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7比1,巅峰时期的德国有多强大
德国7比1,巅峰时期的德国有多强大?
德国是由日尔曼人为主体民族,于十九世纪初由普鲁士奥地利王国组成德意志联邦而来。德国以其强盛的国力挑起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历史上国力巅峰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39---1942)。1938-1939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下表是1939年时德国的主要经济指标:
其它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国力最强,德国已经超过英法很多。下表为其它主要老牌资本主义国家1939年的经济指标:
1938年德国的军费开支为69亿帝国马克,占GDP的17%,同年英国的军费占GDP的8%,16亿美元,美国军费占GDP的1%,为10亿美元。1936年-1942年为德国的四年备战计划,4年计划的总投资额为53亿美元,占德国当年工业投资的一半,在这期间,德国的碳氢化合物产量增长2.5倍,铝产量增产1.68倍,合成橡胶增产136倍,炸弹增产15.7倍,火药增产6.5倍,钢增产6%,镁增产1倍,合成化工产品增产3.6倍。
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德国已经控制了超过3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3亿的人口,德国及其占领国共生产钢3200万吨、生铁2500万吨、煤5亿吨、石油480万吨,这里可以看出德国工业生产能力强大,唯一的劣势是战略物资少,大量需要进口,比如石油产量极少,德国本土不产石油,只有仆从国罗马尼亚有石油;还有南斯拉夫的锌矿、波兰的铜、挪威的木材等。 1941年7月7日,乌克兰基辅会战打响,战役空前惨烈。至基辅会战结束时, 共65万苏军被俘,被希特勒称作战争史最大的围歼战。此外,德国在欧洲战争中,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装备,其中缴获了6个挪威师、18个荷兰师,22个比利时师,12个英国师、92个法国师可以装备德军150个师的装备,而缴获的汽车可以装备德军90个师。
德军拥有当时世界顶尖的武器装备,特别是在飞机、坦克、自动武器上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比如190战斗机、40冲锋枪、88毫米炮、虎式坦克等。
颠覆你认知的电影是什么?
这个问题,《天蓬元帅之大闹天宫》必须有姓名!虽然它已经因为各种原因被封杀下架,但我当时看这部电影时那种昏天黑地三观尽毁,一时间不知从何吐槽的感觉简直记忆犹新!
简单跟你们讲下这部电影的梗概,就是天蓬元帅无意间卷入天庭阴谋,为了拯救自己的心上人玉兔?没错,就是玉兔!
然后挺身而出组了一大帮人跟天庭对抗的故事。
当时看到这个梗概我其实还有点期待…,毕竟我对神话题材的改编电影挺感兴趣,但现在回想起来我到底在期待什么啊我的天呐。
玉帝作为最大的反派我也就忍了,毕竟大闹天宫总得有个针对目标,但是你播玉帝跟嫦娥有染,写太上老君跟铁扇公主有染,我简直…@#...&%$(此处省略一百个脏字)。
太上老君练的丹居然还是那啥啥丹?虽然我不信宗教,但是太上老君是谁,公认的道家始祖啊,你这么抹黑老君形象,活该人家教徒来维权。
这部电影它烂就算了,为了刻画天棚元帅的光辉形象硬是搞些无厘头狗血剧情我还能忍,但是它还低俗!低俗!低俗!嫦娥跟玉帝一起沐浴你敢信?太上老君赤裸的上身竟然是个肌肉男也是真的搞笑。
而且还跟衣着暴露的铁扇公主搂搂抱抱,言语间还说出了红孩儿其实是老君的孩子,手动黑人问号???我的老天鹅啊,就算我看的已经是删减版,我的眼睛都跟涂满辣椒油一样,救救孩子吧!
总之,我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写下这些,奉劝一句!别去找资源!别去!别去!
但老师要求会背诵加减法口诀?
