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网女双决赛时间(丘索维金娜得过几次冠军)

2023-10-19 78阅读

法网女双决赛时间,丘索维金娜得过几次冠军?

丘索维金娜获得过10枚奥运奖牌,其中4枚金牌,分别是1992年巴塞罗那女子全能、1996年亚特兰大跳马、2000年悉尼跳马和2008年北京跳马。她是唯一一位在四届不同的奥运会上都夺得过金牌的体操选手,也是历史上最年长的奥运体操金牌得主。

此外,她曾经获得过3次世锦赛冠军、9次世界杯冠军、2次亚锦赛冠军和1次欧锦赛冠军。她还有两个体操动作以她的名字命名,分别是跳马上的“丘索维金娜”和平衡木上的“丘索维金娜转体”。

法网女双决赛时间(丘索维金娜得过几次冠军)

小威至今共拿到几个大满贯?

小威【塞雷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 截至至今,共计夺得21个大满贯单打冠军。

其中: 法网共计3个大满贯冠军纪录:2002、2013、2015年。

美网共计6个大满贯冠军纪录:1999、2002、2008、2012、2013、2014年。

澳网共计6个大满贯冠军记录:2003、2005、2007、2009、2010、2015年。

温网共计6个大满贯冠军纪录:2002、2003、2009、2010、2012、2015年。 塞雷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 1981年9月26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塞基诺市,美国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 她是同时代女网天后维纳斯·威廉姆斯的亲妹妹,所以通常称呼她为“小威廉姆斯”,简称“小威”。小威是典型的美国黑人选手,恐怖的力量、爆发力以及雄厚的比赛经验让小威几乎统治了女子网坛,她是力量、技术、心态和智慧完美结合的球员。

小威廉姆斯相对于姐姐大威来说,小威容易占据比赛的主动,占据全方位的优势,但却后劲不足。

1995年开始了自己的网球生涯,1997年芝加哥站比赛中小威持外卡参赛并先后战胜了当时世界排名第7的皮尔斯和世界排名第4的塞莱斯闯进了四强,初展峥嵘。

小威是第12位登上WTA单打排名第1的选手, 21届大满贯冠军得主,现役球员中夺得大满贯次数最多的女子选手。

2014年小威实现了美网三连冠,并且也是第六个美网冠军。

这是小威生涯第18个大满贯冠军。

至此她也集齐了所有赛事类型的冠军;包括奥运会、WTA年终总决赛以及WTA09年改革以来实行的国际巡回赛,顶级巡回赛,超五系列赛,皇冠赛。

2015年澳网女单决赛,小威连续第16次击败莎拉波娃,夺得澳网冠军。

这是小威的第6个澳网冠军和第19个大满贯女单冠军。

2015年法网女单决赛,小威2-1战胜萨法洛娃,夺得第3个法网冠军和第20个大满贯女单冠军。 2015年7月11日,温网女单决赛,小威2:0击败穆古鲁扎,第6次赢得温网冠军,也是第21个大满贯女单冠军,排在历史第3位。

法网女单决赛为啥不直播?

法网女单决赛因为没有直播权,所以就会不直播。

2023法网女单决赛将在巴黎时间5月20日举行。根据赛程安排,女单决赛通常在本次比赛的第15天(第二个星期六)进行。

大坂直美爆冷击败小威获得美网女单冠军?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在我们的邻国日本不断涌现出网坛新人的时候,我们一边分析其人才培养的历程,一边在想,我们又能否以邻为鉴,用他山之石来为中国网坛培养出新的领军人物呢?

文/ 赵 晴

小威怒斥主裁是“骗子”,大坂-娜奥米泪洒颁奖典礼,一场Drama十足的美网女单决赛,以年仅20岁的日本选手大坂-娜奥米的获胜而落幕,未雨绸缪者觉得年轻的大坂-娜奥米很可能会在未来超越李娜,成为新的“亚洲一姐”。

外国人的面孔,美式的打法,作为一名混血选手,大坂-娜奥米一经亮相就引起业界关注。

1997年10月16日,大坂-娜奥米出生于日本大阪,她的父亲是美国国籍的海地人,母亲则是日本人。因为小时候居住在日本,所以她和姐姐大阪麻里的姓氏都随了母亲,她一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大坂直美,但由于翻译有出入,近期被官方纠正成为大坂-娜奥米,她3岁便随家人移居美国,现居住在佛罗里达。

