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会议,万隆会议能体现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吗
万隆会议,万隆会议能体现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吗?
可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就是尊重不同,达成一致
万隆会议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万隆会议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是:
经济合作。
文化合作。
人权和自决。
殖民地问题。
世界和平。
万隆会议谁参加婚礼?
万隆会议是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的亚非国家会议,旨在讨论亚非国家发展、反对殖民主义和促进合作等议题。该会议共有29个亚非国家和2个观察员参加。除了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国家的代表外,还有观察员来自欧洲社会主义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婚礼这一说法可能是个比喻,指的是亚非国家相关国家代表之间的联合和合作,这一联合对殖民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场会议被视为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合作的里程碑,为新兴国家的独立和自主发展打开了大门。
万隆会议观后感?
中国人对万隆会议有着独特的感情,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际社会为数不多的几次精彩亮相之一。当时的国际形势给中国代表团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新中国政府刚刚成立不久,美国和台湾国民党当局不断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围堵。为阻止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它们甚至串通一气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当时,中国面临的各项条件非常艰苦,甚至找不到一架能够直接飞往印尼的飞机,参会的中国代表团只能从印度租借一架飞机赶往印尼。趁中国代表团搭乘的飞机在香港停靠间隙,国民党特务在飞机上安装了炸弹,飞机在飞往印尼途中爆炸。周恩来总理因先赴缅甸开会,没有按计划登机,但事件造成多名中方人员罹难。即便是这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没能阻止首次亚非会议的召开~
万隆会议提出内容的特点?
1954年,中印、中缅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在国际关系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充分表达了亚非国家希望建立国家间平等友好新关系的强烈要求。亚非会议于1954年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尼和巴基斯坦5国发起,翌年4月在印尼万隆举行。
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万隆的独立大厦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有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与会国家分属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也都存在着差异。它们之间有的已经建立外交关系,或者相互友好;有的彼此没有任何关系,或存在着隔阂或疑惧。尽管如此,经过与会国的一致努力,终于还是找到了共同点,即和平、独立、合作、团结、协商、求同。
会议期间,美国派出的记者团利用亚非国家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挑拨离间,扩大分歧,企图使会议陷于失败。
在第二天的亚非会议上,为了防止会议被引入歧途,周总理作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发言,他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令人信服地将会议重新纳入到宜于讨论的气氛之中。中国代表团申明大义、求同存异的立场和主张,受到了各国代表的好评。
4月24日晚上,万隆会议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与会国家的代表一致通过会议决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