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童话破灭(奥菲利亚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丹麦童话破灭,奥菲利亚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哈姆雷特的悲剧不全在于奥菲利亚,因为奥菲利亚的作用“看上去”没有那么明显。在《哈姆雷特》剧中奥菲利亚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角色,但这一形象也是《哈姆雷特》诸多悲剧因素之一。她的眼睛清澈得如一泓潭水,她没有如苔丝狄梦娜那样爱的澎湃,但她却以淳朴又天然的魅力征服了哈姆雷特王子,使他难以自拔地爱上了她。可她仍然是藏在家长身后的雏儿,既向往爱情,又害怕父兄的责备。当剧中许多矛盾、隔阂产生的时候她是如何发挥支点作用的,笔者将从情感、理想、境遇、性格四个方面分析。
情感悲剧支点
纠结的感情。哈姆雷特王子在情感上是脆弱的,奥菲利亚的离开和死亡使他几近疯癫。哈姆雷特的装疯卖傻伺机报仇行为是理智的,复仇的压抑使他必须保持冷静,以至于后来奥菲利亚的误会使他更加“理智”。奥菲利亚对哈姆雷特失望了,心灰意冷了,她听从了父亲、兄长、王后、国王的“事实”,她相信“殿下,您的爱”已经随着王子的疯癫逝去了。可是谁知道哈姆雷特此时的痛苦,他爱奥菲利亚,“我爱奥菲利亚:四万个兄弟的爱合起来,还抵不过我对她的爱”。但他决不能暴露他是装疯的事实。可怜的王子内心积满了压抑,他开始发狂,他大声向奥菲利亚喊叫。可爱的奥菲利亚一直使王子心神荡漾着清波,如今却沉到了死亡的深渊。
爱情不能同复仇同盟。什么是爱情,是,这是一个问题,这个永恒的主题,说不完,道不尽。爱情,是一切激情中最高尚、最常胜的。但是,她征服世界的力量正在于她无限的宽宏大度中,在于她几乎不可思议的大公无私中,在于她热衷献身的轻生藐世中。她没有昨天,她也想不到明天……失望的爱情也会与死亡同盟。死亡是剥夺身心存在意义的刽子手。①对于奥菲利亚,哈姆雷特的疯令她失望,父亲的死使她疯,这些让她身心依靠的人离开了,她趋于死亡。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合理的矛盾冲突,读者和观众的感情波动了起伏了悲剧效果也就出来了。
哈姆雷特的负罪感。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灵魂》里是这样写的:
灵魂是存在的吗?
自我的永恒是人类的渴求,
如果没有永恒的自我,
造物主的全部成果,
对他来说不过是个巨大的
“有何用处”的问号。②
借用此诗是为了说明灵魂可能存在于《哈姆雷特》中,当然这里的灵魂是指一种精神上的暗示,老国王对王子的暗示。《哈姆雷特》是莎剧第一大悲剧的原因就在于哈姆雷特的罪恶感被提升到了最高地步。一系列的惨剧在上演,然而最直接的悲剧感是:他间接或是直接地杀死了自己的情人奥菲利亚、岳父、大舅哥、叔父甚至是母亲。这些死者与主人公形成的是必然的伦理圈箍(亲情、友情、爱情),他们之间所发生的这一切直接支撑了《哈姆雷特》的悲剧效果。
理想悲剧支点
王子的理想悲剧。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历来的评论家也一个个在各自的心目中塑造着不同面貌的哈姆雷特的形象。弗洛伊德学派用他们的性心理学说来给哈姆雷特作心理诊断,在他所尊敬、所崇拜的父王身上,哈姆雷特看到了人的仪态品德最高贵的一面。当他在寝宫里毫不留情地责问再婚的母后时,指给她看父王的画像,再一次热烈赞美道:
