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扎比财团,但为什么不能年年拿欧冠冠军呢

2023-08-28 69阅读

阿布扎比财团,但为什么不能年年拿欧冠冠军呢?

巴萨的宇宙队称号只是对巴萨比赛时统治力强的一个赞叹,并不是说巴萨每场比赛就一定会赢,足球是圆的,没有什么事是一定的,况且巴萨自被称为宇宙队以来也拿了三次欧冠,至少还是对得起这个称号的。

众所周知,欧冠是全欧洲各个联赛最好的球队一起竞争的比赛,自然巴萨的对手是要比西甲要强的,在西甲巴萨或许可以做到十几二十次连胜,但在欧冠可就难了,欧冠淘汰赛只要输一场就有可能出局,联赛不一样,联赛看的是积分,所以巴萨和皇马都有犯错的空间,只要积分多于对手就行,所以欧冠其实要比联赛还难踢,加上对手实力强,其实那些年的拜仁、曼联、马竞、尤文巴黎都挺强的,巴萨对上了也没有太大的把握能赢。

阿布扎比财团,但为什么不能年年拿欧冠冠军呢

除了对手强这个外因之外,还有内因,这些包括伤病、每赛季的人员流动、新老交替、球队教练变化带来的战术变化、管理层问题等等,都是影响巴萨战绩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管理层的问题,每一个巴萨球迷都相当无奈。

我个人还觉得有一个原因(足球阴谋论),可能跟菠菜公司的操控有点关系,当巴萨的某一场欧冠比赛的受注比例不协调时,菠菜公司为了不输太多钱,往往可能就会暗中操控,可能就会制造出大惨案、冤案、悬案出来,或者在抽签时动点手脚之类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看看巴萨这几年的欧冠那些比较有争议的赛事,也许会发现出一些有意思的事。

曼城可能遭遇欧冠禁赛一年?

个人觉得不太可能被禁赛,近几年曼城账目一直是处在盈利状态,财务必然是不会有问题。而且曼城也官方宣布违反FFP的指控是不实的,会积极接受财务控制机构调查。

今年的曼城靠着一个稳字力压强大的利物浦成为了今年的英超冠军。但是在欢喜之余,个别媒体突然爆料曼城曼城可能违反了FFP法案,会被禁止参加欧冠!要知道曼城现在最大的突破就是欧冠,如果说被禁止了欧战,那对于曼城还是很伤的。

但是曼城真的会违反财政公平政策吗?在我看来应该是不会的。曼城虽然在转会市场挥金如土,但是得益于背后的财团支持和英超巨大的转播收入,曼城想赔钱都难。上赛季曼城天价引援确实是会引起财务控制机构的注意,但是按照那一年曼城的账目来看,曼城还是处在盈利状态,根本没有可能触碰到FFP法案。

而曼城为什么怎么花钱都不会出现财政赤字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曼城身后中东土豪的原因让曼城但凡出现财政紧缺的时候都会积极给球队注资,当然FFP是不接受母公司直接注资,但是中东土豪会利用手上的其他公司以赞助的方式进行大额注资。而且2015年曼城的胸前广告和球场冠名都被自己的母公司以溢价的方式拿下了,也就是说曼城想不盈利都难…

再说如今曼城俱乐部声望也是逐渐走高,英超的转播分成这几年也是数一数二的,在高商业化的英超扶持下让曼城收入也是突飞猛进。而去年夏天曼城也是有意控制转会收支平衡,为的就是摆脱土豪的扶持,真正走上财政“公平”的道路。

现在查曼城都不如查查巴黎,相比较经营模式很相似的巴黎更应该是被注意的对象,但是如今把锅甩到曼城头上,这就是所谓的队红是非多吧…

关注DK,绝对不亏!尊重原创,禁止转载!

军方是不是也要服从国王?

