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足球队队员名单(如何评价这场比赛)
德国足球队队员名单,如何评价这场比赛?
这场比赛,俄罗斯世界杯那个缓慢拖沓、老爷车似的德国已经成为过去。勒夫在强调中场控制的基础上,明显加快了推进速度、反击速度。让德国队立刻犀利很多,昔日铁血战车的感觉似乎又回来了!俄罗斯世界杯对于世界冠军德国队来说是一番不堪回首的记忆。过于迷恋控球以至于走火入魔的勒夫,似乎忘记了比赛的目的是进球而不是控球,完全找不到往日犀利强硬的德国战车影子。
受到瓜迪奥拉的拜仁影响,勒夫逐渐开始将控球战术引入德国,并且在2014年获得了世界杯冠军,此后走上了迷恋的道路
在吃到甜头以后,勒夫开始乐此不疲并且逐渐走火入魔。他没有看到瓜迪奥拉一直在针对不同的球员不同的俱乐部对控球战术进行调整,而是完全放弃了速度和高举高打的传统,将传球和控球当成了比赛的重点。于是,拖沓的后场倒球、缓慢的中场推进,在对方重兵布防的禁区前沿重复性的前后左右转移球成为了德国队的标志。
缓慢的推进速度使得球队的攻击性和威胁性大大降低,过去对于实力稍弱的球队经常出现大比分胜利的德国已经成为过去。俄罗斯世界杯上德国队进一个球难于上青天,倒是对方的快速反击经常对德国队形成极大威胁。最终还是在小组赛以0比2破天荒地负于韩国队,早早地打道回府。以至于赛后韩国队队员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世界杯后,勒夫痛定思痛对于德国队进行大幅调整,降低了对于场面控制的要求,更加强调进攻速度和反击速度,使得德国队的攻击犀利无比勒夫认识到错误后,对于自我进行了否定,对德国队阵容进行了重新调整。穆勒、胡梅尔斯、博阿滕被调整出德国,萨内、格纳布里、舒尔茨等球员被作为新鲜血液吸收到国家队。在这个基础上,勒夫重新强调了在整体控球打法的基础上,要加强推进速度、反击速度,加强个人的突破传球。
在与荷兰队的比赛中,我们看到了焕然一新的德国队。以萨内为代表的德国队,不断地用速度和技术冲击着荷兰队的后防线,将对手打的狼狈不堪。简洁犀利的反击对荷兰队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并且也成为最终德国队胜利的根本原因。
在经过了一个失败的世界杯之后,德国队的重建已经收到成效。在不断发展技术足球的基础上,强悍、犀利、铁血的传统风格也重新成为德国队的标志。这样的德国队才是我们记忆中的不败战车,才有希望将德国队重新引领向新的巅峰!
原创不易,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并关注“燃烧的永恒700”,感谢大家!
出席伊丽莎白二世葬礼有哪些国家总统?
这可太多了,我看报道,英国女王的葬礼,是国葬。
英方发出的邀请函就有1000份,包括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参加葬礼的国家领导和嘉宾会有近500位。
这差不多是近百年来,全球最大的一次国葬了吧。
说实话,这不仅仅是一次葬礼,更像是一次外交风云。
英国女王的离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祈祷]
代表纳粹德国签署投降书的三名将军?
代表纳粹德国签署投降书的,可不止三位将军。当年,战败后的德国,犹如苏美英法刀俎下的鱼肉,让干啥就得干啥,被摁住接连两天,在东西线投降了两回。
(1945年5月7日,位于法国的约德尔上将版的投降仪式)1945年5月8日,位于德国柏林的凯特尔元帅版的投降仪式。注意他手边那个神气的权杖,本是想拿来“摆谱”的,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1945年5月,希特勒自杀前指定的接班人,新任元首邓尼茨,正头疼于怎么收拾德国的烂摊子。东线的苏德战争过于惨烈,加上苏联红军在占领德国东部后实行了十分恐怖的报复。各种考虑之后,邓尼茨决心尝试同盟军尽快媾和,而盟军这边为了抢占先机,也是相同的考虑,结果就有了匆忙而简单的5.7投降仪式。
