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的波尔(澳洲羊毛是什么成分)

2023-07-04 66阅读

诺的波尔,澳洲羊毛是什么成分?

澳毛是澳大利亚的羊毛,它的手感和保暖性比当地的羊毛好。澳大利亚的羊毛是指澳大利亚的羊毛。70%的澳大利亚牧羊人是纯种美丽奴羊(MERINO)。美奴羊以其高纤维密度和优良的毛皮成为世界羊毛皮的珍品。

澳毛的优点

诺的波尔(澳洲羊毛是什么成分)

一、羊毛等级。

在澳大利亚,细毛是指纤维直径为19.6至20.5微米的美丽诺羊毛,超细毛在19.5微米以下。而且中国对细毛的定义在25微米以下。细毛主要用于衣服,粗毛则用于家具和地毯。

二、生产、消费和贸易。

作为世界绵羊生产国,中国有1.5亿头。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羊毛生产国。国产羊毛的特点是粗短。中国每年生产160,000吨羊毛,其中120,000吨是中国标准的细羊毛。但只有十分之一,约4万吨可称为美丽诺羊毛。

澳毛的种类

一、草原养羊区。

草原养羊区包括西澳中西部、南澳东南角、新南威尔士西北部和昆士兰中南部。其养羊头数占澳大利亚总养羊头数的22.6%。

二、农牧混合区。

农牧业混合区包括南澳南端西澳西南部、新南威尔士东侧等地区。它的养羊头占澳大利亚总养羊头数的44.2%。全澳养羊产区以农牧结合为主。降雨量一般在500~800mm之间。农牧业混合区分部广泛,养羊头多。

是不是真的有穿越时空的可能?

穿越时空也不是不可能,其实我个人觉得穿越时空无非有以下可能,第一个,虫洞穿越。就以目前现有的条件,进入虫洞,前提你得明白虫洞是什么。

“虫洞”理论

60多年前,爱因斯坦提出了“虫洞”理论。那么,“虫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虫洞”是宇宙中的隧道,它能扭曲空间,可以让原本相隔亿万公里的地方近在咫尺。

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有科学家对“虫洞”作过研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理论上也许可以使用“虫洞”,但“虫洞”的引力过大,会毁灭所有进入的东西,因此不可能用在宇宙航行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发现,“虫洞”的超强力场可以通过“负质量”来中和,达到稳定“虫洞”能量场的作用。科学家认为,相对于产生能量的“正物质”,“反物质”也拥有“负质量”,可以吸去周围所有能量。像“虫洞”一样,“负质量”也曾被认为只存在于理论之中。不过,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实验室已经成功地证明了“负质量”能存在于现实世界,并且通过航天器在太空中捕捉到了微量的“负质量”。

据美国华盛顿大学物理系研究人员的计算,“负质量”可以用来控制“虫洞”。他们指出,“负质量”能扩大原本细小的“虫洞”,使它们足以让太空飞船穿过。他们的研究结果引起了各国航天部门的极大兴趣,许多国家已考虑拨款资助“虫洞”研究,希望“虫洞”能实际用在太空航行上。

宇航学家认为,“虫洞”的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它潜在的回报,不容忽视。科学家认为,如果研究成功,人类可能需要重新估计自己在宇宙中的角色和位置。现在,人类被“困”在地球上,要航行到最近的一个星系,动辄需要数百年时间,是目前人类不可能办到的。但是,未来的太空航行如使用“虫洞”,那么一瞬间就能到达宇宙中遥远的地方。

据科学家观测,宇宙中充斥着数以百万计的“虫洞”,但很少有直径超过10万公里的,而这个宽度正是太空飞船安全航行的最低要求。“负质量”的发现为利用“虫洞”创造了新的契机,可以使用它去扩大和稳定细小的“虫洞”。

科学家指出,如果把“负质量”传送到“虫洞”中,把“虫洞”打开,并强化它的结构,使其稳定,就可以使太空飞船通过。

虫洞,这个科幻园地中的主题,今天已从纸面跃出,成为天文学家搜索的目标。虫洞为何那么吸引人?因为它为星际航行提供了一条捷径。例如从地球飞往最近的邻居——半人马座——比邻星,将要飞奔4光年的旅程,而通过虫洞,却只需几小时就够了。

其实,远在广义相对论发表后不久,科学家就在理论上发现了虫洞的存在,但此后,对它的研究进展很慢,它的不少性质仍然十分模糊。例如,它仅能让光线通过?抑或也可使飞船穿行?直到1988年,美国加州工学院的桑恩等人,对虫洞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才肯定虫洞的两端皆可出入,并非像黑洞那样是“单行道”。此外,旅行者在洞内仅受到一般的加速度。不像在黑洞中,若你的脚指向黑洞中心,那么巨大的引力场,会在头足之间构成极大的拉力差,足可把身首撕开。

