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联VS墨胜利,水浒传里郓城名妓阎婆昔歌舞辞赋

04-01 54阅读

西部联VS墨胜利,水浒传里郓城名妓阎婆昔歌舞辞赋?

阎婆惜是何等人物?

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水浒中找答案。

西部联VS墨胜利,水浒传里郓城名妓阎婆昔歌舞辞赋

1、 阎婆惜的身份推测:

《水浒传》第20回阎婆惜出场。关于阎婆惜的身份,出自两个老女人之口。

第一个老女人是郓城县做媒的王婆。她带着阎婆找到宋江,说阎婆的老公死了,请宋江施舍一口棺材,在介绍这一家三口时,顺便介绍了阎婆惜。看看王婆怎么说的:

押司不知,这一家儿,从东京来,不是这里人家,嫡亲三口儿。夫主阎公,有个女儿婆惜。他那阎公,平昔是个好唱的人,自小教得他那女儿婆惜,也会唱诸般耍令;年方一十八岁,颇有些颜色。

从这段话中得出如下信息:阎婆惜一家是东京的,阎公好唱,教会了阎婆羿许多“耍令”。

什么叫“耍令”?

查了一下资料,“耍令”就是唐宋时说唱或兼伴舞的民间伎艺。

从这里可以得知,阎婆惜是一位会唱曲、会舞蹈、会说故事的民间女艺人。这些技艺都是她爹阎公家传的。

再来看看,第二个老女人就是阎婆惜的妈妈阎婆。阎婆发现宋江单身一人,有意将阎婆惜送给宋江做妾,央求王婆说媒时说了一段话:

阎婆道:“我这女儿长得好模样,又会唱曲儿,省得诸般耍笑,从小儿在东京时,只去行院人家串,那一个行院不爱他!有几个上行首,要问我过房几次,我不肯。只因我两口儿,无人养老,因此不过房与他。不想今来倒苦了他……”

这段话说了阎婆惜几个信息:

一是阎婆惜长得漂亮二是阎婆惜会唱曲儿三是阎婆惜懂得许多“耍笑”。所谓“耍笑”就是指供人消遣取乐的伎艺。四是阎婆惜只在“行院人家”流动。“行院人家”就是指妓院。五是各妓院都喜欢阎婆惜。六是有几个“上行首”要过房阎婆惜,阎婆没同意。“上行首”即“上厅行首”,指的是官妓班首,就是官办妓院的“老鸨”。“过房”就是“官办妓院”想把阎婆惜买过来,妓院把女子买过来以后,和原来的父母就没关系了,管妓院老鸨叫“妈妈”。

从阎婆的口里,知道阎婆惜是一个长得漂亮、会唱曲、掌握许多逗客人乐的伎艺、经常在各大妓院流动表演、各大妓院抢着要的民间女艺人。

2、 宋代的勾栏瓦舍简介

宋代“沟栏瓦舍”比较发达。

瓦舍,又叫瓦子,瓦市,是宋代一些大城市比较固定的娱乐场所。瓦舍里面设置演出用的勾栏。勾栏就是演出棚。所以称勾栏瓦舍。勾栏瓦舍是中国戏剧史上特有的现象。

瓦舍的含义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取易聚易散的意思。就是说,到瓦舍来看戏的人来时是缘份,去时各奔东西……倒也符合表演的特征。

一个瓦子里至少有一个勾栏,有些大的瓦舍有十几个勾栏。一些民间艺人就会出入这些瓦舍勾栏进行表演,以混口饭吃。

在瓦舍表演的项目有说的,就是各种话本,宋元时期,话本已经起步,各种话本应运而生,说话本就类似于今天的说评书。

瓦舍表演的唱曲子,在宋朝是现成的,就是宋词。北宋末年,宋词特别发达。一些专业的、水平高的词人,经常到勾栏瓦舍帮着写词,还有社会上流行的词,像柳永、秦观、周邦彥、苏轼、晏殊、晏几道等人的词在瓦舍里很流行。词这种长短句很适合在瓦舍里表演。

