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蔷华,作为第二代程派传人中的佼佼者

2023-10-27 65阅读

李蔷华,作为第二代程派传人中的佼佼者?

李蔷华老师,有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京剧名宿、第二代程派传人中的佼佼者。说起她艺术生涯里最重要的人,她的继父凡是能够对她艺术上有帮助的,能够推动她艺术发展的,能够推动她成长的事他都去做。她是怎样一个人,她曾自言,自己这个人还是在事业上,她是个戏迷,老戏迷,她也是跟她儿子现在什么都唱一样的,就是喜欢上台的感觉,就是这样。说到她的梦想,她言,感觉一晃一年一晃一年,好像还有好多劲没有使完,还有好多东西没有掏出来,大概可能在二零一几年,几个票房的业余学生,想在一块儿唱一出整的《锁麟囊》,那她也很高兴。

话说当时每个周日的下午,只要李蔷华有时间,我们一定能在君子兰票友俱乐部里看到她的身影,谈谈心得分享经验成为她晚年生活最大的乐趣。从九岁第一次踏进戏班至2012年当时,一晃已经七十多年了。作为第二代程派私淑弟子中的佼佼者,她为中国京剧事业留下了诸多的经典绝唱,她那忐忑的人生,传奇的经历,让人无不感叹唏嘘,她与京昆表演大师俞振飞的晚年恋情更是被世人传为佳话。1937年抗战爆发,为了躲避战乱,李蔷华的母亲被迫带着孩子们随曲艺队辗转前往重庆,到重庆以后呢,他们就是唱啊、表演啊,就带着她们姊妹三个,但是那时候生意倒很火,为什么,过去叫什么演堂会啊,剧场里去演,堂会也去演,人家什么结婚办喜事做寿事,都要找人去唱堂会。正当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惨绝人寰的重庆大轰炸,原本繁华的陪都重庆刹那间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两天整个重庆城炸光,没地方躲,炸死的人烧死的人不知道多少,她妈妈看着周围全着火了,就拉着她们姊妹三个,一看东西什么都没有拿出来,怎么办呢,看到有一个门帘,就说你们在这待着,妈妈回去抢点东西出来,结果她东西也没有抢着,回来再找她们找不着了,哎呦我的孩子呢,我的孩子呢,她看见她妈妈,因为她已经急晕了,急晕了就找不着她们了,她看见她们她也不认识,急傻了,她拉着她妈妈,妈,我在这儿呢,你别拉我,我的孩子找不着了,就是那么惨。轰炸一直在继续,眼看偌大的重庆已没有一处安身之地,李蔷华的母亲被迫带着一干儿女再次踏上了逃难的旅途,到了江津她们住什么地方呢,说出来大家不相信,她们小时候真可以说是酸甜苦辣什么都尝过,睡在人家公园里,公园有个戏台是露天的,她们就睡在人家那个戏台上,你睡人家台上没人给你饭吃,那就要生活,就那么几个人围在那儿唱戏,那时候她就那么一点,就在唱苏三离了洪洞县了。轰炸结束后,母亲带着一家人回到重庆,但此时的她们早已一贫如洗,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稍年长的李蔷华进入戏班开始了艰辛的学戏生涯。

李蔷华,作为第二代程派传人中的佼佼者

她虚岁九岁就开始练功,你练功不是小的时候练,骨头没有那么听你话的,那就不知道吃多少苦,那她过去腿一搬那是很吃苦的,她老师把她腿系在戏台子后台那个柱子上,这个腿在那儿系着他去谈恋爱去了,就把她系那儿她又不敢解下来,就是这样。学戏的路途漫长而又痛苦,为了让女儿能早日成才,母亲嫁给了当时在程派京剧方面颇有建树的李宗林,而这个人也成为了李蔷华艺术发展道路上的关键先生,他继父的胡琴拉得很好,过去南京有个程派名票叫高华,他都帮忙灌过唱片的,跟杨宝森灌过《桑园会》的唱片,他大学毕业就是戏迷,喜欢程派,唱得非常好,那么她母亲就为了培养她们,就跟她的继父结婚了,她继父姓李叫李宗林,他把她们就都改姓了,都姓李。

她们姊妹三个没有进过一天学校,那么就是她的继父给她写唱词,她说过他是有文化的,唱词写了让你看,什么戏,怎么念,这个字也会了,戏也会了。在李宗林的悉心栽培下,五年的光景,李蔷华已能在舞台上独挡一面,1938年,14岁的她在成都昌邑大戏院挂牌登场,她们当时很好,她唱戏唱二牌,她妹妹跟她配戏,她继父拉胡琴,她母亲给她们化妆、弄头发、弄服装,因此一家两口没有吃闲饭的,所以收入非常好,在那儿买了别墅,那时候叫“时代新村”都是独立的别墅,八万五千块钱。