很多去泰国旅游的中国游客都曾见到过这样的场景:每当遇见泰王出行时当地人要朝着泰王行跪拜大礼。其实泰国人不只是见到国王需要行跪拜大礼,见到王后、王子、公主等王室成员同样要行跪拜礼。泰国人在面见王室成员时不仅要行跪拜礼,而且他们跪的方式是整个身体直接匍匐着趴在地上。这种泰国所独有的跪礼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双腿下跪和欧洲古代的单膝下跪。

早已废除了跪拜礼的中国人看到泰国人向王室行跪拜礼时总会觉得忍俊不禁。泰国人觐见王室成员的礼节为何在全球范围内都如此格外庄重严苛呢?其实泰国在如今全球所有君主国中是君主权力相对比较大的一个。泰国的历史远没我国那么悠久:直到公元1238年泰人才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泰国历史上先后经历过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四个统一王朝。

如今统治泰国的曼谷王朝诞生于公元1782年。这时西方列强正在向东南亚渗透扩张。泰国是近代西方殖民者瓜分东南亚的过程中唯一得以保持独立地位的国家,然而泰国仍不可避免受到了西方殖民者东来的冲击。1893年法国寻找借口挑起双方纷争,然后将炮舰开进曼谷河段,强迫泰方签订《曼谷条约》:将附属于暹罗(泰国的旧称)的老挝割让给法国属下的印度支那并赔款300万金法郎。

尽管泰国最终得以成为东南亚唯一未被列强殖民的独立国家,但泰国的独立在相当程度上是以丧失大片领土为代价而实现的。当时的泰国国王朱拉隆功为摆脱严重的民族危机而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废除奴隶制、建立预算制度、实行土改并仿照西方模式建立近代化的金融制度、教育制度和军事制度。1909年当时暹罗的人均GDP已达到清朝的17.3倍,还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新军。

朱拉隆功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增强泰国的国力、缓解民族危机。朱拉隆功从未试图解放民众的思想,然而泰国在引入西方制度的同时仍不可避免受到新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多受到新思想影响的人开始反思泰国的君主专制政体。上世纪30年代发源于美国纽约华尔街的经济大萧条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朱拉隆功改革后泰国已开始日益融入国际市场,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场世界性经济萧条的波及。

当时的泰国国王拉玛七世为缓解财政压力就削减了军队的薪俸。这自然引起了军方的不满。尤其是已接受新思想影响的新军更是趁机打出要求实行君主立宪的旗号。1932年6月24日凌晨泰国军队在人民党领导下占领了王宫,逮捕了在首都的各部大臣、陆海空三军和警察要员,解除了御林军的武装,控制了曼谷铁路局、中央车站、电台和电话电报局等重要据点,接管了兵工厂,随即宣布成立军政府。

军政府鉴于泰国民众并不支持军人干政的情况选择还政于民选的文官政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军方完全将到手的权力拱手让人——事实上迄今为止军方仍是左右泰国政局的关键性力量,一旦民选的政府总理触动到军方的利益就可能招来政变。泰国军方为使自己这种名义上还政于民选政府而实际上仍得以操纵大权的局面固定化常态化就推出国王作为效忠对象。

这一时期的泰王就类似于日本幕府时代的天皇。尽管军方在名义上声称效忠于国王,可实际上军方是以尊王的名义把握实权。1946年阿南塔·玛希敦国王被暗杀后由他的弟弟普密蓬继承了王位。普密蓬出生于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小时候常年居住在国外。直到1935年1945年普密蓬才回到泰国帮助兄长稳定政权,然而仅仅一年后兄长阿南塔·玛希敦遇刺使19岁的普密蓬成为了新国王。

当时的军方领导人以为这个小毛孩不过是可以随意操控的傀儡而已。普密蓬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想法又跑国外继续留学深造去了。1951年普密蓬从洛桑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到泰国。回国后的普密蓬不得不与以銮披汶·颂堪为首的军人团体合作,不过这时的普密蓬也在密切注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这一时期泰国出现了越来越强烈的要求组建民选政府以取代军政府的声音。

