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之父是谁(中国发明之父)

2023-06-26 64阅读

两弹之父是谁,中国发明之父?

印刷之父(毕升)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两弹之父是谁(中国发明之父)

中国激光照排之父 王选

中国原子之父:钱三强

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钱学森

中国环保之父:曲格平

中国3G之父:李世鹤

中国博客之父:方兴东

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

中国海带之父:曾呈奎

闪盘之父:邓国顺

中国的氢弹之父/中子弹之父:于敏

中国钻探之父:刘广志

中国营销之父:刘永炬

中国民法之父:佟柔

中国汽车业之父:饶斌

中国并购之父:王巍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

中国交响乐之父:李德伦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中国Internet之父:钱天白

中国摇滚之父:崔健

中国儿科之父:诸福棠

中国人造石油之父:赵宗燠

中国杨树之父:陈章水

中国酒店业之父:卢鸿炳

中国苹果之父:李善祥

中国炮兵之父:朱瑞

原子弹之父是邓稼先还是钱三强?

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过去以来,老一辈科学家钱三强的知名度好像不是很大,相比另外两位科学家,并没有家喻户晓,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在核子武器研究领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鲜为人知的是,1937年钱三强不远万里,赴法国留学,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的引荐下,来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

钱三强的导师是伊莱纳·约里奥——她正是大名鼎鼎的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夫妇的女儿,他同时还跟随化学师葛勤黛夫人做钋的放射源研究,还在约里奥先生主持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研究所学习。

1946年,钱三强与同行合作,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这一发现不仅反映了铀核特点,而且使人类能进一步探讨核裂变的普遍性。导师约里奥先生骄傲地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实验室的第一个重要的工作。”

导弹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在中国的知名度很高,他和妻子蒋英的爱情故事也被很多人传颂许久。

中国两弹之父和中国导弹之父分别是谁?

基本上没有官方定的中国两弹之父或者中国导弹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大家的观点还比较统一,公认是钱学森,但两弹一星之父就比较多说法,最早是推钱三强,后来是邓稼先,还有说是聂荣臻,最新的观点是这是一个群体的荣誉,不应该让某一个人专美,同时,在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时,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或追授给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上述获奖的23位中国科学家均被称为两弹一星元勋。

中国科学体之父?

中国的科学之父有李四光、钱学森、朱光亚、袁隆平、刘华清和王选;分别是地质学、导弹、原子弹、杂交水稻、航空母舰和激光照排印刷方面的。

1、地质学之父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中国著名音乐家、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2、导弹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3、原子弹之父朱光亚;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5、航空母舰之父刘华清;

刘华清(1916年10月-2011年1月14日),湖北省大悟县人,已故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前高层领导人暨上将

6、激光照排印刷之父王选。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科学家邓稼先和于敏相比?

首先需要声明:于敏和邓稼先都是我国最为顶尖的科学家,也是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功绩的两弹一星元勋,所以严格意义上是不能够去比较两个人的成就的。

但是,既然问题都问到这里了,我就斗胆根据公开文献,说一说两位伟人的功绩。

首先说邓稼先老先生,他在两弹一星工程中做出的功绩包括如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他生前共参与了中国进行的32次核试验,其中亲自去罗布泊指挥试验队的就达到15次。

简单说,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过程中,邓稼先都参与了领导工作,而且是在各个领域都有研究。

而于敏老先生在两弹一星工程中做出的功绩包括如下:1960年底,于敏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和关键性的理论问题。1961年,于敏调任二机部参与氢弹原理研究。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鄧稼先領導的團隊下爆炸成功,隨後于敏率领的研制团队在1967年研发出中國首枚氢弹。

老先生最广为人知的成就就是发明了氢弹的“于敏构型”。而且需要说明的是,在原子弹研究方面,我国还有之前苏联专家援助的一些资料,而对于氢弹的研制,我国则完全是“从零开始”,而于敏老先生从事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可以说是氢弹研制的基石。正是凭借他的惊人的天赋,中国人从原子弹到氢弹只用了2年的时间(美国用了9年的时间,下图就是中国首颗氢弹爆炸时产生的蘑菇云)。

总结起来说,邓稼先的贡献领域更广,于敏的贡献深度更深,两者在两弹一星的研发过程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邓稼先是项目的领导者,在各个领域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利用自己的学识支撑起来了整个团队,全面开花。而于敏是一位基础理论的挖掘者,集中于一点,用自己过人的天赋让氢弹的发展从0开始,迅速成长。

所以说,两个人在团队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但是没有大小之分,都是伟人中的伟人。

下图是两位伟人处于同一张照片中的情景,十分难得。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