1945年5月7日,德国政府派出约德尔上将为代表,在法国东北部小城兰斯的艾森豪威尔司令部中,向西方盟国,同时也向苏联最高统帅部“代表”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代表盟军签字的是史密斯将军,代表法国作为见证人签字的是弗朗索兹.赛维兹将军;而相对于“重量级”的盟军代表,苏联方面代表却是临时抓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苏斯洛帕罗夫少将(下图,左一)。这位苏军少将上报情况后,还没等到莫斯科党中央的回复,投降仪式就开始了,只得硬着头皮先坐那儿。整个投降仪式进行的很顺利,气氛也是可以的,盟军并未怎么刁难德国人。
这边,德国正暗自长吁一口气,心想,要是在苏联控制区进行投降仪式,苏军一定会往死里面羞辱和折腾他们的,这算是躲过了一劫。
(德国的第一份投降书,上面有苏联伊万·苏斯洛帕罗夫少将代表苏联的签字。不知道这位苏斯洛帕罗夫少将最终结局如何,没等到党中央指示就坐上去了,估计非常凶险)
俗话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苏联这边哪儿会这么好了断的,费大劲最终成了“配角”,莫斯科绝对咽不下这口气。
斯大林得知情况后,怒了。莫斯科方面抗议,绝不承认这次投降仪式,同时拒绝了丘吉尔和杜鲁门一致在5月8日正式宣布战胜德国的建议。斯大林认为,苏联是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主力,苏德战线上消灭了敌人73%的有生力量,柏林也是苏军攻克的,苏联贡献这么大,付出了巨大牺牲,必须由苏联代表主持,在自己控制的柏林举行正式的受降仪式,此外,代表苏军的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苏联红军少将,规格也明显不够。因此,莫斯科强调,5月7日进行的只是投降书的草签和“预演”,投降书内容必须改,法国这次的投降仪式不算数。
盟军这边深知苏联不是好惹的,同时也觉得自己搞的那个“闪电投降仪式”的确有些不太仗义。于是,鉴于莫斯科方面对投降仪式的高度敏感,美英法跟苏联商量后决定,第二天,在柏林再隆重进行一次由苏联主持的投降仪式。
结果,第二天,1945年的5月8日,刚刚签署过投降协议,经受战败之辱的德国人,不得不再次派出高级代表,在柏林郊区的卡尔斯霍斯特宫进行了第二次投降仪式。这一次,苏联方面的受降官是朱可夫元帅,他也同时主持了受降仪式;那边美英法等盟国也很隆重的派出了高级别军官参加仪式。
此次德国代表规格也升级了,是拿着权杖的约翰·古斯塔夫·凯特尔元帅、汉斯·格奥尔格·冯·弗雷德堡海军上将(头一天的海军代表也是他)和汉斯-尤根·史托普空军上将。
正如德军所料,苏联人果然找准一切机会,往死里面羞辱德国人。
首先,苏军在机场就让德军尴尬了一番。5月8日上午11时,苏联在机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美、英、法、代表前来柏林参加德军投降仪式。德军的代表却一直不被允许下飞机,直到仪仗队完成全套的欢迎仪式。
朱可夫更是代表苏联在德国投降书上第一个签字。条文的顺序也改了,都是苏军在前,盟军在后。比如,投降书第1条规定,德国控制下的一切陆、海、空军,向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同时向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
此时的凯特尔仍摆出一副虽败犹荣的姿态,衣着讲究,高傲举着元帅杖入场,以表示跟在座各位打招呼,结果换来一片白眼和冷场。
在准备签字的时候,凯尔特打了一个手势,示意他的副官,将文件拿到他的面前,还想再摆个谱。
这时候,朱可夫从椅子上猛的,轻蔑的大声喊道:”要他们过来,到我面前签字。”
此情此景下,凯特尔只能默默的走到朱可夫的桌前,把元帅仗放到一边,摘下一只手套,非常囧的签了投降书。
咱们先看看凯特尔元帅的结局。
他老人家还真是跟“投降”活动很有渊源。早在1940年6月,在同战败的法国谈判中,凯特尔任德国代表团团长,迫使法国代表接受屈辱的贡比涅停战协定的条件。之后,凯特尔靠这个顺利晋升为元帅,其实,这几乎是他二战中唯一一次拿得出手的功绩。
