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首金,她还能有机会再参加东京奥运会吗

2023-06-28 70阅读

伦敦奥运会首金,她还能有机会再参加东京奥运会吗?

作为上届奥运会冠军,丁宁还是有很大希望出战东京奥运会的。当然前提是身体足够健康、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作为1990年出生的“老将”,作为新一届女子乒乓球大满贯得主,丁宁的大赛经验是目前国家女子乒乓球的最丰富的,但是最近一年,丁宁的竞技状态有所退步,先后在国际大赛中输给刘诗雯和日本选手,这也让她的东京奥运会蒙上了阴影。

伦敦奥运会首金,她还能有机会再参加东京奥运会吗

中国乒乓球是我们奥运代表队必拿金牌的梦之队,不能有一点意外发生,因此乒乓球队在选拔队员的过程中,即重视大赛经验,又考虑对外战绩,经过大赛成绩平衡和内部选拔比赛赛,十分慎重的推选队员,可以说是一点失误都不能有。一个原则就是必须确保拿下冠军!

2019年世乒赛女单半决赛,丁宁对阵刘诗雯。刘诗雯在0-2落后的情况下连扳4局反败为胜,第五局竟然打出了11-0的比分,这在世界大赛的国乒内战中极为罕见。

2018年乒乓球瑞典公开赛女单半决赛中,日本18岁的年轻小将伊藤美诚再次爆发,在总比分0-2落后的不利情况下连扳四局,逆转淘汰大满贯选手丁宁,晋级最后的决赛。

我们最注重外战成绩,特别是随着日本新生一代球员崛起,成为我们夺取奥运冠军的最大拦路虎,而且明年奥运会还是主场作战,夺冠形势更加不可放松。

除此之外,丁宁还因为与李晓霞的一姐之争,与刘诗雯比赛的脚伤事件,让球迷产生疑问,也有很多球迷说丁宁不具备一姐的绝对实力,很多人更喜欢小枣陈梦朱雨玲,何况我们还有年轻的小小花王曼昱等,都具有夺冠实力!可以说谁参加奥运会都不是意外。

目前丁宁的优势正在缩小,目前世界排名第一是陈梦第二是刘诗雯,第三是丁宁。如果丁宁想参加奥运会,今年就是关键一年!必须做到让乒乓球队和全国球迷都完全放心才行。

我是头条号作者享受看球,欢迎关注评论。

大胆预测下明天中国队会不会获得金牌?

在历届大型运动会上,代表团的首金都会格外引人关注。冬奥会已经开幕四天,中国代表团在奖牌榜上依旧是颗粒无收,这种情况,不仅让我等吃瓜群众小有失落,也让整个代表团心急如焚。

好在,今天我们迎来了两个有较大机会冲击金牌的项目:短道速滑女子500米以及女子场地u型池的比赛。两个项目中,中国队均有多名选手强势晋级,相对来说,我还是更加看好短道能够问鼎。

自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大杨杨为中国在此项目上夺得冬奥首金以来,我们再也没有让500米金牌旁落过,在这个项目上中国队具有传统的优势。一直以来,做为中国冬奥夺牌主力军的短道速滑队也多次承担了代表团冬奥首金的任务我们无论是在实力上,还是心理上都是有准备的。

我们派出的三名女将:范可新,曲春雨,韩雨桐悉数晋级下一轮。预赛中范可欣表现强势,曲春雨更是上演了绝杀韩国名将沈锡希的好戏,显示了良好的状态。对手方面,韩国独苗崔敏静,英国悍将克里斯蒂均打破了赛会记录不容忽视。意大利选手方塔娜加拿大选手圣格莱斯等也具有相当实力。

