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事件怎么回事,十女一夫的拉脱维亚国家女人是如何解决终身大事的

2023-10-11 61阅读

立陶宛事件怎么回事,十女一夫的拉脱维亚国家女人是如何解决终身大事的?

世界上最缺男人的国家有白俄罗斯、爱沙利亚、乌克兰和拉脱维亚。其中拉脱维亚高居榜首,是世界上最缺男人的国家,甚至在电视上公开表示“十女配一夫”,拉脱维亚是世界上最缺男人的国家,在这个国家美女不能用单数来形容,要用复数来形容,都是一群一群的。

身材也非常高挑,穿着也非常时尚,被誉为“北方巴黎”的拉脱维亚妹子将如何解决终身大事呢?我将从拉脱维亚男女失衡的原因和拉脱维亚女性解决终身大事的7种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立陶宛事件怎么回事,十女一夫的拉脱维亚国家女人是如何解决终身大事的

01拉脱维亚女多男少的原因

众所周知,我过是世界人口大国。在2019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男性比女性人口是要多出3049万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排除国外配偶的可能性,根据我国“一夫一妻”制,这就意味着我国将有三千多万男性要打光棍的。

这也难怪,在我国,特别是结婚相亲,女性一直是处于优势地位的。所以,如果混得不好,还样貌不好,很容易在配偶的队伍里被淘汰出局。

但在拉脱维亚的现状,刚好跟我国是相反的。根据2016年数据统计,拉脱维亚的总人口数在196万。但在拉脱维亚男女比例却是46:54,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口近200万的国家,女性比男性就要多出15.6万人,目前,根据拉脱维亚中央统计局数据统计,男女比例相差达到了18%,排在世界首位。难怪有人说是“十女配一夫”呢!拉脱维亚男女比例失调为什么如此严重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战争影响

拉脱维亚其实在1918年11月18日就宣布独立了,在1940年7月成立了拉脱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结果不幸在同年的8月份就被前苏联吞并了,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直到1990年苏联宣布解体后,在1991年8月22日,拉脱维亚才又恢复独立。

由于拉脱维亚国家小,邻居还是俄国,早些时期也是饱受侵略之苦。为了摆脱沙俄时代被统治的命运,男人们征战出兵,也是伤亡不少。

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波罗的海是前苏联范围内德军入侵最早,也是撤军最迟的地方。这也就说明,二次世界大战在拉脱维亚持续的时间是比较长的,这样在兵力的消耗上也是很大的,而出兵肯定也只有男性了,这也是造成拉脱维亚男性数量严重不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气候因素影响

还有一种说法是拉脱维亚属于波罗的海沿岸小国,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更适合女性胎儿的孕育和生长,而女性的平均寿命长,男人寿命比女人短。

不过综合上面的因素,可能前者战争因素的历史影响可能更靠谱一些。也因此影响了拉脱维亚直到现在男女比例失衡的现状。

02 拉脱维亚如何解决终身大事

拉脱维亚属于比较典型的欧美样貌,高挑的身材,金发碧眼。在拉脱维亚旅游,你随时会发现一群天使脸蛋魔鬼身材的美女们,并且她们还大部分是处于单身。

跟我国男的愁讨不到老婆一样,拉脱维亚的美女也愁嫁。而在拉脱维亚“十女配一夫”是形容这个国家女性多,而不是“一夫多妻”制国家。

拉脱维亚虽然人口不多,但是是一个发达的国家,受教育程度也比较高。所以,不要觉得,在拉脱维亚这个缺少男人的国家,可以随随便便就可以找个妹子拍拖,妹子有美貌也是受过教育熏陶的。如果在拉脱维亚过于看重物质的女性,可能会遭人鄙视的。

俄罗斯妹子的容貌,欧洲女性的优雅,可谓让拉脱维亚女性足够吸引人的目光。可惜这个国家的女人太多,也就让当地的国家人司空见惯了。可能也只有去旅游的人,才会驻足观赏很久。

不要以为拉脱维亚美女过剩,她们可能就会考虑外国男性了。事实上,跟拉脱维亚地理环境有关,因为临近北欧,这里夏季会有极昼,冬季会有极夜现象出现。由于气温较冷,这里一年大部分都是属于雨雪天气,“忧郁”的天气,让这里的人也自带“忧郁”属性。所以,这里的美女就没有那么热情大方了。

