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高铁事故为什么就地掩埋,南宋第五位皇帝赵昀头颅被元朝做酒杯
温州高铁事故为什么就地掩埋,南宋第五位皇帝赵昀头颅被元朝做酒杯?
宋理宗赵昀的头盖骨,被番僧杨琏真迦拿来做成酒杯,恶行令人发指。杨琏真迦并不是征服者蒙古人,也不是吐蕃人,而是同样被征服的党项人,人性哪!
宋理宗赵昀的头盖骨是宋朝皇帝或者说宋朝皇陵命运的一个缩影,更是宋朝国运衰亡和北方异族入侵的真实反映。
【1】杨琏真迦的恶行,证明帮凶比主谋还要穷凶极恶杨琏真迦是唐兀人,也就是西夏党项人。当时杨琏真迦的故国西夏,已经被蒙古人灭国超过50年。
1227年,蒙古人大军攻到西夏都城中兴府下,迫使其末代皇帝李睍投降。随后,蒙古人把中兴府周边的西夏皇陵全部盗掘一空,皇陵周围也挖地三尺,地上的陵园建筑都付之一炬,烧了个精光。蒙古人的目的,就是要把西夏的痕迹从地球上全部抹去。
蒙古人的目的达到了,像杨琏真迦这样的党项人,完全不知道蒙古人对他的祖先犯下的罪行,又或者故意把一切斗神埋在心底,夹起尾巴做一条恶犬,等到有机会再发泄出来而已。
杨琏真迦后来成了元帝国帝师八思巴的弟子,跟忽必烈走得很近,深得信任。1277年,杨琏真迦作为元朝的江南释教都总统 (后改江淮释教都总统),掌管江南的佛教事务。
当蒙古军队攻灭南宋时,随军南下的杨琏真迦把心底的恶彻底的暴露了出来。面对临安城外的南宋皇陵,他学起了蒙古主子疯狂盗掘,手段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把皇陵的珍宝全部搜罗一空,却把南宋6帝的骨骸故意丢弃散落。
挖坟掘墓、毁尸灭迹之后,杨琏真迦还不甘心,为了侮辱和震慑南宋遗民、江南百姓,他恶性大发。他先是把宋理宗赵昀的头盖骨拿来做成了自己的酒杯,后来又在南宋皇宫中建了一座“镇本”塔,把皇帝们的骨骸混入牛骨马骨,镇在塔下。
传说盗贼们打开理宗的棺盖时,一股白气冲出,只见理宗安卧如睡,珠光宝气,萦绕其身。棺底垫着织棉,包着金丝网罩。棺中的宝物被抢劫一空后,歹徒又把理宗的尸体倒挂,撬走口内含的夜明珠,沥取腹内的水银。
且不说杨琏真迦还是个出家之人,本应以慈悲宽大为怀,就算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也干不出这种亘古未有毫无人性的恶行。杨琏真迦为什么会做出这等事来呢,或许是为了讨好蒙古主子,或许是自己祖先受过的凌辱无法向蒙古人讨回,只能将恶气出在无辜的孱弱的南宋身上。
帮凶比主谋更穷凶极恶,杨琏真迦演绎的淋漓尽致。铁一般的事实也再次证明,“落后就要挨打”。
【2】“冬青义士”安慰人心宋六陵被盗掘后,南宋帝后遗骸最终的去处,一直众说纷纭。流传比较广泛的有三种说法,包括守陵使罗铣即原地掩埋、绍兴义士唐珏盗骨葬于兰亭天章寺前、宋太学生林德旸盗骨葬于东嘉等。这些传说中,流传更多的是唐珏和林德旸的事迹。
在杨琏真伽盗掘宋六陵时,绍兴义士唐珏偷偷用其他的骨头调换了除宋理宗以外的骸骨,把他们葬在兰亭附近的天章寺前,六陵各为一函,每一陵种上冬青作为标识,并作《冬青行》二首。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宋太学生林德旸,扮作乞丐,身背竹筐,手持竹夹,碰到有用的东西就以夹投入筐中。他又以银子贿赂西域僧人,终于收得宋高宗、宋孝宗二帝的遗骨,分为两函,归葬于东嘉(今温州)。他也种上以冬青作为标识,也作写了《冬青诗》二首来纪念。
但是学者认为二位义士的事迹可能性不大,主要还是用来安慰江南人心的。因为故事本身有破绽,加之当时蒙古人守卫森严盗取有难度。真正可能的结果是,一部分遗骨被杨琏真迦镇在塔下,另一部分被守陵的人收拾掩埋了。
【3】北宋和南宋皇陵被盗成了家常便饭在杨琏真迦有组织大规模盗掘凌辱南宋六陵之后,直到明朝建立才恢复。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将流失在北方的宋理宗头骨和其他帝王的遗骨归葬。派出专门的守陵人员,立碑植树,禁止砍伐。清朝雍正七年,朝廷又敕令绍兴地方政府维护宋六陵,春秋祭祀。
