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女旗手(土耳其算不算欧洲国家)

2023-10-17 82阅读

哈萨克斯坦女旗手,土耳其算不算欧洲国家?

土耳其是一个横跨亚、欧两洲的国家——其国土由位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又名安纳托利亚半岛)和东南欧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区共同构成。位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约占土耳其国土面积的96.9%,位于欧洲的东色雷斯地区约占土耳其国土面积的3.1%。也许有人会以绝大部分领土位于亚洲的俄罗斯却被视为欧洲国家作为对比,然而俄罗斯绝大多数人口都分布于欧洲,俄罗斯的主要经济地带以及首都莫斯科等主要城市位于欧洲,俄罗斯的历史起源于东欧平原的莫斯科大公国,俄罗斯属于基督教文明圈。相比之下土耳其绝大多数人口都分布于亚洲部分的领土上,土耳其自称是突厥后裔、信奉伊斯兰教,总之土耳其从哪儿看都不像是一个欧洲国家。事实上国际上一般也都把土耳其划入亚洲国家的范畴,然而土耳其人自己对亚洲国家这一身份定位却并不一定买账:亚运会的比赛土耳其就不参加,亚洲杯上也见不到土耳其的身影,因为人家加入了欧足联,所以踢欧洲杯去了。那么为什么绝大部分国土位于亚洲、绝大多数人口分布于亚洲、首都安卡拉位于亚洲、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老爱和欧洲扯上关系呢?

别看土耳其的欧洲部分领土之战国土总面积的3%左右,然而就在这3%左右的领土之上却坐落着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曾是拜占庭帝国的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在奥斯曼帝国时代土耳其也定都于此。当时的土耳其可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超级大帝国,疆域超过了1000万平方公里。由于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位于欧洲,因此当时奥斯曼帝国也曾一度被视为是一个欧洲国家,况且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也积极介入欧洲事务——通过与法国结盟制衡神圣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由此深深介入到欧洲地缘政治之中。然而进入18世纪后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扩张遭到了新兴的沙皇俄国的遏制——在持续两百余年的俄土战争中土耳其在欧洲的领土不断遭到沙俄的蚕食鲸吞。到了19世纪后期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巴尔干半岛国家纷纷脱离土耳其的统治而走向独立,至此土耳其在欧洲的领土大幅缩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站在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作战,最终奥斯曼帝国因为这次做错队付出的代价就是被彻底肢解,至此土耳其只剩下伊斯坦布尔附近一小块欧洲领土和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对这时97%左右的领土都在亚洲的土耳其而言:伊斯坦布尔就显得过于偏欧洲并直接置身于协约国集团的威胁之下。在历史上曾长期被奥斯曼土耳其统治的希腊此时更是在英国的支持下试图占领包括伊斯坦布尔在内的所有土耳其欧洲领土和小亚细亚西部地区。尽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迫于协约国的压力而屈服了,然而这时在小亚细亚的安纳托利亚高原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土克创建了土耳其国民军。1921年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国民军在萨卡里亚战役中遏制了希腊咄咄逼人的攻势。1922年8月25日凯末尔下令土耳其国民军发起总反攻,最终土耳其国民军以伤亡1.3万人的代价击毙和俘虏12万多希腊军队。9月9日土耳其国民军收复被希腊占领了三年的士麦拿,一个月后土耳其国民军从协约国手中和平接管了伊斯坦布尔。1922年11月1日拯救了国家的凯末尔废黜了奥斯曼帝国的末代之君穆罕默德六世,延续了600多年的奥斯曼帝国在这一天正式宣告灭亡,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

哈萨克斯坦女旗手(土耳其算不算欧洲国家)

