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6号,首次海上发射的长征11火箭和东风导弹一样吗

2023-10-24 64阅读

长征6号,首次海上发射的长征11火箭和东风导弹一样吗?

中国航天完成首次海上发射 长征十一号一箭七星!

今儿火箭军官方微博又发了个图,看样子是发东风-31系列

这两天海上颇不宁静。继火箭军和海军官方账号“争相认领”的“异常天象”之后,携带着吉林一号和娄星号两枚卫星的长征11号运载火箭,也将于2019年6月5日在位于黄海海域的海上平台上发射升空。

长征6号,首次海上发射的长征11火箭和东风导弹一样吗

发射点和一级落区位置,这也是一次正常安排好的发射计划,真不用联想

长征11号并非东风-31的简单“军转民”,在改进中逐渐融入了更先进的技术。为了这次海上发射,长征11号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

虽然说到中国首次“运载火箭海上发射试验”,不少朋友们肯定会和我一样,首先想到的是1982年由6631型弹道导弹试验潜艇执行的“9182任务”;但自从1982年10月12日“9182任务”告捷以来,巨浪系列潜射弹道导弹的每次遥测弹随艇发射,均在水下而非水上进行,所以即使从字面意义上说,长征11号的这次发射,也确实是我国首次“运载火箭海‘上’发射试验”。

“海上发射运载火箭”这个描述,一度还使得很多人以为6631型只具备水上发射能力

当初根据“二四协定”引进629型(北约称之为G级或“高尔夫”级)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的建造技术时,中国海军的想法并非是后来那样作为试验潜艇使用,竟然还编列了一个多达40艘的建造规划。考虑到在中苏两国于1959年2月4日签署协定时,连苏联海军自己的第一艘629型还没有服役;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铺开建造这种“先进装备”,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之前说过,陈列在我校航天馆里的Р-11ФМ,基本就是一发“飞毛腿下海”

然而冷战的科技树爬的实在太快,1959年6月9日,美国海军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下水。在其携带的16枚能在水下发射的“北极星”固体燃料中程核导弹面前,629型(包括此时苏联正在建造中的658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只能在水上发射的3枚Р-11ФМ液体燃料短程导弹,其技术一下子显得无比落后。

毕竟是定义了现代SSBN为何物的经典

所以虽然Р-11ФМ导弹虽然仍按照协议于1960年交付,但上级在对其技术分析后并不打算仿制该型导弹,而此时大连造船厂为之打造的三个发射筒倒是已经造好了,这就使得1966年3月6631型(629型的国内代号)首艇1101艇交付海军时,该艇的指挥台围壳内还是顶着三个空空的发射筒。

此时它实际上是一艘地位尴尬的潜艇——既无导弹攻击能力,也不适合执行常规鱼雷攻击潜艇的任务,当时还在建造中的2号艇为此一度计划改为034型常规动力鱼雷攻击潜艇

所幸这种尴尬并未持续太久,一年后海军主持召开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和巨龙-71型(也就是后来的巨浪-1)方案论证审查会议时,决定把服役以来一直“赋闲”的1101艇改装成为弹道导弹试验潜艇。前两期改装工程分别为水下发射模型弹和遥测弹而适配,分别于1972年7月和1982年6月完工交付,保障了9182任务的胜利完成。

1982年10月12日和15日,200艇在水下相继成功发射巨浪-1遥6和遥7,后者准确命中预定海区

考虑到新弹直径明显大于Р-11ФМ(1.4米对0.88米),而且从一开始就立足于水下发射,其发射筒也远比后者复杂,因此海军决定在拆掉三个老发射筒之后只加装两个新发射筒,剩余位置用于加装测试设备。改装后的1101艇,除排水量下降了40多吨之外,总体性能基本不变。

后来1101艇舷号改为200,和1701艇改为401大约同期

作为采用“冷发射”技术的潜射弹道导弹,巨浪-1采用了双基发射药燃气系统作为发射动力。这套在200艇上充分验证了可靠性的系统,保障了巨浪-1的模型弹和遥测弹均顺利弹射出水,为092型406艇后续投入“9188任务”——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奠定了基础。