从下一轮的分组来看,🇨🇳运气并不是那么太好,或者说阴暗一点,🇰🇷是有预谋的。

韩国独苗崔敏静与中国小将曲春雨同在一组,而另外两位中国选手范可新与韩雨桐在四分之一决赛中就将同组厮杀。

进入四分之一决赛之后,即使选手看上去名气没有那么大实力也是在的,因此中国选手不可保守,必须积极主动,抢占有利位置,减少碰撞和对抗的可能,努力滑出优秀成绩。另外头脑清晰,首要的目标是确保晋级下一轮,在成绩有保证的前提下,不做无谓的争斗,增加风险。最重的要的一条是在超越与反超越之中,不要犯规,少受他人的干扰。

看好范可新和曲春雨可以晋级到最后的决赛,韩雨桐如果晋级的话可以担当一个大力搅局者的角色。

场地u型池的比赛,是中国队雪上项目为数不多的强项。两名中国选手刘佳宇和蔡雨桐分列第二六位晋级决赛。

作为这个项目决赛的常客,两位中国选手,可谓经验老道,实力也不错。如果他们想要杀出重围,首先就必须面对四位美国选手的集团式围剿。作为一个打分项目,传统强国总是具有一些隐形的优势的,中国选手首先要滑出自己一套最为完美的节目,剩下事情就交给裁判吧,相信我们多年运动成绩和裁判缘的积累,不至于让他们太过心黑眼瞎。不过预赛排名第一的选手为美籍韩裔🇺🇸🇰🇷,这可不是个好消息 你懂的。

上午九点,我国选手刘佳宇和蔡雪桐率先登场。晚上六点,短道速滑的挣金大戏准时开场。

大家有没有很期待呢?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啊!

苏炳添100米决赛中只获得第六名?

没人能喷苏炳添因为他已经创造了历史,某种程度上他是本届奥运会上中国最大的惊喜之一。

就算他没有获得哪怕一枚奖牌,哪怕他仅仅获得了第六的位置,当苏炳添跑出9秒83的成绩时准确的是那一刻苏炳添是整个亚洲的骄傲。

百米决赛在整个奥运会田径赛场的位置不亚于世界杯的决赛地位,有人形容男子百米飞人大战是“男子百米跑历来是奥运五环上的明珠。”。

百米飞人大战说万众瞩目一点也不夸张,在过去的100多年的历史里从来没有过一名黄种人站到过百米决赛的赛场上,而即将年满32岁的苏炳添做到了。

第一枪预赛10秒05,第二枪半决赛9秒83打破亚洲纪录,成功晋级决赛。在人类对于速度的追逐中苏炳添创造了奇迹。苏炳添用自己的实力向世界宣告“黄种人也可以”时,就已经是中国体育史上的最高光时刻之一。

说一个更久远的故事吧,1932年7月8日一个叫刘长春的中国人踏上了前往美国洛杉矶的航船,此行他只有一个目的去参加第十届奥运会,那是他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经过三个星期的航行才最终达到洛杉矶,他是第一个站在奥林匹克赛场的中国人,那是一个国人被称作“东亚病夫”的年代,刘长春预赛直接被淘汰,甚至于连回程路费都没有。

而他参加的项目就有男子百米。

刘长春与苏炳添那是相隔了90年的重逢,那是中国人接近100年的飞人梦,当苏炳添站在决赛的跑道,那是中国人从未有过的高峰。

苏炳添足够伟大,而上一个比他更伟大的运动员叫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110米栏决赛相信很多中国人还历历在目,他是怎样战胜一个个对手创造了记录,也创造了历史。

如果要评刘翔那枚金牌的价值我想除了许海峰的首金可能没有比它更重要的了。“谁说黄种人不可以拿到奥运前八名,我今天一定要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奥运会冠军。”当刘翔身披国旗一步跃上领奖台的时候,那可能是中国奥运会史上最燃的瞬间没有之一。

在被外国人垄断的地方中国人甚至亚洲人有了一席之地这就足够伟大,后来刘翔被喷其实并不是没赢得金牌,而是他的诈伤,2008年的鸟巢80000名观众都在等待着刘翔出场,所有人都期待着中国的英雄在自己的主场卫冕成功。