桑恩还提出了构造虫洞的概念,当然是理论上的。他说,这涉及到对宏观空间的挖破和扭曲。生活在二维空间(如纸面)的智慧蚂蚁,它想从纸面上的一点走到另一点,按常规,只有一种办法,即沿着连接该两点的直线走去,这也是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但还有一种距离更短的走法:把纸对折成两面,使两点靠得很近,再用一个纸筒(它提供了通过第三维的一条捷径)将两点接通,蚂蚁可经纸筒而到达彼点。为此,蚂蚁必须在纸面上挖出两个孔。在这一例中,纸筒十分类似于通过更高强空间的虫洞。故欲构筑虫洞,必撕破空间。

空间不是空空的吗,怎样去撕破,挖孔?实难想象。但相对论早就告诉我们,引力能弯曲空间。桑恩说,空间的裂口处,时空会出现陡峭的势态,就如黑洞中心的那种情况。但他承认,由于没有一个懂事的量子引力理论,对这个问题很难深入讨论下去。

从理论可知,虫洞内的空间被扭曲得极不自然,以致无法使它保持畅通,即使能开通,也只是一瞬间。但虫洞却可让奇异物质通过,为何奇异物质受此优待呢?这还得从相对论谈起。

爱因斯坦认为,引力来自物质的两种全然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大家熟知的,质量密度越大,引力场也越强,由于物质的质量跟能量是等价的,故可说,能量密度(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能量)对引力作出贡献;另一种是物质对周围所施加的压力,就像气体对容器壁所做的那样,但是这种压力原则上可正可负。

若跟物质内所含的能量相比,这种压力就小得微不足道。但桑恩说,有一种物质却具有极大的负压,奇异物质就明显地具有这种特性,且其负压之大,超过了它的能量密度。从而使得奇异物质周围的空间,被扭曲得十分奇怪,跟一般物质的扭曲情况相比,正好改变了空间扭曲的“符号”,具体地说,其引力具有排斥性。

按现代宇宙学理论,在宇宙创生后立即驱使宇宙急速膨胀的力,正是“奇异”真空的具有极大负压的排斥性引力。宇宙暴胀可能提供一种保持虫洞开放的手段。一些物理学家认为,暴胀可能造成“宇宙绳”环(宇宙理论中的一种物质),当量子虫洞和宇宙绳环同时暴胀时,有可能产生宏观的开通的虫洞。此外,他们还相信,先进文明所创造的人工虫洞,可能用奇异物质的“支柱”来保持虫洞的畅通。故桑恩的虫洞,可谓之奇异物质虫洞。

科学家麦可思提出了磁虫洞的理论。他说,极强烈的磁场将能弯曲时空而形成虫洞。根据相对论,任何含有能量的东西(包括磁场),皆能弯曲空间。远在20年代,一位意大利理论家莱特,就在爱氏方程中找到了磁引力。

莱特的理论说,在一个由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中,螺线管内形成了一个引力磁,但要获得这种人工引力场,磁场需十分巨大。据麦可思说,莱特的磁引力跟桑恩的虫洞极相似。麦可思说:“其理论的实际意义,就是一个磁虫洞。”他说,若在实验室内用2.5T(特斯拉)的磁场,即可构造出一个磁虫洞,洞的半径极大,约为150光年,若欲将此虫洞的半径压缩到实验室的尺度,则所施加的磁场需大到10亿T,这显然超出目前人类的科技能力(最大人工磁场约10T)。但麦可思说,在天空中必定能找到这种磁虫洞,因为中子星表面的磁场达10亿T,在那里,磁虫洞将自发地产生。

磁虫洞有一个优点,按麦可恩的说法,它比较容易测量验证。由于磁引力也将影响光线,“在引力场中,光速将减慢。若光线通过螺线管时,其速度低于真空中的光速”,即可证明磁虫洞的存在。

不论奇异物质虫洞或磁虫洞,只要它们存在于天空之中,就能从地球上测得它们的特征性信号。若一个虫洞嘴处在地球和某一恒星之间,那么虫洞的引力将引起这一恒星的光产生异常的波动,将使我们看到一个两边特别明亮中间较暗(星光)R光学像。为何如此奇怪?这要谈到负(质量)物质和引力透镜。

据俄科学家诺朱可夫的理论,当物体进入虫洞,“入口”处明显地增大质量,而同时在“出口”处,则立即失去对应的这份质量。即使此物体已穿出虫洞,也仍会留下这些痕迹:虫洞的一边将保持其已获得的质量,而另一边最终则呈现负质量。