出色的戏也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同时俊俏的长相也让当地的一些恶霸垂涎三尺,频繁的骚扰与逼婚,让李蔷华一家意识到成都已不是久留之地。1945年抗战胜利,全国上下汇成一片喜迎胜利的海洋,16岁的李蔷华顶着抗战小姐的头衔来到上海,与妹妹李薇华组成蔷薇剧社挂牌演出,由于名声在外,因此票房颇佳,但在继父李宗林眼中,李蔷华的戏底还远远在他期望之外,于是交际颇广的他开始四处寻觅良师,这时程砚秋的御用琴师周长华进入了他的视线。她有张照片就是周长华周先生,过去说戏班里拉胡琴的,你看他和别人不一样,看他这人的气质,那时候上海的大中华唱片厂找她灌唱片,她问周先生你看灌什么好,因为他太清楚了,他说你要灌程先生没灌过的,她说自己不知道程先生哪些戏灌过哪些没灌过,他说《女儿心》没灌过,灌《女儿心》灌了三张、六面,可惜的是他四十七岁就故去了。程先生艺术发展最高峰的时候,就是周长华周先生拉的胡琴,周先生这把胡琴那是可以称琴圣,圣人的圣,好得不得了,那周先生在上海,她把她的房间就给一间周先生住,住在她家里,养着他,让他跟她教戏,跟她吊嗓子,跟她说戏,第一出戏就是《春闺梦》。周长华的指导让李蔷华在程派艺术上突飞猛进,李宗林又趁热打铁,请来京剧名旦徐碧云教授武功,将李蔷华逐渐培养成了文武兼擅的全才。四年过后二十岁的李蔷华俨然已成为沪上戏迷拥戴的偶像,其中也不乏众多的爱慕者,但她实在看不惯那些坐拥三妻四妾的富家少年,转而爱上了名不见经传的丁存坤,并不惜放弃积累已久的京剧事业。

但是她母亲不答应了,一大家子人,我(她)要养多少人啊,你要是结了婚,那我们这些人怎么办呢,她希望她嫁个有钱的,当时她母亲的想法就是,称小时候跟我们吃了那么多苦,你应该嫁个更有钱的,这不是能过好生活了嘛,那她的想法跟她就不一样,她是要名正言顺的。倔强的李蔷华抛弃了一家,最终还是与丁存坤结下了连理,谁料三年后这对由京剧结缘的恋人,却因为京剧而分道扬镳,她这戏瘾犯了,结果她回去就跟丁存坤说了,她说跟任先生签一年合同,我要唱戏,他来一句什么话,你唱戏就离婚,她说好离婚就离婚,离了,她去唱戏了。1954年李蔷华加盟武汉京剧团,同时爱情再次叩开了她的心门,她与著名京剧老生关正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那时候她就是跟关正明一块儿唱戏,后来他唱老生,李蔷华唱旦角,俩人在一块儿唱,他也没结过婚,那他也不在意她离过婚,结果他们两人唱戏也是志同道合,后来一九五四年结婚,就是关栋天的爸爸关正明。婚后不久他们的长子关栋天呱呱坠地,小时候关栋天他基本上没有穿过一件专门为他买的新衣裳,因为他上面有姐姐,他姐姐比他大两岁,基本上都是她的衣服穿下来,老话以前不是讲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当然他们小时候,他爸爸妈妈的经济环境是相当不错的,五十年代两个人加起来拿人民币一千多块钱,这个是恐怕在全国也是很少的,所以同事之间有什么困难,毫无疑问,一定会帮助他,而且大部分帮助出去是没有得回来的,这样点点滴滴的行为对他们后来的成长,这种无论是从价值观、道德观,对他们形成的影响是非常之深的。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李蔷华被打成历史反革命,这段悲惨的境遇至今让她心酸不已。头一天她是省里的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第二天回来人家就给她贴一个大字报,头上、脸上、衣裳都贴满了,文艺黑线,她去过台湾“特嫌,她说特咸我还特甜呢,就是没完没了地整。那个时候她真是啊,她想自己再也不唱戏了,我干嘛要唱戏呢,我等这个运动过去了我就到山里去,我也不叫李蔷华随便叫什么,我再也不唱戏了。此时的李蔷华对于京剧事业早已心灰意冷,于是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儿子身上。下农村,有一次他(关栋天)记得很清楚,就是回城以后说好了,因为请假都是按着钟点算的,跟乡里,村里请假都是说好了,今天是一定要回去的,结果正巧那天下午他要回去的时候,夏天那个雨是瓢泼大雨,这个“倾缸大雨”,这是马季相声里说的那是“倾缸大雨”,就跟泼下来一样,那像这样的情况他就想不走嘛,就是能待就多待正好是天气的关系,她妈妈说不行,必须得走,就逼着他走,就是冒着大雨也得往回赶,他们俩,他爸爸妈妈吵架,他爸爸都急了,就说你还像个妈吗,哪有妈妈对儿子这样的。他爸爸就骂她你不像个亲娘,她说我不像亲娘但我是亲娘,自己是亲娘这个谁也不能否定吧,她为什么对她的儿子那么严,因为她自己就是那么滚出来的,就是从酸甜苦辣里面出来的,她最享福的日子人家没享受过,她也享过了,她最吃苦的时候人家没有吃过的苦,她也都吃过。

