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虎将军,林姓名人有哪些
林虎将军,林姓名人有哪些?
崇敬军人,宣传将军。介绍几位林姓解放军高级将领,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林虎,山东烟台招远人,空军中将。毕业于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空军中将军衔,长期参与组织指挥国土防空作战。 历任军区空军军训部部长、空军副军长、空军指挥所主任、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学院副院长、空军副司令员。退役后任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
△林基贵,山东烟台人,空军中将。1930年4月出生。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于东北老航校,历任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1988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林向阳,福建福清人,解放军中将。1964年10月出生,毕业于南昌陆军学院。历任解放军第47集团军军长、中部战区陆军第82集团军军长、陆军第72集团军军长。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司令员。
中国三代机会是怎样的?
如果没有苏27战机的话,我国的战斗机会出现的还会有歼10和歼20,不过重型多用途战机大概率还会是飞豹战机。像什么歼11和歼16战机大概率还是会出现,但是要比现在晚一段时间,具体这个时间是多久,还真的不好说。我们来复盘一下我国没有进口苏27的话,空军发展会面临什么样的困境!这个困境又会在什么历史机缘下被破解!
沈飞和成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有技术分工的,沈飞负责的是吃透苏27的技术,而成飞则负责吃透F16的技术!我国航空工业起步时间很高,但是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交恶之后。中国航空工业就面对着被全世界封锁的困境。多年以来虽然研发了几款战机,但是都没有成功。这里面有发动机的困境,还有航电系统性能落后的现状。在80年代之前,军队虽然非常不满意歼8战机的性能,但是这是一款唯一可以依赖的飞机,所以我们不得已只得在这款设计并不成熟的飞机上持续的进行改进。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中美蜜月期的来临让我们接触到了西方先进的航空技术。当时我们对美国军购的等级是盟友级别,说点直白一点就是只要我们有需要,想买什么装备人家都卖给咱们。像过去出口的明星战机中的F16,法国幻影2000之类的战机,都曾经卖力的向我们推销。只不过当时我国外汇储备不足,没钱买最终没有获得战机的成品。
不过作为对抗苏联的盟友,具备更强大军事实力的中国对美国来说是需要的。所以在八十年代的时候,美国发现我们没钱买武器,于是就提出了给我们改装歼8Ⅱ航电系统的建议。说白了就是将我国的歼8Ⅱ战机改进到早期三代机的技术水平。但是这个项目美国有所保留,费用也非常昂贵。对于我国的航空工业来说,可能除了苏27的引进,就要数这个和平珍珠计划花了最多的钱了吧?和平珍珠计划最后虽然并未成功,但是我们从中还是学到了美国很多航空技术的。尤其是最后美国还给了我们两套AN/APY-66脉冲多普勒雷达和1553B数据总线,可以说为我国的机载航电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巨大的参考意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苏关系正常化之后,我国迅速派出了代表团访问苏联,这其中最大的诉求就是求购先进武器装备。随着中苏军贸协议的达成,也宣告了美国以华治苏的政治诉求破产。所以美国迅速将我们从盟友降级,虽然不是敌人,但是是美国在军事领域封锁的目标。所以美国联合西方,开始了无限期对我国的军事禁运。
我国在获得苏27之后,当时被苏27深深折服,甚至高层一度要用苏27战机作为我国的主力,而放弃掉歼10的研发。最后还是在宋文骢的争取下,歼10项目才得以继续。这也是为何歼10战机在1993年匆匆生产了一架样机的主要原因。
在成飞争取到10号工程不下马的承诺之后,沈飞的11号工程也随之全面展开。至此,成飞负责歼10项目的开发,沈飞负责歼11项目的开发的分工已经非常明确了。两家飞机制造企业其实一家在研究吃透苏27的技术,另外一家则在吃透美国F16的技术。虽然F16我们没有飞机,但是因为数年的学习合作,对于F16的性能还是非常清楚的。加之巴铁那里就有现成的F16可以参考,遇到问题了就去搞一下联合演习就是了,所以成飞在歼10项目上也算得上是进展顺利!
