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路大厝,福建为什么很多地名都喜欢用厝这个字
林路大厝,福建为什么很多地名都喜欢用厝这个字?
谢邀,福建为什么有很多地方有“厝”字呢?特别是在福建沿海和闽南比较多。
我是福建人,福建人对家的观念很强,这里的沿海地区把“宅”、“房”,“屋”、都叫“厝”,家里叫“厝里”,盖新房叫“起新厝”,买新房叫“买厝”,乔迁叫“过厝”或“搬新厝”。 福建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回老家“起新厝”。“厝”的大小是子孙贤能有出息的一种象征。所以你来到福建乡村会看到一座座豪华大别墅,只有老人住着,这是他们的一种荣耀。 “厝”是福建沿海一些地区的方言,在福建莆田这个地方“厝(cuo)”和“醋(cu)”的方言是谐音,这里有一种习俗就是乔迁(“过厝”)办酒席席间不能用醋,吃了醋的意思就是把家都给吃了,不吉刊利,这是一种习俗忌讳。 还有福建沿海的“左邻右舍”叫“厝边隔壁”,“房前屋后”叫“厝前厝后”,还有“上厝”、“下厝”、“大厝里”,等等都是根据房子所在位置祖先传承下来的叫法。 福建有很多老房子、古建筑都称“古厝”。像福州的“三坊七巷”,莆田涵江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的“东方二十五坎”这些都是“古厝”,现保存完好,成为旅游景点。 所以“厝”在福建沿海和闽南一带乡村命名用得较多,这里一般有专属的姓氏、宗庙、村社等以宗族为纽带结合命名。有些村落地域名称带“厝”字,相当于北方的“庄”、“屯”和少数民族的“塞”之类的。再加上姓氏和地域名,还有房子所在的位置不同命名,比如“孙厝、田厝、”“柳厝村、黄厝村、”还有“上厝、下厝”,“前厝”、“后厝”等等。我国地域辽阔,这些叫法都是古代地域方言及屋舍和文化特色等结合命名而流传下来的。 我国的很多传统习俗和地域文化渊源流长,上面所述仅供参考。福建许多有名的“古厝”载图供大家欣赏,欢迎来福建旅游观光,体验福建的古建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泉州南安市的风景名胜有哪些?
泉州南安十大旅游景点推荐
关注我们|有问必答
1、南安郑成功纪念馆 AAA
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1962年在其家乡南安市石井镇郑氏小宗祠建“郑成功纪念馆”,1981年在鳌峰山建新馆,馆内陈列郑成功头发、玉袍、靴等重要文物200余件。郑成功纪念馆介绍英雄一生的丰功伟绩。前展厅表现了纪念馆的中心主题,有郑成功全身立像,“郑成功大事年表”、“郑成功传”及郑成功“复台”、“北伐”诗篇,以及“郑成功接受荷兰殖民者受降仪式图”和“台湾人民热烈欢迎国姓爷郑成功”的彩色画像。中展厅陈列三方面内容,一为“文韬武略、少年英俊”,二为“北伐抗清,威震东南”,三为“收复台湾、建设宝岛”。后展厅陈列的内容是“丰功伟绩,流芳千古”,有从郑成功陵墓出土的珍贵文物,稀世瑰宝,还有大量的古典籍史料以及众多名人书画家所题绘的书画等等。站在三殿楼上阳台遥望相距仅6海里的金门岛,可勾起人们盼望统一的绵绵情思,祈盼着在不久的将来,两岸的同胞能够在一碧万倾的浯马襟江共同耕耘蓝色的田园。纪念馆西侧鳌石山上还建有占地近百亩的园林式碑林,镌刻了郑成功的诗词及中外名人的题词等。纪念馆枕山面海,水光山色,蔚为壮观。
2、叶飞故里 AAA
叶飞故里红色旅游区位于南安金淘镇占石村,以宏伟的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为核心,串联起叶飞将军故居、侨心园和虎石等景观。先后被命名为省侨联、泉州市和南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国防教育基地,福建省纪委廉政教育基地,泉州市红色旅游A线首站,年接待游客4.5万多人次,是廉政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区。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位于叶飞将军故居前方,设置有“华侨将军叶飞专题陈列”和“泉州华侨革命历史专题陈列”两个展厅。其中,“泉州华侨革命历史专题陈列”共收入泉州籍华侨革命人物213人,展示辛亥革命以来泉州籍华侨支持祖国革命,不懈追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出彩人生和光辉业绩。
3、凤山寺 AAA