你瞧这一个人的容颜,多高雅庄重,长着太阳神的卷发,天帝的前额;叱咤风云的战神的威武的双眼……十全十美,就仿佛每一位天神都亲手打下印记,向全世界昭示:这才是男子汉!③
哈姆雷特本是一个感情丰富的青年,更是陶醉在一个美丽的梦想中:有那么一天,他也将成为一个成熟、完美的男子汉,像他的父王那样,而且将继承他父亲的大业,也将成为丹麦英明威武的国王。那时候,他温柔纯洁的情人奥菲利亚就是他的美丽的王后。他们俩将像父王和母后那样相亲相爱、形影不离。在他美好的梦幻中,他把自己和他所崇拜的父王合二为一,而在母后的娇小的形象里,他看到了自己的恋人的倩影。谁想到父亲暴死,紧接着这晴天霹雳,母亲又随即再嫁,这天旋地转般的人生变故,把他震得心都碎了,美好的、温馨的青春梦想全部破灭了,只剩下辛酸的回忆不断地在他脑海里翻腾着:
短短一个月,她直哭得泪人一般,给我那可怜的父亲去送葬,她脚下穿的那双鞋还一点都没旧呢――哎吆,她就――老天呀,哪怕无知的畜生也不会这么就忘了悲痛……她就改嫁了――无耻啊,迫不及待!急匆匆地,一下子钻进看乱伦的被子!④
他跟好友霍拉旭提到这回事,那讽刺的尖酸辛辣,已近乎现代的“黑色幽默”了:“葬礼上吃剩的凉了的烤猪肉,就端上了吃喜酒的筵席。”葬礼,婚礼,前后相隔只短短两个月,已叫人寒心了,经过他的“剪接”,呈现出葬礼和婚礼,双双同时进行的一幅荒诞的画面!
奥菲利亚的理想悲剧,她心中总有期望的白马王子的。人生中美好的事情没有出现,却是一连串的噩耗,这些变故的发生使她蒙了、呆了、手足无措,以致当池中的水湿了她的裙子她都不知道。最终,奥菲利亚也疯癫了,她的疯癫不像哈姆雷特的疯癫那样黑暗、那样忧郁阴沉,它飘忽不定,仿佛在抚慰着她,她生病的头脑周围荡漾着甜美的歌曲,她柔和的声音完全融化在歌曲里,花朵接着花朵穿插在她全部的思想中。她吟唱着,编织着花冠装饰她的前额,笑着她那灿烂的微笑,可怜的孩子啊!……
“她到了那里,爬上横跨的枝丫,
去套上花冠,邪恶的枝条折断了,
把她连人带花,一块儿抛到
呜咽的溪流里,她的衣服张开了,
把她美人鱼一样地托在水面上,
她还断续地唱些古老的曲调,
一会儿她的衣裳泡水泡重了,
把她从轻妙的歌唱中拖下泥浆里
死了。(第四场,第七场)⑤
她的那些理想随着她一起沉到了水底。爱人都去了,对哈姆雷特来说他的理想也不可能实现了。
哈姆雷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幕悲剧,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故事取材于12世纪一部丹麦史,讲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哈姆雷特在大学受到了人文主义教育,对人生正充满了幻想和希望。突然,父王暴毙,母亲又很快改嫁新王即哈姆雷特的叔叔。坚贞的爱情,忠贞的友谊,都开始破灭。
就在他痛苦之际,父王的亡魂又向他显现自己被害真相,要他复仇。
哈姆雷特感到责任重大,要负起重整乾坤的重任。为选择最佳时机,也为整理自己混乱的思想,他开始装疯。由于延宕,他最终落入新王的圈套,在一次决斗中与之同归于尽。
为什么说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莫斯科保卫战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