除了说话本、唱长短句以外,瓦舍表演还有一些专门带客人乐的一些伎艺,估计是一些类似于今天脱口秀、笑话之类的

在瓦舍表演的民间艺人除了会说会唱会舞以外,应该还要会一些乐器表演。

瓦舍的表演应该是纯艺术的,应该没有色情业。

阎婆惜的老爹阎公应该经常在瓦舍进行表演,阎婆惜小时候也应该经常来瓦舍的。

3、 宋代的青楼

宋代的青楼,基本沿用唐制,分官妓、营妓和市妓。

官妓隶籍教坊,营妓设在军营,市妓属州郡管辖,名为“乐户”。

青楼的妓女大多数是歌妓,主要给客人提供音乐、舞蹈、曲艺表演,当然,条件谈得好,也会出卖肉体。

阎婆惜在东京时,应该经常出入这些青楼的,但服务内容基本上是唱歌、跳舞、曲艺即各种耍令表演。

阎婆惜应该没有出卖过肉体。因为那个年代,出卖肉体的成本很高,阎婆惜如果出卖肉体,应该能卖一笔钱,不至于老爹死了棺材都买不起;其次,如果出卖过肉体了,阎婆估计也就把阎婆惜“过房”了。

阎婆惜因为没有“过房”,所以阎婆惜不是妓女。因为在宋代,妓女都是登记在册的,阎婆惜没有过房,也就不会登记编入“乐户”的。如果有卖身行为,充其量就是暗娼。

4、 瓦舍与青楼的区别

瓦舍与青楼的共同点:都给客人提供音乐、舞蹈、曲艺表演

不同点是:

第一、青楼可以卖身,瓦舍不具备卖身的条件第二、瓦舍面向普罗大众,青楼是提供VIP服务。水浒传里,宋江首次去东京拜访李师师,享受的就是VIP服务。第三、青楼的从业者,官方都有登记造册的;瓦舍的表演艺人不需要官方登记5、 阎婆惜身份定性:

通过上面分析,阎婆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基本可以定性:

阎婆惜是一个十七八岁妙龄、会唱曲、会跳舞、会曲艺表演、会弹奏乐器、经常在东京青楼场所为客人提供流动的VIP服务、并受到各大妓院欢迎的中等民间女艺人!

特别强调一下:阎婆惜不是在册妓女!最多是暗娼,水浒里说她是“酒色娼妓”,应该是指她在风月场所为许多酒色之徒提供VIP服务的事情。而岁月场所又养成了她水性杨花的性格……所以才会勾搭张文远,引出被宋江怒杀的悲剧!

中山国是受周封的公国或伯国吗?

谢邀!

中山国作为战国七雄之外的第八雄,在历史上的记载却极少,到了司马迁做《史记》就已经几不可查,所以史记中陈、宋、卫等都有作传,却偏偏独缺更强大的中山国。

至今关于中山国文字记载,我们只能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料中的只言片语中窥得一二,且常常有矛盾错漏存在。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河北省平山县发现大规模中山遗迹,为我们解答了很多关于中山国的问题,却又留下了更多的谜团。

为此,我专门翻阅了一些相关研究的史料,作为大家参考。

谈到中山国来源族属问题,他是由完全汉化的白狄建立在目前史学界是没有疑问的。

《史记·周本纪》记载:

周后稷,名弃。…………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饹戎狄之间。…………古公亶父复脩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於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周王室始祖后稷,传到不窋一代,因为夏朝衰弱,不窋弃官逃到西北戎狄之间。传到了古公亶父一代,将部落内迁到岐,取消所有戎狄的习俗,彻底汉化,成为汉化白狄。到商末,武王伐纣取而代之建立周朝。

周王室建立后,一部分与其关系密切汉化白狄一同进入中原,其中就包括中山国的祖先。而另外一些戎狄居住在中原周边,因为未经汉化,进入中原后依然保持劫掠的习俗,被中原诸国敌对。

周初曾分封71国,其中姬姓之国就有53个,其中周文王子嗣封国又有16个,除此之外南称蛮,东称夷,西称戎,北称狄,都被当做夷狄对待。在《国语·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中有记载:

史伯对曰:“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北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东有齐、鲁、曹、宋、滕、薛、邹、莒;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则皆蛮、荆、戎、狄之人也。非亲则顽,不可入也。其济、洛、河、颍之间乎!