9182任务后,海军对发射系统提出的改进意见

根据海军1975年的计划,本来还打算对该艇实施第三期改装工程,将200艇作为战斗艇和406艇一起投入战斗值班。但由于巨浪-1的实际威慑能力有限,增加一艘只能装两枚导弹的老旧常规动力发射平台的意义也不大,所以后来取消了对200艇的这一改装计划。

在9188任务之后,暂时没有试验任务的200艇转入封存状态。直到上世纪末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再次上马,200艇才于1999年被启封(同年094型首艇开工),并进行了真·第三期改装——为了能正常操作弹径达两米的巨浪-2,不仅要改发射筒,相当部分的控制设备、包括电缆管路等都要“动手术”。

真·第三期改装后的200艇

巨浪-2水下发射组图

在一次执行发射试验任务过程中,被弹出水面的弹体突然掉落,潜艇迅速掉深,产生巨大纵倾,震颤剧烈。艇长急忙连下十几个操纵口令,稳住潜艇,双车加速,脱离射点,使潜艇恢复安全航行。

传承“水下发射试验先锋艇”精神 中国军网2015.04.15

上面这段描述,只是200艇在参与巨浪-2水下发射试验中经历的若干险情之一。作为一艘当时已经服役近40年,多种配套设备和备件都缺乏库存的老艇,能够在这款并不成熟的新型导弹测试中屡屡化险为夷,与其艇员队极高的素质是分不开的。2010年,该艇荣膺中央军委授予的“水下发射试验先锋艇”荣誉称号。

在094型能够投入使用之前,发射任务全要靠200艇

2013年,劳苦功高的200艇退役。随着同年10月,该艇将荣誉称号传给了32型试验潜艇201艇,其艇员队也随之继续在为国砺剑的水下战场拼搏。而根据央视之前的报道,已经退役多年的200艇也将进驻海博,与401艇共同向世人展示波澜壮阔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事业。

现在唯一的疑问就是,200艇在进驻海博前,会不会为了保密而恢复到测试巨浪-1的状态。。。。。。

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发射时间?

年底前,择机发射。

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运抵发射场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执行天舟五号飞行任务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已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于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1日,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按计划年底前,将择机发射。

长征八号的首飞成功会如何改变中国的商业火箭发射市场?

一句话,长征8火箭首飞以后,勉强追平了SpaceX技术,但是商业化道路长的看不到头。

12月22号,我国在海南卫星发射中心试射了长征八运载火箭。

这是一种以原有的火箭技术进行技术堆砌攒出来的火箭,但这是一个里程碑的发射,因为它对标的是 Space X公司的可回收火箭。

目前在民用发射领域里面,SpaceX公司的猎鹰可回收式火箭已经完成了70多次回收,发射成本已经降低到每公斤1500美元。

相比较之下,第2名的发射成本是5500美元每公斤,这是由我国火箭创下的,可见第1名跟第2名的差距有多大。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因为只谈技术而不谈实际成果,确实没有比较的可能性,但是真的硬件做出来以后,立刻就有了比较。

Space X公司用猎鹰9火箭发射 startlink卫星一次可以向太空中射60枚。而且由于火箭是可以重复利用的,所以发射成本极低。

Starlink卫星又称星链卫星系统,该计划的目的是往地球外太空发射多达3万颗卫星,形成一个全球无死角的无线连接网络。

但是数量背后角力的并不是技术,而是工业化批量化的生产成本。

》先进工业产品竞争,中国已吃尽所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

包括所谓的光刻机技术。中国也可以做到14纳米,但是废品率极高,因而生产成本很高,不具备商业竞争能力。

从本质上讲,space X公司全都是旧的技术,包括space X公司用不锈钢来制造火箭的壳体。在此之前,我们只用不锈钢壳制造保温杯,这里面的差别就在于马斯克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NASA一直是美国军方发射任务的最大承包商。在2018年马斯克的space X公司从 NASA手里抢到了第1个军用发射合同,用的就是低廉报价。

在火箭制造领域,廉价性与可靠性一直是一个悖论,SpaceX公司却把这个悖论给破解了。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几乎无数次的失败,马斯克一直被大众所嘲笑。