1941年7月16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攻占斯莫棱斯克,叩开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门。希特勒决心发起代号为“台风”行动的莫斯科会战,一举歼灭苏军主力。至9月底,中央集团军群已在斯莫棱斯克集中了74个师180余万人,1700辆坦克、14000门大炮和迫击炮,1390架飞机。在乌克兰和列宁格勒作战的3个装甲兵团和1个集团军也奉命赶往斯莫棱斯克一带,与中央集团军群会合。莫斯科是苏联的权力中心,也是苏联最大的交通枢纽和第二大工业中心。苏军在德军调兵遣将的同时也开始调集兵力加强莫斯科方向的防御,至9月底,苏军在莫斯科聚集了75个师125万人,990辆坦克,7600门大炮和迫击炮,677架飞机。这样,德军东线军队的3/4,苏军西线军队的40%都集中在了莫斯科地区,一场生死大战即将开始。9月30日清晨,德军南路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首先拉开了“台风”行动的序幕,当天就撕开了苏军防线,向前猛进了90多公里;10月2日,中路和北路德军主力的攻击同时从斯莫棱斯克的南北两面发动,苏军精心组织的维亚兹马防线当即被冲垮,德军揳入苏军防线15公里-30公里。10月5日,斯大林致电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火速返回莫斯科,10日朱可夫出任新的西方面军司令员。10月18日中路德军占领莫斯科正西60英里的莫扎伊斯克,与此同时,北路德军也攻占了莫斯科西北98英里的加里宁,南路古德里安的装甲集团军占领了姆岑斯克,其先头部队已到达距莫斯科二三十英里的地方。莫斯科市的紧张气氛达到了几乎无法忍受的程度,到处都在谣传德军的坦克随时可能冲进莫斯科市区,一些地区出现了骚乱,有人烧毁党证,摘掉斯大林的画像。10月15日,苏联政府机构和外交使团撤往古比雪夫,20日莫斯科开始全城戒严。就在德军准备向莫斯科发动最后的进攻时,天气陡然变坏让德军的攻势锐减。大雨使坦克走不多远就陷入泥潭中,补给只能依赖空运,德军被迫全线停止前进。苏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到10月底,斯大林将部署在西伯利亚的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的精锐部队陆续西调到了莫斯科近郊。11月7日,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传统的10月革命节庆祝大会和阅兵式,全副武装的苏军从列宁墓前经过,然后直接开赴前线。11月16日道路冰冻之后,德军发动新的“秋季攻势”。此时,气温已跌到了零下40摄氏度。大部分德军身无御寒之衣,数以千计的人员被冻伤,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与德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西伯利亚的苏军有着充分的冬季作战装备,苏军新型坦克T-34、T-35在严寒下仍能照常发动。12月4日,气温降至零下52摄氏度,德军根本无法继续作战了,先头部队古德里安决定撤退,这也是他那支所向无敌的装甲劲旅自从踏平波兰以来的第一次撤退。第二天,苏军发起反攻,到1942年4月20日,苏军已收复了克林、卡卢加、加里宁等城市,解除了德军对图拉的包围,并向西推进100多公里。根据苏军最高统帅部公布的数字,德军共伤亡50多万人,坦克1300余辆,火炮2500门,汽车15000多辆。莫斯科会战是两年来横扫欧洲的希特勒首次遭到重大的战略性失败,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德军不得不改闪击战为持久战。不过,朱可夫也承认,由于没有坦克和机械化兵团,苏军并未赢得决定性的胜利。德国为什么一定要发动二战?
