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排行榜,私募基金动辄10倍以上的收益

2023-10-20 80阅读

私募排行榜,私募基金动辄10倍以上的收益?

做发财梦想疯了吧你!首先一条私募基金最低一百万起投。我猜你有100块。

谁告诉你的私募基金十倍收益?咱就是干这行的,我接触的基金就还没有一个可以板上钉钉的能说得到十倍收益的。就你这样的还是建议你买彩票吧,投资小回报高非常适合你。但凡投资无论私募,公募,定投,信托,股票,期货就没有一个是没有风险一本万利的。就一般风险等级来划分:股票风险最高,其次是期货,基金(不分公募私募),信托,定投存款,国债,最安全的是保险。

私募排行榜,私募基金动辄10倍以上的收益

想不到吧,高收益必定伴随高风险,比股票风险还高的就是博彩业。但博彩没有资格限制,金额限制,傻子都可以买,各凭运气呗!可事实上十赌十输,只有傻子和人精兴许可以有点赚头儿,剩下的人都是填窟窿的。

至于说私募基金购买简单,全国有两万多家基金公司,地级市以上就会有投资公司。想买准备好一百万,随便进一家,人家立刻把你当祖宗一样伺候着。但我就把话拍这儿,真正赚钱的私募基金人家只对机构开放不对个人售卖。

风险投资的圈子并不大,尽管投资人分散在全国,可基本上都是资产千万以上的有钱人参与的。你当这跟银行卖得公募基金一样是个人就能买么?其实银行本身并不发行基金,所有的基金基本都代卖,银行从发行方和购买者那里收取认购费,手续费等费用,并不对安全性和收益负责。而私募基金都是基金公司发行的。国家对于私募基金管理很严格,禁止一切形式的广告宣传,所以广大群众对于私募基金并不了解,才会有十倍以上回报这种错误认识。风投之所以叫风投就是因为风险高!高回报必然伴随着高风险,私募基金更是这里面的高端市场,只有风险意识足够的投资者才可以涉足。国家为了稳定社会限制盲目投资,已经对风险投资的准入门槛做了限制,风险承受能力低的人根本没有资格进入。

你还是不要做这个梦的好。这真是为你好,所有的基金售卖之前都会给你讲一个非常美妙的故事,当然风险也会一同告知你。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是非常有学问的,像你这样根本没有什么自控力的人真有一百万也会被人家说的脑袋一热就投进去了。赚钱的确有可能,但赔钱更有可能。中国排名前十的投资公司,——深创投——国有控股投资公司,投资成功率不到20%。可我告诉你,哪怕他投资成功率只有1%人家也可以挣钱。可问题是人家凭什么带你玩儿?投资界顶顶大名的徐小平——真格基金的创始人就曾经说过:我不做陌生人的买卖。无论是投资方,还是融资方只接受熟人或者熟人介绍。这才有了你这一问:拎着猪头你都找不着庙门。

行啦!就聊到这儿吧,起床上班去了我的工作就是寻找投资人——你显然不是我要找的人。

为什么有100W的人不都去私募而是要去做其他的事?

因为高收益并不是持续稳定的,否则这个基金管理人早就是世界首富了。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两年的私募冠军的业绩就知道,其实私募的风险相对而言是比较高的,如果有比较稳定的业绩,那收益肯定不会很高。

2017的私募冠军收益高达200%,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只有不到7%

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场私募基金收益率高达9.3%,而同期公募基金平均收益率为6.7%,券商集合理财的平均收益率2.3%。

而当年的私募冠军收益率是多少呢?231.55%。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仅为6.56%。夺得冠军的是方圆天成旗下的天成壹号。

这是一只成立于2015年,规模约为1亿元的港股通基金,其组合中包含5~6只港股,借着港股的东风和结构性的行情,该基金在2017年的净值直线拉升,最高的时候去到293.88%,随着市场的回调,最后回落至231.55%,夺得桂冠。

那这只基金2016年和2018年的业绩如何呢?表现并不如人意。其中2016年的业绩只有18.98%,2018年的业绩是-14.98%,这说明其产品收益的稳定性是比较差的,也就说你在2017年后,跟风买入这样一只收益翻倍的产品,2018年你是亏损的。

2018年的私募冠军高达152%,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是-24.59%

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潮金产融1号以年度152.33%的年度收益取得2018年股票策略私募冠军,在6000多只私募产品中排名第一。

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该产品成立于2016年7月11日,累计收益率为256.8%。从成立之后,2017年取得了42.4%的收益,2018年的收益更是较2017年翻了接近3倍。