一时间泰国军政府被民众的各种示威游行抗议活动搞得焦头烂额,另一方面民众的抗议活动也激化了军政府内部不同派系势力之间的斗争。普密蓬巧妙利用军方将领之间的矛盾不断在军队里安插效忠于自己的年轻军官。通过提拔这些缺乏资历背景的年轻军官从而对桀骜不驯的军方元老们进行制衡。1956年普密蓬在公开演讲中指出军队不应该干预政治。普密蓬的演讲随即在泰国民众当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在这种背景下陆军总司令沙立发动政变接管了政权。沙立是君主制的坚实拥护者,所以在他的拥护下普密蓬的皇权和地位得到了稳步的提升。长袖善舞的普密蓬利用军方将领之间的矛盾边拉拢边打压,最终得以成功控制了在一战之后就逐渐独揽大权的泰国军方。1977年和1978年颁布的两部宪法再次提升了国王的权力:国王拥有直接任命总理、枢密院成员以及议会成员的权力。

事实上1932年之后的泰国就已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国,然而实权却一直掌握在军方和国王手中。普密蓬国王上台之前在由军方与国王组成的政治联盟中军方居于主导支配地位,而国王只是军方推出来号召人心的一面旗帜;普密蓬国王一番政治运作之后国王仍必须通过与军方的合作掌握政权,然而这时军方出身的政府领导人实际上已在悄然间成为了普密蓬的“提线木偶”。

在泰国包括军方在内的既得利益阶层同底层民众之间的矛盾相当尖锐。双方都各自成立了自己的政治组织。泰国的红衫军与黄衫军之争基本上就是分别代表不同阶层的两大派系之争。普密蓬巧妙利用两派纷争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政府人选:如果在任的政府不被老百姓喜欢,那么国王只需要换一个军方代表人物就行了。泰国政府就此成为王室意志的执行者:表面上是政府在运作,实则是国王在指挥。

普密蓬堪称是政界的“端水大师”——他在政权、军权和民意之间做了对自己最有利的取舍。在王权面前军队、政府只是普密蓬讨好民意、稳定王室的棋子。普密蓬只要发觉军队、政府稍有对立之意便会弃车保帅抛出其一以稳定自己身为一国之君的地位。在1973年泰国爆发的大规模游行中25万群众走上街头与军队发生冲突。事后有75名学生丧生于军队的镇压之下。

民意沸腾之际普密蓬把一直忠于自己的总理他侬推出来当“替死鬼”:普密蓬罢免了他侬,又任命了新的总理。1992年泰国又爆发了一场大游行。这次政府在国王的授意下进行镇压造成大批学生伤亡。尽管这回镇压游行是在国王的授意下进行的,但普密蓬国王为稳定大局再次弃车保帅:普密蓬摆出一幅调停者的姿态命令当时的政府总理和军队最高掌权人跪在自己面前向全国人民认错。

在这几次政权更迭中普密蓬始终在政府、军队、民众三者之间保持一种超脱的地位。普密蓬通过巧妙的政治运作协调着三方之间的关系,从而奠定了自己在泰国人民心中的“救世主”的形象。从那时起国王就成为了民众心目中的天神、泰国的定海神针。学生们上课前要起立感谢泰王赐予的书籍;人们看电影前要站起来向泰王的图片默声致敬;大街小巷到处都张贴着泰王的照片。

泰国的孩子们在这样一种从小就见到周围人对国王顶礼膜拜的社会氛围中成长起来,所以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之后自然就会发自内心把国王奉为神明。制定了宪法的泰国尽管并不是像沙特一样的绝对君主制国家,然而正是上面提到的特殊背景使其与其他君主立宪国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泰国军方与国王形成了一种政治同盟。掌握着军权的国王就得以对国家行政进行间接影响。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普密蓬国王就开始大力发展农业:用经济作物去替代罂粟种植,开始打造农业机械化,研制了抽水机、中耕机、插秧机......之后普密蓬又在泰国大力发展畜牧业,从而解决了泰国奶类的日常消耗并增加了收入。到了1969年深知泰国农村落后情况的普密蓬成立了扶助山民的国王计划:让山民们种植起了油茶、夏威夷坚果、茶叶和咖啡等三百多种经济作物,从而极大提高了泰国农民的收入水平。

