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运(日本陆军和海军互相倾轧到了什么程度)
东亚运,日本陆军和海军互相倾轧到了什么程度?
二战之后,日本天皇裕仁在《昭和天皇独白录》之中,曾认真总结了日本战败的原因,其间他曾反复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陆海军之间关系恶劣。
在他看来,陆海军之间的互斗,严重影响了相互之间的作战协同,对战争的走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世界军史里,因各军种之间差异而产生的不和、竞争等对立关系,在军队演化过程当中,十分常见。
然而像二战时期,日本这种海、陆军尖锐对立、相互拆台的情况,确实相当罕见而又奇葩。
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蒋百里就曾经评价过日本军队内部的矛盾现象:
“日本陆军的强,是世界少有的,海军的强,也是世界少有的,然而,两个强加在一起,却成为了弱。”
在描述陆、海军之间的矛盾锦集之前,咱们先简单介绍下,这俩军种相互看着不爽的原因。
历史积怨咱们都知道,日本的天皇最后是通过“倒幕运动”,才最终走到了历史的前台,然而,当时的日本天皇手中并没有多少军队,全靠着下面的一群强藩小弟们支持,才最终得以扬眉吐气,当家做主。
因此,当德川幕府轰然倒台之后,那些立下大功的强藩们,自然成为了新政府的重要元老。当初参加倒幕的强藩主要有四个:长州藩、萨摩藩、土佐藩以及肥前藩。
但是后来随着土佐、肥前两个势力的不断衰弱,明治政府内的主导势力,便只剩下了长州藩和萨摩藩两个强藩。
而这两个强藩之间,那可是有着血海深仇的。
早在元治元年(1864年),面对洋人入侵局面,持尊皇攘夷观念的长州藩(保守派),主张武力解决外国人对日本的经济侵略等问题。
但萨摩藩却在前不久,刚刚经历了“萨英之战”,战败赔款的耻辱,让萨摩藩深知当时的日本确实干不过欧美列强,因此它对长州藩的激进观念,并不认同。
随后,在“池田屋事件”(长州藩激进人物被捕杀)的刺激之下,长州藩内部激进势力开始召集军队,入京清君侧,并在京都与会津藩、桑名藩的军队发生了激战。
原本长州藩的军队一度占据上风,但不久,把守乾门的萨摩藩军队闻讯赶来,并投入了镇压长州藩的行动之中,使得战局迅速逆转,长州藩军队最终不支败北。
随后,主张出兵的长州藩藩士们被迫纷纷自杀谢罪,长州藩在朝廷的打击之下,最终向幕府投降屈服。
双方自此算是结下了难解的梁子。
而日本军队里面的陆、海两军的背后,却恰恰正是这两个强藩,您说,他俩能对付得了吗?
更何况,后来日本军队的制度,也间接造成了双方谁也看不上谁的现实。
制度埋雷咱们都知道,打仗历来讲究一个协调一致,然而,日本军中的二元制度,却使得海、陆两个军种,相互之间互不妥协,成为了一个很现实、又解不了的问题。
日本天皇也知道海、陆军之间不对付,因此在最初军队构架理念当中,他所设想的完美构成是:
天皇下面设立直属天皇额参谋本部,而其下的分支陆、海军部则统一由参谋本部的掌管、调度。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深受“陆主海从”的陆军方面,对于双方对等的地位,一直耿耿于怀,双方的博弈也在后来发展过程当中,愈演愈烈。
1893年,日本出台了《战时大本营条例》,这里面规定:
战时,参谋总长不仅拥有陆军的军令权,还掌控海军的军令权。
而参谋总长的设置却在陆军之下,也就是说,战时,陆军说了算,海军打辅助。
当然,条例这种东西,在固执的权力面前,也不一定好使。为了平息海军方面的不满,在战争发生之时,日本政府方面,往往会协调双方精英,共同担任海陆军司令,以促成双方和谐融合、友好相处。
条例的约束加上政府的和稀泥,原本海军也就忍了,但随后爆发的甲午之战,却让日本海军彻底膨胀了。
陆军,你瞅瞅来!