但这只基金能否再2019年取得高收益呢?答案是未知数,因为几乎每一年私募冠军都会变化,不可能在保持高收益的同时,还能保持稳定性。

要知道世界上最牛逼的私募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也就年化34%。

他就是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总裁詹姆斯·西蒙斯。2005年他就已经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年赚15亿美元,差不多是索罗斯的两倍。而他管理的基金,从1988年开始年均回报率高达34%。

而大家熟知的股神巴菲特,在过去50年的投资生涯中,年均回报是21.97%。

市场就是一个钟摆,高收益不可能一直可以持续的。这些资金都是很聪明的,闻到赚钱的机会就会一拥而上。所以想找到一个持续的高收益的投资产品,是非常困难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富豪不会全部配置私募基金的原因——风险高,不确定大。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投资人100万本金4年仅剩171万?

你知道有多少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吗?

截至2022年12月30日,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信息公示,一共查询到私募基金管理人【23685】家。这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有【9028】家。

那你知道有多少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吗?

截至2022年12月30日,根据证监会官网信息公示的《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名录(2022年11)》,一共查询到公募基金管理人【141】家。

通过上面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万多家,数量众多,那其中更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甚至有些机构从事公开募集、内幕交易、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我们可以想象,这里面有多少家暴雷亏损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产品。而且还是已经登记备案的,实务中未登记备案的将会更多。

就本事件,我简单说几点需要关注的事项:

第一,私募基金管理人非金融机构。金融是特许经营业务,金融机构的设立是需要有关主管机构行政许可的。

第二,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不是行政审批。有些私募管理人会将管理人登记、产品备案当成信用背书的凭证,以此向投资者进行募资。但本身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不是行政审批。管理人登记、私募产品登记备案,并不代表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管理能力的认可。

2016年为了防止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明当作协会的信用背书,中基协还专门发布了通知,取消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明材料,就怕误导投资者。在这个金融许可证都被P图的时代,作为投资者一定要会辨别,加强风险意识。

第三,“卖者尽责,买者自负”。不仅仅是针对私募基金,所有资管业务的大原则都是一样的。如果投资亏损原因仅是市场风险,管理人无责任的,则投资者需要自负盈亏。

第四,“卖者尽责”是“买者自负”的前提。如果管理人或销售机构有责任的,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无刚性兑付,不保本保收益。2018年资管新规之后破刚兑已成趋势,要回归到资产管理业务的逻辑,任何人跟投资者说保本保收益,都不要信,这是违规的。

第六,如何挑选管理人和产品将会越来越重要。正规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很多,如何挑选管理人成为摆在很多人面前的难题。看股东、企业性质、管理规模、业绩表现、涉诉处罚情况等,各种方式手段。闭眼买产品,相信管理人信用,产品有风险,闹一闹就能拿到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即使投资亏损,有管理人责任,或者有责任人,哪怕诉讼了、胜诉了,执行阶段也是难题,很有可能执行不回来钱。

功夫尽量做在前面,我们才能降低风险、减少成本。

十大私募基金排名?

银河期货

华夏基金

华泰期货

易方达基金

嘉实基金

中信期货

博时基金

永安期货

南方基金

南华期货

证券公司推出的私募基金靠谱吗?

要判断一只私募基金是否靠谱,这里主要涉及两个问题,第一怎么判断这是一只合法合规的私募基金?第二,怎么判断一只私募基金的业绩的好坏?第一个问题我们应该知道到底私募是什么基金,私募基金包括哪些产品。第二个问题,我们要从哪几个角度去判断一只私募基金的业绩是否靠谱。

如何判断这是一只合法合规的私募基金?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不是只有私募基金公司发行的产品才叫私募基金,而是只要是合规金融机构发行的,包括银行、信托、公募专户、券商、期货公司、私募基金,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而成立的基金,都叫私募基金。

包括银行发行的私募产品、券商发行的小集合、公募金发行的专户产品、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期货资管发行的集合计划都是私募基金,都算是私募产品,因为他们都符合私募产品的相关规定和条件。

比如期货资管(合格金融机构)发行的集合计划一般都是需向合格投资者募集,且单个资产管理计划委托人不得超过200人(非公开发行),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合格投资者)。

比如券商(合格金融机构)发行的小集合资管计划,也称限额特定理财产品,就是限定客户数量在200人以内(非公开发行),产品存续期规模在10亿元以下,单个客户参与金额不低于100万(合格投资者)的集合计划。

