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斯克战役(二战德军不是要打列宁格勒莫斯科还有基辅吗)

2023-10-02 71阅读

明斯克战役,二战德军不是要打列宁格勒莫斯科还有基辅吗?

我们大多数人都熟知二战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因这场战斗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东线战场重要转折点,为何是转折点,我们经常听到过德国闪击战的威名,德国也在此利用了闪击战在初期将苏联打的溃不成军。

明斯克战役(二战德军不是要打列宁格勒莫斯科还有基辅吗)

比如在前期明斯克战役,苏军接近团灭,到了基辅战役的时候,苏军被德军团团包围,所以基辅战役又被称为基辅大包围,苏联军参战八十五万人,最后只有两万人成功突围,其余大部分战死。这两场战役德军都取得巨大的胜利,也完成了战略目标。

到了以后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之中,苏联损失更是惨重,到苏联却在列宁格勒成功守住了德军北集团军的进攻,虽然伤心超过五十万,但苏联却在此拖住了德精锐部队的进攻,也使得苏联其他线的作战能够松一口气。

列宁格勒关系到德国瑞典铁矿的运输安全自己波罗的海的战略安全,所以列宁格勒对于德国还是比较重要的,但此次德国却没能完成战略目标。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惨烈程度远超其他的战役,甚至是人类有史以来伤亡最惨重的战役,双方伤亡超过200万。

成功守住了列宁格勒也分担了斯大林格勒的部分压力,即便如此,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也是极为惨烈。如果斯大林格勒失守,苏联东部再无屏障,重工业区直接暴露在兵锋之下,苏联也再无获胜之可能,德国也将得到苏联的海量资源。所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就相当于苏联的卫国战争。

另外,斯大林格勒还是以领袖为名,也是国家精神支柱之一,对于苏联也是重要的象征。

从明斯克到基辅等许多重要城市的败退,到列宁格勒稳住阵脚,再到斯大林格勒的消耗战打到战略反攻,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作为德国东线第一次大规模失败,也是二战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所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光辉也盖住了其他战役的光芒。

拿破仑战争的著名战役?

