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live(知识付费的时代到来了)

2023-09-17 72阅读

soplive,知识付费的时代到来了?

什么是知识付费呢?知识付费介于内容变现和在线教育之间。当前知识付费被明确定义:用户出于明确的求知目的,付费购买的在线碎片化知识服务。

soplive(知识付费的时代到来了)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知识付费的前世今生。

2016年以前,知识付费处于积累阶段。2012年,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崛起。2013年,“罗辑思维”会员正式出售,第一期5500个会员名额入账160万元,也是《得到》的前身。2015年《得到》正式上线。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大量知识付费类APP及重量级子栏目井喷式上线,大家都知道的有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语音问答平台“分答”,知识分享社区“知乎Live”以及知识订阅产品“得到”,在很短时间内快速吸引了大量人气和关注度,帮助许多内容分享者实现了知识变现。

最近几年,知识付费一直在质疑声中不断前进和改变。

被质疑,是很多人觉得知识付费“贩卖焦虑”,却又给不了解决方案,而且边际成本几乎是零。得到刚上线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罗振宇的铁杆粉丝,但去年罗振宇跨年演讲的时候,整个舆论的风向都变了,骂他是骗子,包装一些概念,其实不过是新瓶装旧酒,贩卖焦虑赚钱。这也是知识付费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个物极必反的现象。也是知识付费行业的痛点的反映。

关于这一点我说一下我的看法。我也经常在《得到》上学习课程,最常用的就是“每天听本书”。为什么要去听呢,首先,就是为了“知道”。有很多时候,“知道”其实是最重要的。因为知道,你才会有意识地去学习。现在网上的内容非常多,只要你知道某一个点,刻意去找到它,学习它,就可以学习到。其次,现在网上的信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而得到这样的知识付费平台的意义,恰恰在于“筛选”。

让最顶尖的专家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值得学习的,我们应该怎么学习,让我们不走弯路,大幅减少我们掌握知识的时间成本。这难道不值得付费吗?

知识付费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没有老师陪伴、教导和督促。就好像只给了你一个课本,却不给你答疑。如果把这一点解决掉,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所以现在很多知识付费课程,都改成了训练营的形式,加上了陪伴、答疑和督促的环节。这也是知识付费的一个进步和改变。

虽然有质疑的声音,但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个行业还是处在高速发展中的。在日趋激烈的社会、职场竞争环境下,人们需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在线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的需求越来越明显。最近几年,国家部委也出台了一些针对知识付费的监管政策及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如中共知识产权保护新政《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进一步深化内容价值,泛知识付费领域迎来利好。

高速发展期,最大的特征就是“江山未定”,商业模式不成熟,市场格局不稳定,但在混乱之中,同样也藏着极大的发展机会。

我前老板是做图书出身,她做了一本书,卖了数百万册,并因为这个有了原始积累。而那个时候图书行业已经是下行的趋势了。而发展中的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一定会更大。

第二,知识付费行业的市场现状

1. 2020年知识付费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亿元

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达到278亿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392亿元,而2021年将达到675亿元。分析师认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为知识付费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基础,随着网络视听行业不断增长,知识付费很大程度上也会享受到红利,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增。

2.头部聚集效应突出,长尾市场仍有机会

现在的付费内容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多到汗牛充栋的地步。比如你去喜马拉雅,去知乎,去在行,快手,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各种平台,全都有知识付费内容,让人眼花缭乱。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会怎么做,第一反应,我去找一个自己信赖的,靠得住的平台或品牌。所以据2019年的统计,目前头部前3的知识付费平台占据35%市场营收规模,前4-10的企业占据25%市场规模,此外众多长尾参与者分享其余的40%份额。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平台和品牌知名度较高的独立应用逐渐形成了马太效应,在未来将会占据更高的市场营收规模。

如果大家去看一下2019年《互联网周刊》评选的知识付费平台前十的结果,你会发现除了网易云课堂稳坐前十之外,其他的排名都发生了非常剧烈的变化。

所以知识付费行业的变数是非常大的,其间充满了机会,也充满了挑战。

3.用户付费意愿:多数受访者愿意为高质量的内容付费

内容质量在付费决策中最重要,价格不是内容付费的决定性因素。现在多数用户在购买知识付费产品时,最主要会考虑到内容生产者的专业度,其次是内容创作者的口碑、知名度等。随着知识付费行业不断发展成熟,知识付费用户将会更多地关注到内容本质上,意味着知识付费内容不再是靠创作者的名气吸引流量,而是靠其扎实的专业度来赢得用户买单。

从2020年中国用户对知识付费每月消费金额分布情况来看,33.3%的用户每次消费金额为100-500元;其次有26.1%的用户每月消费500-1000元。2020年中国用户对知识付费每月消费金额最高的是2000元以上,占比0.1%。

4.用户使用场景:高涨的学习意愿和需要填充的碎片化时间

学习意愿:越来越多的用户,尤其是高消费能力用户希望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快速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对自身提出的要求。

碎片化时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有条件在大量碎片化的时间内进行信息的接受,大量需要被有效利用的碎片化时间,同样会推动知识付费平台的发展。

第三,知识付费行业如何破局?

1. 定位垂直、细分

现在知识付费之所以被人诟病,有一个原因是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一些热门领域的内容不断被生产,鱼龙混杂,同时这些内容又比较大众化,且覆盖面过于广泛,无法满足用户深度学习的需求,难以提高用户黏性。因此,垂直化、细分化正成为知识付费领域的发展趋势,大众化平台逐步向专业化细分产品转化,知识付费场景正在不断拓宽。

知识付费平台应当承担的是信息筛选、过滤与整合的角色;而相对于后期可能涉及的流程化的音视频制作和产品运营,知识付费产品开发的难点在于前期的选题策划和资料整理等内容创作环节。

2. 从兴趣爱好入手,做长尾市场

知识付费行业的用户需求非常分散,你如果有快手课堂的话,你会发现上面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知识付费课程。教人养猫的,施肥的,插秧的,应有尽有。如果你刚刚进入这个市场,不要轻易去挑战那些高热领域的内容,从一个较为个性化的兴趣爱好入手,深耕长尾市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 三四线城市市场值得关注

现在一二线城市市场接近饱和,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占比却有所提升。大家可能会发现三四线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知识付费意愿也在逐渐增强。加之微信正式上线付费文章功能,知识付费在全国范围的普及程度会大大提高,三四线城市用户也会逐渐形成知识付费的消费习惯。其基数大,互联网渗透率低等特点为在线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进一步提升创造了巨大潜力空间。

4. 增强教育属性

强化知识付费产品的教育属性,比如引入一些教育领域的做法:水平测试、用户分级、团队教研、制定成系统的知识课程,跟进学习进度、监督作业完成情况,线上线下双师,课程答疑、作业批改、定期考试等等。这些都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知识付费的痛点。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有帮助,请关注“春希阅读”哦~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