到清代后期,陵已荒芜。抗战期间,绍兴沦陷,日军屯兵于皇陵附近,把陵墓周边陵的古木全部砍伐殆尽。而后,汪伪政权的士兵又对南宋六陵进行了一次集体盗掘,进一步毁坏了宋六陵。
而地处河南巩义的北宋皇陵,命运几乎跟南宋六陵一样悲惨,在北宋末年和南宋末年都遭到毁灭性盗掘和侮辱。
先是金国扶植的傀儡“大齐”皇帝刘豫对北宋皇陵进行大规模盗掘,接着金军占据中原后再次盗掘北宋皇陵,并把地上建筑全部破坏焚毁。南宋末年蒙古人又再次蹂躏北宋皇陵,他们刻意把皇陵所在的区域全部“尽犁为墟”,也就是夷为平地、片甲不留。
两宋皇陵的悲惨遭遇,都是在国运衰微的时刻发生。更为不幸的是,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都灭于北方异族之手,他们并不在意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尊重死者等道德规范,他们只相信无力、只追求财富,或许这就是两宋皇陵遭遇在历代之中最为悲惨的原因吧!
反正我信了是什么意思?
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网络流行语,又称“高铁体”,用于表示对事物的质疑和讽刺。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算是“官方”的网络语言,语出曾经的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就高铁事故答记者问,其间,有记者问为何要掩埋车头,该发言人颇显无奈又语出惊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从语调中可以看出很无奈。
元代是如何灭掉灭南宋的?
我是棠棣,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从总体战争经过、崖山之战的惨状、灭亡原因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一回答:
一、战争经过宋元战争, 1271 年之前又叫宋蒙战争,是蒙古帝国对南宋的战争,宋元战争是蒙古帝国对一个政权最持久的战争。 最后元世祖忽必烈灭亡南宋,统一中国。
宋元之战与蒙灭西夏之战和蒙金战争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与蒙古对南宋曾因中间内乱与南宋时战时和, 而蒙古骑兵也并没有像对西夏一样在南宋长江淮河边疆一带进行不断地洗劫或袭掠。
战争分为三次打战, 分别是窝阔台攻宋之战、 蒙哥攻宋之战、忽必烈南征灭宋。 其中每场战争又分为几次小战争。 窝阔台攻宋之战从1235 年至 1241 年,包括沔州之战、真州之战、阳平关之战、庐州之战、京襄之战;蒙哥攻宋之战 从1253 年至 1259 年,包括蒙古攻四川之战、鄂州之战、钓鱼城之战,忽必烈南征灭宋1268 年至 1279 年,包括襄、樊之战。
其中,真州之战是发生在窝阔台汗八年十一月, 宗王率领军队进攻宋淮西地区。之后直到蒙古军再次进攻,宋伏兵突起,炮石俱发,将他们击退。丘岳继遣勇士袭击蒙古军的营垒,焚烧他们的庐帐,于是蒙古军被迫撤围退走。
之后在 1253 年至 1259 年间,在南宋宝祐六年到开庆元年间,在蒙哥攻宋之战中, 宋将王坚以及副将张珏扼守钓鱼城, 抵抗蒙古军进攻的著名要塞防御战, 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钓鱼城之战。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蒙古军遂撤围北还。
第三次战役忽必烈南征灭宋中也有一次小战,称之为襄、樊之战。最后一次战争历时 12 年之久,由于忽必烈的攻宋方略的正确,善于选择伯颜等良将,并且注重发展水军和大力实行招降安抚政策,最后形成了军事、政治的优势,逼迫宋军到了被迫挨打的境地,最后终于灭亡了南宋, 统一了中国。