(1940年6月22日,希特勒光临法国投降协议签署地贡比涅森林准备让法国签署投降书的火车车厢——一战战败的德国就是在这节车厢里向协约国递交的投降书。戈林、凯特尔、赫斯等人簇拥着希特勒,这也是凯特尔的仕途中的巅峰时刻)
结果呢,风水轮流转。还不到5年的光景,他老人家竟成了第三帝国无条件投降的代表。
签署投降书不久,凯特尔被逮捕。最终,作为主要的战犯,凯特尔在纽伦堡受到审讯并于1946年10月执行了绞刑。很明显,凯特尔元帅虽然是国防军高级将领,但也是妥妥的纳粹党和希特勒的忠实信徒。大量证据表明,凯特尔曾在波兰配合盖世太保犯下了反人类罪,迫害和屠杀了大批无辜平民和犹太人。
当然,在审判中,凯特尔也在极力为自己辩护,认为自己只是命令的执行者。不过,凯特尔虽然不承认自己的反人类罪,但至死都没有否认过自己对纳粹和希特勒的效忠。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凯特尔在狱中撰写的回忆录,字里行间还洋溢着对希特勒的一片忠心。
再讲讲柏林投降仪式上的第二位代表,汉斯·格奥尔格·冯·弗雷德堡海军上将(下图右一,大黑眼圈,谢顶的这位)。他也是前一天法国版投降仪式的海军代表,连夜从法国赶回柏林再次投降,两轮投降,两番羞辱,难怪黑眼圈。弗雷德堡是邓尼茨的副帅,德国“狼群”战术的主要策划者。虽然有个犹太人祖母,但被希特勒特批了“雅利安血统”,也是纳粹政权及其理念的狂热支持者。
在签署投降书不久,弗雷德堡被作为战犯宣布逮捕,5月23日,在被暂时看押的莫威克海军学校内自杀。死后被“追认”为纳粹乙级战犯。
上图中的三人,只有史托普空军上将得以终老。他在战俘营被关押至1947年10月获释。1968年5月9日病逝。
最后说一下法国版投降仪式的总代表,开头提及的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上将。他算是最有故事的一位。
实际上,约德尔在盟国的印象中还是可以的,所以,一开始,约德尔并未出现在盟国列出战犯名单之中。
然而,在苏联方面的极力坚持下,按照集体犯罪理论,名单被更新。于是,戈林代表纳粹领导集团和空军,亚尔马·沙赫特代表工业界,凯特尔代表总参谋部,邓尼茨代表海军,卡尔登勃鲁纳代表党卫军,而约德尔则代表陆军,都成了妥妥的重量级战法。
随即,约德尔被逮捕,不久被移送至国际军事法庭—纽伦堡审判庭审理。
(拿着稿纸的那位老头就是纽伦堡审判中的约德尔)之后,约德尔被法庭起诉了“反和平密谋罪、侵略计划实行罪、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四项罪行,除了指控他计划战争的侵略行动外,还有他签署的突击队命令和纳粹党政委行政命令,这两个命令曾导致大量战俘被处决。
另外,约德尔还有非法驱逐和教唆执行将占领居民和犹太人等群众送往集中营的纪录。对此,约德尔极力否认。然而,控方却拒绝给予辩方任何相关证物,而约德尔自辩时要求的证物和证人也不齐全。
关于约德尔的刑罚,盟军之间有些争议,苏联则是一再强烈要求必须判死刑。
最终,约德尔收到了死刑判决。他曾要求法庭执以枪决,但被直接拒绝,最终和德国柏林版的投降代表—凯特尔元帅同在1946年10月16日,处以带有侮辱性质的绞刑。
更悲催的是,约德尔死亡过程的非常痛苦和不堪。在绞刑架上,约德尔挣扎了18分钟之后才离开了人世间。尸体七窍流血,面容扭曲,四肢抽搐,死相毫无尊严可堪。
到这儿,事儿还没完,纽伦堡对约德尔的判决引起了西方各界的争议。
在他的遗孀露易斯奔走和某些西方盟军将领的“运作”下,1953年2月28日,慕尼黑主审法院重新审理了约德尔于纽伦堡的4项主要罪行。结果被认为罪名不成立,巴伐利亚州长撤销了对约德尔的有罪判决。
随后,法国法庭庭长亨利·德·瓦布尔也宣布1945年死刑判决是错误的,并将之前收押的财产归还给了他的遗孀。
而此时,约德尔已被处死6年有余,他因此成了二战中,唯一一个被翻案的德国高级军官。不过,到底其中是否真有冤情,至今仍然众说纷纭。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关于二战纳粹集中营的电影有哪些?
1、《钢琴师》本人最爱的电影,没有之一。这是一部客观、冷静、不带意识形态的电影,犹太钢琴家斯普尔曼在纳粹迫害里四处流亡,向他伸出援助的人好坏都有,看似平淡却真实残酷。