作为美日混血选手,大坂-娜奥米获得日本方面提供的巨大支持,为了今后网球发展道路更加平坦,所以选择加入了日本国籍。

2014年,只有16岁的大坂-娜奥米在美网击败了前赛会冠军斯托瑟一战成名。2016年,她在澳网和法网均杀进第三轮,当选WTA年度最佳新秀,世界排名从去年的200开外飙升至40位。今年则是她的爆发年,印第安维尔斯皇冠赛连克莎拉波娃、A-拉、哈勒普等众多名将,勇夺职业生涯首冠,含金量之高令人咋舌。如今美网捧杯,排名轻松跻身TOP10,成为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大满贯的选手,可谓前途不可限量。

女有大坂-娜奥米,男有锦织圭,本届美网也是首次有日本男女选手同时挺进大满贯四强,创造了历史纪录。距离李娜澳网夺冠已经过去四年,不得不承认,日本网球现在的成绩的确是称霸亚洲,而取得的成就也正在超越中国。

日本网球何以取得如此成绩?

巨星的诞生——“45计划”

所谓“45计划”是日本一项网球明星培育计划,由日本网协牵头、本土财团出资,输送优秀的日本新星前往美国培养,旨在重金打造世界顶级选手。“45”是当年日本排名最高的男子选手松岗修造创造的世界排名45位纪录,而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突破这一纪录。

锦织圭就是该计划的成功代表,14岁来到美国波利泰利网球学校深造,18岁横空出世夺巡回赛首冠,如今坐拥11个巡回赛冠军,更是在2014年美网,成为了首位打进大满贯单打决赛的亚洲男子球员。

除了锦织圭,杉田祐一和丹尼尔太郎也是当今日本男网的中坚力量,两人目前都有巡回赛冠军入账,他们的排名分布阶梯合理,相互促进帮助提高,逐渐呈现集团的优势。

巨星的摇篮——校园体育

日本青少年选手的早期培养离不开学校的支持。日本大、中、小学基本上都配备网球场,校园还有各种社团,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网球社团接触这项运动。

另外,每个学校也基本会有自己的网球校队,定时参加比赛,校队的顶尖选手也会接受私立俱乐部的系统培训,学校负责选手的心智教育、包括知识、集体荣誉感等;俱乐部负责选手的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双方协同配合,也会经常进行共同训练和交流。

日本校园体育的魅力:你向往的不是甲子园,而是能填满甲子园的青春

反观中国,对于体育运动这样的“兴趣爱好”,永远逃不过考试成绩这座“大山”。日本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如国内,但其实也并不轻松,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如何平衡学业和网球是永恒的话题。

日本的“举国体制”

在这个连天皇夫妇都是因为网球结缘的国度,网球的群众基础可想而知,据统计,2016年底,日本的网球人口439万,约占人口的4%。虽然网球的流行程度不如棒球,但随着由锦织圭带领的众多日本选手的崛起,受欢迎程度一直呈现增长趋势。

截图来自日本网协官网

日本网球运动的普及也离不开日本网球协会的贡献,作为日本职业网球和业余网球赛事的理事机构,大到高水平的职业赛事,小到兴趣爱好为主的校园培训,日本网协立志于办好每一项赛事和活动。日本网协与日本高校网球协会和日本高中生体育协会都有密切联系,时刻关注优秀网球人才的成长,并在普及和宣传网球运动上给予大力支持。

日本网协每年还会评选出“最佳企业”奖,鼓励那些长久以来支持日本网球运动的当地企业。日本著名快消品牌优衣库曾多次榜上有名,原本只是为本土一哥锦织圭打造定制战袍的优衣库,如今已经为网球专门打造了一系列产品,网球战袍成为了门店的固定销售。

延伸阅读:优衣库10年3亿美元锁定费德勒,豪赌背后是日本品牌的全球野心

可以说在日本,无论是民间企业、普通父母还是政府都对网球充满巨大热情。

日本冠军,美国制造。有人认为日本顶尖选手,不论是成长环境还是培养模式,都是非典型性的日本模式,然而成绩就摆在那里。

李娜的成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上半场”体制,“下半场”单飞的职业生涯,其成就至今无人能复制。但日本的“造星”计划,中国是否可以借鉴?答案是肯定的。

吴易昺,去年美网青少年男子单双打冠军,今年亚运会银牌获得者;王欣瑜,澳网、温网青少女女双冠军;王曦雨,在刚刚结束的美网,成为第一位获得大满贯青少年女单冠军的中国选手。

↓延伸阅读:吴易昺,中国男网等了你太久

王曦雨美网青少年赛问鼎

多位中国男子网坛新力量、00后金花双子星,他们都先后签约了著名经纪公司IMG,不仅可以前往国际顶尖训练基地进行深造,背后更有专业的团队管理一切事务。

可以说,如今,中国网坛的“土壤”已经到位,剩下就看小花小草自己的努力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好几年”,我们由衷希望,距离中国网球的下一个高光时刻不会太久。

网球在中国为什么一直没有盛行?