尽管土耳其共和国成功收复了从拜占庭帝国到奥斯曼帝国的千年古都、扼守亚欧分界线的战略要地——伊斯坦布尔,但对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共和国而言:这座城市是陌生的——事实上土耳其国民军的成员绝大多数来自安纳托利亚高原并一直战斗在那里,位处安纳托利亚腹心地带的安卡拉实际上成为土耳其革命的中心。而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新政府也明白:如今的土耳其不是奥斯曼时代了——伊斯坦布尔不再处于土耳其国家的腹心地带,而是偏居欧洲一隅,定都于此不利于中央政府对广阔的亚洲领土的管辖。与此同时尽管与协约国的战争结束了,但这时的国际局势还相当复杂,贸然定都于过于靠近边境的伊斯坦布尔意味着土耳其必须在此投入大量财力、军力以维持,这对迫在眉睫的土耳其改革图强运动和整体国防建设是不利的。另外有志改革土耳其的凯末尔新政府认为:伊斯坦布尔尽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也正因为如此继承了太多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弊政,迁都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为了同此前的奥斯曼帝国划清界限,向土耳其国民和外界展现自己的改革决心。1923年10月3日凯末尔正式将国都迁往安卡拉。至此土耳其已完全形成了绝大部分领土位于亚洲、绝大多数人口位于亚洲、首都位于亚洲的格局,然而土耳其人在心理上更愿向欧洲靠拢: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废除了伊斯兰教法规,以欧洲国家法律为蓝本制定了民法、刑法、商法三大法典;建立世俗学校,规定学校必须加强非宗教的现代化教育和民族意识教育,必须向受教育者传授西方科学技术文化和思维方式;进行了文字改革——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抛弃封建时代装束,改用西装。可以说土耳其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以欧洲为发展蓝本并努力追赶欧洲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土耳其在心理认同上无疑是向欧洲倾斜的。土耳其这种心向欧洲的情结的最佳体现就是持续数十年的入欧之路:从1963年起土耳其就对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提出了申请加入的愿望,然而几十年过去后冷战时期东欧阵营的国家纷纷加入欧盟,甚至连全部国土都位于亚洲的塞浦路斯都加入了欧盟,可土耳其还始终只是一个候选国。其实土耳其被欧盟拒绝接纳也正常:土耳其毕竟是一个绝大部分领土和人口都集中在亚洲的国家,其信奉的伊斯兰教和欧洲主流的基督教文化格格不入;土耳其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就其国内经济发展而言都和欧盟的要求有相当的差距,所以一时之间要加入欧盟并不现实;土耳其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总量等各项指标上都超过了欧洲不少国家,一旦放任其加入欧盟势必改变欧盟现有的格局秩序。

土耳其在一次次被欧盟拒绝后开始对欧盟由爱生恨,况且近年来土耳其在汇率问题、难民问题上同西方国家频频发生摩擦。如今土耳其国内的主流意识形态已逐渐由向欧洲靠拢转变为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盛行——如今的土耳其不再积极致力于加入欧盟,而是更加强调自己的突厥族系和伊斯兰信仰。土耳其人自己声称他们有16个祖先——分别是:匈奴帝国、西匈奴帝国、欧洲匈奴帝国、白匈奴帝国、格克蒂尔克帝国、阿瓦尔帝国、哈扎尔帝国、回鹘汗国、喀喇汗国、伽色尼国、塞尔柱帝国、花剌子模、金帐汗国、帖木儿帝国、巴布尔帝国、奥斯曼帝国。照土耳其这种说法只要是来自亚洲草原腹地的游牧民族似乎都是他们的祖先。然而事实上土耳其是一个高度混血的多民族国家——在作为突厥分支的奥斯曼人征服小亚细亚的过程中不可能将这里的原住民全部灭绝,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现代土耳其人应该是奥斯曼人同由安纳托利亚人、古希腊人和高加索人混血形成的原住民融合形成的。作为游牧民族的突厥本身就是由众多的草原部族联合形成的操同一语系的民族集合,而不是单一民族,作为突厥分支的奥斯曼人同以阿史那部族为核心的突厥汗国的血缘本来就比较疏离,在同小亚细亚原住民融合后实际上今天的土耳其所具有的突厥基因其实已不多了。今天的土耳其人在体貌特征上更接近于欧洲白人,但在文化心理认同上土耳其人普遍接受自己是突厥人并保持着自己的伊斯兰信仰,正因为如此欧洲始终视土耳其为异类。

印度为什么能和俄罗斯和美国关系都好?