甲午之战日方的胜利,使得表现出色的海军开始有了和陆军叫板、向政府叫屈的勇气,朝野上下,“陆海对等”呼声,不绝于耳。
为此双方军事大臣们纷纷上奏天皇,要求天皇给个说法,陆军提出《战时大本营编制》,而海军则提出《战时大本营条令》,双方自然是怎么对自己好,怎么来。
最终,在天皇的裁决之下,日本政府最终对先前《战时大本营条例》进行了修改,条例里面规定了一条重要变更:
“参谋总长及海军军令部长为各自的参谋之长,参与最高统帅部军事机密事务的处理。”
这便使得日方在战时,陆、海军队各自的军令部门,保持了最大程度上的相互独立、对等,双方制衡削弱、互相脱钩,海军跟陆军之间,再也不用强行拧在一起了。
也正是这种陆海二元制的形成,最终导致了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在战场之上,发生了形形色色的奇葩事件。
陆海奇葩矛盾锦集抢占青岛
1938年1月,日本华北方面军调集军队进攻青岛,鉴于青岛的重要战略位置,日方还专门派遣了一个海运基地建设队前往青岛,打算在青岛建立一个陆军基地,方便以后运输兵员、战略物资。
然而,还没等这个建设队到达青岛,1月10日,海军方面提前登陆青岛,随后在青岛境内各个重要建筑之上全部张贴“海军管理”,一天之内,青岛全部军用物资、建筑、战略要地全部归入海军名下。
陆军一路急行,到达青岛之后,才发现,没自己什么事儿了。
随后,双方因为青岛的归属权问题,互相责骂,这事儿一直闹到了东京大本营,最后在双方高层的调解之下,才勉强达成了合作协定。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后面的更精漂亮。
互相隐瞒战争信息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之后,日本损失四艘航母,以惨败告终,对于战败的消息,海军方面选择不告诉陆军。
作为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同时兼任陆军大臣的东条英机,事后无奈地吐槽:
“自己被告知中途岛战败,是在事后一个月的时候,而且详细情况至今不得而知。”
1942年8月,美军攻占日本海军占据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抵挡不住的日本海军,最终不得不向日本陆军求援,而直到这个时候,陆军方面才知道,日本先前占领了瓜达尔卡纳岛,而且还在上面秘密修建了一个军事机场。
想想陆军攻击东南诸岛之时,一直不知道航线下面还藏着一个自己的军事基地,那种不爽,可想而知。
陆军造船,海军造坦克
鉴于运输、海上协作的需要,日本陆军客观上需要海军的协同作战,但面对海军的傲娇,日本陆军最终选择了,我自己来。
海军有造船厂,我也要有,海军有航空母舰,我仿着也要来,海军有潜艇,我也要做。
就这样,陆军在海事方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最终走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
日美开战之前,海军船舶总吨位只有150万吨,而同时期的陆军方面的船舶总吨位已经达到了210万吨,其中麾下还拥有“神州号”、“秋津丸”、“熊野丸”等一系列类航母舰船,以及大批潜艇。
秋津丸
面对日本陆军越来越多样化的发展,海军方面也开始了“登陆计划”。
因为在进行攻防战之时,单凭船只的火炮攻击,无法完成有效攻防。
因此,刚开始,海军方面是打算让陆军帮忙搞一下陆地上的进攻,然而陆军方面却示弱,我坦克少,这活儿,真干不了。
一看陆军撂挑子,海军方面也发了狠,自己开始了火炮、坦克的研究,并自行研发了“特二内火艇”两栖坦克、九三式装甲自动车等一系列陆式装备。
这种内卷,最终在飞机上,达到了巅峰。
一式两份,造飞机对于飞机来说,日本陆军和海军都有需求,按说大家一起买不就得了,可人家俩偏不。
日本陆、海军方面在研究飞机的过程中,同时需要一款水冷活塞发动机,双方互相技术保密,最终导致了两者分别在德国两家公司,花了两份巨额专利钱,购买了同样一种试验发动机,用于研究,而且事后,双方还互不通告研究结果。