这些因为国王的政策直接受益的泰国农民自然成为了君主制的坚定拥护者。普密蓬在位时期还积极开放泰国市场主动吸引来自海外的投资。到了上世纪90年代泰国一度被视为一只脚已迈入了发达国家门槛。当时的泰国是东南亚的汽车制造中心和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这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解决了泰国人就业的难题。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使泰国人的生活是一天一个样。泰国因此开始被誉为亚洲四小虎之一。

泰国民众自然对这样能不断提升大家生活品质的国王爱戴有加。泰国人对王室的爱戴之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这样几十年下来之后国王的威信也就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王室的财富也越来越多。纵观泰国王室自普密蓬时代以来几十年的历史不难发现一种规律:随着王室权力的提升也使得王室财富日益膨胀,而王室财富的增长又反过来巩固了王室的权力。

普密蓬上台之初只是军方随意操弄的一个吉祥物。那时泰国的王室在世界各国王室中也并不以富有闻名。随着普密蓬把国家实权收回到自己手中以后泰国王室的财富就像是坐火箭一样嗖嗖往上涨。普密蓬国王在位时期王室就凭借手中的权力开始深度介入国内经济体系。如今泰国王室拥有全国最多的土地,同时泰国数得上名号的企业几乎都有王室在里面参股。

在福布斯排出的全世界最富有的五大王室中各自的资产情况如下:迪拜王室40亿美元、阿布扎比王室150亿美元、沙特王室180亿美元、文莱王室200亿美元、泰国王室约300-400亿美元。泰国王室的收入约占泰国GDP总量的1/10。因此有人说王室其实就是泰国最大的财阀。在美、日、韩这些资本主义国家都能见到财团通过提供竞选资金间接干预政治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泰国其实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泰国的红、黄两大阵营之争由来已久。两派都组织了自己的政党参与竞选,而参与竞选是需要资金的。在泰国最大的财阀就是王室,那么谁最有能力干预国家政治呢?泰国王室还凭借雄厚的财力从事慈善事业,从而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普密蓬国王在位时期常去泰国各地“送温暖”:通过对底层民众的走访和布施塑造自己在民众中的形象。

在泰国动荡不定的政局之中普密蓬国王屡屡充当化解危机的仲裁者。同时王室也热心于各种宗教祭祀活动。王室礼仪同佛教仪式高度结合,从而在这个几乎全民信佛的国家内将自己塑造成为半人半神的存在。同时泰国国王的权威性也得到泰国宪法的保护。任何攻击王室的言论在泰国都属于犯罪行为。2017年6月泰国清迈一个名叫泰翁的保险业务员因为在脸书上批评王室被判入狱35年。

事实上2014年以来因为这个罪名入狱的多达70人以上。时至今日在泰国人们面见王室成员仍需行跪拜礼以示尊敬。需要指出的是泰国国王的权力并非来自于国家制度层面。泰国并不是一个像沙特那样的绝对君主制国家。事实上泰国从1932年以后就已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国。像英国、日本这些君主立宪国的君主通常都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更多是作为一种政治象征符号,而不能实际干预国家政治。

一位英国宪法权威人士曾说过:“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那么女王除了签字以外也做不了其它任何事”。泰国宪法也规定由民选政府享有国家的治理权。泰国在平时也确实是由民选政府负责国家政治治理。如今泰国国王通常并不会干预国家日常行政事务。然而泰国宪法比起其他君主立宪国的宪法赋予了国王相对更多的权力。

泰国宪法明文规定国王享有重要的人事任免权。每届国会上议院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议员是由国王挑选和任命的;国王有权根据国会上下议院的推荐任命两院议长和副议长;国王有权任命内阁总理和内阁部长;国王有权在执政党成员中任命执政党领袖、在非执政党成员中任命反对党领袖;国王有权根据总理建议解除内阁部长职务;国王有权任免军政官员;国王有权任免法官。

理论上其他一些君主立宪国的君主也享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但其他君主立宪国君主所享有的人事任免权更多是形式象征性的。比如英国和日本的首相就需要经过君主签字任命,但实际上英国和日本的君主只不过是在议会已作出决议后签字追认而已。相比之下泰王所享有的人事任免权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上普密蓬国王掌握实权后几乎在历届政府中都安插了自己的心腹。

