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事件来龙去脉(泽连斯基谁的表现更胜一筹)
立陶宛事件来龙去脉,泽连斯基谁的表现更胜一筹?
从演技和卖力的程度来看的话,表现第一流的显然是泽连斯基了。他这位喜剧演员把乌克兰人间悲喜剧演的淋漓尽致,全世界都在欣赏泽连斯基的表演,在这种情况下,他显然是第一的。当然这主要讲的是表演方面。目前来看,乌克兰是处于最处境不利方的,主要原因在于泽连斯基的战略思想不对头,犯了严重的战略方向性错误。他把整个乌克兰发展的成功寄托于并不靠谱的西方身上,结果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了灾难。
其次是普京总统,普京总统发动了这场战争也是讲了很多的话,同时在这个战争当中也应对了很多西方国家的制裁,以及在战场上面进攻不太顺利的情况下也进行了临阵换将。尤其是用卢布换天然气石油的方式制止了卢布大规模的下跌让人们眼睛亮,也算是表现非常出色的一位杰出的政客了。
第3位是瞌睡乔。美国的拜登总统人们经常容易嘀咕他。因为他话虽然讲的不多,好像经历也不是特别的旺盛,年纪也特别大,将近80岁了。然而在这场冲突当中却赚的盆满钵满。不仅制裁了俄罗斯,扶植了乌克兰,打压了欧盟,稳固了被马克龙称之为脑死亡的北约。而且用没收的,大规模的俄罗斯的美元储备,俄罗斯寡头的财产等。通过租借法案,买了大量美国军工混合体的一些陈旧的武器,再转送给乌克兰。花的是俄罗斯的钱。同时又赢得了乌克兰人的心。又削弱了欧盟。还把全世界的资产都吓回了美国。促使资本回流,美元升值,美国股票上涨。达到了不少多少年来,为了北约东扩,为了削弱俄罗斯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情。因此很像水浒传里面的一个智多星吴用。#俄乌冲突##俄乌战争##俄罗斯印象##乌克兰##在头条看世界##跟着头条看世界##新媒体##自媒体##微头条日签##我要上头条##策划##经济##正能量##杭州头条#
德国为什么不参与打击叙利亚?
首先感谢鹰视友盛情邀请!同时也十分赞鹰视友观点。
关于德国为何不趟这浑水,除鹰视友所详细描述的德国议会和民情立场反对之外,还与战后德国一直秉承的国策密不可分——与人为善,专注于经济发展。德国,彻底放弃了争霸世界的野心。战争,在德国的主流民意和政治政治家和意识中,始终定格在对人类对德国人民自己的摧残中,这使其决策层很难轻易做出参与任何战争的决定。每涉及战争,德国人都会小心弈弈,决不轻越雷半步,唯恐世界舆论将自己与当年的纳粹联系在一起,七十多年秉承这种国策,已让德国的政治精英及主流民意成了这种思维定势。
虽然英国在胡闹式选择脱欧后,急于树立自己世界大国形象,不择手段的到处去刷存在感;虽然马克龙政府急于转移因其民众福利政策改革引发的国内的反对情绪,并企图在这次叙利亚行动中重拾其在中东的影响力(不知天高地厚,哪里轮到他)都在上窜下跳为虎作伥,大出风头,但德始终不为所动,并未随之起舞。虽然美国人对其大力施压,但其也仅仅站在北约同盟的解度,也仅仅口头表示同意或者支持而已,并未给予特朗普政府多少实际热情,这就是由于德国的主流意识决定的。同时还有一个小因素也在起着一定的作用——默克尔对川普的傲慢反感至极!
以默克尔一位成熟政治家的敏锐视觉,岂能看不出这次扯蛋的闹剧,无非是为美国人叙利亚战争惨败遮丑,它英国人想借此显示一下世界大国的威风;法国人还梦想从中捞点影响力,搞什么地中海之弧。可德国人早已没有了当年纳粹的野心,在这里,没有它德国一毛钱好处,贸然参与进来,反而破坏了它与俄罗斯之间的油气计划,这也就是德国决不会去帮特朗普演出这场遮羞闹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欧洲国家却要求追加对俄制裁?
