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对法国,美国英国法国跟北京时间分别差几个小时
英格兰对法国,美国英国法国跟北京时间分别差几个小时?
美国一般算西五区的时间,英国是零时区,法国是东一区,北京是东八区;所以美国和中国相差13小时,英国和中国相差8小时,法国和中国相差7小时!!
英国这三个国家都是日耳曼人?
虽然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这些国家都由日耳曼人建立,但我们也只能说这些国家的居民有很多是日耳曼人的后代,并不全都是日耳曼人。实际上现在这些国家的居民中,除了日耳曼人,还有很多历史上其他的很多民族,只是在这些国家的土地上,经过与日耳曼人的长期融合才形成了今天欧洲的这些国家和民族。
今天的法国、德国、英国这些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也是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日耳曼民族的起源、发展说起了。
今天我们一般认为的日耳曼民族就是德国,是希特勒,如果再往前追溯就是俾斯麦时期,在政治意义上的德意志,但这只是日耳曼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小的一部分。
实际上日耳曼是西方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民族,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如果追溯历史,就不知道要追溯到什么时候了,很可能会追溯到上古时期。在罗马时期,日耳曼人从波罗的海一直分布到了黑海,这些人被罗马人称为“野蛮民族”,之后就统称为日耳曼民族。
到了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这个大民族的下面又分了许多种族,如我们熟悉的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法兰克和央格鲁-萨克逊,每一个种族下面又有许多小的种族,从分布上来说,东哥特、西哥特大致分布在黑海北岸,汪达尔大致分布在波罗的海,法兰克大致分布在莱茵河,而央格鲁-萨克逊主要分布在丹麦及北欧一带。
日耳曼民族虽然分成了众多的种族,但这些种族都有共同的特点,比如从风俗上来说他们在早期都是游牧民族,从人类学上来说,他们体质较好,红头发、蓝眼睛、高个子。
在整个罗马时期,无论是罗马共和国还是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始终是罗马人的强敌,罗马共和国末期,著名的罗马军事统帅凯撒就曾与日耳曼人交过手,由于日耳曼人作战勇猛凶悍,且人数众多、地域广大,凯撒就在他的日记中给出了结论:日耳曼人不可征服,而凯撒时期,正是罗马军事最为强盛的时期。
后来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后,就曾发动过旨在征服日耳曼人的战争,但战争进行得旷日持久,日耳曼人也始终没有屈服,就跟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罗马人虽然总能在军事上获得胜利,但过了段时间,日耳曼人却满血复活,于是罗马人又发动了对日耳曼人的军事行动,如此反复,这就使罗马人最终放弃了征服日耳曼的打算,长期与日耳曼人对峙了起来。
在罗马帝国建立后的二三百年中,日耳曼民族逐渐懂事,有了自己的行政组织和行政机构,还有了自己的“军团”和国王,不过这个时期的国王,与其说是个国王,倒不如说是个首领,日耳曼人也还只是刚摆脱了游牧民族的野蛮状态,国家并没有真正形成。
根据恩格斯的考察,公元后的大约二百年,是日耳曼人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也就是从凯撒到塔西佗的时期。
塔西佗是罗马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历史学家,大约生活在公元1世纪,写过《编年史》等著作。之后的日耳曼人不断向南发展,直到公元5世纪的时候占领罗马。实际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日耳曼人的南进是同时进行的,而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就进入到了“中世纪”时期。
日耳曼人在占领了罗马后继续向南发展,到公元9世纪的时候出现了我们熟知的查理曼大帝,查理曼把日耳曼民族所占领的地方都统一了起来,建立了史上著名的“查理曼帝国”,相当于现在西欧除一部分法兰西、一小部分意大利和西班牙以外的全部地方。查理曼与日耳曼民族在这个时期皈依了基督教,而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末期就已成为了"国教”。
下一个阶段就是9世纪,到了查理曼大帝的孙子时期,这个时候他的三个孙子合不来,就将帝国一分为三:西部归了老三,东部归了老二,中间一部分加上意大利就归了老大,这也就是后来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来源。
到了公元10世纪,日耳曼民族就出了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是为“奥托大帝”(Otto),他接受了基督教皇的册封,继承了罗马帝国帝位,此后在他的统治下,在公元962年就出现了“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帝国延续了800多年,直至拿破仑将其摧毁。