其他银行、公募专户或者信托发行的产品都类似,这些都是写在基金合同当中的,因此都算是私募基金。也就是说只要是你看到产品说明书或者基金合同中写明是信托、券商、公募、期货或者经备案的私募基金发行的产品,你就能够基本判断,这是一只合法的私募基金,程序方面没什么问题。

唯一需要特别关注的就是私募公司发行的私募基金。因为目前私募基金公司是不需要前置审批的,只需要通过备案即可。因此私募基金行业鱼龙混杂,既有行业龙头私募,也有很多浑水摸鱼的机构。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380家,已备案私募基金75222只。这里面包括8997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14685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

而银行、公募、信托、券商、期货等金融机构都是受到银保监会的严格监管的,在发行产品的可信度方面还是比较高的。而私募基金由于实行的是备案制,发行机构的实力也就良莠不齐,这里面也经常出现一些失联的机构或者跑路的,因此就安全性方面,私募公司发行的私募基金是相对要弱于被监管的金融机构的。

为了提示投资者这种风险,基金业协会也会定期在其官网上公布这些失联的私募公司的名单,因此在判断私募基金合法性的时候,尤其是涉及到是私募公司的产品就要特别留意了,一定要去基金业协会的网站上去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发行的产品是否通过了备案。

通过基金业协会的官网,可以查询公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基本信息,从业人员的信息等等,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违法失信信息公开查询平台该基金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的情况。

如何选择私募基金

因为银行的私募基金比较少,而信托的私募基金大部分都是固定收益产品,而公募专户一般业绩都是不公开的,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私募基金大部分都是私募公司发行的产品,因此下面的讨论就以私募公司发行的私募基金产品进行举例说明。

个人认为要选择一只好的私募产品,一定要看两个方面:管理人的从业经历以及过往业绩。

1、管理人的从业经历

私募基金靠的就是基金经理,即使有完善的投研团队和投资体系也需要有一位好的基金经理来实施,因此基金经理毫无疑问是一只私募产品的灵魂人物。这也是为什么陈光明、付鹏博、丘栋荣在离开原来的券商或者基金公司以后,还能有如此大的号召力的关键原因。

因此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从业经历,包括从业年限、过往管理的产品规模、产品的业绩都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这也是银行代销私募基金的白名单中的指标,也就是说并不是随便一只私募基金都能够进入银行或者券商代销体系的,需要进入其内部的白名单,才有机会进入银行或者券商的渠道进行销售。

比如目前市场上最在乎的银行白名单就是是工行和招行。工行可委托管理的资金量最大,但是一般要求合作私募的管理规模在20亿以上;而招行则拥有超强的客户销售能力,陈光明的那700亿基金的销售就是出自招行之手,可见其非同一般的销售能力。

而个人认为管理人的从业经历主要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从业年限,另一个就是从业背景。

从业年限

我觉得从业年限是一个投资人最基本的要求,因为中国证券市场从1992年正式成立到现在也就不到30年的历史,如果从业年限不在10年以上,个人认为这个基金经理的经历还是太不够的,即使现在是成功的,但是迟早就要栽跟斗的。因为以前资本市场还不成熟,过去的成功经验都是有时代背景的,它不一定适用于现在。而投资说的是谁走的远,而不是看谁一下子蹦的高。就算你这两年蹦得再高,过两年你已经在市场上消失了,那别人只需要走多两年就能够超越你。

这并不是说从业年限短的就没有出色的基金经理,也不排除是有天才的。在中国证券市场这么短的历史中,最起码要经历过2轮以上完整的牛熊(差不多就是10年左右),历经考验还能屹立不倒的,才值得去关注。

从业背景

私募根据基金经理的从业背景,一般可以分为民间派、券商派和公募派。因为以前几乎绝大部分的基金经理都是从这三个背景出来的,现在还可以细分为海外派、学者派等等,个人觉得这个分类对于我们没什么意义就不展开了。

为什么要关注基金经理的从业背景呢?因为投资讲的是谁走得远,而不是比谁走得快,从业背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家私募是否能够走得远。

民间派曾经是最受市场关注的,因为太多股神和创富股市,确实是夺人眼球,包括泽熙投资的徐翔、创世翔的黄平,他们无一都曾有着傲视群雄的业绩,但最终却轰然倒塌。究其原因,和民间派成长的资本市场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以前A股是庄股横行的年代,内幕交易、操纵股价那是获取超额收益的“工具”,也是当时的市场特点,这些私募也就逐渐以此形成了自己的和核心竞争力。但是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这些曾经的“工具”都受到压制,市场开始回归到投资的本质,他们赖以生存的市场土壤已经不复存在,那他们怎么能保持这么高的收益呢?