可他仅仅出来跳了几步,然后选择了弃赛,此时全场哗然,2012年同样如此所以刘翔才会被骂,因为他给了国人太多的期待,而最后一刻希望破灭,两次弃赛刘翔被口诛笔伐,但别忘了他曾经给中国人带来的感动,没有他中国人甚至亚洲人在短跑项目上依然会被人瞧不起。

和刘翔不同,苏炳添没有弃赛,而是发挥了自己全部的实力,于他而言能入进入决赛就是胜利,没人有资格去喷苏炳添,因为他站到那里他就已经赢了,他代表的是整个亚洲的荣誉,他证明了就算是在短跑届黄种人也不会比世界其他人种差,他准备起跑的那一刻他不仅仅是中国飞人,也是亚洲之光。

2012伦敦奥运会中国夺冠第一金?

2012年伦敦奥运会首枚金牌的争夺中,中国选手易思玲在女子10米气步枪的决赛中夺得冠军,为中国代表团获得伦敦奥运首金。在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易思玲决赛打出103.9环,总成绩502.9环夺冠,摘取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首金。

喻丹决赛103.5环,总成绩501.5环获得铜牌。

波兰选手博加茨卡决赛103.2环,总成绩502.2环获得亚军。

2022冬季奥会会徽寓意?

“冬梦”和“飞跃”同时亮相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一同征集、一同发布,为同一设计师所设计,在视觉语言上达到高度统一。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

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会徽以蓝色为主色调,寓意梦想与未来,以及冰雪的明亮纯洁。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代表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在“BEIJING 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其设计秉承展现举办地文化、体现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圆满成功。会徽展现了运动员不断飞跃,超越自我,奋力拼搏,激励世界的冬残奥精神。会徽图形整体充满了昂扬向上之激情,奋进飞跃之动感,色漂亮丰富,构图完美,象征并激发运动员以坚强的意志作为精神的翅膀,在冬残奥赛场上放飞青春梦想!

会徽设计征集到4506件作品

时光回到2015年7月31日傍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会展中心郑重宣布,北京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一年后的同一天——2016年7月31日,北京冬奥组委从长城发出邀请,面向全球征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历时一年五个月,“冬梦”“飞跃”在“水立方”正式亮相。

北京冬奥组委于2016年7月启动会徽征集设计工作,以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理念为指导,借鉴2008年奥运会和近几届冬奥会经验,经过全球征集、专家评审、修改深化、评议沟通、法律查重、审定批准六个阶段。

在2016年9月开幕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北京冬奥组委举办了“北京2022设计论坛”,邀请全球范围专业设计机构和设计师,对会徽和形象景观设计进行研讨。北京冬奥组委还专程到上海、石家庄、大连、沈阳、杭州、泉州等城市,邀请海内外设计师研讨。与此同时,鉴于冬季运动项目在我国并不像夏季运动那么耳熟能详,北京冬奥组委还组织相关设计师参与体验冬季运动,从中获取灵感。此外,会徽征集办法和文件全部公之于众,可在站点查询;整个会徽征集、评审过程,北京冬奥组委监察审计部和公证机构也全程参与,确保公平公正。

会徽征集启动以来,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专业设计机构的广泛关注。2016年11月20日,是设计征集投稿开始的第一天。位于北京歌华大厦的会徽设计征集办公室异常繁忙,来自北京几所艺术设计院校的设计师以及一些业余人士成为首批应征投稿人。

在整个投稿阶段,四面八方的应征作品承载着人们对北京冬奥会的憧憬和向往,如雪片般飞到了会徽设计征集办公室。牛皮纸袋包裹的一件件设计方案,占满了用来存储的房间。前来投稿的有小学生,有国企员工,也有专业美术院校的师生。工作人员认真细致地逐一为每件应征作品登记编号,高峰时段在登记台前甚至排起长队。

会徽设计征集工作在2016年11月30日16时截止,征集工作历时4个月,共收到设计方案4506件,数量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征集的2.2倍。