为什么关系好?因为印度,美国,俄罗斯三方都有利可图。

作为南亚大国,印度的地理位置确实是非常的好,他位于南亚次大陆,和美国与俄罗斯都不接壤,并且拥有印度洋最长的海岸线,任何一个想要在印度洋有所作为的国家,都必须要重视印度这个国家。

印度人口结构由100多个民族组成,是世界上仅次于我国的第二人口大国,并且是人口增速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按现在的速度,印度的人口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超越我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随着印度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近些年来,印度与周边国家频频发生争端与摩擦,擦枪走火事件不断,最近和巴基斯坦因为克什米尔更是暴力的炮轰,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印度从吞并锡金王国,到主宰尼泊尔内政,印度也充分暴露了自己想跻身于世界超级强国之列的野心。

一心想做世界大国,世界强国的印度,却在跻身大国这条路上不断的摔跟斗,四处碰壁,于是一直倡导不结盟运动的印度,却破天荒的和美国以及前苏联的继承国“俄罗斯”越走越近,希望能在这两个世界大国的帮助下,让印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从而帮助印度跻身于世界大国之列。

那么很多人就不明白了,说为什么地球上的美国和俄罗斯,从来都是针锋相对,针尖对麦芒,恨不得把对方生吞了,但是印度却和俄罗斯和美国,都关系处的非常好,仿佛在国际事务上印度游刃有余,如鱼得水,是印度有什么特殊的手段吗?

其实从印度建国之初,国父尼赫鲁曾经在《发现印度》一书中就曾表示:“印度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流的角色,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彻底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够吸引我,我也不相信任何中间地位是可能的”。这种情节一直被印度各界政府视为印度必须实现的大国情结。

随着美国和前苏联的冷战结束,两个超级大国世界争霸的格局演变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演变出了美国一个超级大国,加多个如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世界强国,这时就让印度不淡定了,印度觉得自己拥有众多的人口,国土面积比欧洲各个国家都大,各方面都完全符合世界大国的条件,于是印度开始了积极的外交政策。

上个世纪90年代印度的拉奥总理就曾在新形势下宣布了印度对外外交政策,称同样是作为民主国家,在印度和美国要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作为对印度的回应,美国也开始注重起了这个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南亚大国“印度”,以至于到了今天特朗普更是推出了“印太战略”把印度推向了一个历史新高度,同时也激发了印度更加膨胀的野心。

而90年代作为印度最好的国际朋友,前苏联解体分裂成了15个国家,但是印度依然和继承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同样继承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虽然印度依然认可俄罗斯,但是,俄罗斯由于前苏联解体留下的后遗症,让俄罗斯等国家,都在经济的泥潭中苦苦挣扎,致使俄罗斯前领导人叶利钦,只顾一味的讨好欧美国家,而根本就无暇顾及此时的印度。

以至于当时的俄罗斯有病乱投医,由于国内空虚,极度缺乏外汇储备,叶利钦甚至提出了让印度以黄金储备来支付采购的军火贸易,这让印度大为不满,一度两国闹的不欢而散,而此时的美国却开始大幅度的增加对印度的支持和援助,对印度的经济以及政治军事等领域均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双方关系又更上一个台阶。

而此时的俄罗斯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处境,美国对其根本就不接受,并且处处打压俄罗斯,于是叶利钦和拉奥总理,双方共同商议签署了《印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替代以前的《苏印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并且在新条约中加深了军事、航天、科技、经贸、能源等更多领域的深入合作,以此来获得更多国家的支持,以便度过自己的经济危机。

就这样印度成为了美国和俄罗斯相互争抢的香饽饽,印度也顺水推舟,甘心为这两个世界大国所利用,左右逢源的捞政治好处,为印度攫取更多的利益。

如今,随着东方大国的崛起,不可一世的美国感受到了自己世界霸主地位的威胁,于是印度更是成为了美国手里的一张王牌,这两年你看莫迪和特朗普走的有多近,就知道如今美国和印度走的有多近,当然,俄罗斯也不甘落后,印度大部分军火还是购自俄罗斯,对于印度这个超级买家,普京当然也是关爱有加,同时印度在欧洲各国也是一个香饽饽。

所以我们要实事求是的说,三哥还是有两下子的。

兵哥点评首发,如有疏漏,欢迎留言扶正,喜欢我关注我,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新加坡是一个永久中立的国家吗?