PS:欧洲的皇帝,其实是特指的罗马皇帝,比如后来拿破仑称帝的时候,就需要得到教皇的加冕,而由教皇加冕才能成为皇帝的传统,也是源于奥托时期。
这个时期的“神圣罗马帝国”,与其说是个大帝国,倒不如说是个分散的联邦更为合适,其内部分为了众多的小国,所谓皇帝也往往只是他们名义上的领袖。
日耳曼人在南进的过程中,逐步接受了罗马人的文化,罗马人使用的是拉丁文,日耳曼人到后来也逐步使用了拉丁文,而各地的日耳曼人,又结合当地人的语言,形成了各自的语言体系。
当然,形成今天欧洲如此众多的语言,与中世纪的封建制不无关系,而中世纪的封建制,又是源于日耳曼人的公社制。
日耳曼人在向南发展的时候非常分散,往往是一小群一小群地往南迁徙,就形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领地。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领地,就成了后来查理曼大帝及其后代皇帝的封地,他们经常把这些土地分给大臣、贵族或是有功的人,欧洲封建制大体也就在公元8世纪的时候形成了,到了公元十一二世纪的时候达到鼎盛。
在这种机制下,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每一块地方都有其相对独立性,不仅神圣罗马帝国如此,法国也是如此,被封到一个地方的诸侯就会在这个地方建个城堡,以宣示自己对这块土地的主权。当时的封建领主们在建了城堡后,就会在城堡中建个教堂,其周边有市场,再周边就是农田和牧场之类的了,所以当时的一个城堡往往就代表了一个独立的“小王国”,欧洲大多数时期就处在了这种分散的状态之中。
从公元5世纪直至1500年左右的1000年中,是欧洲的“中世纪封建时期”,这就使欧洲许多地方都保持了独立性,也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和语言,不过很长时期里,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形成真正国家的状态。
最早形成国家形态的,在欧洲大陆是法国,海外就是英国,这两个国家是最早从一个比较笼统的欧洲分化出来的民族国家。而日耳曼民族在长期的迁徙中,早已分散在西欧各地,有的地方日耳曼的因素多一些,有的地方日耳曼的因素少一些,只是这些日耳曼民族始终都统一不起来。
尤其是到了19世纪,欧洲打了场“三十年战争”,日耳曼民族也在这个过程中越打越分裂,这或许就是日耳曼民族的命运,不过他们也始终有个情节,就是他们得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国家。
早期形成国家的是法国和英国,后来德国和意大利直到近代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德国的形成我们都比较熟悉,在19世纪末期出现了一个名为普鲁士的强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带领下,经过了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最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德国。
而意大利也直到19世纪中期,才完成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这其中主要是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功劳。
当然国家的统一,语言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毕竟同一个国家的人,就要讲同一种语言,只有语言统一了,国家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日耳曼人在形成国家的过程中,先前因为接受了罗马文化,而罗马人使用的是拉丁文,所以日耳曼人到后来也使用了拉丁文,然后这些日耳曼人的拉丁文结合所在地的方言、土语,就形成了各自国家的语言。
比如法国,属于拉丁语系,后来结合了高卢当地的语言才形成了后来的法语。但高卢当地的语言,最早要推到什么时期就不好说了,上古时期都有可能,而西欧早期普遍使用的一种土语是克尔特语Celte,这个C念“K”,然后各地方民族的语言在克尔特语下面又有了很多本地的语言,而法国则属于拉丁语系中的罗曼语系统,也有条顿族(日耳曼人的一支)的语言,就是日耳曼的语言也在里头。当法国这个国家形成后,语言就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法兰西独有的语言,也就是后来的法语了。
意大利、德国语言的形成也大抵如此,以拉丁语为主,结合了当地语言而形成。
英国是另外一种情况,大约在公元前55年、54年的时候,也就是凯撒征服高卢的时候,罗马军团打到了不列颠,此后不列颠就受了罗马的统治,这个时期有400年左右,不过罗马人在不列颠遗留的文化不多,对英国的影响也较为有限。后来诺曼底人进入不列颠后,就把一部分法国和德国文明带到了英国,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在10世纪后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也就是今天我们都在学习的英语。
总之,今天的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虽然都是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但都讲着不同的语言,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数千年来历史演变的结果,也是欧洲文化演变的结果,其过程也大概如此了。
为什么感觉法国总是斗不过英国?