加减法口诀表示加减法学习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做到滚瓜烂熟,见到算式就能立即说出答案。
对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有两个考核维度,一个是运算的熟练度,另一个是运算的速度。对于运算的学习,理解运算的含义是最关键的,在理解其含义之后,就是运算的练习了。加减法口诀表是对基础的加减法运算的总结,是需要学生去掌握的,需要做到滚瓜烂熟,在运算中需要做到见到算式就能将答案脱口而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运算的速度。
10以内的加减法不涉及退位运算,大部分的同学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但在运算中涉及到更多的是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很多同学由于运算的熟练度不够,导致在运算的时候速度慢,并且准确率还比较差,见到很多的学生在五六年级了在进退位加减法上还需要掰手指头去计算,这就是对基本的运算不熟练导致。
对于加减法口诀表,学生需要去背诵吗?如果能背诵下来肯定是不错的,但很多同学对于口诀表只是背诵了个口歌字,用的时候不能快算找到答案,有的还要从最开始的部分去背诵,然后才能找到答案。
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刻意去背诵,可以用练习题来替代,反复的练习,不断加深影像和熟练度,最终能脱口而出。
对于基础运算的练习,尽量让孩子口算,可以每天要求孩子完成一张口算练习题,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做完后给立即批改,记录完成时间及准确率,力争不断提升准确率和缩短完成时间。
对于运算题目中出现的小错误让很多家长很头疼,孩子明明会算,可就是错误不断,每次都会因“失误”而出错几道,这种错误往往还是因为孩子对题目不重视、态度不认真所致。
对于解决计算中小问题不断这个问题,我见过一个家长的做法,孩子就是每次在计算中50道题目总会出现一两个错误,有一天家长实在不能忍受了,就决定要惩罚孩子,在做题前给了个规定,全对的话给一定奖励,但如果出错的话,错一道,再做300道口算题,孩子也没怎么当回事,那次依然四错了2道,家长就拿出纸给孩子出了600道口算题,足足有五六页,看着孩子完成,孩子虽然心中有些不情愿,但也没办法。有了这次的教训,孩子在之后做计算题特别细心,很少再出现失误。
这位家长的做法别的家长可以借鉴,但错一题再做300题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未免有些狠了,可以根据情况来定,50或100题都还是不错的,可以借鉴下。
对于基础的加减法,除了在纸上算口算题外,还可以家长直接报算式,让孩子去算,听算式算的难度要比在纸上写大些,对孩子的帮助和提升也会很大,对孩子的注意力、反应力都能有所帮助和提升。
德国为什么不建造高楼大厦?
德国不建造高楼大厦有很多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传统:
德国有着长久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建筑方面,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德国人普遍认为建筑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应该破坏城市风貌和人们的视觉体验。
德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浓厚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在德国建筑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德国人认为建筑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与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相契合。这就要求德国的建筑应该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德国早期的建筑多数是哥特式、巴洛克式等古老的建筑风格。这些建筑历史悠久,经典而美观,德国政府和公众都认为应该加以保护和维护。在近代,德国的建筑风格也开始承载起社会功能,建筑注重的不仅是功能性,还要在形式赋予文化内涵。德国建筑设计在规格尺寸和美学上都开展了更深入的探究。建筑师们在研究和设计建筑时,也注重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相协调。他们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来处理城市的不同场所,这样便能打造出丰富多样的建筑景观,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同需求。
因此,德国的建筑风格更注重内涵和品质,而不是单纯的高楼大厦。其建筑应该符合人们审美的心理,并且是可持续发展的。这种文化传统体现了德国人民对于城市文化和生活品质的重视。在建筑风格上,他们倾向于简洁、高雅、实用、稳重,也更多的关注内在本质,而不是外部表象,这与高楼大厦追求过度的夸张效果不同。
2. 应对历史:
德国曾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战后的德国一直在修复和重建城市,因此德国的城市发展和建筑基础都比较薄弱,当地政府更加注重主张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建设,而不是在拼建筑高度或者数量上刻意追求城市繁荣。
德国在20世纪曾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和纳粹独裁统治的黑暗历史,这段历史使得德国民众对于建筑空间的利用和城市规划更加理性和审慎,避免重演历史的错误。