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也只有采取这四种方式解决终身大事了:

1.女性自降要求条件

毕竟女孩在拉脱维亚,就相当于我国的男性的位置一样。如果女孩自身条件一般,还有很多彩礼、车房的要求的话,很可能就造成了被边缘化的危险性。为了在男少女多的国家能抢到一个男人,除了自身足够优秀以外,当然自身对别人的要求也相对而言要缩减。

2.呼吁“一夫多妻”制度开放

对于拉脱维亚来说,男少女多造成单身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可能对于后期国家的治安,以及稳定团结这块是有影响的。毕竟一个国家连人们解决单身的问题都成了棘手又普遍的问题,这是一个让政府很头痛的事。众多国人甚至女性呼吁打破失衡组建“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但拉脱维亚政府,会不会基于国情,做出如此开放的决定呢,这个还有待考究。

3.父母主动出击

就像我国的青年男女不结婚一样,父母就会拉着七大姑八大姨来联合帮你找对象。这个时候,拉脱维亚女孩子,如果在年龄到了非常着急的时候,父母也会联合亲朋好友去帮忙物色合适的人选去相亲配对。这个时候,就真正体现了团结就是力量了。

4.社交平台的发展助力

就像在我国,之前有什么相亲交友网站一样,在拉脱维亚这样的国家,肯定在这块也是不会少,基于国情。说不定她们那里也会有类似《非诚勿扰》的相亲类节目呢!相信当地国家为了解决民众这样的问题,也会大力支持和推动的。

5.婚介机构

我相信在男女比例如此失调的拉脱维亚,而且女性解决终身大事的难度来看,很多人会瞅准这个商机,来成立婚姻介绍机构,来专门去给女性物色合适的对象,完成拉脱维亚女性解决终身大事的需求。所以,在拉脱维亚,美女也可以通过婚姻介绍机构付费来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也是是不错的选择。

6.参加活动物色另一半

就像中国传统的七夕节,西方的情人节,很多商家通过这样的活动举办现场相亲交友活动。相信在拉脱维亚,也会有这样的商家,通过社会的大众需求,举办类似的找对象活动,不仅可以积攒人气,还能满足拉脱维亚女性高效率物色合适对象的需求。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美女也可以主动报名来找到心仪的另一半来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7.目光瞄准国外

如果说,“一夫多妻”制和国外男朋友,作为父母,一定要二选一,你会选择哪一个?相信还是会有很多父母会有更加开放的眼光,如果有机会鼓励自己家女孩去接触外国的男性。毕竟相对于“一夫多妻”,和一个人单身到老,和国外男友走进婚姻的殿堂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外国也有很多比较优秀的男友。比如,在中国,男人温柔体贴,上厅堂下厨房,还可以帮忙带娃,哄你开心。多好!

综合来说,在拉脱维亚,男女比例如此失衡的情况下,政府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女性的家属也会联合亲朋好友帮忙拉红线,女性自身也会在优秀自身的同时,相应降低一些择偶的物质条件和其他标准,当然也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去接触异性,或者物色一个国外的男朋友也是一件极好的事!你觉得呢?

如何评价波兰和乌克兰近期爆发的外交争端?

预警一下,答案非常之长。

在舍列梅特持申根签证但仍然因为政治立场问题被波兰禁止入境以前,这两国已经因为历史问题吵了很久,去年春天波兰宣布二战时候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组织UPA对境内波兰村庄的屠杀是种族灭绝,乌克兰因此提出抗议,然后禁止了在乌克兰境内发掘二战期间波兰人遗骨的行为,这大概是今年上半年的事。

这个月月初,波兰外长说乌克兰西部利沃夫的一处波兰公墓里面的雕像和铭文遭到了毁损,并且警告说可能会禁止持反波兰观点的乌克兰人入境。这句话当时没有详细解释,但结果就是三周后舍列梅特因为“反波兰”在海关被拒,波兰给的解释是因为舍列梅特本人在推动乌克兰那个禁止发掘遗骨的法案当中起了很大作用。