新加坡不是永久中立国,它上世纪60年代中期独立后是不结盟国家,苏东剧变后,两大阵营对垒格局不复,不结盟运动式微,新加坡在外交上依托东盟,安全上逐渐靠拢美国。

永久中立国首现于欧洲,它是后拿破仑时代的产物,此后的冷战格局“催生”中立国

地处欧洲内陆的瑞士中世纪难道欧洲纷纭战乱,1798年,法国拿破仑军队入侵瑞士。1803年恢复联邦后不再参与欧洲战事。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宪法,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在两次次世界大战中直至当下,瑞士一直保持中立。

此外,欧洲中立国还有瑞典(1814年起,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芬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独立。1948年,芬苏签订“友好互助条约”,芬兰保证不参加对苏敌对的同盟。冷战期间,芬兰以中立地位拒绝“马歇尔计划”)、奥地利(1955年起)、爱尔兰(二战至今一直保持中立。1921年12月,爱尔兰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权;1937年,“自由邦”成为英联邦内的共和国。1948年12月,爱尔兰脱离英联邦,次年英国承认)。

由此可见,欧洲的永久中立国曾经历经战乱是非,它们的“中立”地位是欧洲时局变化与当事国选择两厢统一的结果。

欧洲之外,只有中亚的土库曼斯坦与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是中立国

哥斯达黎加1821年9月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经过并入墨西哥和加入中美洲联邦,1848年8月以共和国独立。1949年,该国将取消军队内容写入宪法,从此哥没有军队只有警察。1983年,哥斯达黎加宣布“永久中立”并得到联合国认可。

土库曼斯坦国土面积49.1万平方公里,陆上与哈萨克、乌兹别克、阿富汗、伊朗为邻,又是里海沿岸国,与哈、俄、阿塞拜疆、伊朗共享其主权。

1885年,土库曼成为沙俄中亚征服的最后“猎物”。1895年,俄英以条约划定俄属土库曼与伊朗、阿富汗的边界。俄苏时代,土库曼一直处于原材料和能源供应者的地位。

土库曼于1991年从苏联独立,其“永久中立国地位”于1995年12月12日得到联合国承认,这让该国脱身独联体集体安全和北约的纠缠。

“永久中立国”由当事国认可,国际条约确认或联合国的“背书”

爱尔兰的“永久中立”写入宪法并得到英国认可(1949年英国承认,似乎不必得到联合国“背书”)。欧洲19世纪的中立国经维也纳会议认可;芬兰、奥地利“中立”得到西方和苏联的尊重;其他国家则是联合国的认可。

新加坡1965年独立,“威胁”这个华人为主的国家来自邻国而非大国或集团势力

1965年8月,新加坡作为马来西亚一分子不到两年被“踢出”,新加坡变成一个没有躯体的心脏,没有腹地,就连饮用水也来自马来柔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半个多世纪过去,“风浪中的小舢板”变身全球经商环境、生活环境、经济水准、创新能力和政治清廉的“五好优等生”。

新加坡一直是不结盟成员国,曾是国际社会坚定反对越南入侵柬埔寨的“旗手”。1990年,它与美国签署协议,美舰可以停泊使用樟宜海军基地,如今“常驻”美军濒海战斗舰。而且新加坡一直购买美军先进战机,从F16、F16到F35。

但它不承认自己是美国盟国,其实是“准盟友地位”,两国对此‘只做不说’。

由此可见,所谓“永久中立国”就是地处“是非地”的中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摆脱敌对大国或大国集团的干扰纠缠,采取的重大外交政策选择,并以此为国策。

从各中立国外交操作层面看,“中立”不等于没有倾向,欧洲各国均站在西方世界一边,它们重要军事装备的来源清晰地反映了这一点。

苏军补充兵力为何那么快?

