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2-1埃及,埃及土耳其沙特和伊朗谁才是中东的老大
沙特2-1埃及,埃及土耳其沙特和伊朗谁才是中东的老大?
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建立了现在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埃及建国后与苏联关系融洽,苏联给予埃及大量资源援助,同时帮助埃及建立现代化军事力量。
埃及亲近苏联是希望引进苏联的援助,夺回被英法掌控的苏伊士运河。
50年代末,埃及因强行收回苏伊士运河,遭到英法和以色列的打击报复,进而爆发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虽然这场战争以埃及失败而告终,但英法和以色列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还是放弃了苏伊士运河的管辖权。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后并未疏离苏联,反而更加依赖苏联。
这是因为,当时埃及作为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大国,希望整合阿拉伯。完成这一希望,首先要完成新月沃地(以尼罗河流域——迦南低地、叙利亚以及两河流域,阿拉伯世界的地缘中枢,最富饶的板块)的整合。
但是,身处新月沃地中央腹心地区的以色列阻碍了埃及的计划,因此消灭以色列势在必行。
以色列国力和军力均强于埃及,且有美国支持。此种情形下,埃及只有依靠苏联。
因此,埃苏关系进一步升温,但到1972年埃苏关系却急转直下,埃及总统萨达特驱逐国内苏联顾问,与苏联关系不复之前的“亲密”。与此同时,埃及与美国的关系日渐升温,到80年代,更是与美结盟。
这就有些奇怪了。埃及与以色列之间是无法消除的结构性矛盾,双方之间因多次战争有着深仇大恨。以色列的靠山是美国,埃及为什么会放弃唯一能同美国抗衡的苏联,而投入美国怀抱?
首先,我们分析埃及为什么抛弃苏联。
原来,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苏联虽然支持埃及联合叙利亚、约旦对以色列发动进攻,但并不认可埃及的这种军事冒险。因此在埃及决定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时,苏联并未支持,更是同美国达成共识,要求埃及维持西奈半岛被以色列占领的现状。
苏联为什么冒着埃苏关系破裂的代价,也要阻止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呢?
其原因是因为苏联发现埃及乃至阿拉伯各国并没有能力打败以色列,每次中东战争都是埃及失败告终,而苏联对埃及的巨额援助犹如投入无底洞,血本无归。因此,苏联才会有这样一个及时止损的方法。
但这确是埃及无法接受的。埃及抱苏联的大腿,是希望得到苏联支持达到整垮以色列的目的。如果苏联不愿意在对埃及进行援助,那埃及也就没有继续和苏联保持你侬我侬情谊的必要了。
与此相反,埃及越来越有意愿投入美国怀抱。
美国对阿拉伯的策略是:分化与笼络并存。分化阿拉伯,是担心阿拉伯政治得到统一会影响美国对中东的主导;笼络阿拉伯,是因为美国需要选择利用一些阿拉伯国家,加大美国在中东的优势,共同对抗俄罗斯、伊朗等国的威胁。
埃及就在美国的选择名单中。埃及在阿拉伯国家中有着重要地位,不仅是该区域的一流强国,身居阿盟领袖地位;而且地缘区位极其重要,是西亚和北非两大板块的交通枢纽,更拥有苏伊士运河这一世界级地缘通道。埃及对于美国而言有着非常高的战略价值。
美国对埃及的笼络要追溯到第二次中东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英国、法国和以色列三国大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但并未得到实质性胜利战果,反而被迫放弃苏伊士运河的管辖权,将管辖权还给埃及,埃及在政治上获得胜利。其原因是,在国际上除了苏联和阿拉伯以及伊斯兰世界的支援外,还有美国的力挺。就是因为有美国对英国、法国和以色列三国的强力施压,英法以三国才会在战胜该摘取胜利果实时,将苏伊士运河的管辖权交到自己手下败将——埃及的手中。以此来看,埃及在战败的情况下能获得苏伊士运河的管辖权,美国居功至伟。
美国为什么会如此帮助埃及呢?主要还是因为美国想得到全球秩序的主导权,但英国和法国这两个老牌霸主不愿,对于苏伊士运河死活不放手。美国因盟友身份不能硬抢,只得借着埃及引爆的第二次中东战争,逼迫英国和法国松手,放弃苏伊士运河这一世界航运枢纽。美国不管基于什么原因,确实是帮助了埃及,若真是把埃及划为苏联一派,美国是不会让这块馅饼掉到埃及头上的。
就埃及而言,和美国合作成为盟友也会有非常多的好处。首先,美国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强于苏联;其次,埃及作为地中海国家,若能同美国合作,将能融入地中海乃至欧洲经济圈。同时,埃及的国力并不强盛,却拥有苏伊士运河这样的世界级地缘中枢,能否拥有苏伊士运河的话语权全看强国的眼色。这个强国就是美国,美国在印度洋和地中海的军事力量,全球有目共睹,如果想让苏伊士运河易主真的是轻而易举。而苏联因伊斯坦布尔(黑海与地中海航线的咽喉要地)被土耳其钳制,而美国是土耳其的大金主,若美国真想对埃及动手,苏联是无法直接帮上忙的。
正因如此,埃及虽然一直与苏联关系融洽,但也没有过于反美。
埃及因一直怀揣着消灭以色列统一阿拉伯的理想,但这个理想与美国的利益冲突,所以一直以来埃及并未投入美国怀抱。除非埃及放弃理想,不然埃及和美国无法合作。
那埃及又怎么改变想法投入美国怀抱呢?