2、《芬妮的旅程》
当孩子们把飞散的钱当做飞舞的蝴蝶一样追逐玩耍的时候,当芬妮背着小弟弟冒着枪口奔向瑞士的时候,你会感到,这个世界再黑暗再肮脏,还是有一束光。

3、《波斯语课》
他们并非无名之辈,因为拯救我的不是波斯语课,不是我虚构的语言,更不是你。而是这2840个犹太人,他们都有名字,我都记得。

4、《我们的父辈》
从德国人的视角看待二战,震撼发人深省。起初以为是拼搏,最后沦为无望的等待,几个年轻人变成时代洪流里的殉葬品。

5、《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在黑暗的理性到来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听觉,嗅觉以及视觉。天空、白云、阳光、大树、秋千,威严的父亲、美丽的母亲、情窦初开的姐姐,以及很多人在劳动的“农场”。

6、《苏菲的选择》
快乐的时候如玫瑰,回忆里又如枯槁。如拨开迷雾一般,一步步探向过去的深渊。苏菲做出选择的那一瞬间,或许就已经死了吧。

7、《安妮日记》
安妮将一切都倾诉于日记她的感受,她的恐惧和隐藏期间的所有故事。人性的丑恶在生存的压力下原形毕露,但我们还是同情他们,因为他们的生命如此脆弱无常。

8、《一袋弹子》
从两个孩子的角度来叙述二战,没有战争场面的描写,却能让人完完全全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作为个体在大时代背景下的飘摇。

9、《辛德勒的名单》
每一次重温都是一次心灵的撼动,印象最深刻的是黑白画面中那一抹小小的红色的身影。“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 辛德勒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条被救下的生命。

10、《动物园园长的夫人》
二战特殊时期,动物园里没有动物却藏匿着人,动物园变成了犹太人的庇护所。虽然昼夜颠倒,到处弥漫着死亡气息,但这里是可以活下去的渡口。

11、《黑皮书》
正与邪,善与恶,在战争的大背景下全部模糊,战争中从来没有好人与坏人,只有强者和弱者。

12、《偷书贼》
电影以死神为旁白,却丝毫不会让人感到恐怖。战争、亲情、友情、爱情、生离、死别、恐惧、欢乐,在死神的娓娓道来中,人性的美好与罪恶缓缓展开。

13、《美丽人生》
喜剧的开始,悲剧的结束。我以为如此智慧的一个人,在那几声枪响过后,必定是会走出来,继续对他的公主说早安的......

14、《希特勒的男孩》
当男孩在冰冷的河水中松开手的一瞬间,我在他眼里看到了一种比冰水更纯洁的东西,而这种东西也同时拯救了另一个男孩。

15、《围捕》
那些发动战争的,那些怀揣信心的,那些逃亡的,那些彼此对抗的,所有的事件,甚至那些最极端离谱的,都发生在1942年的这个夏天。

16、《索尔之子》
“在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电影不歌颂英雄,不反思历史,它只想告诉我们,那段岁月的恐怖,我们永远不能真正体会。而这部电影,把我们与“真正体会”又拉近了一步。

17、《集中营血泪》
电影描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在集中营挣扎求存的真实事迹,在一个完全将人性自尊剥夺的恶劣环境下,这群女性挣扎着活了过来。