而公募派和券商派出身的基金经理,则拥有更为完善、规范的投资体系,往往能够走的更远。这一点,我们从目前百亿私募的名单中就能看得出来,几乎都是公募派或者券商派。

我们不能简单的根据从业背景来区分基金经理的能力和水平,但是从业背景确实也对私募公司的业务发展和业绩稳定性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以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中成功的民间股神。这些私募基金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确实比不上券商派或者公募派,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投资者去关注的。

2、管理人的过往业绩

在了解了基金管理人的从业经历以后,就需要关注这个基金管理人在过去的从业中,取得了怎么样的管理业绩,但要看的是多大的规模出的业绩。

历年的私募冠军绝大部分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夺冠后的第二年,受到市场各路资金的追捧后,规模快速上升,然后产品净值出现巨大亏损,最后消失在资本市场中。

这一现象被称为私募冠军魔咒,比如2008年的私募冠军金中和投资,当年收益率23.87%,2015年因恒顺电气内幕交易被罚252万,并给与曾军警告;2009年的私募冠军新价值投资,当年收益率192.57%,2017年收到证监会的罚单,2018年则在金刚玻璃上遭遇股权冻结;2010年的私募冠军世通资产,当年收益率96.16%,2012年旗下的两只产品都遭遇了清仓;2013/2014年唯一一家连续两年的私募冠军创势翔,2013年收益率125.55%,2014年收益300.08%,2016年因操纵影响“辉丰股份”“汉缆股份”等6只股票的股价被处罚6221万。

这些基金经理都有着辉煌的过往业绩,但却几乎没有几个能够坚守到最后。而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创造这些业绩的时候,都是通过一个规模不大的产品实现的超人业绩,通常产品规模在5000万-1亿之间,而一战成名后所带来的的规模膨胀反而成为了他们业绩的拦路虎。

因为管理小资金和管理大资基金的操作方法、管理体系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行业大佬,在发行产品的时候也会限定规模的最主要的原因。比如陈光明的睿远基金,在今年发行的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就为该基金A、C两类份额分别设置了50 亿和10亿的募集规模上限,因为他们知道业绩会随着规模的增长有递减的边际效应,控制资金的规模是保证投资方法能够得到优先实施的关键措施之一。

如何借助第三方平台对私募基金进行分析

现在的私募产品非常多,根据投资策略可以分为六大类,因此在具体分析一个私募基金业绩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第三方网站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可以通过查看公司的概况,了解公司的成立时间、投研团队人数、管理基金数量及基金经理人数等基本信息,然后重点关注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

然后看这家基金公司旗下所有产品的业绩情况,重点是看中长期3-5年的业绩,这样才更有确定性。从下面这个表,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这家基金公司虽然近6个月以来的短期业绩表现一般,但是2-5年的业绩是明显处于行业上游的。

最后,我们再回到一只基金的具体业绩上看,分析其历年的业绩表和风险评估指标。从年度业绩表我们可以明显得看得出来,这是一只非常稳健的基金,在2016年和2018年这样的熊市行情中,基金的跌幅都控制在了6%以内,即使是2018年这样的大熊市,基金的跌幅也没有超过5%,成立以来产品的收益率高达178.41%,年均收益率25.48%。

回到风险评估指标上看,这只基金成立以来最大的回撤仅有18.78%,要知道其是经历了2015年这样的市场考验的;成立以来的年化波动率不到20%,足以说明这是一只非常稳健的私募基金。

总的来看,我们在选择一只私募基金的时候,首先必须看这只基金的合法性,是否是合格的金融机构发行的私募产品,如果是,我们再去接着往下看。

其次,我们要看这只基金的管理人的过往从业经历,从业年限太短,从业背景语焉不详的或者出身民间的,我们就要特别小心,要关注其公司发展的安全性和长远性。

接着,我们才是看业绩,而业绩要对应管理规模去看。规模太小,取得收益再高也是有运气成分的。一般看基金管理人是否有长期的(一般10年)稳定的资金管理经验,如果有的话,至少说明这位基金经理不会乱来。

最后,我们借助一些第三方网站对这家私募公司和私募基金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以便了解这只基金收益和风险特征,以便进一步判断其是否合适我们自身的需要。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