裤裆里藏手榴弹,周卫国为何从营长做起?
裤裆里藏手榴弹,周卫国为何从营长做起?
一
从见习排长做起是近现代职业军官的传统,就连现代军校的毕业生也是如此。不要说黄埔五期毕业的楚云飞是如此,就连黄埔一期的学生同样是如此,胡宗南作为黄埔军校中蒋介石最信任的人物,也是从排长做起,不过在东征中立下战功,当场就被升为连长。
在《亮剑》中,作为李云龙老朋友加老对手的楚云飞,从黄埔毕业后,回到了山西,参加了阎锡山的晋绥军。楚云飞从见习排长做起,一步步成为阎锡山的心腹爱将,成为加强团358团的团长。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阎锡山还是比较爱才的,尤其是山西出来的人才。薄一波是中共党员,抗战前被关进了北平监狱,国共合作时被释放了出来,就被阎锡山请回来山西,帮他训练三十万决死纵队,最后还被薄一波拉到八路军这边了一半。
但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阎锡山对山西的人才是相当重视的,重用黄埔毕业的楚云飞,也是很正常的事。应该说楚云飞升迁还是比较快的,晋绥军除了中原大战外,并没有大的战事,而楚云飞却能短短几年从排长升迁到团长,可见深得阎锡山信任和重用。
二
《雪豹》中的周卫国则是黄埔九期的学生,就读于中央陆军大学(前身是黄埔军校),毕业后被派往德国柏林军事士官学院留学。
黄埔军校从第八期就沿用的是德国式的军事教育,任用了大批的德国教官,并且国民政府还要努力打造德械部队,以期能够阻止日军对华的侵略。
但国民党派到德国柏林军事士官学院读书的都是团长一级的军官,并且还要参加选拔考试,只录取了9个人,这其中比较优秀的比如邱清泉,在1931年就担任了团长职务。
看到这里我们就会明白,周卫国能够军校一毕业就到德国去留学是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情节,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至于后边从德国一回来就担任营长,更是天大的笑话。没有基层经验的军官是很难晋升起来的,尤其是在国民党的中央军。好的将军都 是从战场上打出来的,没有经历战场的历练就放在高位上,是会害死自己也害死全军的。
三
周卫国这个人物也是有原型的,前边的基本是胡乱编出来的神剧情,后边是参考了出生于河南息县关家店村的黎原将军。
黎原1934年进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一期接受现代军事教育,军校毕业后随同国军八十七师参加了淞沪会战。
1938年4月,经八路军办事处的董必武等人介绍,到了陕北参加了抗大的教育工作,后来又进军东北,解放后又参加了朝鲜战争,回国后担任副军长。
基本上来看,不管是楚云飞还是周卫国都有不符合情理的地方。正常情况下,楚云飞从黄埔毕业后,应该在中央军中任职,而不是回到山西参加晋绥军。就象北大毕业的学生,不是在一线城市就业或出国,而是回到了十八线城市。
周卫国组建的是特别小分队,更不可能是营级编制。按常理来组建小分队,一般不会超过十几个人,最多也只是一个排。然后在这些人经历过战争考验后再以这些人为骨干,进行慢慢扩展,否则建立起来的队伍根本就没有战斗力。
历史上有哪些残忍到令人发指的记载?
我们历史上残忍的事情太多了,我来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吧:五胡乱华又称中原陷落(以下称中原陷落)。不过这个事现在的历史书上很少去提了,因为这玩意不利于民族团结。不过历史归历史、现在归现在,这个事的残忍程度超出了人类的想象。
中原陷落这个事情出现在晋朝,也就是司马懿孙子司马炎建立的那个朝代。这一事件中死了千万级的人,大家不要忘了当时汉族的总人口才1800多万,几乎死了五分之三。一直到百年之后的隋朝才最终统一起来,人口才得到了较大的恢复。
我们一起看看,中原到底是怎么陷落的,陷落之后到底发生了哪些令人发指的事情呢?
晋朝的八王之乱导致了中原陷落大家都知道西晋的开国皇帝是司马炎,这哥们是司马昭的长子、也就是著名的司马懿此人的孙子。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把皇帝大位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
其实一开始司马炎治理国家还是不错的,他反思了一个问题:曹魏政权没有长久下去的关键原因是:自己人(宗室)没有成为主力、没有地盘和军队。他想如果宗室的势力很强的话,自己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有人保护自己了。
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儿子们和同宗的子弟分封到各地去当王了,这哥们历史书肯定读少了,最起码春秋战国的书没怎么读哦!
