惨重。新登基的亚历山大二世对英法的强大心有余悸,萌生了放弃阿拉斯加的想法。
阿拉斯加正好紧挨着英国的殖民地加拿大,很难守住。若是英国人以此为跳板进攻俄国本土,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其实从加拿大陆上打到阿拉斯加
也是很困难的
所以,不如把它卖了,换几个钱不说,还可以借他人之手阻挡英国人对俄本土的威胁。
但是买家并不好找,沙皇花了很久物色下家却也没有结果。
首先,这个卖家得出得起这钱,毕竟阿拉斯加这么大一块领土,即使贱卖也是很大一笔钱。小国很显然没有这个经济实力下手。
其次,沙俄自从崛起以来,吃相就不好看,在国际上有了言而无信、强买强卖的坏形象。若非能压它一头的强龙,谁也不敢跟它做生意。
最后一点,当时世界各国的政治精英们,都对阿拉斯加不感兴趣,理由和沙皇嫌弃它的一样——就一片冻土,我要它作甚?
沙皇大大宣布要拍卖这只大冰块
有谁要买?
然而,该来的还是会来。不久,一桩史上最大手笔而又最搞笑的买卖诞生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861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西欧列强打算趁机支持南方以肢解新生的美国。林肯总统认为以合众国一国之力独木难支,于是向西欧列强的仇人——沙皇俄国求助。
沙皇也想报克里米亚战争一箭之仇,于是派出了舰队远道而来开进纽约港,为联邦政府站台。北方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并最终赢下了战争。
南北战争组图
俄国在战争中一炮未发,但光是兴师动众地让舰队绕到美国,也需要一笔巨大的开支。已经民穷财尽的沙俄财政更加紧缩,难以为继。出售阿拉斯加领土的问题又一次被提上了日程,买家锁定为美国。
远交近攻是也
由于联邦政府在战争期间得到了俄国的帮助,只能选择接盘阿拉斯加。而且为了彰显新生美国的实力,他们还给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西华德开出了一个令沙皇十分满意的价格:720万美元。1867年,星条旗第一次在阿拉斯加领土上升起了。
购买现场
按照美元对黄金的购买力折算,这笔钱今天相当于4.6亿美元。对于认为阿拉斯加毫无价值的俄国人来说,这个价格相当可以接受了。但反过来,西华德却由于做了这么一笔买卖,在美国国内被骂得狗血淋头。
用于支付阿拉斯加的720万美元支票
不过,这位大方的国务卿没有被民间的质疑声吓到,他在一次讲话中声明:“现在我把它买下来,可能确实没什么用。但也许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子孙会因为买到这块地而从中得到好处。”
后来的故事则证明,西华德的预言是对的。
西华德同志睿智的表情
亏本变血赚
美国买进阿拉斯加以后,很快发现了这里的渔业资源。鲑鱼捕钓加工业从美国人入驻开始,逐渐成为了阿拉斯加的支柱产业。到1900年,在整个阿拉斯加地区已建有50多家鲑鱼罐头厂。
很大一只,恩
从1897年开始,人们在阿拉斯加又逐渐发现金矿,随后又发现了丰富的石油。毫无价值的冻土变成了一块人人艳羡的资源热土。俄国人这时候才意识到这笔买卖做得有多不值,大呼上当。
奔赴阿拉斯加淘金的人们
(为什么感觉像我国登山旅游..)
但在随后的数十年里,遥远的美国联邦政府一直忙于应付经济大萧条和欧洲战争的内忧外患,无暇顾及这片遥远的领土。唯有1941年对日宣战后,联邦政府才突然意识到了阿拉斯加的战略地位。
如果日本拿下阿拉斯加
苏联会不会忍不住下手?
1943年日本侵略阿留申群岛,当时约有140,000军队驻扎阿拉斯加,随即发生的阿留申战役,成为继美国南北战争以来发生在美国本土上的第一场战役。美国甚至丢了两个不起眼的“小岛”。
岛上的美军
正是战争,给阿拉斯加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二战期间为了军队补给和输送兵力,美国人从加拿大到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之间修建了一条1523英里长的砂石公路。至今这条公路仍是阿拉斯加州与美国其它州联系的唯一陆路通道。公路大大加强了阿拉斯加和美国本土的联系,推动了此地的经济发展。
陆路前往阿拉斯加的话
肯定是要穿过加拿大了
经济上的进步,让阿拉斯加人开始有能量思考自己的名分问题。从阿拉斯加刚加入美国领土时起,许多居民就希望在此立州,但美国自1912年以来就再未成立新州,国会最初也不太愿意理会这块面积广大、人口稀少的领土上居民的要求。但阿拉斯加人从未放弃,终于在1958年6月30日,国会通过了阿拉斯加的立州法案。
Flag of Alaska
迷之像欧盟旗
1959年1月3日,阿拉斯加正式成为美国的第49州。冷战时期,阿拉斯加又成为了美国的战略武器部署地,导弹直指老东家俄国。
即使是在民用领域,阿拉斯加的地理优势也很明显。地处亚太和北美的中间,阿拉斯加是亚洲飞机飞往美国的天然中转站。海运船只也需要在阿拉斯加获得补给,这大大加强了美国对世界航运贸易的控制能力。
如何更快得飞往美帝
当年普遍被认为不值得的大手笔,终于在一百年后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
一个领导者的大局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个素质能帮助他顶住外界压力,追求极为长远的超额回报。但是人的天性又是如此短视,做出穿越时空的判断极其困难。阿拉斯加的易手故事,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最好一课。
拿破仑都已经攻下并占领了莫斯科?