以上这些国家虽然是周封的诸侯,但是其中又有同为姬姓的诸侯国,又有异姓诸侯国,且夷狄混杂,周强就亲近,周弱者反叛,比较危险。而济、洛、河、颍之间各国则是直系子嗣建立的诸侯国。

这其中就出现了鲜虞,也是这个名字最早的出处。现在常见的观点便是认为这鲜虞国就是中山国的前身。关于这观点的依据主要来源是《左传·昭公·昭公十二年》“晋伐鲜虞。”杜预备注云:“鲜虞,白狄异种,在中山县新市”。而在《左传·定公·定公四年》中又有记载:

晋荀寅求货于蔡侯,弗得。言于范献子曰“国家方危,诸侯方贰,将以袭敌,不亦难乎!水潦方降,疾疟方起,中山不服,弃盟取怨,无损于楚,而失中山,不如辞蔡侯。吾自方城以来,楚未可以得志,只取勤焉。”

这是最早的鲜虞称中山的出处。据顾颉刚先生考证,鲜虞在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80年)至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约三十年间,逐渐强大,建立中山国号。

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鲜虞和中山有直接的传承关系,以至于现在史学界对鲜虞和中山的关系有两种观点。

一、战国中山是春秋鲜虞的延续。这观点认为战国中山即非周之同姓,也非魏所别封,而是春秋时期白狄建立的鲜虞的延续。

二、中山并非是鲜虞的延续。这个观点认为中山和鲜虞是当时并存的两个白狄部落,鲜虞常年与晋国敌对,而中山依附晋国。所以才出现《左传·定公·定公四年》中记载的“中山不服”的情况。中山在之后逐渐强大侵占之前鲜虞的领地。

两个观点目前都有材料作为证据,但是两者的证据都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而关于中山国的出处,目前又有三个不同的观点。

一、周同姓说。这个观点主要来自于《史记·六国年表》,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初立。”《集解》引徐广曰:“周定王孙,西周桓公之子。”这里徐广加了一句中山武公是西周桓公之子。

但这其中有个重要问题是,当时周朝已经衰弱,不将武公分封在自己控制的周畿内,却隔这燕赵将武公封在自己无法控制的中山,这就很可疑了。同时时间线上,和很多当时的历史记载多有不吻合的地方。

关于这个观点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古代中山地名很多,其中崇为周天子之邑,崇山有名中山,很有可能出现同周同姓的中山,而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二、魏分封说。这观点认为公元前408年,魏文侯派遣大将乐羊进攻中山,《战国策·秦策》:“乐羊攻中山,三年而拔之。”魏文侯灭中山后,将太子缶封为中山君,后又更立少子挚。之后中山复国,最终被赵所灭。

但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魏国攻击中山要越过赵国,那么上述过程是很难实现的。所以《世本》记载:“中山武公居顾,桓公徙灵寿。”马王堆出土《战国纵横家书》:“讲而归亦利,围而勿舍亦利,归息土民而复之,使如中山亦力。”那么真相很可能是魏国根本没有完全灭中山,而是占据了中山南部大片土地,迫使桓公迁都灵寿。之后在赵国的帮助下,和魏国取得和议,在太行山东建立国家,所以《索隐》在《史记·乐毅传》中说:“中山,魏虽灭之,尚不绝祀,故后更复国。”