这是苏联在二战极为厉害的一个特点,他们爆兵速度非常快,虽然战争初期丢失了几百万部队,却在回过神来以后,吹气球一样迅速的拉起一支更大的军队。

在谈论一切苏联爆兵问题前,最好先了解下苏联的人口。

苏联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在1939年他们就拥有1.6亿人口,且同年就拥有433万新生儿的增长,是美国同期的1.76倍。可以说这时候的苏联是个不折不扣的世界人口大国,那年头的苏联女人能生能养。

然而苏联仍在扩张,1939-1941年,苏联通过各种强硬手段拿下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比萨拉比亚(今摩尔多瓦)、卡累利阿、以及与德国瓜分的部分波兰领土,人口瞬间膨胀到接近1.9亿。

这些人口资源,为苏联日后的爆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包括像哈萨克、塔吉克、还有哥萨克、蒙古人这些少数民族也大量的加入苏军,战争前10月时就踊跃参军了50多万人。

哥萨克人在沙俄时代曾经是俄罗斯的重要战斗民族,十月革命后他们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卫国战争中,战争中英勇的哥萨克人组成了7个骑兵军和17个骑兵师,获得金星勋章和苏联英雄称号的有262人之多。

这帮凶残的少数民族骑兵在欧洲历史上被称为“暴力、无知、愚昧,只知道烧、杀、抢,只相信巫术、魔法和赌咒”的野蛮人,结果战场上他们不仅实践了自己的英勇,也令德国人饱尝了彻骨之痛——这帮人不仅在战场上会挥刀砍掉投降者高举的手,还会在柏林奸杀掳掠。

一切战争归根结底打的都是人,所以苏联尽管在战争中损失了866万军人和2000多万平民,却仍然保持着优于德国的动员能力。战后还余下了1.53亿人呢。

苏联人在整个战争中,通过那1.8亿人口,动员出了3440万大军。相比之下,纳粹德国尽管也从接近7000万人口中憋出了1700万军队,占总人口的23%,所有青年几乎全部参战,但始终无法逾越人口总数的鸿沟。

排开人口因素,苏联的战争动员能力也是重要原因。

与德三不同,苏联的战争动员的非常彻底,在苏共中央的宣传鼓动以及战时的高压政策影响下,绝大部分青壮年被半强制性的投入了军队。

当然,实际上那会儿大多数人挺兴高采烈的,战斗民族视战斗为荣誉。类似的情感决不能拿现代人的思想来阐述,在当年参战国中,这是基本的国民素质。

当然,我们决不能撇开物质空谈理想。这里面“战时共产主义”功不可没,苏联通过这种特殊制度,在农村施行了《谷物征粮办法》,农村生活压力巨大。城市非农人口则统统投入到“消费公社”中,靠吃配给粮和实物工资为生。

这样,等到战时经济进一步压缩,想吃饱随即变成很艰难的事情。然后有人会告诉你军人的待遇是最高的,再告诉你这一切困苦都是敌人的错。爱国主义热情一高涨,苏联青年是蜂拥参军,简直拦都拦不住。因为参军就什么都有了,参军就能找敌人报仇了,参军了还有叫喀秋莎的漂酿小姐姐站在峻峭的岸边看你。

战斗民族的哲学就是:战争是场悲剧,但既然投身战火了,可以哭不能怂。

不愿去的也没法,大家都去你敢不去?咱厂长都带头上战场了,他走之前按照苏联关于“强制性按劳分配”制度给予的权力,可以要求公民完成任何被分配的工作,现在,要你参军打仗!

太可惜了,小姐姐们不会在岸边看你的,因为她们也都参军打仗了!