负(质量)物质具有明显的特性,它只具有排斥性引力,因而能将其周围的任何物质都向四周扫出,且对光线的运动造成极大的扭曲。

通常的物质(即正质量物质),若正好通过地球与某一恒星之间,其引力将弯曲和放大这一恒星向地球射来的星光,很像一个聚光镜的行为。天文学上称之“引力透镜”效应。具体地说,我们这时将看到这一恒星星光比平时亮得多。若这个经过地球恒星间的天体,是由负物质构成的,那又将如何?它也将弯曲星光,但由于其具有排斥性引力,故弯曲星光的情况迥然不同。星光经它身旁时,会出现所谓焦散现象,即星光从透镜(负物质天体)的轴线处被推出,而在两边上聚焦。这意味着,当负物质天体运动在地球与某一恒星之间时,我们将看到,这个恒星不是像平时那样的一个光点,而是在亮度上出现两个突然增亮的跳跃。这种“双峰”亮度特征信号是十分明显的,故为探测出虫洞提供了一个方便之门。

桑恩之所以去研究“虫洞”,有个很重要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好友卡尔.萨根的求助;当时卡尔.萨根正构思一个科幻题材,和桑恩讨论虫洞的想法,桑恩遂极感兴趣,为此研究了虫洞的可行性并推导了虫洞模型。

第二个,光。大家都知道光的速度是最快的。我们先来了解下光的速度。

基本物理常数:

真空中的光速:c=2.99792458*10^8m/s

真空磁导率:μ=12.566370614*10^(-7)N/A^2[或H/m](即4π*10^(-7))

真空电容率:ε=1/(μc^2)=8.854187817*10^(-12)A*s/(V*m)[或F/m]

普朗克常数:h=6.6260755*10^(-34)J*s=4.1356692*10^(-15)eV*s

约化普朗克常数:h/(2π)=1.05457266*10^(-34)J*s=6.5821220*10^(-16)eV*s

元电荷:e=1.60217733*10^(-19)C

精细结构常数:α=e^2/(2εhc)=1/137.0359895=7.29735308*10^(-3)

复合常数:hc=1239.84244eV*nm

hc/(2π)=197.327053eV*nm

e^2/(4πε)=1.43996518eV*nm

里德伯常数:R=m[e]cα^2/(2h)=1.0973731534*10^7/m

阿伏伽德罗常数:N[A]=6.0221367*10^(23)/mol

摩尔气体常数:R=8.314510J/(mol*K)

法拉第常数:F=96485.309C/mol

玻耳兹曼常数:k=R/N[A]=1.380658*10^(-23)J/K=8.617385*10^(-5)eV/K

理想气体摩尔体积:V[m]=22.41410*10^(-3)m^3/mol

电子质量:m[e]=9.1093897*10^(-31)Kg=0.51099906MeV/c^2

质子质量:m[p]=1.6726231*10^(-27)Kg=938.27231MeV/c^2

中子质量:m[n]=1.6749286*10^(-27)Kg=939.56563MeV/c^2

氚核质量:m[d]=3.3435860*10^(-27)Kg=1875.61339MeV/c^2

电子荷质比:-e/m[e]=-1.75881962*10^(11)C/Kg

玻尔半径:a[0]=εh^2/(πm[e]e^2)=0.529177249*10^(-10)m

电子经典半径:r[e]=e^2/(4πεm[e]c^2)=2.81794092*10^(-15)m

电子康普顿波长:λ[e]=h/(2πm[e]c)=3.86159323*10^(-13)m

玻尔磁子:μ[B]=he/(4πm[e])=9.2740154*10^(-24)J/T=5.78838263*10^(-5)eV/T

电子磁矩:μ[e]=9.2847701*10^(-24)J/T=1.001159652193μ[B]=g[s]μ[B]/2

核磁子:μ[N]=he/(4πm[p])=5.0507866*10^(-27)J/T=3.15245166*10^(-8)eV/T

质子磁矩:μ[p]=1.41060761*10^(-26)J/T=2.792847386μ[N]

中子磁矩:μ[n]=-0.96623707*10^(-26)J/T=-1.91304275μ[N]

原子质量单位:1u=m[C12]/12=1.6605402*10^(-27)Kg=931.49432MeV/c^2

能量转换因子:1eV=1.60217733*10^(-19)J=1.78266270*10^(-36)Kg*c^2=1.07354385*10^(-9)u*c^2

大约是每秒300,000公里,在真空中它的速度最快。

也就是说如以光每秒300.000公里的速度穿越时空是非常有可能的。

以现在的条件能制造出与光一样快的飞船穿越虫洞,穿越时空问题不大,问题是就现在来说,制造这样的飞船,第一,造价高昂,第二,材料不足,没有适合的动力能源和先进的引擎动力,推进器。就算造出来了,也无法飞越虫洞,无法与光的速度一样快。穿越时空是有可能,但是现在的条件是不可能的。

穿越虫洞后,会有很多种可能性,首先我们得考虑以光的速度穿越虫洞,有可能会出现的后果。能否成功穿越虫洞?飞船承受的了虫洞内部磁场挤压吗?就算成功了就能到达另一个宇宙,或者另一个星球之类的,而且要考虑的最大问题是到了别的宇宙,别的星球,我们靠什么去补给能源和食物?这个宇宙与我们的宇宙一样吗?有没有适合我们的居住地?我们适应新环境吗?