李蔷华与俞振飞,

程派女旦都有哪些人?

以前活跃在舞台被人们称为五老的是:新艳秋 王吟秋 赵荣琛 李世济 李蔷华如今活跃在舞台被人们称为五小的是: 李海燕 迟小秋 刘桂娟 李佩红 张火丁另外经常活跃在舞台或学院的有:张曼玲、钟荣、李文敏陈琪等当然,近几年经过京青赛出现了:吕洋 周婧 郭伟、隋晓庆、杨磊、赵欢等不过,我本人最喜欢的是火丁,看程,就看火丁。

京剧分哪几派?

京剧主要有王派、梅派、程派、张派、尚派、荀派、多派、龚派等。以角色不同,又分为多种派别,具体如下:

正旦

王派:以王瑶卿为代表,代表剧目有《辛安驿》、《十三妹》。

梅派(花衫):以梅兰芳为代表,主要传人:言慧珠、梅葆玖、杜近芳等。代表剧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断桥》、《奇双会》、《游园 惊梦》、《穆柯寨· 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穆桂英挂帅》等。

程派(青衣):以程砚秋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新艳秋、王吟秋、李世济、赵荣琛、李蔷华,再传弟子有张火丁、刘桂娟等。代表剧目有《锁麟囊》、《荒山泪》、《六月雪》、《亡蜀鉴》、《马昭仪》、《女儿冢》、《青霜剑》、《碧玉簪》、《春闺梦》等。

尚派(刀马旦):以尚小云为代表,主要传人:尚长麟、吴素秋、杨荣环等。代表剧目有双阳公主、三娘教子、祭塔、昭君出塞、南天门、秋胡戏妻、二进宫、花蕊夫人、峨嵋剑等。

张派:以张君秋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望江亭》、《诗文会》、《楚宫恨》、《秦香莲》等。

花旦(小旦)

荀派:以荀慧生为代表,主要传人有:童芷苓、孙毓敏、宋长荣等。代表剧目有《红娘》、《红楼二尤》、《花田错》、 《辛安驿》、《十三妹》等。

筱派:以筱翠花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毛世来、陈永玲、崔熹云、李丹林等。代表剧目有《翠屏山》《坐楼杀惜》《活捉张三郎》《红梅阁》《阴阳河》《战宛城》《大劈棺》《荷珠配》《一匹布》《马思远开茶馆》等。

老旦

龚派:以龚云甫为代表,代表剧目有 《金龟记》、《遇皇后:打龙袍》、《游六殿》等。

多派:以李多奎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望儿楼》、《遇后 龙袍》、《钓金龟》等

老生

谭派:以谭鑫培为代表,主要传人有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增 谭正岩等。代表剧目有定军山等。

马派:以马连良为代表,唱腔潇洒飘逸世称马腔,且精于做工与念白,代表剧目有借东风、淮河营、四进士等。主要传人言少朋、冯志孝、张学津等。

麒派:以周信芳为代表,主要传人:程毓章、高百岁、陈鹤峰、周少麟、小王桂卿等。代表剧目:斩经堂、追韩信、打严嵩、四进士、徐策跑城、华容道、赵五娘、封神榜、九更天。

余派:以余叔岩为代表,为之后京剧老生行当声腔艺术做出了极大贡献,唱腔空灵,韵味绵长,擅用脑后音,代表剧目搜孤救孤、摘缨会、定军山、战太平等。主要传人孟小冬、李少春、陈少霖、杨宝忠、杨宝森等。