三、白狄建国说。这种观点认为,中山和鲜虞一样都属于汉化姬姓白狄,但是见国时间比较晚,所以遭到中原诸国的藐视。之前提到“中山不服”的就是中山,一个和鲜虞并列的国家,至少在公元前503年就存在。但是国家较弱,依附于晋国,后来在齐国的支持下背叛晋国,并逐渐吞并鲜虞,并在武公时建立了中山国,并逐渐强大起来成为千乘之国。

我综合各种观点,个人暂时是比较认可第三种的。将各种片段组织起来大概是这样一个过程,中山是和鲜虞一样的汉化白狄部落,只是一个和晋常年作战,一个依附于晋。中山汉化程度非常高,崇尚儒家和墨家,以农耕为主放牧为辅,已经有了很高的文明与戎狄迥异,因此易被中原各国接受。

此后在齐国的扶持下,背叛晋国,吞并了鲜虞的全部土地,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在公元前414年由中山武公建立中山国。至于那是周王室衰弱,爵位只是一个过场而已,如楚国只是子爵,后来还不是以王自居。

在中山古墓群出土的钺上铭文:“天子建邦,中山侯惟作兹军斧,以敬厥众”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天子建邦”就是指中山武公建国成为诸侯,另一种观点认为,那是中山武公建立后,追封前代先祖,为自己脸上贴金而刻了这段话。

不管哪种情况,之后中山国逐渐强大,迎来了魏国的觊觎。公元前408年,魏文侯派乐羊借道赵国攻击中山国。赵国出于河蚌相争的目的,同意魏国请求。历时三年,魏国占领中山南部大多数土地,此时赵国出面调停,使得中山桓公得以在太行以东的土地重新建国,并立都灵寿。

此后中山国逐渐壮大起来,并成为千乘强国。战国后期,周王室越发衰弱,各大诸侯国相继称王。为了对抗这些大国,中山不顾盟友齐国的警告,在公孙衍的斡旋下,前323年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各国国君均称王。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盟友齐国,停止了对中山国的支持。看到机会的赵武灵王通过胡服骑射强盛赵国国力,最终在公元前296年,灭掉中山国。

中山国至今依然存在很多谜团,以上是本人根据目前相关文献总结而成,很可能有错漏,欢迎大家指正。至于中山国的真相究竟如何,估计只能等到之后更多的考古发现才能揭晓。

参考文献:

1、《战国中山国史札记》顾颉刚遗稿,顾洪整理·1981-05-01。

2、《战国中山国若干历史问题考辨》路洪昌 ·1987-12-27。

3、《中山国史杂考》何直刚 ·1985-06-30。

4、《试论中山国的族姓及有关问题》孙华 ·1984-08-28。

70后的人迈入了五十岁?

我也是70后,78年的马,马上就迈入50大关了,50岁,人生的分水岭,中青年与老年的分水岭,工作者与退休者的分水岭。

大多数人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孩子大了,或已成家,或已立业。剩下的就是考虑怎么享受退休后的悠闲时光了,好生羡慕!

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而我,就属于不幸的那一类,此时此刻,一切都要从头再来。

原本我也有个爱我的老公,因为离婚后他说这辈子最爱的人还是我。可爱归爱,并不影响他家暴、出轨。

离婚后跟女儿相依为命的日子,虽然清贫了点,但也还算快乐幸福,她就是我温暖的小棉袄。为了她,我可以付出一切。女儿也漂亮聪明,不需要我操太多心。

记得刚买房的时候,简单搞了装修,没钱买家具,咱娘俩一起打地铺……

钱够买一个空调的时候,先给女儿房间装上。

慢慢的,家里家具家电齐全了。生活越来越好了。

在我生病感冒发烧的时候,是女儿给我买药,端茶倒水,给我熬稀饭,一步不离的照顾我。

以为日子就会这样慢慢过下去。女儿马上就要毕业了,找个好工作,或者咱娘俩开个小店,咖啡、甜品、书店都可以……期待着好日子的到来……

那知老天爷给我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女儿生病了,恶性肿瘤,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这个结果给了我们致命一击,不给我们丝毫喘息的机会。