凤山寺,原名郭山庙,又名将军庙、威镇庙,位于泉州南安诗山镇西北角凤山麓,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初年(公元936-947年),供奉郭圣王。郭圣王,俗名郭忠福,诗山郭山人,生于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八月十二日。传说郭忠福长工出身,7岁丧父,牧牛俸母,乡邻郭孝子。由于他自小辛勤劳动,身体不支死于荒野。后人念其孝,立庙奉为神明,四时祈卜吉凶于神,以将军礼祀之,故郭山庙又称将军庙。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敕封为“威镇广泽侯”,并赐庙额“威镇庙”。到了宋宁宗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乡邻增修庙宇,使之殿寝、廊庑、门庭、层阶齐全。直至宋理宗开庆初年(公元1259年),加封“威武英烈广泽尊王”,并赐建寺宇以祀。因郭山地形类凤盘舞,从此改名为“凤山寺”。此后三百年,风荡雨淋,栋宇虽有修葺,但寺貌未作扩建翻新。凤山寺规模,纵为16丈,横1.4丈。寺殿分前后三殿。主(中)殿高1.8丈,夹室各一,东夹室锶尊王、尊妃像,从其坐古藤化身之旧迹,室后为内寝;西夹室供奉释迦牟尼、南海观世音金身。
4、山美水库水利风景区 AAA
山美水库水利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九都镇山美村,以山美水库为主要依托而建,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5、灵应风景旅游区 AAA
灵应风景旅游区灵应风景旅游区位于南安市东北部洪梅镇玳瑁山,自省道305线沿洪(濑)六(都)公路可直达景区,北连南安乐峰、洛江区罗溪镇,南接洪濑镇,东与洛江区双髻山风景区遥相呼应。灵应寺是闽南著名的千年古刹,史传佳话:“灵应签、仙公梦、灵应出茶叶、仙公出米石。”它座落在泉州市南安洪梅镇六都的玳瑁山南麓。据传后唐年间有个神童――李文愈坐化于玳瑁山南麓枷吊藤中,乡人柯长者奇遇感其灵异,将他的真身塑造成佛,祀奉为“祖师公”,并建岩曰“紫帽岩”。“紫帽岩”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多次修葺扩建,规模宏大(六落)。
6、观山村
自古闽南俗语——“有观山富,没观山厝;有观山厝,没观山富”。观山村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也是“南安第一侨郷”。观山村有着多元且丰富人文旅游资源,早期观山村藏于大山之中,不受外界干扰,使得村内的人文旅游资源得到较好的保存,其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农耕文化、“番”文化、茶文化历史久远,相互交融,形成观山村独特的文化景观。而这些文化的交融,主要体现在其建筑上。观山村整体风貌特征为集合闽南传统风格的古厝、南洋风格的古厝、苏式风格的古厝为一体的新风格。全村拥有百年以上建筑共有20多座,最早的一座距今有500多年历史。具有闽南文化载体之称的古厝20多座,保护较好的有10多座;具有南洋风格的古厝3座,其中保护较好的有2座;苏式风格的古厝1座,目前保护较为完好。很多建造精美,装饰华丽,厝内花罩、飞罩、花窗、砖雕、石雕、木雕、灰雕饰物等工艺运用普遍,许多石构件、木构件都难得一见,而且很多融入东南亚的建筑风格,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全国仅有,甚是少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村址门口有棵八百多年的山牡荆树。这些厝屋与青山、绿水、梯田、老树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神奇古朴、美丽的画卷。所以被称为“古厝大观园”
7、南安龙峰寺
南安龙峰寺位于南安县官桥镇黄山村。龙峰寺始建于隋大业四年(608)。相传宋初扩建成为三殿二落,寺两侧有钟楼、鼓楼各一座,寺前有一八卦莲花放生池,规模宏伟,住寺尼姑百人之多,称“百姑庵”。元代,百人尼姑四处躲避灾祸,寺庙被掠夺焚毁;元泰定年间(1324-1328)重新修建。经明清两代,又恢复先前气势,但清朝后期和解放前,又遭到破坏。 在2000年重新修复龙峰寺中,陆续发现古代该寺的40余件南宋初期遗物。 根据遗物,可初步判断原先该寺规模比较庞大,估算大约占地将近4000多平方米,由三大殿组成,与当地的说法一致。在一块石槽上依稀可见一行字迹:“绍熙三年(1192)内子□正月主持沙门□道置造”,分析当时营建该寺的是和尚并不是尼姑。从遗留下来的地基看,大殿当时由7开间构成,面积大约460多平方米。在出土遗物的两侧也发现一些地基,按宋代的寺庙结构应该为居住区,可见该寺规模。