泰国宪法还赋予了国王签署法案的权力:泰国的所有法案在经国会通过后需由内阁总理在30天内呈递国王签署御令后才能颁布实施。如果国王不予签署或未在90天内签署御令,那么国会就需要重新审议法案内容。不过在现实当中这种法案未获国王签署而被退回国会的情况极少发生。泰王还有权解散国会下议院并重新进行选举。泰王有权召集主持国会、召集主持国会特别会议。

泰国宪法还规定:在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经济稳定等利益时国王可以在必要时颁布重大法令并即刻付诸实施。这意味着国王在特殊的紧急重大时刻和议会一样是享有立法权的,而且国王颁布的法令可以废除或修改现行法律。国会可以否决国王颁布的法令,但在被国会否决前国王颁布的法令将一直有效。国王还有权根据军事管制法宣布紧急状态或取消紧急状态;国王有权根据国会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

泰国的外交权也是掌握在国王手中的:国王有权与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签订包括和平条约、停战条约在内的重要条约。只有在涉及泰国疆土或管辖范围的条款时才必须经由国会审批。除了这些政治外交权力之外国王还拥有一些荣誉性质的象征性权力:决定大赦、册封(或撤销)爵位、赐予(或收回)勋章,,,,,,这些象征性的权力基本上是所有君主国的元首都享有的。

由此可见泰王的实权远远大于其他君主立宪国那些虚位君主。首先人事任免权在泰国的实际政治运作中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权力。其次泰王有权解散议会进行重新选举、有权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或取消紧急状态、有权在紧急状态下颁布新法令或修改现有法律......相比之下其他君主立宪国的君主只不过是在议会通过的决议上签字而已。最要紧的是泰国王室还掌握着军队和财富。

泰国国王之所以拥有较大实权完全是由于普密蓬国王通过长袖善舞的政治手腕游走于军方、民众乃至宗教界等各方势力之间所造成的事实结果。普密蓬通过巧妙的政治运作把军方大佬们掌控在了自己麾下。由于泰国的军队是归国王掌控的,所以当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时国王可以利用军队迅速介入到政局中。同时王室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巨额财富间接影响政府选举。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泰国王室尽管手中掌握着相当的实权,可还是无法达到像沙特王室那样能绝对控制国家的地步。泰国毕竟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泰国王室对军队的控制是普密蓬国王通过圆滑的政治手腕利用军方内部的矛盾以及军方与民众的矛盾实现的,然而泰国王室对军队的控制并不像沙特王室那样有任何制度上的保障。普密蓬为了利用军队控制国家局势也必须给军方足够的甜头。

普密蓬时期王室和军方实际上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军队利用国王的威望捞钱,国王利用军队把持国家政权。如果把泰国比喻成是一家大型集团公司,那么民选政府就像是公司的经理层,而王室则是真正掌握最高实权的董事会。也许平时董事会并不怎么管公司具体的经营运作事务,可真到了重大关键时刻能起到一锤定音作用的还是董事会。

泰国王室在平时也不怎么管理国家具体的行政事务,但如果国家一旦出现政治风波时王室就会利用对军队的控制迅速介入政务。王室和军队就这样牢牢控制着泰国的政治局势,但说到底国王需要通过给予利益安抚军队才能掌控实权。以前普密蓬靠驾驭军方大佬才能掌握实权,可谁也不知道以后的泰国国王还有没有他这样的政治手腕。至少现任泰王还看不出有他父亲那样高明的政治手腕。

为什么却不能成为发达国家?

在正式进入分析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因素到底包括哪些?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有:第一,经济资源。经济资源是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经济规模通常按本国货币计算的GNP来衡量,所谓GNP是指居民创造的全部增加值,加上(或减去)不包括在产出价值中的税收(扣除补贴后的),加上来自非居民的主要收入(雇工补偿和财产收入)的净收入之和。GNP也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和非居民的主要收入。