马伦哥战役 马伦哥会战(Bataille de Marengo,1800年6月14日),为法国与奥地利帝国于第二次反法同盟时期的一场战役。法军由当时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的拿破仑领军,拿破仑于此役的胜利,不仅保住了法国的革命政权,也是拿破仑毕生最引以为傲的一次胜利。 奥斯特利茨战役 奥斯特里茨战役又作奥斯特利茨战役,因参战方为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二世,所以又称“三皇之战”,它是世界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73000人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位于今捷克境内)取得了对86000俄罗斯-奥地利联军的决定性胜利。第三次反法同盟随之瓦解,奥地利皇帝也被迫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 耶拿战役 1806年10月初,不伦瑞克公爵指挥的普鲁士—萨克森联军(10万余人)在耶拿和魏玛地域设防。拿破仑军队(15万余人)由班贝克、拜罗伊特地域向前推进,企图前出至对方的翼侧和后方。除留在耶拿和魏玛的霍恩洛厄公爵的一个军(3.8万人)和吕谢尔将军的一个军(1.5万人)之外,普军主力(5.3万人)开始向奥厄施泰特撤退。拿破仑误认霍恩洛厄军为普军主力,将大部兵力投向耶拿和阿波尔达,只有达武一个军(2.7万人)进攻奥厄施泰特。拿破仑决定使用主力(9万人)突击耶拿。10月14日,内伊元帅率先遣部队进展顺利,在缪拉骑兵支援下,法军发起冲击,各纵队迅速击败普军,迫其溃逃。沿魏玛大道进攻的奥热罗军正迂回普军右翼。这时,普军吕谢尔将军的军成两列横队展开,骑步位于两翼,向法军攻击。法军先以猛烈枪炮火力迎击,继之以优势兵力从正面和两翼对普军实施反冲击。吕谢尔军被击溃,法军追击其残部直至魏玛。普军各军共伤亡2.7万人,损失火炮200门;法军伤亡5000人。这次战役之后,对于政治军事上仍相当专制的普鲁士来说,自由改革的必要性及迫切性日渐明显。他们的军事改革与之后持续多年的社会改革,开始了普鲁士转变成为现代国家的过程。 弗里德兰战役 弗里德兰战役爆发于1807年,它是法军与第四次反法联盟军队在弗里德兰的决定性胜利战役。从此拿破仑胜利的光环又多了一颗明珠。 拿破仑入侵俄罗斯 1812年6月24日夜间,不可一世的法皇拿破仑,突然向俄国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法军迅速向俄国腹地进军,很快占领了维尔诺、明斯克、波洛茨克等地。俄皇亚历山大一世是个庸碌无能而又刚愎自信的人,缺乏指挥才能,俄军节节败退,举国上下一致要求尽快任命具有全权的统帅。8月,亚历山大迫不得已再次起用库图佐夫为总司令。 当拿破仑占领莫斯科时,库图佐夫已完成了反击拿破仑的战略部署。当拿破仑从莫斯科向南撤退时,库图佐夫已在马洛雅罗斯拉维茨部署就绪,单等法军到来。10月下旬,拿破仑军队在马洛雅罗斯拉维茨同俄军遭遇,双方展开一场恶战,马洛雅罗斯拉维茨易手八次,俄军终于把法军彻底击败。 远征俄国的惨败却改变了拿破仑的命运,他一手缔造的法兰西帝国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走向衰亡。对于这次失败,世人议论纷纭,说法不一,遂成历史之谜。 莱比锡战役 发生于1813年10月在德国莱比锡附近。拿破仑以十八万人与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及其他各国三十万联军苦战,最后败阵。拿破仑败返莱茵河西岸,最后返回巴黎。 隔年元老院宣告废除拿破仑的帝位。整场战役下来,反法联盟死伤约5.4万人,法军约死伤3.7万人。莱比锡战役是拿破仑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拿破仑的战败代表著拿破仑统治德意志的最后希望已经幻灭。 滑铁卢战役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军队同英普军队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滑铁卢战役。英军由威灵顿率领,普军由布吕歇尔元帅率领,驻扎在比利时附近。6月18日午后,滑铁卢战役正式展开。法军在224门大炮的猛烈轰击下,向威灵顿的军队发动了猛烈进攻。威灵顿率领英军顽强抵抗,始终坚守着阵地。当日傍晚,普鲁士军队摆脱了法军的尾追,按计划赶到了滑铁卢,猛攻法军的右翼。威灵顿在普鲁士军队的配合下,乘势转入反攻,法军大败。 这场战役法军伤亡3万多人,拿破仑逃回了巴黎。拿破仑再次宣布退位,结束了百日政权。不久,他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由于这场战役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后世的人们常常用来形容遭遇惨败。

二战期间如果没有空军?

…… 二战除了海战,真正决定胜负的都是步兵冲锋和坦克洪流。

还有,正义在大炮射程之内。

所以拿掉空军,除了美日海战之外,对二战战争的影响真的是微乎其微。

举个例子,网上有个著名的段子调侃日军的战术——炮兵轰,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即便是这样一个简单到无脑的战术,国军也依然拿它没辙。

火炮和坦克对于地面战的优势,是决定性的。说句实话,就国军的战斗力,飞机不飞机的真的没有多大影响。飞虎队更多是作为提升士气来用。抗战后期,日军依然是靠简单步炮结合战术,打得国军豫湘桂一溃千里。

而这样的战术如果放到欧洲战场上,目测八成会被虐成渣。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基辅战役,德国的装甲集群都是狂飙猛进,基辅一战,苏联被俘60万人。怎么打出来的?古德里安有句话太经典了——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离开道路,免得挡道。后期苏联人也学乖了,也搞坦克装甲军集群,大范围纵深突击,一口气向西推进500公里,打到华沙。这些经典战例都是以坦克为首的装甲集群打出来的,要知道,苏军的一个装甲旅,都有几百辆卡车。真不是日军几辆装甲车,就能战场上耀武耀威能比的,中日战场,打的还是一战的战术。