在将大量农场、工厂的青壮年男性送上战场的同时,大量的苏联女性被推上男人们空出来的岗位。

这些战争年代的苏联女性足以令今天涂脂抹粉的老妹儿们汗颜,她们干着男人的重活,从扛沙包、生产线到炼钢炉前摆大钎、矿坑里面放炮眼几乎全都包揽了。

如此,苏联人才得以在高速进行工业生产的同时,空余出大批精壮的汉子上阵地与德国人搏杀。

甚至斯大林连妹子们也不放过,有80多万小姐姐被征召进军队,她们接受了卫生护理、电台报务、打字录入、文艺宣传到步兵训练、防空训练乃至坦克训练、飞行训练、狙击手培训等等,英勇的投入到反法西斯的洪流当中。

这些小姐姐非常彪悍,普遍得到的赞誉是做事认真、服从命令、勇于牺牲。她们其中的佼佼者足以令男人汗颜。

例如:狙击手 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苏联英雄,海军少将。她塞瓦斯托波尔战斗中狙杀德军309名。

坦克手 玛利亚·瓦西里耶芙娜·奥克佳布里斯卡娅,苏联英雄。为了给亡夫报仇,她变卖家产买了辆T-34坦克上阵杀敌,1943年11月的战斗中单车突破德军防线,碾死德军30人,消灭反坦克炮一门。1944年在下车维修履带时遭遇炮击牺牲。

飞行员 莉迪娅·利特维亚克,苏联英雄,仅比冯提莫高0.2米的世界第一空战女王牌,绰号“斯大林格勒的百合花”。从1942年9月到1943年8月,她击落了12架德机,出动200多次,最后消失在天际,47年后飞机残骸才在乌克兰发现。戈尔巴乔夫为她颁发了最后的金星勋章。

这点德国人其实也不差,他们征召了60万女性参军,但汉斯显然怜香惜玉的多。他们的理念里,女性是不应该参与到男人们的厮杀中的,所以德军的50万女兵被定义为“国防军女助手”,剩余10万人则称之为“负责战场相关服务的女工作员”。

德国人并非真的让女人走开,他们只是动员速度比苏联慢,且来不及将大批女兵投入战场罢了。1945年时,德军的“国防军女助手”数量激增,吹气球一样的达到50万的顶峰。然而许多人枪和军装都配不齐,许多人被分配到没有炮弹的防空炮边。比较搞笑的是,这些“女助手”最后居然占德军剩余兵力的20%。

此外还有些大妈成了“国民掷弹兵”的一份子,成为党卫军管集中营的女青年也不少。还有更多难以统计的少男少女们成了“希特勒青年团”、“德国女青年联盟”、“德国少年团”的童军和牺牲品。

德军从1943年开始就开始从“青年团”中拉人上战场,到1945年连12岁的都不放过。像“武装党卫军党卫军第12 希特勒青年团”就是这帮后备组成的。全是十几岁岁的小鲜肉小毛孩,战术不咋地,但是打起仗来凶狠残绝,玩起命来奋不顾死,与盟军接战几仗,被人称之为“神经病”、“仿佛狂热的宗教徒”。

但是,即使这样也爆不过苏联,德国动员起步晚了。德三虽然进行的是纳粹主义,但实际骨子里仍是些布尔乔亚思想,所以对元首而言,这个征兵实在是太苦恼了。要知道,纳粹党的上台可不是嘴巴说说的事情,所谓的“独裁”外皮下其实仍然是民主或者说“民粹”。

纳粹动不了整个布尔乔亚和小布尔乔亚的阶级利益,然后他们还得想办法维持容克们的妥协与支持。因此当真正现实上的问题爆发出来以后,那些发战争财的企业以及一直维持着相对高水平生活的民众才真正开始动员。

然而1943年再搞这些不嫌太迟了了么?对面的苏联可是一刻也不放弃的“压榨”着自己的每一分力量。

王司徒原创,感谢大家的阅读和赞,谢谢!

欺形近字组词?

形近字:棋

组词:棋局

[ qí jú ]

基本解释

旧指棋盘。下棋的事称为棋局。也指下棋时双方棋子在棋盘上的对阵形势。

详细解释

亦作“棊局”。棋盘。古代多指围棋棋盘。《急就篇》卷三:“棊局博戏相易轻。” 王应麟 补注:“所以行棊谓之局。”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