其中襄樊之战可谓是南宋灭亡的转折点。是决定南宋命运的关键一战。
历史上襄樊战役的惨烈程度,就是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列宁格勒围困、和斯大林格勒鏖战都难以望其项背,据说战役结束后 60 年,襄樊城的人口才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而后来的襄樊人其实都是湖广两省的移民,战前的襄樊人根本没有幸存下来的。从公元 1235 年开始宋蒙之间的军事同盟破裂之后在襄阳开战以来,一直到公元 1273 年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元朝,前后历时长达 38 年。在这段时间内,共中间经历了襄阳城的失守与收复、再失守与再收复、蒙古南宋各自的内乱甚至内战、双方尔虞我诈的谈判、打打停停的消耗各种事端是层出不穷。宋蒙(元)双方为了争夺这个历来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水路交通要塞,几乎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骑兵和水军,动用了当时能找到的一切先进武器,双方死伤人数超过 40 万人。的地位。
襄阳之战对元宋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胜利的一方发现南宋朝廷的腐朽没落已经不可救药,从中看到灭宋的希望,而失败的一方不仅沿长江一线及以南的防守从此处于极其被动的势态, 而且民心士气大受挫折,南宋王朝灭亡的丧钟已经清晰可闻。
元军占领襄阳后, 又于当年攻下鄂州。 京城太学生和群臣上疏, 一致要贾似道亲自督师抗元。贾似道迫不得已,只好在临安设立都督府,但他迟迟不敢与元军对决。直到 1275 年正月,鄂州失陷以后,他才抽调各路精兵 13 万,从水路出发。他带了大批辎重,船只首尾相接达百余里。途经安吉 ( 今浙江安吉北 ),他的座船因过于庞大,在拦河坝上搁浅,水军只得为他换船继续前进。 队伍开到芜湖(今安徽芜湖),贾似道就迫不及待地与元朝联系议和, 他从芜湖放回元朝俘虏, 并送荔枝、黄柑给元朝丞相伯颜,同时派使者去元军大营,请求称臣送岁币。 伯颜拒绝议和,并继续进兵至安庆 ( 今安徽安庆 ) 、池州 ( 今安徽贵池 )、丁家洲(今安徽铜陵东北长江中)一战,宋军前锋毫无斗志,不战而走,后方督战的贾似道也惊慌逃窜。
此一役,宋军主力大部分被歼,士气丧失殆尽。贾似道兵败之后, 元军主力顺长江东下, 很快逼近临安, 赵宋王朝已处在灭亡的前夕。贾似道丧师辱国,朝野震动,群情激愤,太学生及台谏、侍从官纷纷上疏请杀贾似道,在朝臣的强烈要求下,谢太后只得将贾似道贬为高州 ( 今广东高州东北 ) 团练使,并派人监押。绍兴府有个小吏郑虎臣,因受过贾似道迫害,为了报仇,他主动要求担任押送官。郑虎臣一路上羞辱贾似道,不时找机会欲置贾似道于死地。走到漳州,郑虎臣横下心来,在贾似道如厕时结果了他的性命。
德佑二年( 1276 年)正月,元丞相伯颜率领的元军云集临安城下,谢太后欲战不胜、南渡无法脱身,她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与元军接洽。然而,文天祥前往元营和谈时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无奈,只得向伯颜奉上传国宝玺和降表,开城投降。南宋主体政权已经灭亡,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被俘,后送西藏为僧,又被冤杀。