德国位于欧洲西部,在欧洲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他在欧洲大陆来说领土面积还是比较大的,但要是和世界上俄、美、中这样的大国相比就显得渺小了。他的国土面积还没有我国的新疆面积大,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战开始后,德国把欧洲各强国暴烈的按在地板上摩擦,他们几乎丧失了还手的能力。
德国刚刚在一战中失败,都还没有走出战败的阴影,他就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难道韬光养晦,默默发展恢复实力不是更好吗?其实德国发动二战也是有苦衷的。
一战后,德国的遭遇为发动二战提供了契机在一战中,德国作为战败国,被迫签订了《凡尔赛合约》,在这个合约中,战胜国给德国强加了很多屈辱性的苛刻条件,除了强迫德国独自承担一战起因的责任,还要求德国赔付战争赔款,并割让德国领土。
根据条约规定,德国必须要割让13.5%的领土,损失12.5%的人口。德国海外全部的殖民地全部丢失,损失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在军事上,禁止德国再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德国总参谋部的设置。陆军被限制在10万人以内,不得组建空军,海军不能拥有潜艇,更不能生产和储存化学武器,就连重机枪在合约中也规定德国不能生产。
一战后,德国经济崩溃一战失败后,德国需要向协约国赔付高额战争款。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的决定,德国共需赔偿协约国总计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全部以黄金来支付,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减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
《凡尔赛合约》签订后,因为合约中的条款过于苛刻,需要赔付这么大一比赔款,首先让德国的经济很快就奔溃了。原本以为战争结束后,德国人会过上好日子,但突如其来的通货膨胀让德国人民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个时候,德国人就需要大力发展经济了。
美、英、法相互制约最想要德国从此一蹶不振的就属法国了,高卢鸡想通过压垮德国后重掌霸权。这样的情况是欧美其他国家绝对不允许的,正所谓在相互制衡之下,才会有一定的和平,如果这个平衡状态被打破,那么战争就会继续来临。首先对德国伸出援助之手的是英国,没多久美国也开始帮助德国恢复经济。
英美两国帮助德国恢复经济是有私心的,说白了就是圈地养羊,等把羊养肥了就好剪羊毛。当时德国可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如果德国真的垮了,美国只能跟鬼去要债了。
德国这只羊养肥后就不听话了当时英美帮助德国恢复经济时,万万没想到的是德国这个战败国在恢复经济上,竟然比英法等国恢复的还要快。德国的经济恢复了正常发展,欧美这个时候就觉得是该收羊毛了。更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希特勒在这个时候上台了,他认为德国不该给欧美白打工,于是就煽动人民起来反抗。
饱受摧残和侮辱的德国民众也害怕刚刚有起色的经济被欧美等国掠夺,因此在民众当中有了强烈的民族复仇欲望。为了德国“骄傲的日耳曼民族”的尊严,希特勒对国民灌输纳粹思想,整个德国都在做好战争的准备。
英、美、法三国纵容德国的行为,最后自食其果二战爆发前,德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希特勒上台后就公然违反《凡尔赛合约》,他先是从新占领了莱茵兰非军事区,然后强迫奥地利与德国合并,直到二战爆发前几个月德国还吞并了捷克的部分地区,德国正在以蚕食的方式吞并中东欧一些国家,以此来试探英、美、法三国对他的态度,但这三个国家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个时候的欧美国家也是有私心的,他们想让法西斯的祸水引向苏联,好坐收渔翁之利。一旦恶魔从潘多拉之盒中放出,事情已经是无法控制住了。德国人不单单是对苏联进攻,同时也对欧洲其他国家大开杀戒,甚至还打到了非洲。欧美等国为纵容德国吃下了苦果。
欧美国家撸羊毛的计划,是非常错误的,如果真心实意的帮助德国发展经济,而不是想着长肥了好割羊毛,那么等德国经济完全走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兴许希特勒也调动不了德国民众的反抗心理。历史上第一个大乱世春秋战国?