如果只是穿越过去未来,我觉得千万不要乱改历史,历史如果被改变,未来也会被改变,而改变历史的人就会消失,可能会被抹杀。因为人类更像是被设定好的程序。

如果事穿越到平行世界,平行地球,遇到另一个自己,因为你们两个是一样的,但是跨越了时间的限制,所以其中一个就会就会变成粒子消失。

不管怎样,人类的科技发展总有一天会有个大飞跃,到时候人类就可以自由的在宇宙种穿梭往来,穿越时空到时候就不只是梦想而已。

你觉得杨振宁在世界科学界的历史排名是怎样的?

老规矩,先说下答案:杨振宇先生是目前世界科学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丝毫没有水分的那种,在历史上也排名前十位

杨振宇先生是我们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在统计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等成果颇丰,对物理学界影响极大,但也并不止于这两方面,1956年与李政道先生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家,是我们的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目前我们国.内对杨振宇先生的态度都不是很友好,对其的认知也大多是老牛吃嫩草还有与钱.老比当初为什么不回.国等等,对其的评价颇有偏薄,还有人说杨振宇先生在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根本不是中.国.人,我这里来声明一下,当时杨振宇先生的国.籍是中.华.民.国,是彻彻底底的中.国.人

杨振宇先生在国内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在大多数人的理解下其的科研成果甚至不如霍金先生,虽然逝.者.为大,但还是要说一句,霍金先生与杨振宇先生比起来就像是教书先生和爱因斯坦的区别,丝毫没有可比性,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霍金先生所为科学家所做出的贡献

回归正题,据国外主流媒体的分析及各种权威的主流站点的排位,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这个称号都稳稳落在了杨振宇先生的头上,至于世界排名,则波动较大,最高排到了第三,而最低也没有落出18,综合起来,前十是稳稳妥妥的。

文#张#

怎样评价杨振宁呢?

杨振宁很厉害,但是媒体让我们老百姓们知道他厉害了吗?没有让我们知道,再多么厉害的人也就默默无闻了,更恶劣的是诸多流言蜚语,恶意诋毁,瞎操心别人的生活,这种人极度恶心。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媒体是否让国人了解到了真正的杨振宁?

注:媒体指自媒体,公众号、网络大V、浏览器的“小编们”等。

经评论区朋友提醒,纠正一点:《自然》排名不分先后。

微信仅仅搜索“杨振宁”就出现这些。

———————————正文———————————

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老先生去世了,网上直接刷屏,各种纪念,各种“最伟大”的头衔满天飞…全然不顾霍金老先生在天之灵的感受。如果他能看到这一幕的话,估计也会皱眉头吧。不过比起中国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巨匠和泰斗来说,霍金算是幸运的,因为他说的每一句话,他人生的每一点际遇,任何一点成就都会被世人所熟知,然后受到足够的尊重和敬仰。然而,很多华人科学家,哪怕在成就上比霍金要高很多很多,却依然没有获得同样的尊重,甚至总是绯闻缠身。

这很不公平。

霍金的确是一位相当杰出的物理学家,但却远远谈不上“最伟大”。霍金还在世的时候就有一个全人类“伟大的物理学家”评选榜,但里面评选出的依然在世的最伟大物理学家是杨振宁老先生而不是霍金。2000年时《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全人类总共只有20多人上榜(人类物理学终极封神榜单),杨振宁先生在这个评选中名列18位,并且他还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活着的物理学家。与他一同登上这个榜单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大牛,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等……)。

我们对霍金也抱有足够的敬意。毕竟因为严重疾病“渐冻症”的困扰,他的一生几乎都被禁锢在轮椅上,到了最后连发声都做不到,只能依靠键盘和电脑来和这个世界交流。

平常人若是遭此不幸估计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更不要说成长为一名杰出的物理科学家。但是,霍金却做到了。被禁锢在轮椅上的他,不仅拼命学习,努力向命运抗争,逐渐成长为了一名杰出的前沿物理学探索者,其性格更充满了诙谐、幽默和机智,可以说是“身残志坚”的典范人物。加上霍金在科普工作上的贡献,作为全球最畅销的物理科普书籍作者,他所得到的尊重和地位配得上他的努力。这说明,西方媒体对科学家的宣传和重视是足够的。

但是,再怎么样这也不是神话霍金的理由。西方媒体怎么评价自己的科学家,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我们管不着。但是作为中国人自己,不假思索地跟着西方媒体的尾巴炒作,甚至越过西方媒体直接给霍金封神的做法,显然是有失公允的。——从昨天开始,各种“最伟大的科学家”逝世、“最聪明的大脑”离开了、“爱因斯坦之后的第一人”去世等等不实文章就在网上泛滥开来,这种架势估计连西方人都会看呆。