此时的南宋全境已纳入元朝版图,但是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不断逃亡至南方,在元军追击中受惊,端宗因病逝世,不得不而另立幼主,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终于在至元十六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随着崖山海战失败及陆秀夫负刚满8岁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彻底灭亡,四十八年与蒙的抗衡完结。宋室在南方 153 年的统治宣告终结。而赵宋宗室在中国319年的统治一去不返,无法光复。
二、崖山之战的惨烈德祐二年(1276年),蒙元雄师包抄南宋行在临安,太皇太后谢氏自知无力回天,便以恭帝的名义向敌军统帅伯颜投降,至此,宋朝在实际上已经灭亡。但与此同时,不愿降敌的大臣们以丞相文天祥、陈宜中、陆秀夫及大将张世杰为首,先后拥立益王赵昰、广王赵昺为帝,并在闽粤一带抗击元军,但在对方的猛攻下,却只能接连败退。祥兴二年(1279年)仲春,流亡到崖山的南宋小朝廷迎来最后一战。
战役开始前,面临不利的局面,有幕僚向主帅张世杰建议,应该先行占据海湾的出海口,以便战事万一失利,可保护残余舰船向西撤退。然而张世杰考虑到一旦这样做,被元军吓破胆的士兵可能会就此逃亡,所以坚拒此议。为了跟元军破釜沉舟,张世杰下令将陆地上的建筑物全部焚毁,又下令将全部船只用铁索连接在一起,以增强步履的不乱性,并将小天子赵昺的龙舟放在戎行中间。
仲春初六(3月19日),面临着愈发不利的局面,张世杰只能冒死出击,但愿能杀出一条血路。元军多是骁勇善战之人,等到两军一接触,便在箭雨的掩护下猛攻对手,夺走敌船七艘,一路直扑宋军正中心。从中午到傍晚,海战进行得异常激烈。突然,张世杰见到一条宋船降下了旗帜,休止了抵挡,其他战船也纷纷效仿,自知大势已去,便率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
主帅既已逃遁,宋军便形同“无头苍蝇”,只剩下被屠戮的份儿。此时,左丞相陆秀夫在龙舟上护卫小天子,见此时敌船徐徐迫临,自知已无出逃但愿,为避免被俘后受辱,便决意挽劝小天子殉国(此前,文天祥已在江西被俘,陈宜中逃至海外)。陆秀夫首前驱使自己的妻子、儿女投海自尽,随即将玉玺系在腰间,背起八岁的赵昺奋身跃入大海,就此以身殉国。
在听闻天子投海殉国的噩耗后,其他船上的大臣、宫眷、将士顿时哭声震天。在此失望时刻,追随小朝廷的十余万军民,由于不愿遭受蒙元的凌辱,便接踵跳海自杀,以最激烈的方式,来表明自己誓不做亡国奴的意志,其场面之悲壮,真可谓“天地同悲,日月同泣”。史载:“陆秀夫走卫王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
张世杰逃出包抄圈时,把小天子的养母、皇太后杨氏带在身边,但愿小天子万一遭遇不测后,还能侍奉太后继承寻找皇室之后,以图再举。然而等到杨太后听闻赵昺的死讯后,却是万念俱灰,对随从们说:“我之所以忍辱偷生至此,就是为的保护赵氏一块肉罢了,如今天子既已殉国,我还有什么指望呢?”随即,杨太后也投海自尽。张世杰在草草掩埋杨太后之后,随即也投海殉国(一说为遭遇风暴而落水溺死)。
蒙古灭宋后,忽必烈命西藏大喇嘛杨琏真迦管理江南佛教的大小事务,为了防止百姓对前朝的思念,于是他们对绍兴的宋帝陵墓大肆破坏。杨琏真伽盗掘了6座宋帝陵墓,其中宋理宗赵昀的尸体泡在水银中,保存完好,安卧似睡,当时的水银很珍贵,再加上众多宝物,杨琏真迦怎会轻易放过,于是他命人将宋理宗尸体倒挂在墓旁的一根树枝上,以沥取腹内水银。水银沥干后,后又发现宋理宗的头颅大如斗,于是他随即割下,刮掉皮肉,将颅骨一剖两半,镶银涂漆,做成了“酒碗”法器。他认为皇帝头骨制成的法器,可以厌胜,还可以带来好运,于是随身携带,视为珍宝。
之后人骨酒碗送给了元朝皇室,一直在元廷权贵阶层手中流传,直到元朝灭亡。后来还是朱元璋得知了宋理宗头骨酒碗的下落,用高价从西域僧人汝纳处买了回来,并且在洪武二年举行了隆重的仪式迎回宋理宗头骨,以帝王的规格埋葬在了南京,同时下令修复宋六陵。洪武三年,将宋理宗头骨移到永穆陵安葬。历经这么多年的时间,宋理宗的头骨终于回到原地!