该问题还是存在局限,因为有大量外族已经入侵,以往是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四大板块外族。但随着国家不断形成,兼并战争不断持续,华夏族的版图也越来越大。最终,南蛮的楚国、东夷的齐国、西戎的秦国成长为华夏重要的组成部分,外族已经大量被同化中,但仍然有外族入侵华夏,以下有几个经典案例。
北狄:陕北、河北、山西
西戎:陕西、甘肃
一、犬戎灭西周(西方)西周王朝在早期时,也是混居于戎狄之间。在商王朝的统治者看来,也不过是外族。到了西周最后一任君主周幽王时,国家走了下坡路,废掉 太子与王后,引起了申侯的不满,遂联合犬戎进攻西周。而之前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直接导致君王的信用在诸侯的眼里破灭,所以才会造成救驾的姗姗来迟。
犬戎是一个灭掉中原王朝的外族,以狼为图腾,是戎人里的部落。丘戎攻破镐京后,大肆破坏国都,掠夺了周王朝的财富,并长期占据丰稿西北。后来,诸侯联军合力驱逐犬戎,最终被秦国所灭。
这场战争,将中国的历史推到了东周时代。从此,周天子再也无力控制诸侯,渐渐成为了王朝的傀儡。
二、山戎侵燕国(北方)燕国是西周的老牌姬姓诸侯国,存在了800余年。但其地处今天的北京、河北一带,所以也是边疆之地,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外族入侵的对象。
燕国的主要外族对手是山戎,山戎生活在燕山一带,以狩猎和放牧为主的游牧民族,可以说是燕国的老邻居。公元前7世纪,山戎先后南下进军郑、燕、齐等国,燕桓侯时为躲避山戎,迁都到了临易。
公元前664年,山戎正式发动对燕国大规模地进攻,燕国大片土地迅速沦陷,燕庄公向齐桓公紧急求援。齐桓公带领联军反击山戎,灭掉了孤竹部、令支部,最终保全了燕国。这场战争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随后,燕国相继兼并蓟国、无终等部落,国力强大。春秋晚期,山戎族死灰复燃,燕国依旧被拖在战争的泥潭里。战国时期的燕国,东部、北部都是外族。
这是华夏对山戎族正面反击战,并给予了山戎沉重的打击。
三、北戎侵郑齐(北方)北戎族活跃在山西、河北、陕北一带,对中原各国有着直接威胁,常常侵犯中原。
公元前714年,北戎入侵郑国。当时郑国国君是著名的小霸主郑庄公。正面战场上,郑国难敌北戎,庄公组织军队设下埋伏,重创北戎。
公元前706年,北戎入侵齐国。齐国向郑国求救,郑太子忽率领郑军大败北戎,俘虏了2位山戎首脑。
公元前650年,齐国、许国联军讨伐山戎
四、北狄称霸中原百年(北方)北狄与北戎据说是同一个部落,都是以南下入侵中原诸侯为主要目标。尤其是公元前662年到公元前658年这五年间,北狄一直与中原诸国打仗,废掉了邢国、卫国两个中等国家,齐国等联军也无可奈何。同时,北狄部落人口纷纷迁入邢卫故地。
公元前662年,北狄入侵邢国。邢国不能抵挡,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在次年率领齐、宋、曹等多国联军,打退了北狄。
公元前660年,北狄入侵卫国、邢国。齐桓公再次组织了齐、郑、宋等多国联军对抗北狄。在这场战争中,养鹤的卫懿公不得人心,国力废弛。卫国军队全军覆没,卫国都城被攻破,卫懿公被杀,卫国遭遇第一次灭亡。
公元前659年,北狄攻破邢国国都,邢国灭亡。随后,在齐桓公的帮助下,邢人异地复国。公元前658年,齐桓公又帮助卫国异地复国。
北狄联盟在南下邢卫战场上春风得意,在晋国战场上受挫。但随后,北狄建立了以皋落氏、潞氏两代为共主的联盟,狄人的实力达到了顶峰,一度反击晋、郑、周、卫等国,并打到该国都城之下,在中原争霸的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北狄联盟以赤狄部落最为强盛,白狄、长狄等都是其中的部落。北狄在公元前7世纪这百年里,是当时最强大的势力之一,可以和齐国、晋国并驾齐驱。
从公元前650年到公元前637年,北狄联盟向晋国进行大反攻,一度威胁晋国的都城。