原因是埃及被打怕了。1973年,埃及联合叙利亚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妄图借此次战争收复上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占据的西奈半岛。当然,这第四次中东战争依旧是以埃及的失败而告终。
这多次中东战争均以埃及的失败告终,也彻底让埃及明白自己妄图消灭以色列统一阿拉伯的理想仅仅是妄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埃及也开始理性的看待国家的发展和请进的道路。
埃及发现和美国合作,将得到丰富的好处。不仅可以受到美国的保护和获得大量资源援助,还可以跟着美国进入世界主流经济圈。更重要的是,埃及获得美国支持,使得埃及曾经流血流汗发动中东战争也未夺回的领土——西奈半岛,因美国对以色列施压,逼迫以色列放弃西奈半岛,埃及没付出任何代价就收回了领土。并且,在此之后,埃及在美国的帮助下军事压力大幅减小,用于军事方面的投入同步减少,使得埃及能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发展国内经济。
这一切,都是以埃及认清现实,放弃打趴以色列,统一阿拉伯的理想换取的。虽然埃及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但获得的利益与实惠却非常多,这一切都是符合埃及利益的交换。
埃及抛弃苏联投入美国怀抱后,在总统穆巴拉克的领导下,经济飞速发展,国力也大幅提升。但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运动横扫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穆巴拉克成为埃及人民和美国欧洲口中的“独裁者”,社会急剧动荡,穆巴拉克黯然下台,并遭到审判。
穆巴拉克的倒台并未使埃及的局势发生良性变化。穆巴拉克下台后,穆斯林兄弟会接管埃及政权,但并未过多久,穆斯林兄弟会的原总统——穆尔西就被军方的前国防部长——塞西赶下台,并被判处死刑,同时穆斯林兄弟会也被宣布为非法组织。
为什么埃及会爆发动乱?埃及的未来会如何发展?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将在下一节为大家分析。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99——北非之第12节。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埃及和沙特有什么区别?
1、书面语都是一样的,全部使用标准的阿拉伯语,但是口语差别非常大;因为沙特地处西亚,属于海湾阿拉伯国家,而且从未受到过其它国家的殖民,血统也非常单纯;所以口语带有非常明显的正宗海湾国家口音;首都利雅得的方言和南部地区差别很大,甚至有时候会造成歧义;
2、埃及地处北非,是个多民族国家,主要以科普特人和阿拉伯人为主,当然还有一部分土耳其人的后裔和其它非洲国家的移民组成;
3、由于历史上曾经遭受到西方国家的殖民,所以口语里面夹杂的法语和英语词汇很多,而且埃及国内不同省份之间的口语差异也是非常大的;但是开罗口音在整个阿拉伯世界都是普遍能懂的,这主要归功于埃及广播、电影事业的发达水平。
你能预测本场比赛的比分吗?
首先说比赛结果会是2:1,西班牙胜。其实我承认这也就是纸面上的实力简单对比,而今天晚上双方的真刀真枪的比赛却无疑具有一些很多很重要的因素在其中,极有可能影响到比赛的最终结果。比如俄罗斯队的主场优势以及西班牙主教练耶罗的短板等。
虽然俄罗斯占据主场优势,但他的短板或者说硬伤别无其他就是球队的整体实力,他在小组赛的三场比赛可谓高开低走,虽然在前两场比赛中,5:0大胜沙特3:1战胜埃及,但实话说沙特和埃及至今可以判断为几乎就是和巴拿马同样水平的队伍,俄罗斯队赢他们不意外,即使大比分也不奇怪。
而今天凌晨1/8决赛乌拉圭干净利索淘汰葡萄牙则说明乌拉圭却是货真价实的强队,而先前小组赛最后一场俄罗斯队对阵乌拉圭以0:3的比分败下阵来就自然不会感觉意外了,也可以看作是正常的比赛结果,就是俄罗斯真实实力体现。我不觉得俄罗斯还有什么为了挑选淘汰赛地点和对手的等等其它考虑。另外,世界杯前的热身比赛也证明俄罗斯队水平有限。
说到西班牙,不看纸面,至少这样的欧洲老牌足球强国的底蕴是丰厚的,因此也就意味着他们只要运转正常,他们的潜能是巨大的,未来的可能性很大,有更多东西可以支撑他们走的更远。
即使回头看可能小组赛西班牙有点磕磕绊绊,但至少看好西班牙的因素更多。虽然小组赛丢球达到了五个,与葡萄牙是3:3与摩洛哥是2:2,只是1:0小胜伊朗,不过无论怎样,还是好看西班牙一眼,毕竟巴萨和皇马的皮克拉莫斯还是值得信任,而小白还似乎是那个小白,科斯塔也是至少在世界杯小组赛证明即使靠自己也可以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一篇文章说清楚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坐落于中东的阿拉伯半岛,沙特阿拉伯北方和约旦叙利亚接壤西方和埃及埃塞俄比亚接壤,南面和也门阿联酋接壤,沙特频临印度洋的红海,沙特是个富裕的国家,国内经济以石油化工,石油开采为主,国民信仰伊斯兰教沙特首都是利雅得。
沙特世界杯最高纪录?
答:第一项纪录:沙特队在世界杯历史上首次战胜南美球队。自从1994年首次参加世界杯决赛圈赛事以来,沙特在此前5次世界杯之旅只赢过3场球,对手分别是摩洛哥、比利时和埃及。战胜南美球队还是第一次。
第二项纪录:首次战胜前世界杯冠军球队。这一点,上届世界杯赛韩国队也曾经做到(击败德国),但在西亚球队历史上尚属首次。
第三项纪录:西亚土地上亚洲球队第一场胜利。这场胜利不仅仅是沙特队史最亮眼的比赛,更是在中东地区首次举办世界杯赛西亚球队迎来的历史首胜。