长达两年半的抗癌之路,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其中的心酸、无助、绝望、崩溃……

就算我们竭尽全力,女儿历尽千辛万苦,依然未能留在人间,与2022年7月29日,我眼睁睁地看着女儿闭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心率拉成一条直线……

哭得撕心裂肺又如何,哭得肝肠寸断又如何……走了就是走了,再也回不来了,天人永隔了……

剩下我一个人,终日以泪洗面,苦苦思念……

好想走出去,好想折磨自己,心里堵得难受,希望可以用肉体上的痛来减轻我心灵上的痛。灵魂或肉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我想有辆车,漫无目的,喜欢就停下来,不喜欢就继续走,走到走不动了为止。

没有车,徒步也行,就是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就胡思乱想。

可是我还不能走,欠的人情债钱债需要还,担心自己一走就是一辈子……

也许不该再写痛苦的往事。

但此时,我需要倾诉,也需要你们的安慰和鼓励,不然我会崩溃。

曾经梦想的诗情画意、美好生活都离我而去

羡慕别人的洒脱,同在人世间,命运截然不同。

努力想做出改变,却依然困在原地,患得患失。

所以,大家会看到我的悲痛我的绝望,折腾自己不折腾别人,这是我能为别人做的最大的努力了。

图文皆原创

有没有国外文物藏于中国博物馆?

青铜虎蓥(yíng)结束百年“漂泊”,重回祖国怀抱。可仍有不计其数的“国家宝藏”流失在外,除了各大博物馆的重要馆藏,还有无数文物在私人收藏家手里从未现身。每每提起这件事,都让国人不胜唏嘘,心痛万分。

虎蓥

不过也有人提问了:总是说那些收藏在外国博物馆里珍贵的中国文物,那么有没有重要的外国文物收藏在中国的博物馆里呢?

当然有!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看一看那些收藏在中国里的顶级外国文物。

琉球贡品漆器

收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琉球是中国东海中的一个岛国(即今日本冲绳群岛),位于西太平洋之上,与中日两国相邻。明洪武五年(1372年),琉球国王第一次向明帝进贡,从此琉球成为中国的藩属。一直到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这种朝贡关系才结束。

这批故宫藏琉球漆器正是当年进献给中国皇帝的贡品。色彩鲜艳,做工精良,深受清廷喜爱。

黑漆嵌螺钿云龙纹长方形攒盒

其中黑漆嵌螺钿器物有长方大匣、圆盘、盖碗等三百余件。开片技术高超,螺钿片大而平,嵌饰的图案接缝相对较少,显得规整而不琐碎。螺钿片与地漆结合紧密,平滑如镜,嵌饰的图样轮廓清晰,色泽明艳,虽历经数百年,仍如新制。

黑漆花鸟螺钿箱 清

箱盖面饰以凤凰、牡丹纹,四壁描绘楼阁人物,屋顶祥云缭绕,其旁有芭蕉、太湖石等。此箱纹样细密,均由贝壳薄片贴饰打磨而成。

黑漆嵌螺钿云龙纹圆盘

器上所装饰的云龙图案,与中国明清两代宫廷工艺品上的云龙基本相同,仅在细节上有些变化。

另外一种堆锦漆器只有3件,采用琉球独创的堆锦工艺制成。把掺入了各色颜料的色漆用锤子捣成饼,用辊子压薄,然后根据需要刻成图样,以随类赋彩的方法粘贴在事先设计好的漆器表面上,再雕以细部纹理,最后再进行打磨,显出浮雕效果,近似剔彩漆,绚丽多姿。

红地堆彩漆缠枝菊花纹长方盒 清

盒长方形,天盖地式。器表髹枣红色漆为地,其上以赭色漆堆饰缠枝菊花纹,繁茂的枝叶满布器身,菊花朵朵点缀其间。虽为缠枝花,但舒卷随意,自由散漫,富有自然生动的装饰效果,精致典雅。