——设计方案分别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13个国家。

——最年长的投稿人85岁,年龄最小的投稿人7岁。有多位残疾人设计者亲自来到征集办公室递交作品。

——来自专业设计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设计方案达到3198件,占总数的71%。通过北京冬奥组委官方微博参与和关注会徽征集活动的人数超过700万。

专业设计师提交作品比例高 中外专家评审严谨公正

2016年10月,经国际奥委会、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北京设计学会、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专业美术院校等机构和代表推荐,北京冬奥组委邀请国际、国内15名知名专家和运动员代表组成了会徽专家评审委员会。

评委人选范围涵盖美术、雕塑、设计、艺术理论、体育、传媒、残奥会等领域,均为各自行业和领域内卓有成就和影响力的艺术家、设计师和知名专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专业成就,以及丰富的奥运经验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同时也考虑了年龄结构。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等均在评委行列。2004年雅典奥运会形象景观设计创意总监西奥多拉·玛莎里斯、国际设计委员会主席大卫·格罗斯曼等担任国际评委。此外,体育界代表、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冬奥会首金获得者杨扬,与会徽应用有直接联系的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朴学东、体育部部长佟立新等也成为评委。经过评委们推选,原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担任评委会主席。

2016年12月16日,征集结束后仅半个月,评委会就马不停蹄召开会议,按照会徽评审程序和规则进行筛选。在北京歌华大厦,4000多件作品被整齐地码放在数十张桌子上,每件作品都没有显示应征者的姓名、单位,呈现给评委的只有作品本身和编号。为了便于筛选,专家评审委员会对作品按照展现的元素、图形、字体和艺术特点等进行分类,把同一类放在一起。15位中外评委在作品展示大厅里仔细端详着每一件作品。

评委会主席蒋效愚表示,这次会徽设计方案征集呈现出数量多、来源广、专业性强三大特点。在2008年奥运会会徽征集时,有很多作品是非专业人士提供,体现出对祖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的热情参与。而这次专业人士特别多,不仅得益于北京冬奥组委之前的精心筹备,更反映出随着中国的发展,许多优秀设计师涌现出来,特别是经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洗礼,设计师普遍对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蒋效愚还介绍,两个冬奥会会徽同步征集设计,采用同一设计语言,是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的要求,同时也是近年来几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设计潮流,平昌冬奥会和东京奥运会都采用了此方法。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感受到这些应征设计方案的两个鲜明特色。第一,冰雪运动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元素的结合,是这次会徽设计的总体趋势和普遍特征;第二,冬奥会会徽实际上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笔墨当随时代,而设计也当随时代,会徽的设计、色漂亮的运用、字体和图形的结合,都有一种对中国时代发展的由衷表现。

初选时,评委们每人可以挑选100件作品。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投票之后即唱票,初评入围的78件作品就此产生。一天之后再复评,每名评委选出他们心目中的前10名。

作品当中,有用汉字来表达的,有用数字来展现的,有突出冬季特点比如雪花的,也有中国传统图形图案诸如长城、灯笼、鞭炮、剪纸的。为了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评委们将选出来的精品挂到墙上,逐一点评发表意见,讨论每件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在投票前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

在反复比较、认真筛选之后,中外评委对入围复评的作品又投下了神圣的一票,选出了10件设计方案,并进行打分排序。

担任评委的国际设计委员会主席大卫·格罗斯曼表示,评选过程中,每一位评委都很认真,有长时间的探讨,也有不同意见的交锋,“我参与过很多类似的国际评选,但必须说,很少有像这次这么严谨的。”

“冬梦”和“飞跃”获总分第一

北京冬奥会会徽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中外评委们,在评审过程中达成了高度的共识——会徽主题一定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艺术形式具有中国特色,创意设计突出冰雪主题,易于国际传播。