舍列梅特被拒以后这就升级成了外交事件,基辅召见了波兰驻乌克兰大使,为了显示没伤和气两边之后赶紧重申了一遍双边伙伴关系,乌克兰也同意重新考虑他们那个禁令。虽然这件事没到真能影响两国关系的地步,但是波兰方面在之前发警告的时候话说得很不客气,甚至说了“地缘政治不能用来掩盖历史”这种话。

先说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从1939年苏德秘密瓜分波兰开始,波兰和乌克兰在二战里都是苏联和纳粹德国之间的拉锯地带,很多地区被反复争夺,反复占领,战况比欧洲的西线要惨烈得多得多。对于当地人来说带来灾难的不止是战争本身,甚至可以说双方的真实交火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不断在换的行政当局和政策风向,特别是,这一带的民族状况非常非常复杂和混乱,而当时的两个占领方(对当地来说苏联和纳粹德国都是外来征服者)恰恰都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纳粹认为斯拉夫人都是劣等民族,整个对东欧和苏联的战争都是以消灭劣等民族为旗号的,苏联相反,想的是要肃清外族奸细,净化占领区人口。

这种情况下第一个遭殃的是在这片地区生活了几个世纪的犹太人,部分地区几乎消灭了全部犹太人,幸存者极少。但除了犹太人之外,其他族群也同样被卷进这场灾难当中。东欧地区的各个民族那个时候只是刚刚分化出来,还很不稳定,而东欧在之前的几百年里实际上是处于波兰-立陶宛联邦、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和奥匈帝国,甚至还有奥斯曼帝国的争夺下,这几方都曾经对部分地区维持过比较长久的统治,造成当地族裔杂处情况非常复杂,而民族形势最复杂、同时苏德争夺也最频繁的地区,就是今天的西乌克兰,历史上的瓦里尼亚(Volhynia)和加利西亚(Galicia)两地。

贴个地图,1914年的东欧,这张和后面几张对照地图都出自Timothy Synder的The Reconstruction of Nations。

这两个地区虽然从本土来讲也是东斯拉夫人聚居区,但在二战结束以前几乎没有被东斯拉夫人(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统治的经历,直到十八世纪晚期都属于波兰-立陶宛联邦,瓦里尼亚在三次瓜分波兰的时候归了俄罗斯帝国,加利西亚则成了奥匈帝国属地。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加利西亚,以及瓦里尼亚的大部分地区,又归还给波兰。二战结束以后苏联重分版图,形成今天的国界线,瓦里尼亚现在是波兰、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交界地带,加利西亚则基本上由波兰和乌克兰各占了一半,而这次双方争议的焦点利沃夫,就是历史上加利西亚的行政中心。

1938年地图:

1942年:

1945年:

有这种历史,不难想见当地的民族状况,波兰人、德国人、刚刚分化出来的乌克兰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犹太人……什么都有,而且各自占比都不算低。在苏德瓜分波兰之前,这两个地区的乌克兰人和波兰人之间已经存在争端,焦点是这两个地区究竟应该由谁来统治,支持波兰的是“自古以来”,这一块本来是国际承认的波兰合法领土,支持乌克兰的则是正在兴起的民族独立浪潮。但在波兰还有国家的时候,这种矛盾基本只是争吵,毕竟夺权独立可能性太低了。

而在二战期间,瓦里尼亚和加利西亚被苏德拉锯占领了三次,1939年被苏联接管,1941年被东进的德军占领,1944年又被苏军夺回。一个多民族杂处的地区,在这样两个政权之间交替,每一方都有一个自我版本的民族等级排序,试图让某个民族统治其他民族,甚至消灭其他民族,过上几年,又重新洗牌……

结果一点都不难猜:各个民族之间很快产生了强烈的彼此仇恨,最尖锐的就是波乌双方。在波兰被瓜分的时候乌克兰人很多是很高兴的,不管接管当地的是苏军还是德军,这件事在当时的乌克兰人眼中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建国的机会,乃至希望利用外力(德/苏)把波兰人和犹太人从自己的地盘清除,但对波兰人来说乌克兰人的行为全部是叛国。