所以你问,失去空军的二战会是什么样?答案是欧洲和中国战场都没有大的影响,该坦克突就坦克突,该国军溃就国军溃。然而,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和日军可能会打的更激烈。航母战,其实归根结底就是飞机决战。如果没有空军,中途岛海战美国未必会赢,但美国珍珠港之战的损失也未必会那样的惨重。美日海军估计还是依靠重炮厚甲对轰,潜艇和鱼雷的战果最少加倍……美军在东南亚和进攻日本各个岛屿的过程中,损失的人命将急剧增加,二战后青壮劳力大量缺失,成为世界霸主的脚步也将放缓。日本目测也会大概率全国玉碎……

至于,很多军迷口中的德军王牌飞行员,终究只是苏德钢铁洪流中的点缀,毕竟声势浩大的英伦空袭也没把英国如何,战争,终究是要靠陆军去终结的。

德军军纪如何?

网上有一种观点,二战中的德军军纪要比苏联和日本军人要好,其实这种说法有点片面。

军纪有多个方面,如果仅仅之军人对上级的服从程度,那日军的军纪是最好了,没有人轻易溃散和投降。

如果只看这方面,德国军队的军纪确实不错,一个不服从上级的军队是不会大胜仗的,普鲁士军人以服从为军人的天职,对上司的命令无条件服从。

但如果要说二战时德军对待平民的军纪,那真的是罪恶累累,罄竹难书。

实事求是地说,二战中德军和日军的军纪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德军军队对于平民的态度是阶段性的,当他们在战场上顺风顺水、所向披靡,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的时候,对于平民的暴行相对较少。

但他们在战场上受到重创,损兵折将、缺医少药、弹尽粮绝的时候,这种绝望、愤怒的情绪就在军中蔓延,化作对平民的愤怒,发生对平民的种种兽行。

1940年德国可以说轻而易举占领法国,打了一场非常完美的战役,这时的德军不说对当地居民秋毫无犯,但大体上也说的过去。

而且由于法国政府是投降的,巴黎地区102个夜总会照常开放,德军在1942年9月颁布了德国军人性生活的专门规定,只允许德国军队到占领区的慰安所去,不允许侵犯当地妇女。

所以说,在二战初期,虽然不乏有害群之马,但德军总体的军纪还那么那么糟。

可是到了二战中期,德军的军纪开始败坏,主观上德军就是一支用希特勒思想武装起来的一支侵略军,他们本质上是反人类的,侵犯平民是他们骨子里的发动思想决定了的。

二战中后期,德军在战场上尤其是东线战场,在苏德战场的攻势受到重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列宁格勒保卫战,德军遭遇败绩,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

由于战局恶化,这时候的德军穷凶极恶,黔驴技穷、丧心病狂。

在二战前期,德军是有军纪,不允许士兵对妇女施暴,还在欧洲各地建立有400多处慰安所,但这些慰安所本身就是反人类的,应征的妇女都是被强迫的,这就是赤裸裸的犯罪。

同时戈林对军队也下过命令:“把一切蔑视和反抗德军的人统统枪毙。”

德军因此对占领区对平民是非常残暴的,德军曾经出台一个规定,苏联平民哪怕靴子里有一把刀子,也要被杀掉。

如果德军对平民没有犯下暴行,苏德战争中苏联平民的伤亡就不会有近千万人伤亡。

1942年希姆莱也曾经颁布法令,禁止德军与外国平民发生关系,他把这种行为说成是对日耳曼民族的犯罪,违规者将会受到军法审判。

但同时希姆莱也暗示,除非这种行为不会造成怀孕。

因为在希特勒看来德意志民族是高贵的,跟其它民族的妇女发生关系,有了孩子,就玷污了日耳曼血统的纯洁性。

这就等于说,你可以犯罪,但不要让人怀孕,那就只能把被侵犯的人杀掉。

1942年,东线战场发生和普遍的对苏联妇女的暴行,为此高层专门下达一个命令,向苏德战场的德军发放安全套。

一个英国法官在纽伦堡法庭上说:“德军可以对苏联军民实施任何暴力,包括抢劫、强奸和杀人,而不用担心受到惩罚。”