首先,德国城市在战争中遭到了严重损毁,特别是二战期间,德国城市遭受的轰炸和破坏非常严重。在战后的重建中,德国民众更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优先考虑修复历史古迹和保持城市古朴风貌。高楼大厦的出现会对原有的城市形态和景观产生影响,为了保持城市的和谐、整齐和文化价值,德国不愿意建造高楼大厦。
其次,德国的城市规划注重人文和生态,而非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德国城市规划的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充分利用城市公共空间,增强城市的社会与建筑文化品质,从而让德国城市成为人居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的地方。德国认为要做好城市规划,需要注重协调、平衡,将城市的经济、无形、文化方式等综合考虑而不是简单追求建筑物高度。
最后,德国人对历史有着深刻的反思和认识。德国在二战和纳粹独裁统治时期曾经犯下许多错误和罪行,这些错误与罪行史无前例,使得德国民众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反省更加深刻。建造高楼大厦也许是一种对过去的遗忘和对未来的盲目追求,这种追求会让人们忽略现实、忘记历史,也会破坏城市的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
综上所述,德国民众对于历史的反思、城市规划的人本和生态导向,以及对文化价值的重视,都是让德国不建造高楼大厦的原因。
3. 技术缺陷:
在技术方面,德国人注重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建筑的标准非常高。由于高层建筑设计和建设难度较大,所以德国可能更加注重规划、施工和维护管理等问题,在技术上可能存在相对较大的困难。
虽然现代建筑技术已经高度发达,能够让高楼大厦拥有很好的建筑安全性和抗震能力,但是建造高楼大厦仍然存在技术缺陷,这也让德国不愿意建造高楼大厦。
首先,高楼大厦的建设需要使用大量的防火和抗震材料。这些材料往往涉及到高昂的成本,而德国是欧洲国家之一,生活成本和物价普遍较高,这也使得大多数德国人购买高楼大厦的可行性变得更困难。此外,高楼大厦往往需要采用大型机械和技术设备进行建造,这也增加了建造难度和建造成本。
其次,高楼大厦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面也有限制,由于高层建筑在地基和建筑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同于传统建筑的设计与技术要求,因此德国要建造高楼大厦,必须考虑系统整体的建筑设计方案和施工执行方案,然而对于大多数建筑企业而言,难以掌握制造材料大规模量产的核心技术,因此也难以提供足够的优质建筑材料以满足高层数建筑的需求。
第三,在建造和运行高楼大厦时往往需要更严格的安全和管理标准。高楼大厦不仅存在火灾、电梯事故、自然灾害等方面潜在的安全风险,而且涉及到人员疏散、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配备专业的工程师、建筑师、安全专家等多种人才和技术,要保证高楼大厦的安全、舒适性以及生态绿色性会更加苛刻和细致。
综上所述,建造高楼大厦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不仅需要考虑环境和文化因素,还需要考虑技术缺陷以及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和问题都使得德国不愿意建造高楼大厦。
4. 环境保护意识:
德国人对于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强,他们注重环保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高层建筑不仅对周边景观产生影响,其对大气和交通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
环境保护是德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意识和文化,这种意识不仅深深地植根于政府与公民之间,也渗透到了德国建筑业。
首先,高楼大厦建设对环境有负面影响。高层建筑通常需要更多的能源和材料,产生的垃圾和污染也更多,对周围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德国政府和公民非常关注环境保护,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建造高楼大厦并不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其次,高楼大厦可能会对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造成损害。德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许多城市的历史建筑物和文化景观都得到了保护。高楼大厦的建设可能破坏这些景观和历史遗迹,这是德国政府不愿意采用的建筑设计。
第三,在谋求城市发展和社会可持续性方面,德国政府更倾向于采取“智能城市”和“绿色城市”的概念,这些概念主张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例如,制定新能源和节能法案,增加公共交通和自行车道等城市基础设施,鼓励居民通过租借、集体拥有等方式减少车辆使用率,这些措施都将使城市环境更加清洁、舒适和可持续。
由此可见,在环保意识上,德国有较高的环境保护要求和技术要求,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要尽可能地避免对环境造成损害。因此,德国政府并不认为建造高楼大厦是一种符合其国家文化和城市发展现状的选择。