改革开放以来,“举国体制”一直伴随着我们国家的体育建设,并从80年代开始,帮助中国成为“体育大国”,垄断羽毛球、乒乓球等多个项目。但可以看到,在一些职业化相对较高的运动项目上,我们的脚步始终难以突破,网球就是其中一项。事实上,网球在中国的发展一直面临着多方面的障碍。

首先,观念上的偏差和滞后,破坏了国内网球运动的氛围建设。国人对网球的了解尚不够充分和深入,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网球是一项较为陌生的“贵族运动”,成本较高,玩不起,这种滞后的观念没有及时更新,造成了国内网球的运动氛围较差。虽然,在网球女运动员李娜法网夺冠后,中国迅速出现一大批关注、热爱网球的人群,但李娜退役后,中国网坛巨星的缺失,让关注的热潮“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

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纵观全世界,网球这项运动在发展中国家的普及率基本都不高。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网球在国内的发展,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球仍是一门高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体育类别,正因为如此,网球在中国推广还是受到了阻碍。尽管国家目前经济基础强劲,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基本完成,但在国民的消费观念中,娱乐体育的享受型消费仍牵制着网球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

再者,专业化的问题和挑战接踵而来。网球不像乒乓球、羽毛球,成本低,环境要求低。相反,网球门槛高,需要专业的设备、专业的场地和专业的教练和训练,才能入门。尚不说目前这些配套设施和服务的缺失和断层,即便是入门后的运动员,如果想提高,必须前往专业的训练中心,而这种专业中心在国内屈指可数。

不过,从目前体育行业的发展态势来看,网球已经慢慢有了由“贵族运动”回归成“大众运动”的趋势。这要得益于国家相关部门的逐步重视(钻石球场)、两大关键运动员的夺冠和企业的助力推广。

网球在中国迅猛发展,最要感谢的两个大事件:一个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婷/孙甜甜组合拿到奥运冠军,另一个是李娜拿到2011年法网的冠军,二者的影响力至今犹存。尤其是,2011年李娜法网夺冠后,中国便掀起了承办网球赛事热潮。有数据显示,2004年到2010年期间,中国内地仅有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举办网球赛。但2011年到 2016年,武汉、珠海、深圳、天津、南昌多个二线城市也加入到办赛阵营中,北京市国家网球中心的“钻石球场”也于2011年投入使用。每年从9月中到10月中几乎每周都有至少一站WTA或者ATP赛事在中国开打,这段时间被称之为“中国赛季”。

此外,近年来,各大银行、奢侈品品牌和运动服饰企业,也大力助推着网球运动在中国的兴起。运动服饰品牌耐克、鸿星尔克、化妆品牌雅芳、矿泉水品牌依云和网球拍制造商海德等企业的身影,在国内外各大网球赛事中经常现身。举一个离我们最近的国内例子。鸿星尔克是众多民族运动服饰企业中,率先将网球作为差异化营销突破口的了(中国网球运动在2006-2008年期间蓬勃发展,而鸿星尔克2005年就确定了潜心经营网球赛事的差异化发展战略)。2009年,其与上海大师赛的联姻,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网球事业在中国的发展,为中国专业网球队伍的建设添砖加瓦。鸿星尔克还率先在全国重点城市展开球童选拔活动,组织国内网球爱好者与世界网坛顶级选手们进行零距离接触,为青少年网球爱好者提供了更高更广的国际化平台。如今,在以鸿星尔克为首的国内企业的合力助推下,网球文化已渐渐被人们熟知并热爱。

罗马的建成非一日之功,中国要想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球强国,也非一日之功。但从目前各大城市、企业和相关部门的举办热潮来看,网球在中国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这并不意味着,短时间内国人中仍会出现像李娜那样冲击世界顶尖排名水平的网球运动员,但这确切地暗示了——网球在中国的发展是必然的,今后将会得到更加迅速而广泛的推广也是必然的趋势。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