更奇葩的是,负责给日本海、陆军制造飞机的三菱公司,在制造飞机之时,还将工厂的土地、厂房、原材料、人员、机器都一式两份,厂内人员之间,也相互保密,不同团队,在飞机制造方面不得技术沟通。
为了防止双方飞机互通,海军飞机和陆军飞机操作方式还不一样,彼此的飞行员互相开不了对方的飞机,而且在维修方面,海军、陆军飞机的螺丝都是相反方向,互相不能通用。
这种奇葩的做法,简直像是两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完全看不到协同一致的影子。
而且,到了大家都需要的能源方面之时,双方的关系就再也装不下去了,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资源的制衡二战时期,日本军队对占领地的石油拥有优先分配权力,而尴尬的是,陆军方面占领的石油产地较多,但其本身对石油的消耗却远远低于海军方面。
而海军方面虽然非常缺油,但自身占领地不多,特别是石油出产地大多都在陆军占领区,这便使得海军亟需石油,但陆军方面却打官腔:
我也不富裕。
1944年6月,马里亚纳群岛的航母大战之中,就曾有一支日本舰队因为燃料不足,最终被迫停在战场附近的海岛边,眼巴巴看着己方的舰队挨揍,却无法上前支援。
对于陆军这种故意卡脖的情况,海军方面甚至一度扬言,再不给自己石油,就要扣下所有发往日本的油轮。
而日本陆军方面对此的反应是,嗤之以鼻,爱咋咋地。
综合上述,日本陆、海之争,从历史上来看,是长州藩和萨摩藩之间的世仇纠葛;而从制度上来看,二元制的现实,使得双方互不统属,造成相互看不上的尴尬;从陆海思想上分歧,也使得双方徘徊在“北上”、“南进”战略之间,难以达成共识。
这种分歧直到日本战后,通过军事教育,才从根源上缓和、淡化了军种对立的矛盾。
特朗普到底是不是真的反全球化全球化?
自当初参加竞选开始,特朗普在经济领域,就一直以“保守主义”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他极力抨击全球化,认为这是造成美国“产业空心化”,大批蓝领阶级的罪魁祸首。并扬言将扭转这一局面。而成功问鼎白宫后,特朗普也一系列作为,也确实在身体力行的践行这一主张和承诺,在他的领导下,美国掀起了逆全球化潮流,贸易保护大行其道,既有全球经济秩序遭受到了严重威胁。
特朗普的这一套,当然是为了迎合选民。众所周知,特朗普的拥趸主要是锈带蓝领为代表的白人中下层民众。在全球化浪潮中,美国制造业竞争力有限,市场份额流逝,导致这个庞大工人群体生计日蹙。而与此同时,他们又不得不承受全球化配套意识形态——即自由、平等、人权等政治正确带来移民增加,福利被挤占以及社会治安下降等连带负面影响。双重受压之下,这部分人的怨气越来越大,特朗普正是利用这一点,才得以趁虚而入,以一介政治素人身份,挑翻传统建制派,成功入主白宫。
可这里有一个问题:特朗普的这一套,虽然能在政治上讨得民众一时欢心,但在经济上,却是缺乏常识的。作为大量吸纳普通民众就业的传统制造业,普遍技术含量偏低,所以这些行业的竞争,并不需要太高的科技含金量,拼的主要是成本和效率——说的再具体点,就是员工薪酬、组织纪律、吃苦耐劳以及基础设施配套以及制度支持等等。
而这些恰恰都是美国的弱项——作为顶级发达国家,美国的员工薪酬水平自不必说,吃苦耐劳,组织纪律性等方面,也与自由散漫的美国范儿天生相冲。至于基础设施配套,美国也早就落伍,制度方面,由于美国的西式民主机制,决定了美国政府能对企业提供的帮助相对有限,而且工会的强势存在,也会对企业追逐利润构成潜在或者直接的威胁。不管这些因素本身是否符合人道主义标准(有些确实在道德上值得称赞,但有些其实也是不合理的过分标准),但事实就是,这些都削弱了美国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让其无法和东亚工业国正面竞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强行推动去全球化,寄望于通过此举,将产业回流美国,这完全是不符合经济逻辑,甚至是不现实的。如果非要做到这一点,那特朗普只有两条路——要么让工人接受更低薪酬和更忙碌的工作状态,甚至还要相当程度降低环境标准;要么则是直接拒绝“洋货”入境,强行打造一套更高成本、更低效率的落后产业体系。