毕竟在西方甚至全球物理学的象牙塔里,从未有物理学权威机构正式授予霍金“第一”的荣誉称号,只有供职单位对他有过“之一”的荣誉评价。估计中国的亲美大V们,各个都以为自己是《自然》,可以随便给人授勋了吧。外媒对他去世的讣告内容是:“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 请各种大V们自重,不要擅自篡改别人的讣告。篡改,是对逝者的极大不尊重。

尽管从专业领域上来说,霍金很难名列前沿物理王座。尽管如果要评选“爱因斯坦后的第一人”的话,杨振宁先生或与其同等伟大的前沿物理学家才有资格入围。但很遗憾的是,如今在中国打开网络输入霍金两个字,出来的全是各种溢美之词,而打开网络输入杨振宁三个字,则全部都是一些诽谤谣言或花边新闻,甚至还有许多恶毒的诋毁和羞辱之语。这很悲哀。怎能一边对别人家的大师盛赞若悬河,却又一边对自家的宗师弃之如敝屣呢?

平局今天说这些并不是要贬低谁或抬高谁,只是想要客观地讲清楚事实。客观事实是:霍金当然是十分了不起的,值得宣传和纪念以及学习。而杨振宁当然也是伟大的,同样值得我们宣传和学习。

然而现实却是常见迷恋霍金,少有崇拜杨振宁。很多人转发霍金去世的新闻,其实根本没有看过他的物理学科普书籍,或者根本就看不懂。他们转发霍金只是为了假装自己有文化热爱物理学。不过很可笑的是,这群人当中有一部分平时也很喜欢转发关于诋毁杨振宁先生的谣言或无关紧要的花边新闻。——这就说明,他们根本没有文化,根本不懂物理学。他们不尊重宇宙,不了解宇宙,不欣赏物理、更不喜欢宇宙深处的那些秘密。因为一个对宇宙有真正崇高探索之心的人,是绝对会尊重和敬仰杨振宁先生的。

杨振宁先生和他的前沿物理学研究成果有多了不起?答案是:相当了不起!属于提升人类文明等级的范畴。在刘慈欣的伟大科幻作品《三体》里面,描述了这样一个概念。在宇宙高等文明眼里,低等文明等于是“虫子”。三体人就很喜欢对地球人说:“你们是虫子”。 那么,什么是高等文明?什么是低等文明?其划分标准,就是文明对物理规则的理解和掌握。这里面,前沿物理研究和掌握成果就是关键。

在科幻小说里,能够掌握量子场统一四大力场(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的三体文明,随手就可以捏出一个“强互作用力材料”的探测器来,而这样的一个探测器就能在瞬间摧毁全部人类战舰。这种差距,就好像掌握了现代物理学化学之后,一个现代人抱着机枪就能消灭整个猿猴部落一样。而要掌握量子场统一四大力场,就需要在前沿物理上有突破性进展。杨振宁,就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小步的突破性进展。这其中的意义,可想而知。也就说如果人类文明有足够远的未来发展前景,那么几百年几千年以后,杨振宁的突破仍将指引人类文明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进。

杨振宁最重要的已验证成果是“杨-密尔斯场”(“规范场”理论),已经把自然界中的四大力场,给统一了三种(弱电统一)!换句话说,人类要是有一天变成像“三体文明”那么厉害,能制造出“水滴”材料的话,杨振宁居功至伟。杨先生的研究成果不是简单的“前瞻性猜想”,而是有方程、可证明、可验算,且具备应用前景的结结实实的科学研究成果。

杨振宁先生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均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里程碑式的伟大贡献。他曾经和R.L.米尔斯联手提出了著名的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他还和李政道联合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他甚至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出了大量开拓性的成就,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这些研究成果,任意砸出一个来,都是足以影响人类文明进程千百年之久的伟大发现。所以,他才被评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权威榜单。

如果说,有一天外星文明不是称呼人类为虫子,有一天人类如果能制造出强互作用力材料,能够变成跨恒星系旅行的星际文明的话,杨振宁先生一生所作出的前沿突破性研究功不可没。但很遗憾,由于杨先生一直有一颗中国心,他的主要研究精力和教育培养人才心思放在了中国,所以他不断遭到西方媒体的刻意冷藏和贬低。而我们的舆论成也在西方媒体的熏陶和影响下,对杨振宁先生各种花边报道和边缘化处理。使得一代华人巨匠,在网上的口碑和影响力远远不如腐国科学家霍金。

单从物理学研究成就来说,霍金先生是杰出物理研究者,而杨振宁先生是伟大物理研究者。关于这一点,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

网上关于杨先生的谣言以及诽讥讽文章实在太多太多,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和不幸。有人说杨振宁先生“为老不尊,妻子比自己小太多。”但这些人却不说,霍金同样爱科学更爱美人,且霍金还是离婚再娶。在从“默默无闻”走向“声名鹊起”后,霍金和自己相伴多年的妻子离了婚,然后迎娶了年轻漂亮的护士小姐姐,后来又离了婚,此后有一些其他恋情传出,但都没结果。