第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特别是获得教育的机会和能力被视为经济增长过程中决定性作用。通常,人力资本用人口受教育年数来表示,受教育年数愈多,劳动力工作技能就愈熟练,劳动生产率就愈容易提高,促进经济的增长。三、自然资源。通常是指主要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质量,可及性和成本。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必要条件,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成为经济增长的限制条件或上限(Upper Limits),同时自然资源具有边际收益递减性质,开采和利用的生态成本和外部成本相对高。四、资本资源。按照哈佛大学米歇尔·波特对资本资源的定义包括三类指标,一是国内投资总额,一个国家经济中对固定资产追加的支出加上存货水平的净变化;二是外国直接投资(FDI),它是指为获得在一国经济中经营的某个企业的长期权利权益(10%和更多的有表决权的股份)而投资的净流入量。五、知识技术。我们视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特别是在21世纪世界进入知识社会与信息社会,它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知识技术促进知识创新与传播,技术创新与普及的基本情况。六、政府资源。这里由于受可计算指标的限制,我们仅采用了一项指标,即中央政府财政支出,包括经常性和资本性支出,也包括商业服务和社会服务支出,不包括非金融公共事业和公共机构。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主要是中央政府)动员与运用资源的能力。

第二部分我们将阿拉伯国家与国际上的发达国家的比如美国,欧盟进行整体实力的对比。

就事论事,一个国家能否成为发达国家不仅仅只在经济方面,同时综合国力也十分重要。第二,关注一个国家的自身定位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阿拉伯国家虽然很有钱,但这些国家的定位并不是借着经济优势提高政治势力,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领导者。最后,从经济发展模式出发,发达国家首先需要具备战略纵深,国民经济齐全并不能过分的依赖于某些东西,要有一定的独立性。由此可见,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沙特阿拉伯,都过分的依赖于自然资源-石油。在科技等方面相对落后。

当然,阿联酋作为特例,如今的迪拜作为国际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旅游胜地,还是独具一番风味与特色的。

但我觉得总体而言,在阿拉伯国家里做一个小而美的“土豪”是很容易的,但是你想成为国际上的领导者、领跑者难度还是非常大的,所有重大的资源、权利都是由发达国家控制,发达国家可以说掌握了目前的世界格局,我觉得在现行的国际体系之下,阿拉伯国家想要反超是很难实现的。

瑞士为什么那么富裕?

瑞士是位于欧洲中部的一个多山内陆小国:瑞士的国土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850万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呢?我国首都北京市的面积是16410.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54.2万人。这么一对比就不难发现瑞士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北京市的2.5倍左右,人口更是只有北京市的40%左右。要说瑞士是个弹丸小国毫不为过,然而这个弹丸小国却是一个相当富裕的国家:瑞士的经济总量高达6788.87亿美元,是世界第19大经济体,瑞士的人均GDP高达80190美元,在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卢森堡。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瑞士一国就有14家。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瑞士连续六年蝉联全球最具竞争力国家之首。在这个世界上富裕的小国有很多:荷兰、新加坡、韩国等国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利用临海优势经营远洋贸易。然而瑞士却是一个内陆国。全境地形高峻的瑞士大致分为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占瑞士国土总面积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脉(占10%)、中部高原(占30%)三个自然地形区。瑞士平均海拔约1350米,最高点是接近意大利的杜富尔峰(海拔4634米),最低点是位于提契诺州的马祖尔湖(海拔-193米)。本来按说这样的多山地形对工农业生产应该是不利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瑞士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瑞士人独特的民族性格。在瑞士多山的地形条件下山民们在生产力不高的古代一起耕作放牧、架路修桥,也因此在长期的合作中形成了平等独立又亲密默契的关系。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古代山民们很早就形成了一种“露天议会”——形成”露天议会“的初衷在于共同商量下一年的劳作与战争等事宜,无论贫富贵贱均可参加。这种带有原始民主制色漂亮的会议制度后来被瑞士人一直沿袭和发展到今天。