毫无疑问,这两条路都是走不通。前者只会让拥趸迅速将特朗普抛弃——他们选他上来是要得到更多的利益,而不是付出更多劳动的同时,而让自己的薪酬反而降低。至于后者,这种闭关锁国的玩法,固然可以让锈带蓝领重新获得工作,但代价则是让全体美国民众承受更多的消费开支,让全民陷入困境,使美国的资源和财富,消耗在循环往复的落后经济循环中——基本上就跟鸦片战争前的大清差不多,最终使得美国整个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也正因为如此,尽管特朗普能够靠这些套路,忽悠住大批知识水平和见识素养相对欠缺的普通民众,但在精英阶层,几乎所有人都对他嗤之以鼻。特朗普上台之初,绝大部分知识阶层(不光美国的,甚至包括许多中国学者),都认定特朗普现象只是暂时性的,美国迟早还是会恢复到传统轨道上来——毕竟吹牛打鸡血只能哄得民众一时。要想获得民众长久支持,归根结底还是得让他们的腰包落到实惠。鉴于特朗普的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完全违反经济规律,注定不可能成功,所以精英阶层普遍认定,他未来必将因选举承诺无法兑现,而被民众抛弃。
但问题是,精英们所猜想的这一切,其实并没有发生。虽然政治上,特朗普由于其之民粹属性,以及反政治正确套路,依然受到来自传统建制派的强势狙击。但在经济方面,特朗普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而陷入困境。甚至,这两年时间里,美国的经济走势还是强势复苏。
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将原因总结为特朗普走了狗屎运,捡了奥巴马的便宜。毕竟奥巴马第二任任期内,美国经济已经逐渐走出低谷,重新积蓄出向上的力和势。特朗普接奥巴马的班,直接承袭了这一利好,享受到了美国复苏的成果,这才有了这两年美国经济的优异表现——正所谓前任种树、后人乘凉是也。
这个解释当然是有道理的。没有奥巴马时代打下的基础,特朗普政府这两年的经济表现,肯定做不了如此优秀。但除了坐享其成之外,实际上美国经济的回暖表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特朗普并没有真的按照自己所说的发展套路走!
毕竟特朗普也不傻!贸易保护和逆全球化是条死路——这一点几乎所有经济学家和政治家都知道,特朗普不可能看不出来。他之所以这么说,只不过是为了哄选民开心,巩固政治基础罢了,真要照这个思路玩下去,他自己也知道,他肯定熬不到第二个任期。
那特朗普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其实到今天,这已经很明显了——既已逆全球化之名,行重新定义全球化之实。
现在的全球化秩序是美国一手创建的。但美国创建这套秩序是在几十年前,所以游戏规则也都是根据当时的形势而制定的。搁在当时,这套规则确实能够让美国利益最大化——不仅能攫取最多的利益,而且能有效压制潜在竞争者。但世易时移,几十年过去,全球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虽然仍是现有秩序的最大受益者,但相对份额已经大不如前,最关键的是从趋势上看,其之地位还受到来自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挑战。
这种情况下,对全球化秩序重新定义,打造一套在当前形势下,依然能够保持美国长远优势的新游戏规则,这就成为特朗普最想做的事。只要这套新秩序搞成,不仅特朗普的权力基础有了保障,甚至还可以像罗斯福那样,作为再造美国的英雄总统,而名垂青史!
这就是特朗普一切逆全球化举措的真正动因。
这两年来,特朗普一方面抨击全球化,攻击现行经济秩序,另一方面又大打贸易战,频频对外发出贸易威胁,这些举措看似是在忤逆大势,逆潮流而动。但实际上,前者是从舆论造势,松动全球化秩序的道义基础,后者则是实打实的出击,凭美国依旧强势的地位和影响力,逼迫各国接受特朗普重新定义的游戏规则,通过这种手法,来逐渐构筑一套能再次让美国利益长久最大持续的新全球化秩序。
从舆论到实战,特朗普一表一里,两手同时出击。而最重要的是,这套手法是以逆全球化为手段,达到重新定义全球化的目的,所以与他那些哄老百姓的反智鬼话毫不违和!