直到今天这种“堆锦”的漆器也只有冲绳能够制作,价格昂贵。这三件故宫藏琉球堆锦漆器是硕果仅存的精品,称得上国家级文物。

红地堆彩漆山水纹长方攒盒 清

除了漆器以外,故宫还藏有武备兵器、彩绘织物、绘画等琉球进贡工艺品。2004年,故宫特别将所藏的琉球王国进贡器物80余件运到日本冲绳,举办了“琉球王朝秘宝展”,在当地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

故宫淘宝出过一套琉球贡布文创胶带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2006年日本冲绳民众曾托付日本驻华大使宫本雄二向故宫博物院交涉,让故宫院藏的“琉球珍宝”“荣归故里”。对此,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郑欣淼的回应是:“借展可以,归还不可能!”

铜镀金写字人钟

收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小伙伴肯定对故宫钟表馆里那些巧夺天工的近代钟表不陌生,它们或由宫廷制作、地方官员进献,或由外国使团赠送、国际贸易获得,专供宫廷使用,不惜工本,用料考究,彰显皇家气派和格调。

铜镀金写字人钟则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件精美的大型钟是英国伦敦的威廉森(Williamson)专为清宫制作的。

钟型为铜镀金四层楼阁。顶层圆形亭内,有两人手举一圆筒作舞蹈状,启动后,二人旋身拉开距离,圆筒展为横幅,上书“万寿无疆”四字。

第二层是钟的计时部分。第三层有一敲钟人,每逢报完3、6、9、12时后便打钟碗奏乐。

底层是写字机械人,是这件钟最精彩、新异,结构最繁复的部分,它与计时部分机械不相连,是一套独立的机械设置,只需上弦开动即可演示。

只需将毛笔蘸好墨汁,再启开关,欧洲绅士样貌的写字人便在面前的纸上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八个汉字,字迹工整有神,笔锋清晰。写字的同时,机械人的头随之摆动。

现在看来这种技术已经不足为奇,但在18、19世纪能有如此精巧的设计还是十分令人惊叹的。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难不难?

难,难于上青天。省考结束后,考场门口都应该拉起来“珍惜生命,公考不是唯一出路”的条幅。

我也是经历过国考俩小时135道题,没想到浙江俩小时120道题给我打击的心碎。

世界上怎么有这么难的省考???惭愧,本人国考第二名进面,浙江市直踩了进面的尾巴,没能留在大学所在地。但还好老家的省考第一进面,也过上快乐似神仙的生活,今儿个就分享一下我考公复习的经验。

先分享下昨天的午饭,真的是从大学食堂出来去单位食堂。我爱食堂,本懒人被拯救了,而且有虾才五块!!!真的好便宜。

一、优质资料分享

作为过来人,我认为备战公考中最重要的资料有以下三类:

·参考书:就是参考教材、素材积累和专项训练这些。

·视频课:公考是技巧性考察,需要选一个适合自己的老师来帮助点拨思路。

·真题集:就是历年的真题卷,省考和国考都要入手。真题是检测学习效果的最佳工具,还能了解考试的重难点。

以上就是大致的资料分类,准备考公就这三类就够了。除了真题以外,每个类别中包含很多具体的资料,选书一定要做最佳选择,下面我就讲前两类必须入手的资料。

中公的《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

有对考纲的解析和一些题型汇总,就能对公考有一个基本了解,只适合备考小白去做。但这本书的题型归纳可以清楚地让小白意识到题海战术不可靠,公考注重的是能力,不然一个模块几十个题型刷也是刷不过来的。

华图的《模块宝典》

是以模块针对性刷题的形式来锻炼对知识点和做题方法的掌握。就在听课后按对应模块进行练习就好,不用过分担忧写不完,只在学习课程那段时间做就好,不强求一定要做完。

《阿甘上岸说》

教材详解基础类的视频随便选一个就好,但高阶解题技巧的提高课,放弃阿甘就是想不。公考高分上岸只入手阿甘就够了,基础知识全面的同时,解题技巧的讲解也很强,是最高效的公考全家桶。