拿破仑入侵俄国前有60万军队,进攻时动用了44万兵力,分三路突进俄国。
1812年的6月24日,越过白俄罗斯涅曼河,俄国晴空万里,法军一路披靡。法军一直寻找俄军主力决战,到了8月,法军打到斯摩菱斯克,与该城军民激战后进入城内,对方撤离,空空如也,法军此时已疲惫不堪,伤病、开小差等非战斗减员日益增多,补给困难。拿破仑不愧是伟大的军事家,他敏锐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没达成速战速决,万没料到已显强弩之末迹象,所以当他走进一间家徒四壁的房屋,佩剑搁在桌上,说道,1812年的战争结束了!
确实,历史上入侵俄国者悉数败北,那时好像宿命般就决定拿破仑已经失败。法军到斯摩菱斯克,只有20万人马,已经不具备兵力优势了。
当然,拿破仑作为强国统帅不可能就此打退堂鼓,战争还得继续。
当俄国前线形势十分严峻之际,8月20号俄军更换司令,他就是被拿破仑称为老狐狸的库图佐夫,这对法国来说绝对是个坏消息。库图佐夫,属于智多星式的军人,战争经验丰富,爱护士兵,军中威望很高。库图佐夫临危受命,他决定继续前任巴克莱的作战路线,继续撤。
库图佐夫的意图很明显,撤,就是牵着法军鼻子走,切断粮草补给,耗死法军。
然而一味的撤,难以安抚沸腾的民意,于是决定在距离莫斯科120公里的地方,和法军干一仗吧,还可消耗法军有生力量。1812年9月5日,在这著名的波罗金诺战役中,俄军有12.6万人,大炮640门;而法军有13.5万人,大炮587门,可以说势均力敌,经过两天激战,拿破仑损兵58500人,俄军损失38500人,算是打了个平手。
此役,库图佐夫成功地迫使拿破仑正面攻击消耗了力量,拿破仑的军事优势进一步削弱,总决战的战略遂告破产,战争的天平完全倒向俄国。
波罗金诺战役后,库图佐夫继续撤退,甚至放弃了莫斯科,避免与法军决战,就是耗着等待时机。
14日,拿破仑率部进入莫斯科,但整个城市已变成一片废墟。俄国民众一路坚壁清野,游击袭扰,使法军陷入困境。拿破仑提出和谈再次被拒。拿破仑居然还在莫斯科逗留了35天。俄国的深秋结束,寒冬紧跟来,饥饿和严寒威胁着法军。拿破仑不得不撤退,纵火烧了莫斯科。
库图佐夫的机会来了。他指挥俄军追击疲惫不堪的法军,陆续歼灭法军的主力,缴获全部大炮和车队。与此同时,民众纷纷参军,争献面包干、衣服、毡靴、手套等物,兵工厂的工人加班加点生产弹药,如图拉兵工厂每月造枪8000支。
1812年12月6日,拿破仑在撤退途中悄悄踏上雪橇离开了队伍。然后换成轻便马车,隐姓埋名,昼夜兼程于回到了法国。此时,走出国境时法军只剩下3万人。
库图佐夫的战略思想就是通过空间换取时间消耗法军,待法军疲于奔命时,再全力总攻,在那个时代,库图佐夫的战略思想确有高明之处,他拯救了俄国。难怪129年后,面临德军压城,斯大林在红场讲话中奉库图佐夫为俄国先辈的旗帜。
但是,与1941年不同的是,1812年军事上的胜利,并不代表欧洲封建势力堡垒的俄国,在俄国甚至整个欧洲获胜,相反,拿破仑征战带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已深深扎根于欧洲大地,它警醒了俄国,促进了俄国民主革命思想的成长。
拿破仑,1821年5月5日在圣海伦岛去世。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道:
奇异的命运已告终结,
伟大的人物明星殒灭...
2020.9.22
库图佐夫元帅
库图佐夫元帅雕像
1812俄国卫国战争
俄军指挥部
拿破仑在前线
拿破仑一世
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