高派:以高庆奎为代表。高派传人有高世寿,李盛藻、 李和曾、李宗义、宋宝罗、沈金波、白家麟、虞仲 衡等,再传弟子辛宝达、李文林、倪茂才、吴平、 张跃孚等。代表剧目有:《逍遥津》、《辕门斩子》、《斩黄袍》、《斩马谡》、 《哭秦庭》、《四郎探母》、《李陵碑》、《浔阳楼》、《连营寨》、《胭粉计》、《七星灯》等传统剧目。高派新编剧目有:《煤山恨》、《史可法救国记》、《掘地见母》、《八义图》、《宋十回》、《鼎盛春秋》、《豫让桥》、 《赠绨袍》、《马陵道》、《苏秦张仪》、《窃符救赵》、《蝴蝶梦》、《八搜邹应龙》、《锤震金蝉子》、《朱仙镇》、《三打祝家庄》、《生死牌》、《摘星楼》、《孙安动本》、《智斩鲁斋郎》、《闯王旗》、现代戏《白云红旗》、《节振国》、《杨振宇》等。

言派:以言菊朋为代表,代表剧目有《卧龙吊孝》、《让徐州》、《贺后骂殿》等。

杨派:以杨宝森为代表,主要传人,汪正华,程正泰等。代表剧目有空城计,碰碑,乌盆记,文昭关,捉放曹、击鼓骂曹等。

奚派:以奚啸伯为代表,代表剧目有《白帝城》、《范进中举》等。

武生

杨派:以杨小楼为代表,代表剧目有《长坂坡》、《挑滑车》、《铁笼山》、《状元印》、《八大锤》、《艳阳楼》、《连环套》、《骆马湖》、《安天会》、《林冲夜奔》、《宁武关、《麒麟阁》等。

尚派:以尚和玉为代表,代表剧目有《艳阳楼》、《铁笼山》、《长坂坡》、《伐子都》、《金钱豹》、《收关胜》等。

盖派:以盖叫天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武松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鸳鸯楼》、《白水滩》、《一箭仇》、《洗浮山》、《闹天宫》等。

李派:以李万春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武松打店、《武松打虎》、《火并王伦》、《闹天宫》、《九江口》、《走麦城》、《古城会》、《水淹七军》等。

少派:以李少春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打金砖》、《霸陵桥》、《野猪林》、《战太平》、《定军山》、《断臂说书》、《珠帘寨》、《挑滑车》、《两将军》、《长坂坡》、《三岔口》、《十八罗汉头悟空》等。

小生

姜派:以姜妙香为代表,主要传人刘雪涛、于万增等。

叶派:以叶盛兰为代表,主要传人叶少兰、马玉琪等。代表剧目《罗成叫关》、《辕门射戟》、《群英会》。

俞派:以俞振飞为代表。

大花脸(铜锤花脸)

金派:以金少山为代表,主要传人王泉奎代表剧目有《御果园》等。

裘派:以裘盛戎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方荣翔、李长春 (京剧)、康万生等。代表剧目有《赤桑镇》、《铡美案》、《探阴山》、《锁五龙》等。

二花脸(架子花脸)

郝派:以郝寿臣为代表,善演曹操戏,主要传人袁世海,代表剧目有《芦花荡》等。

侯派:以侯喜瑞为代表,代表剧目有《马踏青苗》、《清风寨》等。

丑角(三花脸) :代表人物有萧长华等。

王吟秋徒弟名单?

京剧程派艺术家王吟秋的弟子有:阜新京剧团的陈静秋,上海京剧院的王风莲,北京京剧院的迟小秋,天津青年京剧团的李佩红,京剧名票张继安,等等。

关正明唱宋江题诗有名气吗?

有名气。

关正明(1926年—2009年7月12日 ),京剧老生演员。原名关宝永,曾用名关名立(关名玄),浙江杭州人,满族。自幼爱好京剧,1940年进入上海戏剧学校正字班学戏,由关盛明为其开蒙。由于天赋好,接受能力强,十个月后即登台演出《二进宫》等剧,还参加了电影戏曲片《古中国之歌》的拍摄,与顾正秋并列为戏校尖子,在尚未出科时就初露头角。

1954年加入武汉市京剧团,同年拜马连良为师。并任三团团长。与高盛麟、高百岁、郭玉昆、李蔷华等长期合作。他不但擅演《失空斩》等老生传统剧目,还长于编演新戏,创新腔。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编演的剧目有《关汉卿》《杨继盛》《二子乘舟》《宋江题诗》及现代戏《红军远征》《焦裕禄》《柯山红日》等。原武汉京剧团(现武汉京剧院)副团长。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