在许多国人的印象中,历史上的英法似乎是穿同一条裤子。无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狼狈为奸的两个强盗,还是两次世界大战中铁打不动的军事联盟,英国和法国总是喜欢成双成对。
但熟悉世界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英法两国其实是世仇。
公元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不列颠,将这座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的岛屿拉回了世界争端的中心。由于威廉是法国诺曼底公爵,所以英国王室在法国拥有土地,属于法国的诸侯。这使得英国国王在享有法国领地的同时,还不用受到法国国王制约,这让法国人十分不爽。
于是乎,历史上著名的表兄弟打架事件——英法百年战争,拉开了序幕。
这场战争最终因为黑死病的流行而结束,所以谈不上谁胜谁负。但由于战争让双方撕破了脸皮,所以英国王室在法国的爵位被剥夺,当然领土也被收回。英国自此彻底退出欧陆,同时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英法王室本就不怎样的亲戚关系再度被淡化,双方梁子也就此结下了。
此后的英国开始奉行“大陆均势”政策,即充当欧洲的政治天平,让欧洲各国势力尽量保持平衡,使其无法出现一个过于强大的国家,来威胁英国自身的利益。最近英国脱欧闹得沸沸扬扬,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英国与欧洲的这些渊源。而法国作为当时欧洲大陆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自然而然是英国首要制衡对象。
比如1700年,西班牙国王死后无嗣,法国波旁王室想拿下继承人的位置,控制西班牙,从而称霸欧洲。当时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是法国人最大的对手。但面对太阳王路易十四,只会用下半身打仗的哈布斯堡王朝,还是不够看。
这时候英国出手了,为了不让法国称霸,英国联合奥地利,荷兰等国,组成反法同盟。与法国西班牙联军爆发战争,史称西班牙王位战争。最终结果是西班牙被打残,从此退出强国之列,而路易十四的霸主梦也就此破碎。
无独有偶,百年之后,拿破仑卷土重来,这是一个比路易十四还要强大的男人,他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但最终,在英国人为首的反法同盟数次抗争下,这个男人兵败滑铁卢。
当然,英国从来不是针对法国,其只是为了维持欧洲的平衡局面。所以我们看到,后来在英法联手在克里米亚击败了欧洲宪兵沙俄,在一战中压制了后起之秀德意志。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双方这数百年的争端中,最终失败的都是法国。
那么法国为何斗不过英国呢?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实力问题。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
纵观世界历史,古今中外,无论哪个国家,自身实力的强大,是其对外优势的绝对保障。
英国虽然是岛国,孤悬海外,没有法国的陆地优势。但其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岛国强大的航海竞争力优势就出来了。拿破仑时代的法国何其强大,即使英国纠集了普鲁士、奥地利、沙俄这样的强国组成反法同盟,在欧洲大陆上依然不是其对手。
但是,在海上,拿破仑怎么也翻不过英国这座大山。后来,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爆发,英国国力进一步增强,殖民地遍布世界。
总之,强大的实力,使得英国拥有欺负法国的资本。
当然,仅仅是这点实力还远远不够,法国长期作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在领土人口方面都占据一定优势。特别是路易十四时代和拿破仑时代,几乎称霸欧洲大陆,这不是当时的英国能对抗的。
但是英国有地缘优势,作为岛国。英伦三岛和欧洲大陆有着天然的分界线,这使得欧洲大陆上的争端难以扩散至英国。而英国则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去平静的看待欧洲大陆上的形势,并扮演搅屎棍的角色,时不时的在背后推波助澜。以欧洲的混乱来换取英国的绝对安全。
反观法国,虽然自身实力强大,但由于身处欧洲大陆,周边强敌环伺,奥地利,普鲁士甚至于瑞典沙俄,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而且背后还有英国这样一个老冤家捅刀子。其大部分的精力都不得不放在防御外敌上,从而忽略了自身的发展。
所以,法国虽然实力强大,但顾忌太多,根本无法全力发挥。英国则是有恃无恐,其强大的海军只要守住英吉利海峡,基本便可以高枕无忧。
双方不同的地缘环境,导致其在战略地位上的差距。
通俗点儿讲,英国想打法国,可以肆无忌惮,没有后顾之忧。甚至于还可以待着一大群帮手。而法国想打英国,在突破英吉利海峡的同时,还得防备周边国家,实在是心累。
可以说,英国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其在战略上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法国所不具备的,被动挨打,几乎已成定局。如果想改变这一局面,要么法国称霸欧洲,无人敢惹,要么再出一个诺曼底公爵。
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的救护车有什么共同点?
这些国家的救护车共同点是:救死扶伤,车上都安装了警示灯,都有道路优先权,到医院后优先抢救。
为什么说它们是西方国家呢?
因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等等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处于西半球。所以,通常把发达国家又称为西方发达国家。不过,有几个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等都在东半球,但是这几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国际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等,都和英国,法国等在西半球的发达国家类似,因此也成为西方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