假如我们没有进口苏27,我国航空工业发展会遇到哪些困境?最终又会在什么条件下突破这些困境呢?苏27的引进,是我国航空工业历史上投资最大的项目。11号工程的投入金额之大,甚至超过了新中国在之前航空工业发展上的全部投资。假如没有苏27战机的话。我们的战机研发项目将会仅剩下一个歼10项目。也就是说,作为共和国长子的沈飞,如果没有11号工程的话,只能在歼8的基础上修修补补。随着时间的推进,将歼8战机升级到三代机的水平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成飞的歼10项目本身,就是我国独立研发的项目,所以正常的推进还是会继续下去的。只不过会因为航空发动机的缺陷,延迟研发的时间而已。我国基于歼10需求开发的涡扇10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机,其实是中美蜜月期美国卖给我们的CFM56。也就是说,即便没有俄罗斯的AL31发动机,我国的涡扇10项目还是会向前推进。只不过因为没有飞机发动机可用,可能我国涡扇10项目会加快,而且因为无发动机可用,可能涡扇10在所有的问题解决之前就会提前进入试用状态而已。
当然了,这中间会不会出问题,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无法解决有无的时候,我们的涡扇10系列只会成长得更快。可能前期期歼10的战机性能会因为发动机不可靠而存在问题,但是其后会随着需求索引,加速涡扇10的成长。
接下来歼20隐身战机的研发也会在歼10完成之后就全面铺开。这里说明一下,歼20的理论研究其实歼10的总设计师宋文骢已经开始了,并且具备了一定的雏形。如果大家结合歼20的外形再去回头看宋总的论文《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就会发现,歼20早在歼10尚未研发成功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了!所以成飞的歼10和歼20项目在没有苏27引进的基础上,一样会推进下去,苏27项目对成飞飞机项目影响相对比较小!
但是还是要说,因为发动机的限制,我国涡扇10项目即便加快,可能也要到2010年前后才能成熟。这个过程中我国的战机研发还会继续,只不过因为没有一千多架俄制发动机的采购,空军大规模生产可能要延后十年的时间而已。因为没有苏27就没有AL31,没有这款发动机,歼10A的生产就要等国产发动机成熟,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对于成飞而言,苏27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假如没有苏27,我国重型战机的研发可能会遇到很大的瓶颈,同时海军使用的飞豹战机或将成为我国深度改进的多用途战机之一!这就是我说的困境所在,但是我国最终在本世纪初,还是会研发出歼11战机和歼15,歼16战机。只不过时间上晚了十几年而已!
这个问题我们展开来说。苏27项目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这款零配件规模巨大,维护保养困难的重型战机,是我国航空工业在引进之处所不堪重负的。但是好在我们坚持下来了,虽然花费了极大的代价,但是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如果没有苏27,我们简单依靠外形是根本就仿制不了苏27战机的。所以沈飞要么重新研发一款重型三代机,要么就在歼8的基础上继续升级。总之,重型战机发展我国不可能这么顺利。
没有苏27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歼16,作为我国下一代多用途重型战斗机,歼16是用来取代飞豹战机而研发的。作战定位上非常高大上。假如没有苏27的话,我国只能在歼轰七的基础上持续升级多用途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飞豹的性能提升。因为没有更好的,就只有将飞豹改得更好这一个途径了。所以飞豹装备的斯贝发动机会被涡扇10取代,这将增加飞豹的起降性能和载弹能力。飞豹战机的雷达也会向着相控阵方向进化,因为我们需要依靠这种飞机作为多用途的主力机型。然而这种改进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我们依然会在2010年代研发出自己的歼11战机,在2020年前后做出歼16战机。因为我国还有航母发展这条线没有摆出来,这个军工发展路上的小意外,其实一样可以替代11号工程!
苏联解体之后,我国从乌克兰买到了还没有建成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当时舰载机的首选是从俄罗斯购买。不过因为苏33舰载机的生产线早已废弃,所以俄罗斯也只有狮子大开口。我们转而向乌克兰买到了苏33的一架原型机。歼15的发展看上去似乎没有多大的波澜,顺理成章地就完成了。但是如果没有苏27来华的话,我们在获得T10原型机之后,一样会开启11号工程,原因无他,我们需要一款高性能的三代重型战斗机,无论是T10还是苏27,都是我们航空工业发展路上的借鉴而已!
假如没有苏27的话,T10会在2005年前后到中国,这样一款重型战机一样会获得空军的惊艳。这个时候可能歼10都还没有研发成功,如果得到一款苏33的原型机,沈飞马上会投入对这款战机的仿制中去。所以我们一样会有自己的歼11,一样会有自己的歼16.只不过因为时间比苏27的引进晚了十几年,国产化的过程不会那么快而已!这就是我说的解除这个困境的历史机遇!
小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我国都是一个幸运的国家。因为我们在苏联解体之前,获得了美国航空工业的先进设计理念和部分的航电设备。在之后又遇到了苏联解体,让我国有机会以极低的成本获得了大量前苏联的军工技术和科技人才。这两项叠加在当时什么表现都看不出来,但是经过我们三十年时间的孵化,现在的我国空军,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强大空军。
苏27无论是不是引进,我国的战机发展都会沿着一条相对平稳的路向前。在我的想法中,苏27的引进虽然意义重大,但是还是没有和平典范项目中从美国获得的先进机载雷达更有意义。因为俄罗斯航电技术的落后,导致俄罗斯空军战斗力非常拉跨。在战机态势感知能力成为战机性能的核心因素之后,超视距空战能力俄罗斯明显落后了。咱们是不是有空也可以展开一个叫做“如果没有和平典范计划,我们的战斗机会有多落后”的主题呢?
我国为什么不同时引进苏27和米格29?