三、灭亡的原因南宋的政治和军事形势留给后人更多的是苟且、 软弱和无可奈何! 分析南宋的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会发现, 南宋并不是一个不堪一击、 积贫积弱的王朝。 宋朝在行政制度、经济运行和火药火器技术的研究等方面都超过汉唐。南宋朝廷以雄厚的江南经济做后盾,推行“以金钱换和平”的外交策略 ,似乎也无可厚非。
不幸的是,两宋政权一直处于诸多勃兴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夹击和围攻之中, 穷于应付战局, 实属无奈! 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族在十至十三世纪相继崛起,其势难以敌当,也在情理之中。两宋朝廷本无意消灭这些敌对政权,攻击力虽不甚锐利,但抵御来犯之敌的能力尚且有余,在面对蒙古族大军的时候尤其如此。从 1206 年开始,蒙古族大军几乎是以排山倒海之势相继灭金、灭西夏、灭花拉子模、灭俄罗斯诸公国、败波兰等东欧国家,独独在吞并南宋的战争中,无论是出动的兵力,还是相持的时间(从 1235 年举兵伐宋,到 1279 年彻底摧毁宋王室,历时近半个世纪之久),损失之惨痛,都是前所未有的。
南宋灭亡的真正原因在于统治者上层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朝政上吏治腐败, 使得民不聊生。像贾似道在元军大举攻宋的时候,作为前线指挥,他一面封锁军情,一面向敌人称臣请降,这种两面派的作风是无法长久的。君臣上下,不思进取,既没有北定中原的雄心,也没有积极防御的打算,只是一味搜括民脂民膏,贪恋奢华的生活,所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就是形象的写照。
南宋后期的政治可用皇权旁落、大臣擅权、皇后干政、朝政混乱和民怨沸腾来概括 。如此以来,国家岂有不灭亡之理?!所以,当南宋统治者选择了逃避甚至是投降政策时, 实际上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注定灭亡的道路 !
如何看待杀人犯劳荣枝被捕后拍照还在淡定的微笑?
劳荣枝是在商场工作时被厦门警方直接带走的,在抓捕过程当中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和抵赖,劳很配合,而且表现的还异常淡定,没有我们想象中恶徒负隅顽抗声嘶力竭的场景,甚至连拍照时都像在自拍,看那个表情,我看就差拿手比个“耶”啦。劳荣枝为何如此淡定?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早就联料想会有这一天的到来,只是早晚的问题,在逃亡的20年间,她可能更换了很多次住处,也换了很多工作,她一刻都没有放松过警惕,虽然她外表看起来很光鲜亮丽,岁月在她身上没有多少痕迹,但内心的惶恐和煎熬肯定如影随形。狡兔三窟,亡命之徒的日子怎么可能好过呢。
她之所能从一名教师堕落成杀人恶魔,主要原因就是他追随了一直崇拜的所谓心目中的“英雄”法子英。在她看来,法子英敢作敢当,敢拼敢杀,有英雄气概,是她心目中的偶像,和这样的人过什么生活她都愿意,她心中有为爱付出全部和一切的价值观,为了她的“英雄”,她什么都能做得出来,什么也都敢做,而且她心中也有那种扭曲的“英雄情结”,把这样的杀人恶魔当成了英雄。这实际上,心理已经完全变态和扭曲了,已经不是一个正常人的心理了。现在被抓获,她仍然没有悔意,觉得无所谓,反正做了那么的事情也值了,所以淡定从容。
劳荣枝之所以表现的淡定自若,面带微笑,估计跟她的经历有关。根据新京报报道,劳荣枝在逃亡的20年里,曾混迹酒吧夜场,并且业绩还颇高。夜场的同事对她的印象是“说话温温柔柔的,非常妩媚,会化比较浓的妆”。逃亡厦门后实在厦门的一个商场卖表,其他人对她的印象是“平时装扮挺时尚的,气质挺好的,也很阳关”。从其身边共同工作的人来看,大家对于劳荣枝的印象还是相对较好,会打扮,有气质,说法温柔,惹人喜爱,这也估计是为什么当初她能够通过色相勾引其他男子,最后顺利杀害他们的原因吧。
无论如何,劳荣枝伙同罪犯法子英,抢劫杀害多人,其性质之恶劣、手段之残忍,罪不容诛!多行不义必自毙。她所面临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宁可花费大量时间去看那些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
我认为这个问题可能是以下四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这是由他们本身的文化素质决定的一般来说,一个人读什么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本身的文化素质,比如说我是初中毕业生的文化素质,那我当然只会选择那些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因为我也只能读懂这样的网络小说。你叫我去看《红楼梦》,我肯定看不懂,更别提《四书五经》这样晦涩难懂的古代典籍了。