比系统课那种在一众文段中找到关键信息的普通方法,阿甘讲的是如何忽略非重点信息、直击重点,从而节省更多的时间。不过不能光听就完了,必须要配着模块宝典去做题,一定要多多练习!!!特别是申论小题的解答方法。

粉笔的《申论的规矩》

一定要看,可以快速入门并把握好申论的脉络。解题技巧有些鸡肋,顶多是六十多,剩下的得多做题去悟。

李梦圆的申论讲解课

只看大作文部分就够了,梦圆的课讲写作思路非常清晰,能快速抓住重点,很节省作答时间。

以上几个都是备考过程必备的资料,能把这些资料真正的利用起来并彻底掌握,笔试140+没啥问题。别嫌少!!!在精不在多啊!!!

二、备考方法

1.时间安排四要点

因为每个人的个人情况都不相同,所以我只简要地说一下需要遵守的复习原则,就不再精确到每日的每分每秒了。

(1)行测和申论同时复习。避免后期因为两方的差距而导致心理压过过大,粗暴地选择放弃一方直接偏科。合理的进行时间安排的调整,比如擅长行测想补习申论的,那就可以选择把每天在一比一的基础上分出一个小时进行申论学习。

(2)行测模块可以不分先后学习,但申论一定要按真题顺序学习。行测的模块内容没有特别关联的,唯一建议的就是可以把资料分析放在言语理解和数量后学习,其他都是随意就好。申论的写作大题就是在小题基础上更加深化的考察寻找语段重点和简化信息的能力,所以先去把四小题把握好再去学申论写作就好很多。

(3)不要一开始就刷题。一开始就上题海战术是浪费时间的,公考复习时间短任务重,不去学完知识技巧就去做题会导致效率很低浪费时间。一定要在自己有基础的做题能力后再去刷题,效率越高才能越提升成绩。注意要去独立刷题,不要写一半就去看答案,那是无用的练习。只有自己不断地去练习才能熟练用运方法,这样就能真正的掌握做题方法。

(4)做完题的错题总结要及时完成。建立做题本对做题技巧的掌握是非常有效的,这样才能有能力的提升。不要浪费时间抄题,可以直接减下来或者拍照转PDF排版打印。每天也都要解决掉当天积累的错题并在第二天上午回顾,这样才能很快的理解清楚,否则刷再多的题也只是做无用功。

2.行测备考把握三重点

以国考为例,要在两小时内做135道试题,除去涂卡时间,每道题摊下来也就几十秒。所以行测真的是高密度高强度的脑力考试,没有技巧的话做几次就绞尽脑汁了。短时间做这么多题是对阅读速度和计算速度的考验,所以一定要认真学技巧方法。

第一,要对题型有足够的了解。了解后才能选择学会的技巧和速算方法去解答,才能更好的提高正确率和做题速度。

第二,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比如有的人刚开始就容易迷糊,那显然开头不适合把计算部分放前面,那就可以选择先做常识。多搞几次真题模拟,慢慢调整顺序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排序了。

第三,要有全局观。在复习和做题的时候都要有所取舍,因为无论如何认真都不能保证尽善尽美。要按重要程度排序去选择复习和先做,特别是做题的时候,不会的题要尽快略过,不要只看眼前。

那复习的优先次序是什么呢?我的排序是:言语理解、资料分析、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和常识判断。下面就一个个具体分析一下:

(言语理解)

先看问题去确定题目类型,再去看选项是什么,回看文段才能做到最快的去做完题。如果是把整个文段都看完再看问题去做题,就会非常的浪费时间,特别是选择填空题。

举个山东省考的例子:20世纪90年代,有人_____ 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传统的纸质书信依然健康发展,与电子通信方式___,在当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坦言 并驾齐驱

B.预言 并行不悖

C.断言 相向而行

D.妄言背道而驰

这道题目阿甘的讲解分析值得借鉴。第一空都能很快地排除A选项的坦言,因为文意是对未来进行预测。但是看第二空的时候,就会因为并驾齐驱好像也对而去纠结选项A到底要不要排除。但是犹豫什么呢???A已经不符合筛去了好嘛。