经过投票,801号作品在10件入围作品中获得总分第一名,其中的“冬”字概念设计就是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的原型。机缘巧合的是,作者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会徽的设计者、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教授林存真。还在申冬奥期间,林存真设计的申办会徽就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

谈及为何以中国汉字“冬”字为设计创意核心时,林存真副教授进行了解读:“‘冬’字是一个方向,无论是文字还是书法,都有中国文化的代表性,所以我在冬奥会会徽征集时,坚持做了这个方案。申冬奥会徽和会徽缘自同一个‘冬’字,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展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申办时强调我们的实力、文化和承诺;而在举办时,就要以运动员为中心,设计时把中心放在对运动的体现上。申奥会徽更写实,而冬奥会会徽则更有力度、更加抽象。”

2017年1月14日,北京冬奥组委集中研究了入围的10件设计方案,每件作品都有各自的含义和优势,其中4件作品被确定为下一步继续修改完善的方向。

5天之后,为了让4件入选作品不仅有好的理念,还有专业的呈现效果,北京冬奥组委委托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4所高校,分别与原作者一起,对这4件作品进行深化设计。尽管当时处在寒假和春节假期,但各院校高度重视,由各院系主要负责人牵头,选调多位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设计专家与原作者共同组成修改小组。在2月递交初步修改方案时,会徽整体设计从专业角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中央美术学院负责帮助801号作品进行深化修改。修改小组阵容强大,包括国际平面设计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区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敏,2008年北京残奥会会徽设计者刘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杭海,以及两名学生陈翊君和陈颖。

修改小组组长王敏和杭海表示,修改的初衷还是要确保方案保持原有的创意和生命力,以及原创作者最核心的东西。修改小组更多是从技术细节提出修改意见,比如造型如何更讲究,色漂亮如何更合理。从1月下旬接到修改通知一直持续到11月,他们对奥运图形、残奥图形、色漂亮系统、文字标志“北京2022”等会徽各个组成部分,都做了深入修改。

在会徽修改过程中,北京冬奥组委专门请来社会各界人士组成评议委员会,先后在3月和4月召开两次评议会。受邀前来的全国、北京市、河北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妇联、中残联、体育界、大中小学和衍生品制造企业代表,对修改后的会徽设计方案进行评议,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

两轮社会评议中,各界代表普遍认为,会徽方案设计新颖,各具特色,体现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愿景,设计语言国际化,充满活力,展现了浓郁的中国文化元素。全国政协常委、80岁高龄的韩美林教授也参与了评议和修改工作。

本届冬奥会特许生产企业代表陈绍枢介绍,这次参与社会评议的还有工艺美术和邮票方面等未来应用会徽的领域,大家都认为会徽设计非常前卫、国际化,也体现了中国元素,展现了力量,在未来应用层面考虑比较周全。“奥运会徽与其他品类的标识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它要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比如我们的(奥运相关)产品涉及雕塑、陶瓷、贵金属和纺织品等,会徽给我们未来的(奥运)特许商品开发留出了很大发挥空间。”

北京冬奥组委也征询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会相关部门、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对会徽设计方案的意见,并据此意见对会徽方案进行了修改。

在广泛征求意见之后,北京冬奥组委主席会上确定了一件会徽设计方案和一件备选设计方案。801号作品,也就是“冬梦”和“飞跃”,最终脱颖而出。

会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和内涵是对奥林匹克的又一贡献

会徽设计者、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林存真对“冬梦”和“飞跃”的形态这样解读:“冬奥会是冰雪运动的综合,会徽既要体现冰上运动,也要体现雪上运动,会徽形态来源于冰上和雪上运动的姿态,整体外形又体现了中国汉字“冬”。同时,冬奥会运动项目与夏奥会相比,所有运动项目都借助于器械,特别是在残奥会会徽设计时,增加了对雪杖、轮椅等运动器械的展现。”

评委会主席蒋效愚、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等中国专家评委认为,“冬梦”和“飞跃”通过汉字和书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整体上动感十足,体现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和冬季运动拼搏疾驰的形象;设计色漂亮非常明快,手法也非常国际化,具有时代感,为今后会徽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立体呈现、延展设计预留了广阔空间。