相反,对于那些文化素质高的人来说,他可能看了那些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会觉得很弱智,行文拙劣,逻辑混乱,胡编乱造,看了会索然无味,会觉得完全是在浪费生命。这些文化素质高的人,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专业而选择看那些比较有深度的书。
这就好比一个小学文化素质的人听郭德纲、岳云鹏的相声能乐得哈哈大笑,如果要他去看莎士比亚舞台剧估计就得打瞌睡了。
所以,很多人喜欢看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而不看名著,这是由他们本身的文化素质决定的选择,这是客观原因。
第二,这是由他们各自的兴趣喜好决定的如果撇开上述第一个客观原因,假如同等文化素质的人,他们的阅读喜好和兴趣也各有不同。
比如同样大学中文本科毕业的人,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喜好可能就各有不同,甚至差异很大。
比如,有的人就可能喜欢读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他们觉得这种武侠小说不仅有一定的文史知识,有阅读带来的美好体验,还能满足自己对现实生活不满的一种心理补偿。甚至因此能让读者沉浸于一种自我幻想之中而获得快乐。
但有的人则认为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纯粹是无聊的消遣,毫无营养价值,完全是游戏人生、误人子弟,会把人带到沟里去,会因此对现实世界产生脱离实际的幻想,让人感觉很幼稚。比如李敖就曾经痛批金庸的武侠小说,把金庸的武侠小说贬得一文不值。
其实,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完全就是由各自的兴趣和喜好决定的。本身没有什么对错之分。
第三,这是由于网络小说更有解压的作用除了以上两个原因,这里就不得不说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社会地位高低,社会地位贵贱,应该说,绝大多数人都深感压力巨大,生存不易。这种生存压力来自于日复一日的工作,或者说事业,在白天的工作时间中,必须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这才有安身立命之本,才能给家人带来更好的未来和幸福的生活。
但是,人毕竟是血肉之躯,不是永动机,更不是钢铁铸成的,再能干的人,事业再成功的人,每天回到家里,都希望得到很好的休息,以此缓解白天工作带来的压力。
那么,在这个时候,看网络小说显然比看名著更能解压。毕竟,网络小说基本上可以不带脑子看,而名著就不一样了,心不在焉的状态根本看不了名著。如果需要休息的时候,还要费脑子来看名著,那我情愿把名著丢一边去。
第四,这是由人的贪图享乐的天性决定的除了以上三个原因,我觉得,很多人之所以宁愿选择看毫无营养的网络小说,也不愿意看名著,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这是由人的贪图安逸的天性决定的。
我为什么会有这么个看法呢?灵感来自于北宋著名的昏君宋徽宗。
话说宋徽宗即位之初,俨然一副励精图治有为之君的气势:一是在对民怨沸腾的奸臣采取贬斥、放逐等方式进行打压的同时,大量任用正义直言的忠良之士。二是下诏让士庶臣僚直言指责时弊,有过则改。三是革除积弊、注重节俭。一时之间,朝廷政治清明、府库充盈。
作为一国之君,必须要循规蹈矩,压抑着内心喜好,要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无休无止又枯燥无味的治国理政中去。贪图享乐的天性和日夜操劳的现实桎梏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身为皇帝的赵佶在二者之中经过一段摇摆和斗争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贪图享乐。
拿读书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读名著就类似于做明君,是件苦差事;而读网络小说就相当于做昏君,身心愉悦。相信大多数人骨子里还是喜欢做昏君,而不是做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