当然这些都是人家霍金的私事,不需要拿出来为外人道。其实这个世界上,只要是单身的男女,在爱情面前都是应该平等的,都应该是自由的。两个单身男女的自由婚恋,就是基本人权,凡是对此说三道四的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媒体大亨默多克前妻邓文迪也比他小很多,霍金的护士小姐姐也比他小太多太多,齐白石续弦的妻子也同样小很多很多,也没见人说三道四。但唯独杨振宁和翁帆,总是被人拿出来瞎评论,这很不公平也不正常。难道杨振宁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还不如一个外国商人吗?

有人说,翁帆嫁给杨振宁是图钱,但这很好笑也很荒诞。杨振宁是富翁吗?当然不是!杨振宁先生曾经在美国有房产,不过早就变卖了,房产变卖之后的钱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当时中国的经济很困难,杨振宁先生的捐款极大地改善了国内一些物理实验室的教学设备。后来杨先生返回国内,清华大学一年给他的教授聘金约合13万美金,这比美国科学院开给杨振宁先生的工资要低很多很多。然而即便是这些工资,杨先生也都将它全部捐赠了。

并且杨振宁在国内的学术讲座和实验室建设指导全部都是义务劳动,没有向任何人索要报酬。 更重要的是,翁帆女士的家境很好,根本不缺钱。事实上翁帆父亲是潮州中国旅行社的老总,家庭条件较好。比起什么都捐掉了的杨振宁来说,翁帆娘家或许更殷实一些。

而翁帆作为女孩子,却是一个学霸(广外硕士、清华博士)。在学霸的精神世界里,只有高山仰止的终极学霸才值得自己仰慕。而杨振宁,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认识到相知,杨振宁的聪慧大脑、魅力人格以及如海洋一般深厚的学识逐渐征服了翁帆,两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网上有一段话叫做,雌性对男人的爱慕始终源自于崇拜。这一点,似乎是一种定律。

翁帆敬仰杨振宁,也爱上了杨振宁,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不图钱,不求名,婚后两人相扶相持,一直在为中国的物理学教育事业做贡献。——如果这都不算爱,那还有什么好悲哀?如果你看不惯这样的爱情和婚姻,那请问你还看得惯什么?——只是,由于我们的舆论环境很差,两人在一起之后,翁帆还承受了来自社会舆论上巨大的压力。但是面对这些羞辱谩骂、诋毁造谣和流言蜚语,她和杨振宁却选择了沉默和坦然接受,他们从未对此高声辩解过什么,也没有激动抗议过什么,无论多少横加指责他们都独自承受了。然而他们的沉默,似乎更是给了宵小们猖狂放纵的理由,他们愈发迷上了上网发文欺负和诋毁杨振宁夫妇。

还有人说以前中国贫穷的时候杨振宁在美国享福,而现在中国富有了杨振宁才回来捞名利。但实际上,这都是谣言。根据周小平了解,以及权威渠道提供的材料显示,杨振宁先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都有一颗中国心,始终在为中国物理学做奉献。

杨振宁和钱学森关系很好,并且和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也是亲密挚友。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诸多交流,且杨振宁还在生活和工作上对邓稼先有诸多帮助。在邓稼先遭到困难的时候,杨振宁老先生还积极发声坚决支持邓老。对此邓老的夫人许鹿希也曾经说过:“他们之间的情义堪比战友和亲兄弟。”

杨振宁的确没有和钱学森一起在中国最危险的时候回国,似乎没有“雪中送炭”,但这并非是他的本意。当年杨振宁先生有过回国的念头,但是大家研究之后没有同意。钱学森老先生是做应用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于造导弹,是新中国最最迫切需要的东西。但是杨振宁先生不一样,杨先生是搞前沿物理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很难马上发光发热。因此当时大家的意见都是,希望他继续留在国外发挥作用。

而杨振宁先生也的确接受了这一建议,继续留在国外做研究。同时他还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家对外交流和学习作出了最为积极的贡献。——要知道当时的新中国极度孱弱,西方有些国家个别政客甚至会直接骂中国人是黄祸、黄皮猪、垃圾人种。所以有些国际科学交流学术会议或场合,总是特别排斥中国科学家,这十分不利于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而杨振宁先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利用自己在前沿物理学界积累的人脉和影响,积极在国外活动,说服各个国际学术研究交流组织,帮助中国科学家参与国际交流。杨振宁先生的努力,感动了很多国家的科学家,他们纷纷站出来帮助中国科学家,为中国打开了学术交流的大门。