而战争年代还有一个特征:非常容易获得军事训练和武器。组织武装很容易,而且在很多地区,可以说暴力是没有任何后果的。无论德国还是苏联,对于统治下的这两方的冲突实际上都持一种默许态度,甚至会故意挑起冲突,以便维持自己的统治。

上层政策、官方意识形态、民间仇恨、加上极其紧张和困苦的社会形势。结果不难想象。

悲剧主要集中在纳粹统治的后期,之前的两年苏联政府完成了把人按民族和出身分成三六九等的前期准备工作,把波兰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描述成阶级矛盾,认为波兰人是统治阶级的代名词,并且从这一地区强行迁出了至少四十万波兰公民(包括波兰犹太人),约占地区总人口的3%。如果从现在来看,其实双方的思路非常相似,都是准备打造单一民族地区,但从1941年起,纳粹得出了支持肉体消灭的结论,所谓的“最终方案”,并且在这一地区立刻执行了。而作为当时情况下德苏双方眼中的“被解放者”,有大量乌克兰人在瓜分波兰后的几年加入了当地军队和警察队伍,1941年纳粹德国控制了这个地区以后,正是这些人成了执行“最终方案”的主力。

但是在1941-1942年,在纳粹德国还掌握着主导权的时候,“最终方案”主要的消灭对象是犹太人,而不是波兰人。然而1943年以后,乌克兰人大批反叛,组成的民族游击队逐渐成为地区控制者,也就是现在波兰政府在这一次争端里点了名的UPA。UPA早期领导人当中的一派,认为清洗掉境内波兰人是确保乌克兰未来独立建国的基本前提,当时虽然有反对者,但反对者在内斗中输了。

波兰政府现在把当年的事称之为种族灭绝,是完全没有问题的,1943年UPA对境内波兰人做的事情的确就是种族灭绝。问题在于事情其实还有后一半:1943-1944年,同样是在这个地区,波兰反抗军以及加入纳粹警察队伍的波兰人也同样以种族灭绝手段对付过无数个乌克兰村庄,后者恰恰就是德国人用来填补乌克兰人叛变以后留下的空缺的,那些前乌克兰人去参加游击队了。

双方都觉得自己是在自卫,是在为自己的父母、姐妹、子女报仇,双方都宣布对方是纳粹的同谋。

这种局面最终导致了波乌两个民族的全面战争,其间各自混杂着德/苏各派势力,当然那时候已经接近了二战结束,这场内战并没有打出什么结果来。

苏联全面接管以后,对波乌两国的民族问题采取了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解决办法,把波兰人全部赶回波兰去,把乌克兰人全部迁回乌克兰,而之后的政治形势没有给这件事留下什么空间,也就被搁置了。但实际上这不是解决了问题,是否认了问题,双方对于这段惨烈历史不但没有达成和解,根本从历史叙述和事实认定上就不在一个频道,苏联在很多档案和历史叙述上的不透明导致了事态的进一步复杂化,最近几十年双方在论证这段时间谁更惨的时候甚至只能比谁死的人多,而这个统计方法和结果本身也存在巨大争议。

苏联解体前夕,因为类似的处境和愿望,波乌两国一拍即合地结成了盟友,现实考虑完全盖过了历史争议,波兰在乌克兰的独立和后来的国家建设里给了非常多的支持,乌克兰也长期将波兰视为一个正面榜样。波兰是前华约国家第一个转头向西的,乌克兰是前苏联加盟国第一个响应波兰的,这种共同利益到现在依然是波乌两国关系的核心,特别是在2014年以后尤其突出。

但是2015年,波兰选上了一个民族主义政党和一个民族主义右派总统。乌克兰不是波兰民族主义者攻击的唯一目标,甚至也算不上是主要目标,但是正因为这种浪潮的存在,二战期间这段旧事才又被重新提出来,并且上升到了国家政策层面。仍然要说,历史争议不足以动摇现在的波-乌关系,但是同时也应该说,目前的乌克兰处在一个非常脆弱的时间段,波兰在这种时候选择这种题目发难,个人完全不觉得是明智之举。

最后补一点题外话。我知道这部分议题在国内非常不讨好,但仍然还是要说,因为太多人其实对这两个国家基本一无所知,只是不知不觉地受了其他势力的影响。谢谢所有能看到这里的人。

1991年发生了哪些大事?