司马炎还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准确的说是两个:一个是,立了个傻儿子司马衷为太子、二是,娶了个无比“不正常”的儿媳妇贾南风。这样的组合,我也是无语了。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何不食肉糜》的男猪脚就是司马衷了,可见其有多么的不靠谱。
公元290年的时候,司马炎两腿一蹬撒手人寰了,留下了傻儿子司马衷以及凶悍的儿媳妇贾南风。故事还是那个故事,贾南风开始架空司马衷,独揽大权了。于是乎,下面的藩王们就不爽了,号称要“清君侧”,其实也就是来夺大位的。
由于司马炎的政策失误,导致藩王们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兵有兵。于是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就此开始,说白了也就是为了一张皇帝大位互相仇杀罢了。
但是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内乱严重狠了,就会产生外患的——边境上的少数民族们等不及了。
中原陷落到底有多惨,说出来估计你都不信北边的“五胡”也就是“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游牧民族的合称,他们看见了中原的内乱,然后开启了:趁你病要你命的疯狂屠杀模式。
公元304年开始,中原一带就不断遭到胡人的入侵,各种烧杀抢夺,晋朝所有的人都往南边跑、逃难的群众高达数百万,于是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事件也就由此而生。
当时的胡人没有开化,几乎和“野人”差不多了。他们没有啥文化,相当于最原始的状态了。一场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序幕拉开了……
很多胡人甚至还保留了“食人肉”的习惯。根据史书的记载,一个称之为“胡皇”石勒的,所到过的地方,一定会屠杀百姓,无论是长安、洛阳遍地都是百姓的尸体。他们往往在行军途中还将年轻的俘虏当作口粮直接吃了。一些来不及逃到南方的百姓只有自杀一条路了,于是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血流成河。
相比较于男人来说,任何战争重最苦难的都是雌性了,没办法因为战争的主角往往都是那些男人。胡人来了之后,雌性就遭受了灭顶之灾了。他们把所有的雌性几乎不当人,在他们眼里没有人伦道德、没有人性。胡人们将雌性尽情的糟蹋、尽情的“玩乐”,别说多人运动了、有时候估计几十个运动一个。
这还不算完,在他们的眼中这些雌性是战利品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两脚羊”就是他们送给这些雌性的外号,当他们“尽情玩乐”之后,便会把她们当作牲口宰杀掉、当作军粮吃掉了。这次史无前例的大灾难,导致了汉族人口锐减,据史料记载:人口从2000多万,锐减至400万不到,差一点导致了我们彻底的消亡。你看过哪些烂到令人发指的电视剧?
烂剧基本上都是开头就没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能全部看完的烂剧基本没有,像抗日奇侠、燕双鹰系列,从剧名、片头序幕就已经没有了观看欲望;像哪咤降妖记、东北大炮之流,应该是面向青少年观看的电视剧,但是有个优点:催眠效果还不错的;还有一些我自己不喜欢的类型:历史古装剧或战争剧强行插入男女爱情故事、不顾历史背景剧中人物个个油头粉面、精装打扮,抠图、磨皮,千篇一律的皮囊没有灵魂,最不能接受的是现代都市剧,剧中直接把“穷人”搬到了都市CBD区域、年薪几十上百万为买不了上千万的房子犯愁,只能租每月上万的“小公寓”,拜托大佬们,下来看看吧,你们眼里的“穷人”,在我的眼里是要把脖子向上仰望90度才能看到的。
当然,烂到令人发指就没有必要了,不看就是了;但是,存在即合理,我们认为的看日神剧家里老人就喜欢看,图个热闹。
敢问路在何方?
中国足球⚽️想搞好,现在这套已经烂到根子了,还是从下一代开始抓,推倒重来吧!
1、首先要建立青训机制,从孩子抓起,设立科学、系统的指标(体能 、视野、盘带、过人、预判、跳跃、速度、协调等),建立等级分制度,每个月都可以更新,同时建立考核look存档制度,确保让能踢、会踢的上,而不是有钱的上;同时建立考核人问责制,出问题严格追究考核人责任!
2、有了基础的等级分制度后,再建立运动员级别制,让达到某个级别的运动员享受高额福利,比如伤病医疗险、伤病赔偿险,薪金制度,退役分流体系等,确保高级别运动员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以赴投入比赛。
3、至于教练、训练体系这些,只要保证了运动员的选拔公开、公正、公平,足球水平相信自然会上去!我们的体质比日本、韩国差吗?理想状态,5-10年,就可以进入亚洲强国 !
抗日神剧是怎么拍摄出来的?
我们国内的电视剧有很多的,最近比较受大家欢迎的是古装剧以及仙侠剧,但是要说我们电视剧中的常青树一定是抗日剧的,不管年长之人还是年轻人对于抗日剧已经有了依赖了,可以说看抗日剧已经是一种习惯了,抗日剧中是有很多战争镜头的,那么这些抗日神剧是怎么拍摄出来的呢?
众所周知抗日剧如果是谍战剧在城内的还好一点,但是如果是打仗的,爆破是很多的,虽然现在技术很先进的,但是依旧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镜头其实并不是一直拍摄的新的,除非是有主演很重要的镜头,其他的都是群演拍摄好一遍重复利用的。
只是角度不一样罢了,一场戏下来是有很多的机位的,基本上几个机位剪切下来就够用很久了,这样不仅很节约,也是对群演们的一种保护,毕竟虽然是演戏但危险系数还是有的,爆破戏跟危险期的替身虽然是很挣钱,但群演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而且如果大家看抗日剧比较仔细的话会发现一位群演能够在很多的场景中演尸体或者是被炸伤的戏,像这种身负重伤的群演也是不好化妆的,他们基本上是盯着一天这种镜头,哪里有伤员就去哪里演的,是非常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