根据马斯克的最新计划,用星舰来发射外星飞船,或者是把人送入外太空,成本会更低到每1公斤10美元。

》把莱斯劳斯豪车做到电瓶车价格,史上没有人想过。

都是地球上的材料,至于怎么搞,完全取决于人的努力。

中国并不缺乏人才,但是缺乏可供人才发挥的空间,也缺乏高薪的岗位,更缺乏包容试错的胸怀。

搞技术整合,搞工艺,实际上不需要特别高的智力,但是需要非常高的态度。

马斯克既是一个有特别高智力的,又是一个有特别高态度的人。

所以他能够出类拔萃,绝不是偶然。

马斯克每周工作120小时,已经远远超过了所谓的996,而且可以持续以这种方式成年累月的工作。

我国的科技发展线路一贯是跟在美国的屁股后面走,包括火箭这个问题上也是如此,也就是摸着美国过河。

》但是,制造工艺可能没这么容易,因为涉及到的细节太多。

从技术线路上来说,长征八的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是全流量分级燃烧发动机,是最先进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体制。

这一点上和SpaceX公司的猛禽火箭发动机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yf100的燃料是煤油,发动机推力是120吨;马斯克的猛禽发动机第1版推力是172吨,使用甲烷做燃料。

技术难度上,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实现难度比液氧甲烷要难一些。这个难度换来了一定的好处,就是煤油的存储比甲烷要容易,所以火箭壳体可以做的小一点。

所以,火箭壳体上的制造难度加发动机制造难度,长征8与 SpaceX公司总的来说是打平。

如果仅仅考虑到单次发射,中国和美国是平局。

如果考虑到重复发射上来说,这又有点问题。

因为煤油超过600度就容易裂解产生积碳,但是甲烷的裂解温度要高的很多。

作为重复使用发动机,液氧煤油机比液氧甲烷机难以清洗、维护。

》当火箭可以重复使用之后,燃料价格就会成为制约因素。

一次性火箭,燃料加氧化剂成本只占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重复使用火箭,燃料成本可能要超过80%,重复次数越多,燃料成本所占比例越高。

甲烷是直接开采获得的,只要经过纯化去掉其中的硫,就可以作为火箭燃料,成本只有煤油的一半。

在SpaceX公司之前,全世界所有的主要航天大国,从来没有考虑过用甲烷制造火箭发动机,包括NASA。

SpaceX公司使用甲烷作火箭燃料,只是因为马斯克在讨论的时候问了工程师们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到火星上去,能不能找到煤油。

中美之间的航天竞赛,其实并不只是中国工程师和美国工程师之间的较量。从技术专家的水平上来说,中国不比美国要差。

中美航天在商业化市场的较量,是知识团队和智慧团队的较量。

从5500美元一公斤,追到10美元一公斤。这个鸿沟很容易迈过,也极难迈过,一切取决于人。

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有什么用?

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主要是执行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的运载火箭。

天舟五号,是为中国空间站运送补给物资的飞船,为随后实施的飞行任务做准备。

天舟系列货运飞船作为向空间站及空间科学实验室运送货物和推进剂等物资的使者,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太空中的“快递小哥”。

长征火箭家族介绍?

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迎来第400次发射。

二、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托举“东方红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开启了中国航天新纪元。在过去的51年时间里,长征火箭实施了我国92.1%的航天发射任务,先后将700余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发射成功率为96.25%。

三、在400次发射里,前三个“100次”分别用时37年、7年半和4年多,而最新的“100”次从2019年3月10日至今,仅用2年零9个月。

四、从长征一号火箭起,我国陆续研制成功了长征二号系列、长征三号系列、长征四号系列、长征五号系列、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系列、长征八号、长征十一号等不同类型运载火箭,“长征家族”不断壮大,为中国航天探索宇宙提供了更多可能。目前,正在服役的11个基本型长征火箭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和不同类型航天器的能力,并能支撑无人深空探测。

在最近的100次发射中,长征系列火箭成功完成多次重大航天任务,将我国首个空间站核心舱、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等“国之重器”送入太空。

据航天科技集团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等正在按计划开展研制,将有力推动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木星探测、载人月球探测、首次火星采样等航天重大工程开展。

据悉,未来,随着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不断发展,新老火箭将实现全面交替,火箭重复使用、落区控制、无人值守发射、多星部署等技术的突破,将使我国运载火箭技术水平再次实现新跨越。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