8、南安仙都宫
仙都宫(铭镜社)位于南安市诗山镇码头镇交界处,行政区域属于码头镇.行政村为仙都村,旧时称为山兜村。仙都宫原址在水尾庵尾地,以宫内敬奉-年代推算,公元990年之前就已有宫观且香火旺盛。该宫历经历史朝代变迁。佛教兴衰变化最终还是流传下来。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被拆毁,但村民信仰-之心犹在,私下烧香拜神不减。故在一九九八年台湾信士谢耀芳先生委托余文挺先生来村与子贤先生联系协助本村重建宫事宜。子贤先生二次邀请乡内外信士乡贤会议。组成仙都宫筹建会,在台湾台南幸山堂堂主林育忠先生、住持林郭玉先生、信士谢欣霖先生率炉下众信士捐人民币壹拾捌万伍仟元和村内外众信士、信女捐资拾多万元资金支持下为宫的建设筹足了资金。新宫址由本村福地宫显佑尊侯-坛前一举三信杯择定,座向乾巽兼戌辰,是年农历五月初四日动土奠基,八月竣工。建成的宫宇冠冕堂皇,红墙绿瓦,雕龙造凤。既有古刹风貌,又有现代化建筑的风范。占地面积有1600平方米。宫观建成后即举行了诸-进宫安座大典。由于子贤先生努力做工作以本宫远景说服人。
9、宝湖岩
宝湖岩英都历史悠久,山川俊秀,地灵人杰,名胜古迹殊多。古有七岩八院之盛,前人曾以七岩点缀成一首诗:“翁山夜闻滴水声,古迹岩前狮子亭。云从古室石佛在;水到湖内浊自清”。诗中咏出七岩的名称依次是英山岩、滴水岩、古迹岩、狮子岩、云从古室、石佛岩、湖内岩。由于年代久远,世事沧桑,几经兴废,七岩尚保存至今的仅有云从古室和宝湖岩两处。宝湖岩原名湖内岩,座落于英都芸林村龙湖山西麓,背南朝北.禧座丁山葵向兼午子方,地号为“真人坐禅”。岩内供奉如来、菩提祖师诸佛像,由于岩处高山,站在岩前,极目远眺,可阅尽无限风光,大有“举首千峰收眼底,回眸万象入岩前”之佳景。岩后山峦迭翠,万木争荣,一派“深山藏古寺”之画卷,正谓“深山寂寂藏仙阁,涧水涓涓伴梵音”。湖内岩始建于元末明初,后来湮废了,《明弘治,明崇及清康熙版<南安县志>》均有记载据传。岩废后,乡人将佛像皆移至岩边石洞内。清道光年间时有村民洪龙章上山砍柴到石洞避雨,联想到自己家庭贫困,诸佛无家可归,在佛前举杯许愿:有朝一日外出谋生,如萌发迹,将重建湖内岩,-许之。尔后先到同安做小生意后又辗转到了上海。
10、英都革命烈士纪念碑
英都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安市英都镇荣星村凤山东麓。纪念碑镌记着25位革命烈士的英名。
番仔楼有什么特点?
番仔楼是一种闽南民居建筑。泉州地区较多。多为民国时期,由闽南的南洋归国华侨所建,中西合璧的建筑方法,故被称为番仔楼(“番仔”是过去闽南一带对南洋人的贬称)。番仔楼建造精美,工艺价值高,是闽南侨乡的建筑瑰宝
特点:中西结合,中式与欧式并存,传统与现代相容。集闽南传统古民居与南洋建筑的优点。
泉州:
鲤城区
1、王宫社区 王顺兴信局
泉州最著名的老信局,这是一幢欧陆风格的建筑,窗户均用彩雕玻璃,异彩纷呈。
2、新步社区 吴家面洋楼
兼具有闽南与南洋建筑风格,将中国的儒雅文化与印尼的住宅设计打造一起,独具特色。
3、斗南社区 九十九间
现存有陈氏家族的四座连体中西合璧式洋楼以及陈氏祖厝。
石狮市永宁古镇:具有丰富的番仔楼样式。
1、熙宝楼
这是一座红砖立面的番仔楼,由西门外华侨陈焕熙夫妇所建,现已变成公益图书馆。
2、迎熏楼
迎熏楼楼顶山花上仍然依稀可见“迎熏楼”三个大字。
3、杨家大楼
人称“九十九间古大厝”,前后两部分建筑风格迥异,规模宏大,自然和谐,被誉为当年泉州规模最大的华侨民居之一。
南安
1、新镇满山红村 林路厝
新加坡华侨林路在1908年亲自设计建造的,中西合璧,气势恢宏。
2、眉山乡观山村 观山八卦楼
因屋顶形似八卦而得名。闽南红砖与南洋瓷砖打造出的房屋,甚是好看。
晋江
1、梧坑村 志成兄弟楼
建于1935年,有闽南特式红砖楼,中西结合的各种造型及精堪的各种各样雕花。
2、龙湖镇福林村 春晖楼
菲律宾华侨许友超为母亲建的。
漳州
1、角美东美村 曾氏番仔楼
整体布局为三横三纵的凹形格局,占地九亩。布局严谨、工艺精湛。
2、角美流传村 天一信局
中西合璧式四合二层“南洋”风格楼房建筑,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邮局。
厦门
1、鼓浪屿福建路38号 海天堂构中楼
建于1921年,是鼓浪屿十大别墅之一,是岛上唯一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别墅群。
2、晃岩路25号 黄家花园
充满了独特魅力和传奇色彩。中西合璧,庄重典雅,气派非凡。
以上就是我们盘点的~
(闽南网编辑 郑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