18、《善意的谎言》
战争来临的时候,士气与心灵救赎是多么重要,哪管是真是假。有了这样的安慰,只要活着,人们心中就还有一丝希望。

19、《母亲的勇气》
少年去采路边的花,想送给列车上刚认识的姑娘,伸手的时候,中弹倒下。这一幕我永远无法忘记。

20、《逃离索比堡》
老人和儿童直接送去煤气施毙,暴虐杀人不眨眼的纳粹军官,逃跑失败不得已殉葬儿子的父亲,还有在枪弹中奔跑倒下的人。假如,强者不悲悯,弱者不勇敢,这个世界永远无解。

21、《夜与雾》
没有任何修饰与遮掩,用无法回避的图片和影像抵达恶与暴力的极端。纳粹集中营,是超乎想象的人间炼狱,电影的真实呈现令人毛骨悚然。

22、《胜利大逃亡》
人类崇高正义的一面,通过足球比赛里的为了荣誉而拼搏的精神表现出来,德国的球员军人也罢,盟国也好,都有这一颗对足球热爱的心。

23、《出埃及记》
《出埃及记》是“一个国家的诞生”的神话,也是一个民族自我救赎的寓言。二战结束后,有很多犹太大屠杀幸存者纷纷从欧洲偷渡到巴勒斯坦,“出埃及记1947”就是其中一艘较大的偷渡船。

24、《裸露在狼群》
一个犹太男孩出现在了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内,救或不救,杀或不杀,成为了两方主要考虑的问题。裸露在狼群的不止是羔羊,还有人类的本性。

25、《死亡终点站》
最后一批犹太人被赶上了开往集中营的火车,拥挤狭窄的车厢中没有任何食物,这最后六百多名犹太人的结局似乎只有两个——死在火车上,抑或,死在集中营。
辛德勒的名单你看过吗?
我记不清自己有多少年没看过电影了,好在现在方便,收到你的邀请后,百度了一下,知道大概的情形。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辛德勒夫妇在德国纳粹灭绝犹太人时,舍尽财产,救下1200个犹太人。这一善行,堪称伟大,可歌可泣,功德无量!
世人最爱的就是财色,一个人舍一点财富去行善,容易;舍相当一部分财富去行善,难;倾其大部分财富去行善,尤其难;倾其所有不顾日后生活去行善,几乎无人能行!而辛德勒能,太不简单,难行能行,说他是菩萨,也不为过。
但问题就来了,因为他也有很多毛病,好女色,贪享受,而且曾是纳粹中坚分子。菩萨再来会这样吗?要知道,菩萨游戏人间,示现什么角色,就要干这个角色的事儿。大家好女色,贪享乐,菩萨示现也不能不同。再说,他没有这些经历,就不会有救人的人脉关系。所以,我们看一个人要看他主要的方面,如果要纠缠所有,这个世界恐怕就没有几个好人了。
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辛德勒的晚年不太好,而且也没有说到他有子女,这岂不是好人没好报吗?其实不然,他的晚年靠人接济生活,正是对他倾家荡产救人最有力的证明。不然,又有许多人会有说道了。至于善报,凡夫的我们,很难明察。我举个例子,这是真实事例。过去,有个穷人发了大财,临终时对他儿子说,我这一辈子发财的诀窍,就是因了这把乌木称,里面灌了水银,称进往前压,称出往后压,让我发了财,我现在把它传给你。他的儿子善良,觉得父亲这样做不道德,把称烧了。烧称后,他的两个儿子死了。想不通,骂苍天不公,我父亲干不道德的事,却享富贵,子孙满堂;我把称烧了,反而儿子夭亡。一个晚上,梦见一金甲天神对他说,你不要怨恨,你的父亲能发财,并不是因为这把称,而是他有这个命,如果正当做生意,他的财还更大。你的两个儿子是天庭派下来的扫帚星,来败光你家的家产的。因为有了你的善行,上天把他们收回去了,还会再赐你两个儿子。后来,果真如此,又生了两个儿子。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救下了如此多的人,晚年生活虽然凄苦,但死后去向却是光明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