这绝对是神级操作!虽然特朗普是政治素人,但至少在这一波手法上,他绝对达到了大政治家的水平!
只不过,虽然特朗普这一招堪称神来之笔,切中时弊的同时,看上去也确实是在真心诚意的拯救美国。但饶是如此,他却依然没有得到精英阶层的理解,无论是全球化资本还是传统建制派,依然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意欲除之而后快。
这是为什么?
答案主要有两点:
首先,特朗普的这种玩法,存在很大的风险。不错,特朗普这套再造美国的套路,逻辑上确实说的通,也存在着成功的可能性。但问题是,这里面的不确定性太大,而且一旦失败,美国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从本质上来说,特朗普的这种玩法,是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他是要把现行全球化秩序摧毁掉,然后在废墟上,完成对游戏规则的重建。
这个风险就太大了。虽然从长远看确实存在一些隐患,但至少在当下,美国作为一个整体,依然是现行全球化秩序的最大受益者。
在收益依然丰厚的情况下,特朗普却要把吃饭的锅砸掉,如果他能实现破坏后重建的承诺,倒还好说;可如果无法实现,以美国为首的新全球化秩序没建立起来,那就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个后果是很严重的。毕竟全球化肯定是要继续的,美国想推倒重建,不代表其他经济体也这么想。而今时不同往日,美国虽然还是老大,但跟在后面的也不再像当年那样全是蚂蚱,他们中的一些强者,也具备了一定的维持全球化的能力。
现在美国撂挑子,如果真能让这游戏无法继续,那大家没办法,只能按照美国定义的新规则,加入到新秩序中来。可如果美国撂挑子后,在其他强者的努力下,旧秩序依然能维持运转——哪怕这种运转没有以前的好,但只要能过得下去,那大家就未必会加入美国倡导的新秩序中去。如果真成了这种局面,美国就等于自我放逐,自己把自己给边缘化了。
当然,凭着美国的实力,就算沦为全球化故而,但只要它觉得不对,想重新加入旧秩序,那大家肯定也不能拒绝。但这一退一进,白白折腾不说,等它重新进入,规则早就被人家拟定,美国再想获得以前的地位,可就难了!
这就是大家的担心所在。对精英阶层和知识群体来说,鉴于美国依然能从现有秩序依然获利,所以即便明知存在隐患,他们也没有打破重来的决心和勇气。在他们看来,想办法改革是可以的,但要搞革命,这个风险实在太大——他们经受不起失败的损失。
而特朗普的这套玩法,就是要搞革命,要推到重来。这就不对路了。重新洗牌,那是穷人喜欢的事——毕竟他们一无所有,想富贵只能险中求;而已经手握大把资源的人,对这一套是天然反感的。基于这种逻辑,精英阶层就算能够理解特朗普,知道他这套是为了美国未来,但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他们也依然不敢支持,甚至会加以反对。
这是从国家的公义角度来说的。而从私利角度来说,精英阶层更加敌视特朗普。
诚然,特朗普的做法,是为了让美国在全球化秩序中重新确立绝对优势。但是,此全球化非彼全球化。现有的全球化资本,它们是依托于现行秩序获利的。特朗普将现行秩序摧毁,重新建立新秩序,这个推到重来的过程,也意味着美国的全球化资本,会在这一轮激荡中元气大伤,重新洗牌。就算将来特朗普成功了,将来那些在新秩序中获利的全球化资本,它们的掌控者,也大概率不会是现在这一拨。基于这种逻辑,他们岂能为了不着边际的所谓国家前途和未来,而把自己的身家先给赔上?不仅不会赔,还会继续抵制特朗普,充当它的绊脚石。
这就是特朗普宏图大计的现实阻力所在。虽然两年的执政,已经让精英阶层大致看清了特朗普的套路,理解了他的真实想法。但由于他的玩法实在太猛,存在极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犹如将国家和资本置于一场前途未卜的豪赌当中。这种玩法,或许小民可以喜欢,但精英阶层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天然没有这个欲望,甚至颇为反感——尤其是在局面还可持续的情况下,就更不能指望他们有什么动力了。
基于这种逻辑,无论特朗普的理想多么伟岸光辉,只要他的这种大动作套路不变,他就很难得到资源掌控者们的真心支持,而只能在艰难的博弈中,一点一点的去争去斗,以换来自己想要的胜利——或者最终被打趴在地,黯然收场。
这,就是特朗普这类总统,注定无法摆脱的命数!