长期以来阿尔卑斯山区的生活是一种内向和封闭的状态,直到公元1230年前后贯通阿尔卑斯山南北圣哥大山口的通道开通,从此欧洲南北的交通条件由此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此同时这也使位于这一地区的乌里、施维茨、翁特瓦尔登3个州通过收取过境通行税而大获其利。随着这一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其战略地位也变得越发重要起来——我们翻开今天的世界地图就不难发现:瑞士在地理位置上正好处于欧洲各大地缘势力交汇的十字路口,这意味着谁控制了这里就能对战略对手形成压制。然而由于历史上阿尔卑斯长期的阻隔作用就使这一地区作为交通枢纽的战略作用大打折扣,而在贯通阿尔卑斯山南北圣哥大山口的通道开通后这一地区的战略地位自然得到了重大提升,与此同时也引起了各方势力的觊觎之心。当时这一地区理论上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然而对德国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所谓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其实和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一样长期处于分裂局面,以致于伏尔泰是这么评价神圣罗马帝国的”这个国家既不神圣,也不罗马,甚至不能称其为一个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曾一度存在过数百个彼此独立的诸侯邦国,而今天的瑞士地区在当时就存在着一批名义上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自治邦国,我们前面提到的乌里、施维茨、翁特瓦尔登就是这种自治体的代表。名义上乌里、施维茨、翁特瓦尔登三州的领主是德意志七大选帝侯选举出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室哈布斯堡家族,然而实际上三州早已在天高皇帝远的情况下形成自治局面。这种平静的局面在公元1273年被打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四世觊觎三州靠圣哥大山口所获得的巨大利益,于是派遣官员直接管理当地事务。1291年8月1日的乌里、施维茨、翁特瓦尔登3个州签署了相互支援的军事防卫永久同盟条约,后来的瑞士国家正是由这个三州同盟演化而来,8月1日因此成为了瑞士的国庆节。三州之所以联合起来就是为了对抗哈布斯堡家族,而哈布斯堡家族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很快就对三州展开了军事行动。然而战争的结果却是三州同盟屡战屡胜,而哈布斯堡家族方面则是屡战屡败。1315年在莫尔加藤地区的一次战斗中哈布斯堡家族的8000精锐竟被对方1500人的部队击败,实在是令哈布斯堡家族颜面尽失。三州同盟在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到了1318年三州同盟终于迫使哈布斯堡王朝与其签订和平条约。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哈布斯堡家族不打三州同盟的主意了,可这下轮到三州同盟不消停了:在接下来的三十余年间临近三州的卢塞恩、苏黎世、格拉鲁斯、楚格、伯尔尼五州或主动投靠或被三州同盟攻占。就这样由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自治城邦演变而来的瑞士同盟通过不断吸纳德意志邦国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不断扩张:在合并卢塞恩、苏黎世、格拉鲁斯、楚格、伯尔尼五州后瑞士国家已由原来的三州同盟升级为八州同盟,到了1513年进一步演化为由13个州组成的防御共同体。屡屡遭遇挫败的哈布斯堡王朝被迫与瑞士签订了《世代结盟条约》;1516年瑞士又与法国签订了《永久和约》。这时瑞士日后的武装中立国策已初见端倪。

关于瑞士之所以能保持其永久中立国地位的原因在我另外的文章中有专门解答,由于本题主要是探讨瑞士富裕的原因,所以在此我不过多赘述瑞士武装中立国策得以保持的原因,只说这一国策对瑞士经济的影响。从瑞士的建国历史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商业传统的国家——瑞士国家的诞生就是利用地处欧洲交通枢纽地带的地缘优势以商贸立国。作为中立国的瑞士成功躲过两次世界大战:当英、法、德等国因为战争满目疮痍之时瑞士却在积累财富,事实上瑞士还会利用其中立地位发一些战争财。二战期间瑞士就通过脚踩两只船的方式左右逢源:瑞士在二战爆发之初就像德国提供了1.5亿贷款,瑞士还向德国出口电力以使德国工厂能保持生产,直到1945年法国光复使瑞士面临的战略压力大大减轻后瑞士才停止向德国供电。瑞士还曾接受纳粹德国从欧洲各国搜刮而来的价值4.4亿美元(按物价水平核算相当于现在的150.3亿美元)的纳粹黄金,除此之外还有超过3亿美元的德国黄金通过瑞士的中转分别流入了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土耳其。时任纳粹德国经济部长兼中央银行行长的瓦尔特·芬克曾毫不掩饰地声称:“如果没瑞士帮助把德国的黄金兑换成外汇,使德国得以有钱购买钨和铬等战略物资,那么第三帝国的战争恐怕连两个月都坚持不下去”。二战后瑞士作为纳粹德国曾经的洗钱机和黄金转运站的瑞士仍保留了相当部分被纳粹德国搜刮来的财富。瑞士可没一根筋跟德国混:在向德国出口军火的同时瑞士也接受盟国的军事订单,甚至1940年盟国在瑞士的军事订单几乎与瑞士的生产能力持平。瑞士靠着在二战中的左右逢源得以发了一笔战争横财,可这并不足以解释瑞士富裕的全部原因,因为这种在两大战争集团之间左右捞钱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