欧洲国家是看热闹的事情不怕大,总是喜欢找任何一个理由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乌克兰已经承认了是自己挑起的事端,就应该进行阻止争议继续下去。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冲突本来就可以盖棺定论了,然而,欧洲国家却是以此为契机,希望能够通过这件事情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也看到了,俄罗斯在欧洲国家中始终是处在对立面的欧洲国家,始终将俄罗斯看作是他们最主要的敌人,不管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只要一旦有借口,他们就会抓住这样的一个借口,而被俄罗斯进行制裁。
俄罗斯虽然也同样是欧洲国家。但是,俄罗斯的主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等,都是处在欧洲。所以,俄罗斯长期以来,都是以欧洲为主,将自己的主要重心都是处在欧洲的。但是,俄罗斯的大多数地区,都属于亚洲地区。正因为如此,给欧洲人的感觉,好像俄罗斯就不应该是欧洲,应当将俄罗斯从欧洲踢出去一样。几百年来,自始至终都将俄罗斯作为一个怪物来看待。
通过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刻赤海峡的冲突可以告诉我们,实际上无论俄罗斯怎么样做?俄罗斯都可能会成为欧洲国家长期以来始终不变的敌人。因为欧洲国家认为,俄罗斯是他们最大的威胁。当然,这也与欧洲的历史有关,也与俄罗斯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俄罗斯都曾经对东欧等国家犯下了许多的罪行,也是让许多欧洲国家感到非常恐惧的主要原因。所以,他们认为俄罗斯就是一个禽兽,他们一直希望能够借助各种力量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希望以此来削弱俄罗斯的发展和力量的壮大。俄罗斯在欧洲人的眼里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所以,他们视俄罗斯为最大的敌人,非要置之死地而后快。
个人观点,切莫上心,谢谢阅读,欢迎评论。
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的命运最终会如何?
这两个州的未来命运如何?要看未来乌克兰当局执行什么基本国策。
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已于四年前宣布独立,并分别宣布成立了自己的“共和国”,但只获得俄罗斯的承认,也获得了它的支持援助,使他们的武装部队有力的抵抗了政府军的讨伐,至今乌克兰政府对其也束手无策,在《明斯克协议》虽然无力却还仍然有效的制约下,在从未间断的小打小闹中一直僵持至今。
四年多前,由于反对波罗申科当局要把乌克兰做为美国扼杀兄弟俄罗斯的战场,带领乌克兰投入美国为首的北约,跟克里米亚一样公投独立,并也申请加入俄罗斯,虽未被接纳,但对其给予了鼎力支持,使其获得了与乌克兰政府军抗衡的实力,而波罗申科当局也已经切断了对这两州所有供应和联系,当局的这种处理方式无疑更加固化了这两州的独立地位,并且与俄罗斯的联系更紧密。
判断未来东两州的命运,就必须得看未来乌克兰执行哪种国策,如果继续以现当局这种不顾国运民生,为了一己私利而一个心眼投靠美国,为了投靠美国而极力对抗俄罗斯为国策,久而久之东两州的独立将即成事实,乌克兰很可能永远失去这两州,并有影响其它地区走向独立之路。因为当局的这种国策不但使乌克兰随时面临成为美俄对抗的战场,而且还使乌克兰被俄欧经济关系边缘化而在经济困境中越陷越深,迫使各地方当局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不得不独立寻找求生之路。
如果未来的新当局执行务实的国家经济发展国策,就必须寻求利用乌克兰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把自己做为俄欧经济联系的枢纽,四方经贸的自由大市场,从中获取丰厚的发展利益,使乌克兰经济起死回生,逐渐复兴直至腾飞。为此就必须缓和俄乌关系,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放弃那种毫无根据有害无益的极端亲美仇俄政策,由此而使东两州的敌对情绪缓解,进而逐渐恢复对东两州的电力、通讯、能源、基础设施等物理联系,并求得尽早恢复经济、物流的流通,这对俄乌欧三方都有利,必能获得俄方的积极响应,使东两州和平和解工作事半功倍。
而在政治上,在经过相当时间的经济融冰,寻求俄罗斯帮助,使东两州获取某种程度自治地位,而主权回归乌克兰是有相当希望的,但要想一步到位使其彻底恢复原有与政府关系已无希望,好刀口药不如不拉口,即有波罗申科当局政策的教训,各方对这种事务必然慎之又慎,操之过急会适得其反,有些事该认就得认,这都是现当局政策造的孽。
由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未来命有两种,一是永久脱离乌克兰而合并独立,或者还会有其它州的加入。但这种可能几乎不可能,因为未来的乌克兰当局,决不可能永远奉行现有不顾民生国运而毫无意义的亲美仇俄政策,只要不如此就没有那种可能。二是做为有相当自治权利地位的特区主权回归乌克兰,与乌克兰一起在做为东西南北四方经贸交流的枢纽,获取得天独厚地缘优势带来的经济发展红利,换句话说,他们未来的命运只能好于乌克兰母体,或者与其母国共同繁荣,老铁看好他们的前景。
波兰拒绝邀请俄罗斯参加二战80周年纪念?