那么,面对这种困局,特朗普又该怎么办呢?他到底能不能搞定精英阶层?或者说,在与精英阶层的博弈中,他究竟有多大胜算?关于这一点,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海外风云系列18105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国际时事分析系列文章
关东军到底是一只怎样的军队?
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因侵略中国东北的金县、大连地区的“关东州”而得名,在日本陆军中,关东军以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作战勇猛、对敌凶残……有“皇军之花”之称,首任司令为花小一郎陆军大将,关东军直接隶属于天皇,极盛时,编有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共约一百二十万人关东军自关东军关成立起,就长期驻守于中国东北,1928年制造皇姑屯事件,1937年制造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一面对东北的抗日联军和民众进行疯狂剿杀,(1932年3月,胁迫清末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一面继续参加侵略中国的行动。1939年5月,满洲军队跟蒙古军队在诺门罕发生小规模边境冲突,后演化成为关东军对苏联红军的正面对决。朱可夫指挥六个旅七万名苏联远东军,以机械化部队击败两个师团约四万名关东军。一万八千名日军战死或受伤。日本全国震动,平沼内阁请辞。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及参谋长矶谷廉介被撤职。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关东军的作战重心开始转向太平洋,从1943年下半年起,为挽回太平洋战场的颓势,日本大本营开始陆续从关东军抽调兵力和大批作战物资增援南方岛屿,这些“精锐之师”大部分沦为对美作战的炮灰。二战末期,关东军规模缩减至约七十万人(其中至少二十五万人都是当地临时征召的日本侨民),所属各师团均为1943年以后新成立的师团,武器更是严重缺乏,十几万人无枪可持。1945年8月9日,一百五十万苏联红军在华西列夫元帅的指挥下开始向中国东北进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7日,最后一任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大将向华西列夫元帅投降,关东军有组织的抵抗结束。在整个战役中,关东军被击毙八万三千人,被俘五十九万四千人。战后,余下的关东军官兵作为俘虏被苏军押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一共有六万多人死在那里。另有数百名被中共军队俘虏的关东军战俘加入解放军,参加了国共内战。
俄方核潜艇进入美国内海?
有个最新消息是,乌俄危机进一步激化,乌克兰军队和乌东部顿巴斯分离武装在10号已经交火,在48个小时内发生了24次冲突。乌克兰方面还指责俄罗斯军队使用了榴弹炮等重型装备,乌克兰以及外界一直认为乌东部的分离武装大多数是俄罗斯军队乔装组成。
在深入讨论该话题前,中评军事先讨论一下伊朗发生爆炸事件,因为该事件其实才是最错综复杂的。
在伊朗东南部重要港口城市恰巴哈尔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伊朗官方宣称该事件主要是针对警察局发动,但美国媒体却揭露了一个和伊朗官方宣称不一样的消息。当前伊朗本土激进组织“真主旅”分支Ansar al Furqan宣称对该事件负责,而事件的起因是,该组织之前在恰巴哈尔建立了一个基地,该基地被伊朗革命卫队给摧毁,该组织为了报复,采取了这次行动,其行动的目标,是伊朗革命卫队在恰巴哈尔的总部,实际上该事件已经造成了40多人伤亡。
中评军事无意去辨别伊朗官方和美国媒体谁说的才是事实。中评军事要讨论的是,为何这次袭击会针对恰巴哈尔!