1、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美国领导的联盟军队于1990年8月~1991年2月,为恢复科威特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并恢复其合法政权而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

2、塞拉利昂内战爆

塞拉利昂内战始于1991年,由福迪·桑科领导下的革命联合阵线(联阵)联合查尔斯·泰勒的利比里亚民族爱国阵线发动,旨在推翻时任总统约瑟夫·莫莫。

3、南斯拉夫内战

南斯拉夫内战(Yugoslavwars)指的是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而引发的民族对立和内战。

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00年米洛舍维奇下台为止主要的纷争。

5、苏联解体

1991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2月26日,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

出席伊丽莎白二世葬礼有哪些国家总统?

这可太多了,我看报道,英国女王的葬礼,是国葬。

英方发出的邀请函就有1000份,包括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参加葬礼的国家领导和嘉宾会有近500位。

这差不多是近百年来,全球最大的一次国葬了吧。

说实话,这不仅仅是一次葬礼,更像是一次外交风云。

英国女王的离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祈祷]

正是由于普京夺回克里米亚主权?

严格来说,北约东扩受到遏制开始于十年前的格鲁吉亚战争,俄罗斯踩了一脚刹车后北约东扩的进程放缓,到了吞并克里米亚后北约东扩的进程才停了下来。

冷战后北约东扩进程的加速除了俄罗斯国力的衰落外,还有当时俄罗斯对国际形势的战略误判。在苏联解体后,北约最初对俄罗斯正式宣布冷战结束并承诺不会扩大成员国,以此忽悠华约组织的解散。为了将波兰等东欧国家纳入北约,宣布与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以至于俄罗斯还天真地提出过加入北约的请求。一直到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后,俄罗斯才意识到北约东扩对自身国家安全的威胁,但是普京上台后俄罗斯政局不稳,忙于对付国内寡头和车臣叛军,北约借此机会将势力范围扩展到波罗的海三国,在俄罗斯的头顶上悬了一把利剑。此后,醒悟过来的俄罗斯在普京的铁腕统治下也恢复了元气,才明确地对北约东扩说不。

格鲁吉亚战争是俄罗斯遏制北约东扩的开始,而吞并克里米亚才踩住了北约东扩的刹车。格鲁吉亚的萨卡什维利政府从2005年正式提出了加入北约的申请,而在同一年俄罗斯驻外高加索的第58集团军就多次以格鲁吉亚为假想敌进行了军事演习。结果是当2008年格鲁吉亚在奥运会期间的军事冒险仅用12天就被俄罗斯打败,政府垮台,国家分裂,北约袖手旁观,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进程被打断。乌克兰在独立后,民众一直希望加入欧盟,对加入北约倒不是很积极,而且由于政局不稳,对外政策长期摇摆不定。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倒不是因为它要加入北约,而是因为乌克兰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政府被推翻后,整个乌克兰倒向欧盟和北约的趋势不可避免,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应急作出的决定。但是此后给了乌克兰要求加入北约的理由。

北约的“第五条款”即集体自卫权条款是一把双刃剑,也是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障碍。对北约任何一个国家的攻击即被视为对北约的军事攻击,这对一些作为俄罗斯邻国的中小国家是有吸引力的,但问题是如果任何一个国家和俄罗斯发生冲突都要集体买单,这种“一人犯错,全体受过”的行为对一些不希望与俄罗斯冲突的小国和德国、法国有独立利益的大国来说是不利的,所以当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后所有的北约国家都在指责埃尔多安多事,而希腊、匈牙利等国已经明确表示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所以加入北约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不能与其他国家存在战争状态或者领土争端,而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显然都不符合这个前提条件。所以北约给这两个国家开出的是空头支票,最多给你个申请国的身份吊吊胃口。就像今年7月北约峰会上北约秘书长的表态那样:格鲁吉亚将成为北约成员国,但是时间不确定。

普京通过两场军事对抗给北约东扩踩了刹车,在坚定的国家意志前,北约这个世界第一大军事集团也没有什么大不了,60多年前我们和19国军队的较量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