波兰拒绝邀请俄罗斯参加二战胜利日纪念活动理所当然。如果说,过去的西斯拉夫(波兰)人与东斯拉夫(俄)罗斯人的历史仇怨系因疆域之争而起,那么后来二战时期苏联对波兰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发指……。
一、苏、德开战前的短暂蜜月
苏、德会师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飞抵莫斯科。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代表苏联政府,与代表德国政府的里宾特洛甫在克里姆宁宫签署了双方‘’互不侵犯‘’条约。根据该条约的秘密附件规定:‘’苏联红军和德国国防军共同出兵打击罪恶的波兰地主阶级政府‘’。该条约签订一周后的九月一日凌晨,德国大规模突袭波兰;两周后的九月十七日,苏军占领了波兰东部。九月十八日,苏、德两军会师于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九月二十五日,苏、德两军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举行联合阅兵式,双方官兵队列分别接受了双方将领的检阅。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希特勒致电斯大林祝贺其六十大寿:“表达对友好苏联的幸福和繁荣最良好的祝愿。”斯大林立即复电感谢:“用鲜血凝聚起来的德国和苏联人民的友谊将会继续保持下去并得到巩固”。两年后,‘’巴巴罗萨‘’的炮火终结了这段蜜月……。
二、骇人听闻的卡廷大屠杀
苏联为了从根本上灭亡波兰这个国家,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丧心病狂地秘密屠杀了波兰战俘中两万两千多名波兰军官,以及牧师、律师、医生、学者、教授、工程师等社会高端阶层人物。因为这样就可以让波兰没有手脚而任人宰割;没有思想就可以任人支配。所以,苏联高层经过精心密谋策划,选择了苏联斯摩棱斯克州西部茂密的卡廷大森林,作为血腥屠杀的秘密场地。为掩人耳目,苏联内务部人员先在卡廷大森林就地伐木,搭建了一些单间小木屋,并在所有小木屋旁边挖好一个个大坑。然后从莫斯科运来一批专用于杀戮的制式手枪,每个内务部行刑人员配发一支。因为做贼心虚,所以屠杀时间选在每天晚上进行。白天先用一辆辆卡车将波兰军官从战俘营中运送到卡廷大森林中。天黑以后,分别由两名内务部人员押送一名波兰军官进入一间间小木屋。跟在后面的第三名内务部人员在手电筒照明下,用手枪抵住波兰军官的后脑扣动扳机,然后将尸体拖出小木屋后扔进大坑……。
三、半个世纪沉冤莫白
全部波兰军官和波兰社会高端阶层人物被处决完毕后,内务部人员遂将躺着横七竖八尸体的所有大坑进行填埋,并拆除了临时搭建的全部小木屋。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军突袭苏联的‘’巴巴罗萨‘’使苏联西部特别军区迅速土崩瓦解,德军势不可挡的进攻态势使苏军丧师失地而一溃千里。随着苏联西部的明斯克、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等地域被德军占领,在卡廷大森林中施工作业的德军工兵意外挖出了一年前苏联人造下的罪孽。面对出土的一具具着波军制服的尸骨,苏联方面先是矢口否认,后干脆嫁祸于德军。德国自然不愿意为苏联背这个锅,于是请来了国际调查团。由于当时苏联西部战火纷飞,最终调查不了了之。直至一九九零年四月十三日苏联解体前夕,时任波兰总统的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苏联时,苏联方面才正式承认:对“卡廷”屠杀事件负全部责任,称卡廷屠杀是“斯大林主义时期的严重罪行之一”。 二零一零年四月 ,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下令:向国际上公开俄方解密的卡廷事件历史档案文件,这是俄罗斯首次向国际上公开卡廷屠杀事件的相关材料。
四、苏联隔岸观火见死不救
德军镇压华沙起义军
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至十月二日,波兰华沙爆发了反抗纳粹的武装大起义。华沙武装大起义虽然最终被德军镇压下去,但持续两个月的武装起义也给德军造成了很大伤亡:德军约一万七千人阵亡,九千多人受伤。起义军阵亡约一万八千人,无辜平民则被德军屠杀约二十万人。华沙大起义属流亡伦敦的波兰政府领导:由于波兰流亡政府低估了华沙德军的实力,故而贸然发动了华沙武装大起义,从而导致了二十多万无辜平民的伤亡。由于苏联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冷战思维作祟,所以苏联宁可看着德军屠杀起义军和平民百姓,也不愿意出手相助。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九日,也就是爆发华沙武装大起义的三天之前,朱可夫率领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即已推进至维斯瓦河东岸。虽说苏军收复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连续征战需要休整,但也不至于目睹德军大肆屠杀波兰人而冷眼旁观:苏联深入骨髓的意识形态冷战思维由此可见一斑。一九四五年一月十四日至二月三日,朱可夫指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发起沙--波滋南战役。苏军虽说解放了华沙,但之前‘’解放者‘’的所作所为,已经让所有波兰人彻底心寒;‘’解放者‘’在每一个波兰人心目中已经失去了光环。
波兰在苏联解体之前,不仅是‘’华沙条约‘’的缔约国之一,而且华沙还是‘’华沙条约‘’国军事指挥机构的所在地。苏联解体后,前苏联的影子似乎依然依附在俄罗斯身上。于是,波兰等国家为了自身安全,先后加入了北约组织。在时逢纪念二战胜利日之际,波兰拒绝邀请曾经的‘’解放者‘’参加庆祝活动:这是波兰人的骨气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