第二空的句子的然而就可以知道前后语义相反,直接就能将CD两个选项排除,直接选B就好了。

(资料分析)

是单题分值最大的模块,也是因为有数量和阅读的结合,所以做这部分小心和速度认真兼顾。

我自己提速的方法是每部分练习都去按真题的题量去做限时练习,每次都是二十道题,尽量努力在二十五分钟内做完。每次做完一定要去计算正确率,分计算和阅读分开算一下。

这部分一定要画出关键词和重要数据,单位和时间顺序的陷阱一定要注意,不然非常影响正确率。刷题的时候注意下哪种题目的计算量和难度大,可以在日常练习中就选择跳过放到最后,要会判断出来才好跳过。

(判断推理)

最繁杂最让小白窒息的一个Part,但是在听课后也是最能获得明显提升的。一定要认真听阿甘对这部分的方法和规律详解,掌握好公式定义并去运用。

比如图推题,说来说去其实就只是点线数量对称,越做越熟,这部分真的是努力就能有收获,所以一定得去认真刷题。

这部分推荐在Apipi上做,因为不是特别需要划重点,可以利用碎片去加大练习程度。Apipi上的例题讲解认真去看看,特别是要和考友一起去交流一下,会有很多个人技巧可以分享的。

(数量关系)

不要放弃这部分,哪怕你数学极其的差。万一考试部分就数量部分简单,那就很亏啊!虽然全蒙一个选项就能拿到三五分,但是怎么能满足在三五分呢?能拿多少就要努力去拿的!

好好去把阿甘的视频课程过一遍,确保能把简单的题目的分数都拿到。这部分做到会70%,考试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了。在考试的时候,先做简单好做的,再去看同类题里面写的哪个选项最少,剩下的题就全选那个选项就好,这样的得分概率最大。

但如果就一两个月的复习时间,那就可以跳过这部分的学习,去认真总结真题的错题就已经够了。

(常识判断)

就不用学这部分,这部分可不是大海捞针只是范围广,而是刻舟求剑,彻彻底底的无用功。背了记了的效果和直接去做真题效果一样,所以我个人建议就是好好积累真题就足够了。

3.申论备考按序复习不玄学

申论备考虽然很玄学,但我归纳总结了一下分出了四步,按顺序进行复习就不至于毫无头绪举步维艰啦!都是很简单、可操作性很高的步骤。

(1)做好素材的积累

多去看看人民日报的官网,去分析文章结构并积累讲的素材。平时也可以晨读一些评论员观察之类的时评文章,不能直接抄记,要按自己的方法总结复述,这样才能更好的记忆。

(2)过一遍《申论的规矩》

看教材可以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后面上课就不至于只知道零碎的方法要点。但不用过于在意具体要怎么写,那是在课程学习部分区了解的。千万别抓错重点,这点就算教材,不用过分投入。

(3)认真看《阿甘上岸说》和梦圆的《申论精讲》

了解申论需要的是对命题人的意图有所了解,不要自己想答什么就答什么,要根据材料回答命题人的问题。必须要学会快速整理材料要点信息,并根据题干给出的要求去认真作答。这也是公务员的本质,要从政府角度出发去切实地解决问题。

(4)答题格式要舒服

这部分就要在真题模拟中练习,通过不断地去简洁语言来让答案能更好的排版。比如小题要点连符号要控制在25字以内,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排版。大作文也是如此,适当的排比句和诗词引用在什么位置能避免换行,能在整个文章中让框架更加合理,这都是要在实践中才能了解到的。

最后想说一点,无论是资料推荐还是经验分享,只是简单地看看就算是一定不行的,重要的是自己利用这些辅助去进行练习。过多的注意前期准备反而会浪费时间,以至于后期复习压力大导致心态不稳定,拖累整体的复习进度。

祝你能和我一样顺利上岸,别忘记点赞收藏呀!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