北京冬奥会会徽之所以用 “冬”字的创意,是因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当中,汉字是承载最多文化因素的重要基因,而中国书法则是中国最高的艺术境界之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杭海解读说,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汉字和书法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准,易于理解;对于外国人来说,虽然未必认识这是什么字,但可以理解书法这种抽象表达所传递出的情绪。这也是中国继北京2008年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后,在2022年冬奥会上,为奥林匹克遗产贡献的又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点和内涵的会徽。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现在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通过用汉字元素“冬”来设计冬奥会会徽,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种方式,可以让世界对中国文化产生美感和敬意。

虽然申冬奥会徽和冬奥会会徽都有“冬”字的元素,但评审委员会的专家们认为两者已有足够的不同区分。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冬奥会会徽比申冬奥会徽在形象的饱满度、色漂亮的热烈程度、形式的现代感以及整个精气神上,又进了一大步。设计师在申冬奥会徽设计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概括、提炼和优化。

国际设计委员会主席大卫·格罗斯曼认为,这个会徽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他说:“这个会徽首先呈现了中国文化,即便是不懂中文的人,也能看出它与中国文字和冬奥主题符号之间的和谐关系。第二,它浓缩了很多运动姿态,是流动的,有很多方向感。第三,它看起来非常国际化,对于国际受众来说,他们不仅很容易看出这个会徽呈现的中国元素和运动元素,也能看出它呈现的是冬季运动。另外,这个会徽是可以动态呈现的,将被做成动画的效果,它会成为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会徽。”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点评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用了一个近似轮椅的造型,把它进行变体,就是“放飞梦想”。人和轮椅的组合,组成“飞”字,体现出冬残奥会运动员共同的追求——通过运动展现人生独特的价值、通过运动放飞理想。

“在国际传播当中,既要抓到普遍的心理存在和审美定势,又要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事情本身的特色。这两个会徽体现了中国元素、民族符号,特别是隐蕴在作品中富有乐感、动感、生命的韵律,仿佛让我们听到了中国民间的韵律。我觉得这两个会徽辨识度很高,传播力很强,会成为人们对北京冬奥会的一个永久记忆,载进世界的体育史。”

“冬梦”和“飞跃”也在运动员群体中引发了共鸣。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冠军李妮娜说:“第一眼看见这个“冬”字,你就知道它是代表冬天、代表冬季运动。上面还有两个运动的小人,看到这个会徽,就能想到是哪一届冬奥会。”

进行国内外查重 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

会徽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最重要的图形元素,是视觉形象系统与景观设计的基础,也是成功举办的重要标志之一。会徽不仅体现出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人文特色以及奥运会的精神实质,同时对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宣传推广、市场开发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会徽的原创性和知识产权,同时根据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的要求,北京冬奥组委制定了会徽查重工作方案,并于2017年4月至8月开展了国内外查重工作。

4月至5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候选会徽进行了查重,在商标注册的全部45个类别上未发现高度近似图标。6月,北京冬奥组委还委托清华大学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利用英、法、阿等10种外语对与会徽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对有关平面设计专业站点进行图像采集和比对。

6月至8月,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分别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候选会徽和冬残奥会候选会徽进行了国际查重,未发现候选会徽存在重大法律风险。至此,候选会徽的境内外查重工作基本结束。

北京冬奥组委法律事务部部长李富莹表示,北京冬奥组委组织了专家评审、社会代表评议,专门听取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的意见,内部经过多轮研讨、审议,非常审慎地确定候选会徽设计方案。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候选会徽作品本身独创性进行严格审查、多方验证的过程。

除了对会徽在国内外进行查重之外,北京冬奥组委还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就会徽作品进行著作权登记,并在会徽正式发布前48小时,在国内启动涵盖全部45个类别的会徽商标注册申请。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