在二战中,德军对占领区的女性非常残忍,禽兽不如。那么他们对其它平民态度如何呢?

苏德战争中期,由于失败和严寒导致的德军暴行上了一个新台阶,可以说是变本加厉。

缺乏冬季装备的德国国防军不由分说征用了苏联居民的房子,敢于表示一点反对就会被杀掉。

很多居民的财物和过冬服装都被德军强行夺去,而那些无助的苏联平民只好穿着单薄的衣服来度过寒冬,还有人被毫无人性的德军士兵赶到的冰天雪地里,等待这些人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冻死。

1943年,德军已经穷途末路,希姆莱在9月7日向即将撤出乌克兰的德军下达命令,在当地实行焦土战略。

命令中说:我们不能给苏联人留下一个人、一头牲畜、一根铁轨、一座房屋。

纽伦堡军事法庭曾引用过德国军方1943年的一份内部文件,其中也提到德军“把男人、女人和儿童锁在仓库里,放一把火烧死他们”

有个叫乌兰布的村庄,全村300户人家仅有30户幸免。

二战中北极熊虐杀战俘是举世公认的,但德军屠杀战俘比他们毫不逊色。

德军屠杀的苏联战俘,数以万计,对英法战俘他们也毫不留情,德国党卫军的弗里茨·克诺兰,就是因为在1940年屠杀英国俘虏,而被处决。

1994年,汉堡社会研究所主办了一个名为“德国国防军罪行”的展览,他们用铁的事实证明,国防军在二战中触犯了日内瓦公约和海牙战争条例,犯有重大罪行。

围绕这一主题,展览通过“大屠杀”、“供给战”、“战俘”、“游击战”、“人质”和“驱逐”等六个部分,揭露国防军奉希特勒之命从1941至1944年杀戮、迫害前苏联人民和犹太人的滔天罪行,可谓是触目惊心。

希特勒仇视共产主义,对布尔什维克深恶痛绝,他在对苏联发动战争前公开对国防军最高指挥部说,第三帝国不仅要从军事上占领征服苏联,还要把犹太人为领袖的布尔什维克斩尽杀绝。

总之,所有的战争都是人类噩梦,不管它的名义如何冠冕堂皇,但愿人类远离战争。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

对敌,兵圣孙子曰:“十则围之!”这是百战百胜的一个好“套路”,就是自己远比敌手强大,那就包围消灭它。

敢于对敌人实施围攻,力量必须足强大,一般至少得有三比一以上,加持地形,才有利可图,围方越多越好。

历史无数战例显示,尤其是援兵不力的状态下,被围方十有八九将遭受灭顶之灾,其中主要原因有七个:

1军队被围将处于“险恶”之地。力量对比差,顾前难顾后,防左难防右,处处设防,处处空虚,而且被围之地常常是敌人精心设计选择,地利并没有优势,这就相当于被人掐住“喉咙”。没有有利地形,猛悍之士,决死之心,根本就本守不住,这样一旦被围,将险象环生。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就是我围敌,敌又围我,我又围敌,犬牙交错,形成险恶态势,双方都不掉以轻心,但在“小推车”的助力,解放军的包围圈最大,最终国民党军队主力全军尽墨,遭受“逐鹿中原”最大的失败。