综合以上原因,德国政府和公众更加注重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上追求质量而非数量和高度。目前德国的高楼大厦数量比较少,但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建造的代表性建筑,经久不衰,成为当地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二战中一名德军的装备有哪些?
首先仅仅看武器装备的性能数据对比是不对的,但是这是造成战争中双方班组战斗力差异的一个重要因数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步兵班战术、步兵班背后的火力支援、后勤等等。但是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德军一个步兵班的武器装备,德军步兵班武器装备的转折点主要在1943年前后,因此首先来看一下最具有代表性的1939年德军步兵班所持有的武器,这种配置虽然随着日后的战争发展有所变动,但是大体能够代表1939到1943德军步兵班的经典配置。
在1939年一个德军步兵班组标准是由十人组成,班组里有班长、副班长、机枪手和机枪副手、步枪手这些职位,根据战场情况还会有些许的不同。最开始德军班组里的班长和步枪手一样使用Kar98K步枪,后来改为使用MP38、MP40冲锋枪,副班长同样使用步枪,但是后来也有的班组里面副班长也使用冲锋枪。
整个德军班组中最重要的是机枪手的机枪,在战争初期德军机枪手配备的是MG34机枪,在开发出了MG42机枪后开始变为混装,因此所使用的机枪并不固定。机枪副手不携带主武器,主要携带几百发的弹药,如果使用MG34机枪的话就会携带四个50发的弹鼓,如果是MG42机枪就会是50发的弹链,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装有300发弹药箱。机枪副手和机枪手都是配备有手枪这种副武器的。
而普通的步枪手还有划分,一部分人会配备有手榴弹,在进攻敌方阵地的时候就会第一个冲上前去,清理散兵坑或者战壕。当然这个"掷弹手"的职位并不固定,在后期基本大多数人都会配备手榴弹,步枪手一共6名,在实战情况下,步枪手有的时候还会为机枪多携带一点弹链供机枪使用。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审视一下一个经典的1939年—1943年德军步兵班组的火力配置。大多数情况是一挺机枪、一支或两支冲锋枪、六支步枪。在整个班组里面所有人为机枪携带的子弹数量就超过了千发。这里面就要讲到整个德军步兵班的核心战术。
自二战没开始,德军的MG34机枪无论在性能上还是通用性上都要与其他国家的机枪好。首先MG34机枪射速高,这就有利于压制敌人,或者"刷命中率,"即便我精度不高,但是我射的子弹多,总会有命中的。而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在用什么机枪?英国是布伦轻机枪,一些欧洲小国用麦德森、ZB26等轻机枪,苏联使用DP28,而美国尚且还没有一款成熟的轻机枪,只有BAR可以使用。而德军的MG34机枪的综合星要比上述的所有机枪都要优秀,依靠这样一款优秀的武器,德军最终确定了自己的步兵班组战术,那就是围绕着机枪开展作战,机枪是整个班组中的主角。
在德军的作战手册中,无论是行军还是作战状态,班组里的机枪小组都要处于其核心地位。步枪手的作用是配合机枪完成击杀,或者是进攻任务,机枪小组大多数时候都是位于班组进攻队伍的后面,利用其高射速和火力持续性高的特性为步枪手提供支援。而班长的作用至关重要,不仅仅可以为班组再贡献出一份自动火力,同时也要指挥机枪,引导机枪手射击,为机枪手选定射击方向和射击目标。在机枪压制了敌军后,再由步枪手冲上前去投掷手榴弹或者用步枪火力完成精确狙杀。这样一来德军的班组战术就确立了下来,德军一直沿用这种班组直到在1943年被迫转为国土防御作战。
德军以机枪为核心的战术实际上在其他国家步兵班组里也存在,因为二战大多数国家的步兵班组在初期都是步枪加机枪这样的配置(除了少数土豪半自动加机枪)。但由于德军士兵训练更加精良,机枪性能更好,因此在二战中德军一直都是碾压同等班组配置的其他国家士兵,因此取得了大量的成功。虽然最好的提不上(因为还有美国这样的土豪班组),但德军这样的机枪加步枪的配置,能够在德军最初百万的陆军部队中普及,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相比之下英、美更注重的是步兵每个人的火力输出,英国使用恩菲尔德步枪就是为了追求栓动步枪极致的射速。
而美国也是如此,美国步兵班组里虽然没有像MG34那样优秀的轻机枪,但是每个人的火力输出都不差,步枪手基本每个人都会使用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除此之外班组里还有BAR、汤普森冲锋枪等自动武器,因此在火力压制上就可以胜过德军。毕竟德军还在使用栓动步枪,虽然在二战中并不落后,但是面对比较超前的美国,还是比较吃亏的。
而这样的一个标准的德军步兵班组的配置,在1943年之后则有所改变,1943年德军转为防守势态,并且一部分新武器的研发也改变了的德军步兵班组的配置,其铁拳和STG44突击步枪的成功研发就是其代表。在1943年转变为防守势态后,德军大部分班组都会携带不同数量的铁拳,以便于在阵地战中,摧毁冲上来的盟军坦克。而STG44这种武器则主要装备在德军的一些精锐部队中,使得德军部分班组的火力大幅提高。同时机枪班组也开始大幅增加自己所携带的弹药量,以便在战斗中压制火力更加凶猛的美军班组。
但是自1944年诺曼底登陆后,德军班组便丧失了其优势。开始被美军的步兵班组所压制。美军步兵班的半自动加全自动火力完全可以在中近距离上克制德军班组。并且就在火力支援方面也要比德军优秀,美军步兵班组有时候可以直接得到60毫米迫击炮或者是75毫米野战炮的直接支援,但德军因为1944年已经处于颓势,因此有的时候得不到可靠的火力支援,至此节节溃败。
正常来说,一个1944年标准的美军步兵班组是可以完全克制一个1944年的德军班组的。虽然美军班组的轻机枪并不如德军,但是美军也在后来开始大幅度增添BAR轻机枪,一个班甚至可以到达2到3挺BAR轻机枪来压制德军的MG42轻机枪。半自动步枪也可以克制德军的栓动步枪。但有一个例外就是美军班组遭遇到了装备有STG44的德军班组,此时双方的火力就会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