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西班牙历史战绩,西班牙和德国是同盟国吗?
德国西班牙历史战绩,西班牙和德国是同盟国吗?
西班牙在某种程度上是德国的盟友。西班牙向东线派遣了4.5万名“志愿者”军队与苏军进行战斗。在整个战争中,西班牙是纳粹政权的非好战伙伴。除了正式加入作为交战方的轴心之外,他们几乎发出了各种形式的支持。即使如此,当希特勒看起来非常有利时,佛朗哥愿意加入德国。当德国击败法国时,西班牙驻柏林大使甚至提交了一份正式备忘录,其中弗朗哥在法国垮台后宣布他“准备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德国和意大利方面的战争”。此时希特勒并不觉得他需要西班牙人的帮助,所以他拒绝了。后来,当希特勒的事情变得更加艰难,希望得到西班牙的帮助时,佛朗哥拒绝了。
但事实是,西班牙派遣了战争物资和志愿者部队去对抗苏联。斯大林从未忘记这一点,并且实际制定了在德国倒台后入侵西班牙的计划,但罗斯福和邱吉尔在波茨坦会议上阻止了这一点。然而,西班牙仍然遭到盟国的侵犯,尤其是杜鲁门对佛朗哥的蔑视。直到1955年,西班牙才被允许加入联合国。
二战德军是否装备大口径重机枪?
德军二战时以MG34\MG42等通用机枪为主,部队战术有相当比例都是按照通用机枪排布开的,具有火力密度高、火力机动性强等特点,配合上闪击战,威力无穷。
这种做法导致德军特别重视通用机枪,对支援性的大口径机枪反倒不怎么上心,再加上早期条约限制了机关枪的发展(通用机枪就是这么给逼出来的),连重机枪都不被允许发展,他们也就干脆没在大口径机枪问题上纠结。
实际上当时的世界对大口径机枪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航空领域,地面领域的需求真心不大,除了美国人将勃朗宁M2机枪装上载具,其它国家大多还是在使用通用口径的重机枪,一大堆马克沁构成了重机枪主力,什么英国维克斯、俄国M1910,德国MG08,都是如此。
德国人并没有在大口径机枪问题上纠结,他们战争时代用的最多的是Flak 30/38 20mm机关炮,这种武器比美军M2的12.7x99mm的弹药威力更强劲。
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那几个爬上虎式坦克搞爆破的士兵,打死他们的就是德军一门Flak 30/38 20mm炮,几个大兵被打得断手断脚爆头,场面血腥无比。
这种防空炮在德军中除了单管,还有2联装、4联装等多种形态,德军甚至将其装在卡车或4号坦克底盘上,充当自行防空炮,在必要的时候亦可直接平射打人。
苏军大概是最能体会德军Flak 30/38 20mm威力的,德军经常性的把Flak 30/38作为压制性的火力使用,将苏军潮水般的进攻打回去。
某种意义上,Flak 30/38 20mm在德军中其实代替了大口径机枪的作用,而且因为步兵部队大量配备有各型突击炮,德军更习惯于用直射的火力解决问题。
当然,德军不是没有大口径机枪,只是这种东西是为战斗机而研制的,地上使用的少,偶尔有也多是拆机件。
最开始德国人的战机使用的是7.92mm口径的机枪,比如MG81,完全就是MG34的变种。又比如MG15,威力小到飞行员们吐槽不止,最后只能从飞机上拆下,改装成步兵武器使用。
39年西班牙内战后,德国意识到现有的7.92mm机枪威力过于弱小,不适应于对付未来更先进、更坚固的战机,于是开发出一款能替代MG15\17\81这些7.92mm口径的13mm大口径机枪“MG131”。
MG131使用了13x64mmB子弹,威力比7.92mm的强了不少,但我们也能看出,与7.92x57mm比起来,13x64mm也就粗一截,相比美帝.50BMG的12.7x99mm和苏联别列津的12.7x108mm,德国人的MG131实在是弱。
在设计之初,德国人就是为了拿MG131取代MG15\17\81系列的,所以他们没有在这款大口径机枪上追逐更瞩目的性能,而是将系统整合度放在了第一位。
事实上,MG131替换MG15\17\81的过程很顺利,它表现出很好的兼容性,在口径换代的同时,也没有为载机带来负担,避免了升级武器导致装备性能反而下降的问题。
正因为MG131良好的泛用性,所以哪怕它被好事者奚落威力,称之为“糖豆发射器”,在实际的表现上它依然是可圈可点的。德军自1940年大规模生产MG131,一直生产到1945年,它被作为德军中最广泛的机载武器使用,如BF109、FW190、J88等,几乎所有的德军战机都装备过MG131。
在MG131之后是MG151/15 15mm大口径机枪。
因为MG131是“糖豆发射器”,所以德军依然想要更好的大口径机枪,再加上毛瑟公司不甘自己的MG81被莱茵金属·波斯格的MG131超越,所以奋力推出了MG151/15。
这种机枪在弹药上完全超越了MG131那孱弱的13x64mmB,转而使用15x96mm的大口径弹,弹丸质量更大,初速也更加爆发,在射击中能打出长长的平直弹道,还具备300米击穿18mm的60度倾角装甲钢的能力。
飞行员们开始对MG151交口称赞,这种武器在空战中很容易让人上手,它更快的速度和更平直的弹道,令飞行员在提前量和角度估测上更轻松,而且,它还可以打坦克。
不过,因为法国人的西斯帕诺絮扎HS.404 20mm机炮在英美的泛滥,MG151\15很快失去了竞争力,德国人只能靠MG151\20 20mm和其它机炮撑场面了。
被用来当做防空MG151/20
架在车上的MG151/20
火车上的MG151/20
在地面,德国人倒也使用了不少MG151,但使用的多是20mm口径的,这些发展自MG151/15的小口径机炮被使用的相当广泛,卡车,装甲列车,工事,堡垒中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只是,它们也不能算机枪了。
米其林轮胎德国和西班牙哪个好?