2被围将造成军心动摇,信息缺失。一旦大部队被围,消息受到阻碍,与外围友军难以协调战争态势,主帅心急如焚,将士是容易军心动摇,恐慌情绪是会传染的,轻则容易谣言四起,重则士兵逃跑,投诚都让将领管理头疼!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前途堪忧。且军队一部被围,将牵动战区战略谋划布局,稍有差池,甚至形成雪崩效应。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就是对美军展开分割包围,多次获取胜利,一次师长邓岳在给总司令彭德怀汇报战果的时候,直言本师吃了“全肉馅的肉包子”。美军兵锋受挫,地面部队再也到不了希望回家过圣诞的鸭绿江边。

3失去军队战术机动空间,用兵奇计,疑敌,但四面是敌,没有空间,无法施展,进退两难,黔驴技穷。被围,在地利上就没有选择的余地,空间有限,无法再进行有效穿插,突袭……,因为这个时候主动权在敌人的“手心”里,围方易观察掌握对手的信息,主力无处隐藏,无法形成用兵的“奇”,不投降,就只能硬杠,特别容易损失战斗人员,力量不断衰减。

4形成双方利弊剪刀差。对围方而言,随着时间推移能集中更多的人员,堵塞更多的防控漏洞,外围设计更多的陷阱,找到更多的攻击方法和攻击点,既有发动战争时间的主动,又有控制规模的大小选择,被围者只有借助野战工事和城池相拒,多数情况还不一定有有利地形,施围者思维方式是经过精心策划提炼的,被围方时间越长,补给越困顿,补给将最后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为避免全军覆灭,只有选择投降。民国历史上西安被镇嵩军围困长达八个月,凭借高大牢固的城墙,顽强的意志,逃出生天,但还是造成城里五万余人病饿死,守此城有效益否?为此形成很大的争议,这就是被围困之灾。

5突围是“因兽犹斗”,死路一条。中国古代早就总结出兵法:围师必阙。有意压缩让你朝预定的方向突围,或者让你进如“死地”,或者让你的力量沿途受到战斗不断的削弱,对手就像钓技中被“溜鱼”,你强他让,你弱他攻,加以政治瓦解,撤退容易军心涣散,人心思归,形成溃败。抗日战争松泸战役,日军占有绝对海空优势,然后日军进行对实施国军后方包围,导致溃散,有心无力,几个来回,攻守互换,浑身力乏,围方又容易组织强大预备队,持续增加打击力,而被围突围尖锐部,将越来越钝,形成溃散。

6一旦被围上,就是粘上“牛皮膏”,甩不脱,走不了,打不着,粘死你。坚守将腹背受敌,撤退,动摇阵地防线,逼你进行摊牌决战,而对方强大的军力优势,后果不言而喻。

7援军外围解围反制,有条件限制。一旦陷入围困,必将寻找外部友军支援,这样好让对方捞不到便宜。但是援兵的到来是有空间时间的限制,援兵要一对一打开战斗阻碍僵局,是有困难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国民党精锐七十四师,就是在孟良崮遭受到被围灭顶之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周围援兵不少,但就是来不了,同时还有顾忌“围点打援”的战术陷阱:战国时期的魏国庞涓之死就是中了孙膑的“围魏救赵”之计,后军行千里争利,必然死伤累累。

当然,突围主将当然可以有跑路的希望,但失去军心,失去一手培养将士团队,兵败将军又情何以堪?勇者项羽就是遭受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一人一骑跑路到乌江,但如过了江,面对家乡父老,他的心更如同刀割……,不如自己……!

最后,被围无援就是一支军队“骨肉俱灭”的前奏,散兵游勇,无关乎战局。一旦主力部队被围,再牛的将军元帅,怕是不怕?中国伟人伟大创造之一:人民战争的汪洋!~画龙点睛的指明战争的“灵魂”,哪怕对手挥百万之师,进入这样团结的国家,仍将“如坐针毡,如梗在喉,寝食难安”,实践中促使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走向胜利,其中“围”运用得巧妙,就是一种绝对的降维打击力度。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