说起恰巴哈尔或许军友十分陌生,但说起巴哈港恐怕大家就明白了。巴哈港本是印度投资的一处战略要地,是印度试图绕开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实施印度版一带一路(新德里之梦)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印度的新德里之梦就是以伊朗巴哈港为依托,进入中东,再进入欧洲。但由于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之后,开启了对伊朗制裁,印度开始大量在伊朗撤资,彼退此进,中资进入,开始经营巴哈港(当然这其中战略博弈早就展开),3月份上海的原油交易所成立,伊朗的原油也开始运到东亚大国本土储蓄,进行非美元石油交易。在前景一片大好之际,巴哈突然遭遇空袭,这其中的玄机就多了。
实际上俄罗斯潜艇进入美国内海,这和俄罗斯军机组队进入委内瑞拉一样,都是围魏救赵之举,目的就是缓解自身在乌克兰方向的压力。
但实际上,目前在中东,才是各方博弈的风眼,而伊朗,是中俄的战略基石,既博弈中风眼中的风眼。守住中东—伊朗方向的防线才是重中之重,一旦中东(伊朗)防线瓦解,无论是俄罗斯的新中东政策,或是一(带)一(路),都将遭遇封锁。历史上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是什么?
我是杂谈胡侃,不绕圈子,直接说答案。历史上匪夷所思的事情之一,庞国兴3人战斗小组击溃一个印军炮兵营后作报告时的名言: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重点是电视都不敢这么拍的,居然是事实,我解放军战斗力之强悍,可见一斑。
1962年6月,印度对我国西南边境发起挑衅,彼时我国国际环境并不是十分友好,中国的谈判解决策略被印度视为软弱退让,更加肆无忌怠,拿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大做文章。我国终于忍无可忍,在10月份,命令边防部队发起反击。
印度非常骄傲地说要让他们那些参加过二战的胡子兵(锡克族第一、二营)来给中国的“娃娃兵”一点教训。(反正这脸被打得,直到今天还没缓过劲来)
1962年11月18日,我边防部队的一个尖刀排趁着夜色悄悄摸到敌军西山口阵前,发动奇袭,大胡子兵们毫无准备,自乱阵脚,仓促溃逃,就在战斗打响后,9连班副庞国兴,看到一股敌人沿着阵地左侧向南逃窜,当即操起钢枪猛追猛打,没想到这一追,跑得太猛,夜色茫茫,一时间难以辨别连队方向,身为解放军广大战士中的一员,庞国兴继续发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敢打胜仗的精神,心想:既然一时半会找不到连队,索性孤身一人在敌后打游击,为我军挫败印军贡献一份力量。在向敌后潜伏过程中遇到六班战士王世军、冉福林和8班班副周文轩,几人一合计,当即组成一个战斗小组,庞国兴任组长。
在此地与中国军队发生战斗的是印军62旅锡克族连队主力,该族历来以凶狠好斗著称。甚至一度得到第五炮兵团支援(总共有24门榴弹炮),没想到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该团就被我方庞国兴战斗小组缴获了7门。
为追击印军而与连队失散的几人化整为零朝着敌人纵深进发。一路上,小队一分为二,两人一组,依托公路有利地形,交叉掩护前进,10分钟后,战斗小组先是在西山口附近发现沿着丛林小路逃跑的印军,又在公路拐弯处发现敌人炮兵阵地,正朝着我阵地射击。王世军建议,赶紧敲掉敌人炮兵阵地,一来可以加快我军进攻速度,二来减少大部队伤亡。
暗中潜伏的战斗小组成员齐声赞同,身为战斗组长的庞国兴马上部署,周文轩和王世军沿着阵地右翼秘密潜入敌人阵地后方高地,而庞国兴和冉福林则从阵地正面沿公路两侧隐蔽靠近,以出其不意,猛烈开火之战术前后合围敌人,歼敌于瞬息之中。