为什么不同时引进苏-27和米格-29,拉开一个高低搭配的新格局?特殊的历史环境、特殊的国情,造就无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手中没铜,二功能冲突,有限的资金要买就买最好的,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
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段历史,在谈判初期,前苏联一直向我们大力推荐的正是米格-29,而非新锐的苏-27,主要原因是苏-27性能先进,苏联似乎并不想卖给中国,同时中国在提出采购意向时就确立了引进生产线的考量;另一方面中国一二代机都是米格家族的产品,如最早引进米格-15和米格-15比斯战机,歼-5仿制于米格-17,歼-6脱胎于米格-19,歼-7也是纯正的米格-21血统,出售米格-29似乎更顺理成章一些。
所以双方的谈判进展并不是很好,直到90年代苏联巨变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家业,鉴于手头是在太过于紧张,故而放开了苏-27出口中国的权限,我们才最终如愿所偿的引进了苏-27SK,后续又拿到了上百架的国内组装授权,一直到2003年歼-11B诞生,才结束了引进俄制苏-27的历史进程,对于中国空军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两款战机的设计上来看,米格-29和苏-27虽然今天被很多人认为可以构建“高低搭配”的装备格局,但在当时的中国空军,手中主力机型还是歼-6、歼-7典型的二代机,自研的歼-8系列战机装备数量并不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填补缺乏三代机的空白是个现实问题,哪有精力再考虑作战体系建设,先解决有无的问题,是最适合当时实际国情的选择。
看中苏-27除了优异的机动性之外,大航程、大载弹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在当时,我们的歼-8战机因作战半径太近,所以空军在轰-6的基础上改装了轰油-6加油机,给歼-8Ⅱ加装了机头受油装置,从而实现作战航程拓展。毕竟我国不仅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袤的国土,同时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战机的腿长短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苏-27设计在整个航空界也是一个最典型的成功案例之一,首次实际运用了翼身融合体技术,使得这款重型战斗机拥有不比轻型战斗机差的机动性,同时将整个机翼部分空间涂上密封胶,成为战机的油箱,无形中进一步增大了战机的载油量,极大的拓展战机的作战航程和作战半径。机动性和大航程成为对中国空军最具诱惑力的性能指标,从而奠定了引进苏-27的核心。
两款战机的性能摆在眼前,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在后来的实际使用中也验证了这一选择的合理性,成为我们后续发展比较倾向于重型机的一个核心因素。重型机具有航程远、载弹量大的优势,这在现代空战中具有重大意义,从历次的国内空战对抗金头盔比武中来看,重型机获胜的几率要更大一些,这也是中国空军作战理念以及装备建设理念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综合上述,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空军迫切需求下,我们以极有限的能力去采购新型战机,无法考虑到所谓的高低搭配体系建设,用中国俗话说,一口吃不了个大胖子,我们只能选择最好的,苏-27性能指标要远比米格-29好,自然选择苏-27,就算是不存在经济因素,在当时同时采购两款三代机的可能性也不大,中国历史上就从未有过先例。
另外,之所以讲功能冲突,因为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时代因素,那就是我们国产第三代歼-10中型战机的研发工作在当时已经开始了,只不是进度上有些问题,远水解不了近渴,既然已经有了中型机的选项,且歼-10又是当时空军的重点型号,所谓的“9号弹(红旗-9)、10号机”。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虑同时引进米格-29,在功能上本身就有冲突,最终历史事实正明我们当时的选择是最科学的。
因此,没有同时引进米格-29和苏-27,并没有多大的遗憾,也不是主要因为囧困的经济条件限制,就算是当时经济允许,同时引进两种三代机的可能性也不大,因而米格-29与中国空军擦肩而过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酒量多少算一般水平?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也很适合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认识非常多的喝酒人。和这些喝酒人接触之后,如果说一般水平应该在三两到半斤,处于一般水平,半斤以上属于中等水平,一斤左右属于高等水平,也有的人能够喝两斤到三斤,这种属于很厉害的水平了。
我是做纯粮小烧的,做了20年的固态发酵高粱原浆酒,在这20年当中,我接触的喝酒人可以数以千计。其中经常能碰见喝一斤以上的人。我也是个喝酒人,但是我更喜欢喝白酒品酒的味道,并不是贪杯的人,我每次喝酒只是一两左右,这也是我最大的量了。
但是我喝酒有一个前提,我只在自己家里喝,而且一个人喝,我不喝外面的瓶装酒多少钱呢?我都不喝,我只喝自己家酿的纯粮小烧。因为我的身体比较敏感,只要喝瓶装酒都会头疼,就会口渴,第2天都会难受。反而和这种自酿纯粮小烧没有任何问题,而且醒酒的速度也快。
其实白酒啊,主要是达到心情放松心灵愉悦的程度就可以了,不管你能喝多少,千万不要贪杯,个人建议,普通人每天喝一顿,每顿喝二两就可以了,如果酒量特别大的最好也不要超过半斤,因为白酒少喝是对身体有健康的。而多喝的话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会伤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