并且,杨振宁先生留在在美国做的物理研究的那些年里,工作性质和“给美国人造导弹”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他所主持的最前沿物理研究,短时间内不可能作为任何武器应用,并且这些学术成果,杨振宁先生都印在脑子里,带回了中国。 1971年杨振宁开始回到中国旅居并开展物理学教育以及讲座。七十年代的中国并非像今天一样富足,而是依旧十分贫穷落后,很多家庭都吃不饱饭,还有数亿人在温饱线上挣扎。

由于当时国内局势和经济形势依然很不乐观,所以物理学科研条件和物理学科知识储备十分短缺,很多方面的研究都是一片空白。因此杨振宁回到中国旅居后,把自己的家产都捐给了国家,然后全身心地投入了搭建前沿物理学教育体系的工作当中。

他,独自一人把清华大学的冷原子凝聚态的科研水平提高了几十年。

他,义务参与建设了中国六十多个一流的物理实验室。

他,全身心投入了中国物理学的教学工作,开展诸多免费讲座交流和实验指导。——也就是说他和钱学森、邓稼先、于敏一样,同样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伟大科学家。

并且虽然他才是真正由权威《自然》评出的“在世物理学第一人”,但是杨振宁先生比较低调,他自己从不宣扬这一点,他甚至总是称赞其他科学家的成果,他不认为自己是什么“第一人”,对这些权威杂志的评选榜单他从不放在心上,更不挂在嘴边。所以,无论是从专业上还是从人品上,杨振宁先生本身就是一个活着的宝库,他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天价值都是无限的。

如今杨振宁先生年事已高,但即便已经如此年迈,他还是依然活跃在中国物理领域的教育工作上,每年都要进行许多场前沿物理学讲座和辅导。对杨老先生而言,不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不会罢休的。他热爱宇宙,迷恋物理,教书育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从不在意这个国家的网络上有多少针对他和爱人的讥讽和恶意文章,他也不在乎这个世界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他的科学事业和赤子之心。或许对他而言,那颗聪明绝顶的大脑里早已只在乎头顶的星空,只在乎心中的祖国,而不在乎世间的庸俗了。

1944年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是如何避免重蹈第6集团军的覆辙?

这件事发生在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中。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

根据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元帅的决心,以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60集团军以及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与坦克第4集团军(笔者注:两个坦克集团军共有坦克和自行火炮542辆)向捷克诺波尔、切尔特科夫总方向,对德军第4和第1装甲集团军结合部实施主要突击。左翼的第18集团军向赫梅利尼克进攻,第38集团军向南面敌军乌曼集团侧翼进攻。

3月10日,苏军攻克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主要供应基地乌曼和大型铁路枢纽赫里斯季诺夫卡,次日坦克部队先遣部队抵达南布格河左岸的朱林卡和盖沃朗。

根据形势变化,大本营在3月11日作出新的训令,乌克兰第1方面军“应不仅进抵。。。德涅斯特河,还应从行进间实施强渡,向切尔诺维策发展突击,以便占领该地并一直推进到我国境线”。在主要方向上,规定3月20日至3月21日,从捷克诺波尔、普罗斯库罗夫地区发起进攻。同时,第18和第38集团军应改变进攻方向,转而攻占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

方面军在抗击德军捷尔诺波尔、普罗斯库罗夫地区的反冲击,准备在主要方向上恢复进攻。其左翼第18集团军经过激战攻克赫梅尔尼克,第38集团军在行进间渡过南布格河获得成功,在3月20日解放文尼察。方面军右翼的第13集团军3月15日向勃罗德方向开始进攻,突破德军防御后前进80千米,在3月20日逼近该城。

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司令雷巴尔科

3月21日,在粉碎敌军反突击后,方面军突击集团(笔者注:为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60集团军)在航空兵支援下开始全面进攻。步兵第15军在3月24日完成了对捷克诺波尔守军1.2万人的合围。第60集团军主力则利用该军战果,进至捷尔诺波尔-布恰奇一线,在合围对外正面占领防御,以防敌预备队接近,同时也掩护了合围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地域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苏军坦克集团军右翼。

坦克第1集团军各兵团进至斯塔尼斯拉夫接近地和普鲁特河一线,对战役进展产生巨大影响: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主力和位于西乌克兰的预备队失去联系。如今,德军只有绕道经过罗马尼亚境内铁路线才能跟南方集团军群保持联系,德军战略正面已经被分割成两部分。与此同时,坦克第4集团军从西面完成迂回机动后,在3月25日夜晚抵达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郊外。经过数小时战斗,在3月26日晨攻占城市。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从北面前出到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地域(3月28日,该集团军由于只剩下参战实力的30%坦克而调入预备队进行补充)。而乌克兰第2方面军右翼的第40集团军在3月30日前出到霍京市后,对德军形成合围。第二天,在外线进攻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坦克第4集团军右翼各兵团与第40集团军取得联系,两个方面军的侧翼终于合拢。