说干就干,庞国兴和冉福林顷刻间便到达敌人阵地前,但周文轩和王世军却遇到了困难,想要到敌人阵地后方,必须朝一处高十多米的峭壁上下去,为了完美配合团队,两人奋不顾身地从峭壁上滑下,趁敌人未发觉,迅速开火,与此同时,听到战斗信号的庞、冉两人立马向敌人发起冲击。敌人被这一突如其来的攻击吓懵了,有一人当场丧命,其余印军丢枪弃炮仓皇逃窜。光是在这一短暂战斗中,四人就缴获3门87.6毫米加榴炮。
为了防止敌人再次使用大炮,几人把大炮瞄具和枪械掩藏在草丛后又继续深入,还没走多远呢,又发现在阵地不远处的公路上有十多个敌人在推一辆熄火汽车。四人再次一分为二,由庞国兴和让福林公路途径,王周则从公路左侧的小路策应夹击。
敌人早就成了惊弓之鸟,见到战斗小组转眼间就到离他们只有200米的地方,无一不是急急如漏网之鱼,忙忙如丧家之犬,马上把车里面的一些电台和望远镜等物品丢下来,迅速推动车辆发动,落荒而逃。
战斗小组又一次次把物资掩藏,继续深入。在他们离失散队伍2个小时10分钟后,又在公路附近发现一个正朝我军炮击的阵地,几人再次妙计重演,情形如之前一样,阵地在瞬息之间就被几人攻占。这次他们缴获了4门大炮。
战斗小组继续深入,一个小时后,几人沿着败兵溃逃路线追击,无意间发现一处有200多名敌人的阵地,可恨的是,阵地上的炮兵依然毫不停歇的把炮弹砸向我军的大部队。
一阵商议过后,认为敌我力量悬殊过大,我军占据有利地形,尚能有一丝胜利把握。几人先是隐蔽到炮兵阵地左侧公路的有利地形处。在这里,如果是少量敌人冲上来,直接就地消灭,如果敌人较多,则撤入森林打游击。在有利地形处潜伏了大概一个小时,突然发现有200多名敌人朝小组隐蔽处涌过来。权衡之下,小组转入森林打游击,进入森林后,周文轩与小组失散。
敌后形势十分复杂,周文轩一时间难以找到,剩下三人再次朝敌后方穿插。哪不妨才走到路边就遭到几名印军开枪射击,三人就地应变,快速找到有利射击点,数十发子弹在枪管愤怒的火舌中铺天盖地的奔向敌人胸膛,没一会,只听见公路上方山风回响,四名印度士兵已经悄无声息的躺在地上了。
到与队伍失散6小时50分钟时,他们终于赶回到大部队阵地附近,却发现在阵地南侧人有一些印军对我军进行攻击,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三人再次凭借地形,绕到敌人阵地后面,庞国兴见到两个正在指挥的军官,又想到那些在炮火中惨烈牺牲的同志,顿时怒从心头起,朝冉福林手中接过步枪,啪啪两枪,两个指挥员歪斜着身体倒在大炮旁,旁边的士兵看到这情形,以为是解放军打过来了,立马慌作一团,四散逃窜。与此同时,攻打该高地的1连乘胜攻击,随后与庞国兴战斗小组汇合,在几人的带领下,迅速南下,攻占了敌人最后一个炮兵阵地,又缴获火炮7门。
庞国兴战斗小组在这次进攻战斗中,深入印军纵深7.5公里,接连夺取印军两个炮兵阵地,歼灭7人,缴获火炮7门,以及望远镜和其他军用物资一批,己方无人伤亡。在部队内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后来的一次战斗汇报中,战斗小组语出惊人:敌人非但不投降,胆敢向我还击。这句经典语录一直流传至今。
也因为这次英勇的作战经历,庞国兴在1963年9被提升为排长,10月份时,被选为国庆观礼代表,受到毛主席等多位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1965年,任职164团副团长的庞国兴在组织民兵投掷手榴弹训练时,一民兵过度紧张手榴弹不慎失手,庞国兴在情势万分危急之际,捡起手榴弹扔出,不幸被一块弹片击中头部,后来抢救无效,为国殉职,那一年,他才25岁,给人民和军队留下无尽遗憾和感伤。
我们这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他能够在任何困难的场合,即便只有一个人,仍然会继续战斗下去,庞国兴小组的作战行动正是人民军队中许多英勇战斗故事的杰出代表。今天的和谐盛世,有无数个革命先烈的许多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