公元前650年,北狄取晋国的骊戎地区和苏氏温邑,与周王朝隔河相望,可谓是风光一时。
公元前644年,北狄再攻晋国,从晋国北部一直打到晋国都城外50里地。
公元前636年,北狄联盟中的赤狄部落进攻郑国,横扫郑军,攻取栎邑,一度打到郑国都城不足百里。
公元前635年,赤狄部落插手周王室内政,俘虏了王子带及一大批重臣。
公元前627年,北狄进攻晋国,攻占箕邑,一度威胁晋国都城。后晋襄公回师大败北狄。
公元前598年,晋国大败北狄联军,北狄联盟彻底土崩瓦解,这也标志着北狄霸业衰落。
公元前594年,晋国俘虏北狄联军第二代共主潞氏,长狄部落被灭。公元前588年,赤狄部落灭亡,此后北狄各部落并入晋国,在此后百年被同化。
五、白狄建立中山国(北方)公元前627年,白狄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此后一直跟随北狄联盟进范中原。白狄主要活跃在晋、秦两国的北部。公元前601年,白狄脱离了北狄联盟,与晋国结盟,从而避免了后百年成为晋国奴隶的悲剧。但由于秦晋两国或拉或打,白狄被迫迁往太行山以东。白狄中的肥、鼓两部先后被晋灭亡,鲜虞部被迫反击。于公元前507年,发动对晋国进攻,俘虏了晋国大夫。公元前506年,鲜虞部迁到今天河北唐县,建立了中山国。
从公元前457年到公元前414年间,晋国赵氏家族不断进攻中山国,中山国一度被打散。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重建中山国。随后与魏国进行三年战争,中山国被灭。公元前381年,中山桓公复国,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成为了当时九千乘之国,仅次于战国七雄。中山国在魏、赵、燕三大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与赵魏进行70余年,最终在公元前296年被赵武灵王灭亡。
四、秦国与西戎的百年战争(西方)我们再把视野放到西面的秦国。秦国从公元前821年立国开始,就开始与西戎进行战争。西戎灭西周后,西周的故土全部落入西戎的手里,从襄公开始着力收复这些故土。经过百年的努力,关中平原绝大部分的领土归秦,西戎被驱逐到西部。秦穆公时期,与西戎部落进行大战,灭掉12个部落,开辟国土千里。
然而,秦国最强的对手还是来自西戎部落的义渠国。西周灭亡后,义渠建国,兼并部落,建立城池,拥有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直接参与了战国时代连横合纵之事。义渠与秦国先后较量了400余年。公元前272年,义渠王被杀,义渠灭亡,随后被同化成华族。
六、赵国与东胡、匈奴的战争(北方)东胡、匈奴是赵国立国以来的边境之患,赵国在代地布置了重兵防御,名将李牧就是从这里出道,成就一代名将威名。赵国在地理位置上,有东胡、林胡、楼烦、匈奴等游牧部落威胁。
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建立了灵武铁骑,大大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同时,也对周边游牧部落进行肃清行动。首先开刀的是中山国,然后是林胡,从河北打到内蒙榆中,林胡王称臣。在西部战场上,打废掉林林胡、楼烦,占领云中、九原等地。在北部战场,频繁打击匈奴侵略者。
东胡部落在战国时期十分强大,有控弦之士二十万,多次南下入侵燕赵。燕国曾经组织反击战,大败东胡,使东胡退却一千里。随后,燕国在边地置五郡,修建长城,防御东胡。赵国大将李牧在围歼匈奴后,再次大败东胡。秦汉时,被匈奴所灭。
匈奴是赵国后期边境最强大的部落,双方战争不断,互有胜负。战国末期,名将李牧率领1万余名骑兵、5万人步兵进行对匈奴大规模打击,此战歼灭匈奴十万大军,使匈奴再也不敢南下。公元前215年,秦朝名将蒙恬将匈奴逐出河套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