坦克第1集团军司令卡图科夫

3月28日,苏军在卡缅涅茨-波多尔斯基以北(距离前线150千米)合围了德军第1坦克集团军(23个师-11个步兵师、10个坦克师、1个摩托化师和1个炮兵师)。而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指挥部命令原先向南退往德涅斯特河的该集团军向西突围,退往切尔特科夫和布恰奇。同时,德军还准备在利沃夫东南从西向东实施反突击,以接应该坦克集团军突围。

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指挥部既未能尽早发现敌军在利沃夫东南地域变更部署和集结军队的规模,又未及时察觉德军第1坦克集团军已经改变退却方向,因此未采取相应措施在敌人准备实施突击的方向加强兵力。由于兵力不足,尤其是缺少坦克,无法建立起绵亘的合围对内正面,也不能迅速采取坚决果断行动来分割和消灭拥有庞大兵力和大量坦克的敌军集团。方面军首长采取的迟滞敌军被围集团前进的措施(将第38集团军步兵第74军和第18集团军步兵第52军各一部调到敌军退路上,航空兵对退却纵队实施突击等)未能达到目的。

德军派出几个坦克师拼命猛攻,终于突破苏军坦克第4集团军(笔者注:此时只有67辆坦克和自行火炮)防御。激战之中,集团军司令巴达诺夫负重伤只能后送,3月29日由列柳申科接替他的职位。

由于苏军进攻的坦克和炮兵力量不足,没有采取措施加强坦克第4集团军并从西方建立坚固的合围对内正面,结果德军从卡季耶夫崔和奥里宁地域突破坦克第4集团军正面,并向波尔谢夫和布哈奇方向逃跑。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虽然有14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它不是用于包围德军侧翼,而是协同坦克第1集团军从北面压缩合围对内正面。合围对外正面的坦克第1集团军完成了任务。十分明显,为了对被围集团坚决突击,必须有坦克预备队。不过当时预备队已经耗尽,而且没有重新建立。另外,方面军各坦克集团军之间没有保持直接协同动作,因为相距较远;而且,也没有从空中封锁敌军。

朱可夫在战后回忆录中写道:“现在分析整个战役时,我认为,第1坦克集团军本来应当由切尔特科夫、托尔斯托耶地域转向东面,以突击被围敌军。但是当时我们由各种来源获得的可靠情报是,被围敌军决定由扎列希基地域的德涅斯特河向南突围。敌人的这种决定在当时看来是十分可能和自然的”。为了封闭乌克兰第1方面军突破成功造成的缺口,德军在3月下旬和4月初从德国、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调来党卫军第2坦克军(2个党卫军装甲师)、3个步兵师、1个罗马尼亚师和3个匈牙利师等,准备对苏军实施反突击。

3月31日,希特勒解除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的职务,由莫德尔担任(笔者注:被围的德军第1坦克集团军司令胡贝是莫德尔在军校的同学,而胡贝4月1日刚刚晋升大将)。4月5日,该集团军群更名为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文尼察人民迎接苏军的解放

4月4日,德军在苏军合围对外正面转入进攻。党卫军第2坦克军在博德盖策以南主要方向实施突击,在其前进道路上进行防御的只有近卫第1集团军近卫步兵第18军,该军只有2个步兵师且防御正面达35千米,因而未能阻止德军的进攻。4月7日,被围德军第6装甲师先头部队在布恰奇(Buczacz)地域与德军反突击部队第10“弗伦茨贝格”师的第10装甲团会合,被切断联系14天的胡贝集团军终于和外界取得了联系。4月9日,胡贝的第1坦克集团军终于同第4坦克集团军会合,苏军被迫转入防御。4月20日,德军第1坦克集团军抵达斯特雷帕河防线。苏军称德军被围部队损失了一半以上部队、全部炮兵和大部分的坦克和强击火炮(笔者注:苏军战史称缴获了德军121门火炮、187辆坦克和强击火炮、61架飞机和7483辆汽车)。而德军则声称在2周的突围行动中击毁苏军坦克357辆、自行火炮42辆和火炮280门。当然,该装甲集团军也几乎丢弃了所有重型装备。突围成功后的胡贝大将在4月20日飞赴“狼穴”大本营获得了钻石橡叶骑士十字勋章,然后连夜飞回柏林,不料途中4月21日飞机坠毁在上萨尔斯堡附近山上。

虽说德军第1坦克集团军逃出了包围圈,不过整个战役苏军还是取得了巨大胜利。由于顺利解放右岸乌克兰,4月10日为了表彰方面军司令朱可夫解放右岸乌克兰(За освобождение правобережной Украины)的功勋,他获得了第1号胜利勋章,奖词是“出色地完成最高统帅部赋予的领导大规模战役的任务,在粉碎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事业中取得了辉煌胜利”,而华西列夫斯基也因同样的原因获得了第2号胜利勋章。

胜利勋章获得者匾额

而坦克第1集团军也在1944年4月25日成为近卫部队,番号改为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成为了苏军第三个近卫坦克集团军。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