米其林好,安全轮胎,采用先进的喷涂防漏气轮胎涂层技术,该技术应用于轮胎内壁涂覆,能使轮胎扎穿不漏气。
节约时间,提高行车效率:可以不补胎、不换胎,省心省力又省钱。
保障行车安全:在原有的轮胎基础上提高了轮胎防爆的能力,降低了轮胎的爆胎的风险。
良好的舒适性:防漏层具有良好的消声作用,能减轻车辆行驶中的震动和噪声,从而提高了车辆行驶的舒适性
一战前德国哪年完成统一?
普奥战争结束后,成立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这个联邦已经具有统一国家的性质,它有统一的议会,普鲁士控制着其军政和外交大权。
德国统一已经走了一大半路程,剩下的还有美茵河以南、邻接法国的4个小邦国(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和黑森—达姆斯塔得)。
这4个邦国力图保持独立,因而靠拢法国,抵制普鲁士。而法国担心德国因统一而变得强大,所以竭力阻扰普鲁士统一的步伐。早在调停普奥战争时,法国就提出,普鲁士的势力不能超越美茵河以南。
1870年,普法两国为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生争执。7月13日,法驻普大使要求普王保证永远不同意霍亨索伦族人继承西班牙王位。普王婉辞拒绝,并将事情经过电告俾斯麦,俾斯麦乘机窜改电文,以此激怒法国。
电文公布后,法国于7月19日向普宣战。战争爆发后,普军优势明显,并迅速攻入法国境内,9月1日,双方在色当展开决战。普军的数百门大炮轮辐轰炸,几小时内法军伤亡达2.5万名。下午3点,法军升起白旗投降,拿破仑三世当了俘虏。
普法战争后,巴伐利亚等4邦国加入德意志联邦,德国统一全部完成。
世界杯德国巴西有没有踢假球的可能?
只要大家认真看了德国和墨西哥的比赛,以及巴西和瑞士的比赛,基本就会排除两支球队踢假球这种假设。
当然德国队和墨西哥的比赛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匪夷所思,但更多的是德国对自己本身的状态不好。
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德国队和墨西哥的比赛,德国队输球是一种必然。
卫冕冠军德国队太过保守,在场上的比赛毫无生气。
而且球员的年龄偏大,跑动不够,打法混乱。
墨西哥队的队员脚法特别快,速度又快,加上得德国队的,后卫球员身材高大,转身慢,一次一次的被墨西哥队的防守反击针对。
还有一种因素在于,德国队的反击速度太慢,根本没有有效的长传。
痴迷于玩技术,抛开了身体素质的优势。
没有利用自己身材高大的优势,以及在对抗上的传统优势,本来应该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赢得比赛,却想得太多,盲目的追求技术。
整个上半场处于游离状态,下半场有所好转,最后三分钟才是德国队。
所以德国队的输球,更多的是自身原因,球员整体状态不好,主教练用人的选择值得商榷。
第二:巴西和瑞士的比赛里,很多球迷赛后都质疑裁判的吹罚。
确实,在比赛里,内马尔被侵犯的次数非常多。
但是大家要注意到,瑞士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弱,他们的球员都在五大联赛效力,而且球队的整体实力在世界上排名非常高。
说到底巴西并没有一定战胜瑞士队的实力。
但不得不说裁判的吹罚尺度需要斟酌。
赛后内马尔也怒喷裁判,但我觉得更多的是作为巴西队场上的领袖,内马尔应该做出改变。
巴西队的球员整体能力都很强,内马尔需要更好的和队友产生联系。
不能落入对方球队的圈套,一味的个人盘带和个人进攻。
比赛也确实给球迷敲响警钟,大家一定不要只认为懂足球,购买体育也要量力而行。
实际上还是那句话:哪有那么多假球,只不过你输了而已。
大家觉得这两场比赛有假球的可能性吗?客观的讨论一下,在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