事实上中立政策对瑞士更大的影响在于:在历次欧洲战争中融入瑞士的大量人口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1901年至今瑞士诞生了24名诺贝尔奖得主,平均下来瑞士是全球人均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国家。和美国一样:大量移民的涌入为瑞士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人才技术优势。瑞士企业极其重视创新研发。手表可能是瑞士制造业的名片:如今全世界的出口手表中每10块就有7块来自瑞士。瑞士人以一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将本国制造业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事实上瑞士制造业中有很多不为人熟知的“隐形冠军”——所谓隐形冠军企业是指在某个细分市场绝对领先并在自身领域成为世界前三之一,但年销售额不超过50亿美元,因此公众知名度比较低的企业。比如螺丝很常见,但能用于飞机发动机的螺丝可能只有一家企业能生产。2015年瑞士制造的阳光动力2号飞机完成了人类首次只依赖太阳能的环球飞行。瑞士企业把培训员工的职业技能视为企业应尽的义务之一:目前约30%的瑞士企业会为员工提供职业教育培训。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都是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不但能获得税收减免和补助,还能获得廉价劳动力,因此企业很乐意与职业学校合作。2017年10月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世界职业技能大赛上瑞士只派出38名参赛选手,却获得20枚奖牌,其中包括11枚金牌,最终赢得了团体第二名。

相比制造业而言:可能瑞士的金融业更为著名。1815年瑞士的中立国地位在维也纳会议上得到欧洲列强的一致认可,之后瑞士就利用自己的中立国地位着力打造世界最安全的金融体系。时至今日瑞士被视为世界上最安全的资本存放地,加之地理区位优势以及税制温和、瑞士法郎币值稳定等一系列因素使瑞士成为了全球金融资产趋之若鹜的避风港。世界各国几乎都在瑞士银行开设有户头:这其中有各国的国家存款,也有各国政要、财团的存款。在长达3个世纪的时间内瑞士银行一直坚持着为储户永久保密的原则。2015年瑞士的银行数量为266个,其中外资控股银行85个、外国银行在瑞士的分支机构26个,外资银行占据瑞士银行总数的41.7%。可以说来自国外的资金和外资银行撑起了瑞士金融行业的一片天,而瑞士吸引境外资金与外资银行的一大原因就是国际金融组织。瑞士最著名的金融组织是国际清算银行,世界各国的国际储备约有1/10存放在国际清算银行。瑞士是很多国际组织的所在地:世贸组织(WTO)总部、国际足联(FIFA)、国际奥委会(IOC)等国际组织的总部都位于瑞士,这些国际组织都有相当雄厚的资金储存在瑞士银行,这对瑞士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多年来瑞士政府通过政策不断发展本国的旅游业,使其成为继工业、金融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在旅游资源的保护上当地政府做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使旅游资源能够节约并高效利用;瑞士政府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在瑞士国内有非常多的民俗博物馆;政府成立相应的基金会,专门负责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由于瑞士全境实施购物退税政策,这对促进游客在瑞士购物是极为有利的。瑞士的工业、金融、食品、医疗等在世界上都有很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旅游业的协调发展:金融发达可以为旅游业更好的融资,融资之后可以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医疗的发达使一些公司推出健康医疗旅游的项目——将疗养和旅游结合起来,从而同时促进了医疗和旅游的发展。这样一来瑞士就可以利用与金融、医疗等行业的互动从而极大带动了瑞士旅游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